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都市小说 > 大唐枭贼 > 第162章 筒箭法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62章 筒箭法

    第162章 筒箭法
    结束了头一天的合战,两军回营休憩;日头又两次从东方升起后,无论是义军还是镇海军,都已表现出明显的疲态。
    由于黄巢的精妙指挥,与经历过更多血火激战磨砺的优势,草军实力显在镇海军之上。
    然而阴差阳错之下,义师失去了一击打垮裴璩的机会,并让镇海军成功扎营,就被拉入了艰苦的攻营战。
    但在草军的持续袭扰下,镇海军构建起来的营地亦较为简陋,甚至没能挖起环营的壕沟。
    依托营寨激战一日,同样令轻锐不耐久战的镇海军甚是煎熬。若非赵千夜带着焰帅甄燃玉留下的一千多河阳精甲到处救火,说不定镇海军这一日间,已被黄巢打得崩溃了。
    熹微的晨光下,震耳欲聋的击鼓声再次回荡在太湖东南的平野上。草军战士蜂拥而至,用长矛向栅栏内的官兵发起戳刺,或投掷火炬试图火攻。
    但身为大唐良将,裴璩当然知道“慎火涂其隙”的道理,尽可能在木墙缝隙里填充了草木灰。加上江南气候潮润,引燃也不是那般容易。
    就算一两处寨墙起火,辎重兵也能及时将其扑灭。
    按李卫公兵法,大唐初年实行七军制,一支军团两万人,分为七个军——中军,左虞侯军,右虞侯军,左前军,左后军,右前军,右后军。
    其中中军四千人,左右虞侯军各二千八百人,左右前后四军各二千六百人。
    每军都有一定数量的老弱疲病之卒,用于“守辎重”,搞后勤警戒一类工作。一般来说,一个军团中战兵为一万四千人,负责辎重的辅兵为六千人,比例为七比三。
    到而今,编制已有很大变化,各藩镇军制亦各有差别。镇海军作为南方藩镇,兵额本不多,但这几年裴璩与各路义军连番激战,军力提升不小。
    除却各地守城之兵,裴璩此番出师仍带来了两万人,其中战兵一万四千,辅兵六千,与初唐的战辅兵比例相同。
    充足的辅兵确保了运输辎重、建造营寨的高效,也能有效应对突发事况。
    数员轻骑绕过黄巢军的阵列,飞马驰入镇海军营寨。
    “报!崔璆节度所率浙东军,距草贼营寨不过十里,半个时辰之内,即可与我军腹背击贼。”
    此时镇海军的营寨已被攻破了数个口子,虽竭力修补,仍是摇摇欲坠。正当营内人心动摇时,浙东军的飞骑,令三军士气大振。
    “来得好啊!”裴璩长舒一口大气,抚须高声道。
    经过两天的苦战,他已吃够了黄巢的苦头,未想到在缺乏大型攻具的情况下,草贼的攻势也如此之猛烈。
    镇海军与黄巢军兵力相近,又依托营寨作战,战果竟只是杀伤相当。
    为了自己的性命和官位,裴节度昨日被逼得三次拖着一把老骨头,亲自提刀与攻入营地的敌人搏战,才勉强将突入的草军锐兵驱赶出去。
    裴璩可以确定,如果崔璆晚到个半日,或者己方没有得到赵千夜麾下那千余河阳精甲的支援,镇海军一定坚持不下去了!
    满面疲惫的裴璩,已全没了初时的倨傲。
    他不得不承认,草贼头子黄巨天,确实是堪与四帅匹敌的智勇之将。
    “草贼的好日子终要到头了。”裴璩咬着牙道:“崔璆的兵马与我军夹击,纵不能将其一举摧垮,也定能撑到高帅追兵抵达。届时三面合围,敌寇不亡何待?”
    众将神色凝重:“惟愿如此!”
    “敌兵稍近,请让我带一支兵马,前去拒敌!”草军当中,林言飞马驰至大纛之下,对黄巢道。
    “不必慌张,我军继续进攻,待崔璆打到咱们背后,再来禀报!”黄巢厉喝道,继续指挥将士进攻。
    林言突被斥责,垂下头去,好一会,仍是嗫嚅道:“可辎重都在后阵,若被崔璆突袭……”
    “红烟在后边。”黄巢冷静道。
    “段娘子麾下以弓手为主,且她营内精锐步卒都被抽调到前阵攻敌,岂能挡住崔璆全军?”纵对舅父的智谋佩服之极,林言此时仍理解不了黄巢的做法,只觉黄巢一定是打上头了。
    “回前线奋战去。”黄巢以不可置疑的声气道:“两个时辰之内,裴璩、崔璆二人,必被擒至我军大纛之下!”
    林言吃了一惊,没想到如此不利处境下,舅父尚有如此自信。
    皮日休却在此时开言:“林郎君,黄帅是你亲舅父,又一向用兵如神,算无遗策,你莫非信不过他么?”
    林言不知如何作答。他只觉得双拳难敌四手,敌人毕竟是数路夹击,一旦合围成功,己方寡不敌众,舅父纵有天大的智谋,也难以施展。
    可黄巢眼中神光湛湛,确实显得底气十足。
    林言只能相信舅父真有扭转乾坤的奇策。
    举着蓝底崔字大旗的浙东军,终于出现在草军后阵的视野之内。
    “准备好了吗?”段红烟嫣然微笑,秋波流慧,扫视着麾下丁会、邓璇等诸将。
    “不破崔璆老贼,属下愿以首级来献。”面带稚气的丁会,说话却斩钉截铁。
    邓璇则只是点了点头,神色坚毅如冰。
    崔璆军并没有马上攻来,而是在百步外稍作停留,整顿阵势。战士们从牛车上取下武器战甲,披挂上身。
    如果黄巢采纳了林言的策略,本可以趁着崔璆军立足未稳的机会,发动袭击。
    段红烟所部以弓手为主,却不具备充分的突袭能力。
    崔璆所部眼见此景,纷纷以手加额,大喜过望。
    “真是天灭草贼!”
    崔璆实战经验远不及裴璩,但以谨慎著称。赶到之后,并未马上发起进攻,而是让战士们慢悠悠吃着早膳,恢复体力。
    浙东军抵达本身,就足以提高镇海军的士气。何况在崔璆看来,浙东军素质弱于镇海军,若仓促发起进攻,疲惫之下被敌人一举摧溃,反而误事。
    但裴璩求援的骑兵仍一波又一波赶到:“请崔公速速发兵击贼,我军实在要顶不住了!”
    崔璆闻言,不由微笑起来:“那个老将裴璩,竟然也有求本官的时候。”
    崔璆不会骑马,乘着一驾四马拉动的大车指挥三军。车舆全身呈深紫色,车毂、屏泥、帷裳也皆呈紫色,只有车盖洁白若云。
    他目光扫射麾下几员裨将:“请各位领兵出战,摧破草贼!”
    崔璆本人不谙兵事,但浙东军有几位老练的裨将,崔璆也对这几人予以高度信任。
    “遵节度钧命!”
    几将分领阵势,如潮水般铺开,向着敌队缓缓推进而至。
    段红烟等人已率领弓兵队严阵以待。
    崔璆军逼近至百步内,如飞蝗般的利箭就铺天盖地价射来。
    浙东军一员裨将冷笑道:“敌进六十步内,箭乃发,这是用弓惯例。百步发箭,难以命中,不过是浪费箭矢而已。”
    话音未落,一支箭咻咻破空,直接贯穿此人面颊,令他惨叫一声,负伤倒地。
    战士将他扶起时,发觉射穿这员裨将的箭矢相当短,只有一般箭矢的一半长短不到。
    这样的箭矢,理应只能用小弓发射,该不能及远才对。
    敌人发出的小箭,却既远又准,如同暴雨倾泻,往复不绝。
    “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浙东军许多战士压根没披甲,只以盾牌防护。倒不是甲胄不足,而是浙东军牛马有限,运力不够,奔袭而来,一部分军兵不得不放弃了甲胄。
    终于有个机灵的裨将喊道:“这是筒射法!守城之时,箭矢不足,就会把一支长矢切成两三根,安上箭簇,用竹筒劈成两半承箭射出。”
    筒箭,又称片箭。唐军使用片箭并不少,譬如这三年来横行江东的义军领袖王郢,在被高骈、裴璩击败后,逃窜时又围攻明州,便被甬桥镇遏使刘巨容自城中以筒箭射杀。
    片箭射程远,初速快。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是箭重不足,破甲力低下,二是飞行不稳定,因此一般用于守城,若在野战使用,对于弓箭手的素质就提出很高要求。
    如今这两个问题都不存在。
    崔璆军长途奔行,来与裴璩夹击黄巢,披甲率低下,段红烟等人所部片箭手压根不必考虑破甲问题。
    弓手素质上,段红烟的青玉都本就相当出众。而张归霸、张归厚、张归弁三兄弟,也带着麾下的精锐弓手协同作战。
    穆陵关之战后,段红烟已考虑到南方军队披甲率低于北方,可以在野战中以片箭法远距离制敌的问题,专门在这几个月做了强化训练。
    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往复不绝,抛射不休的箭雨,令崔璆军顷刻就陷入了惨重的伤亡,惨呼之声不绝于耳。
    他们本以为这么远的距离,只有弩箭能给他们有效杀伤,而草贼明明强弩不多。
    缺乏预计,最为致命。何况瞧着对面只是一群弓手,崔璆军越发大意,放心大胆地全军压上,预备近身之后,将对方如风卷残云般吃个一干二净。
    他们并未意识到,高明的猎人往往以猎物的姿态出现。
    当崔璆所部艰难地从百步推进到五十步时,片箭的箭雨已经在浙东军中造成了近千人的伤亡。
    段红烟亲自弯弓搭箭,瞄准敌阵中一员顶盔掼甲,横勇冲锋的浙东军裨将。
    此人防护倒相当坚实,脖子上有顿项,手上还有盾牌挡箭。甚至脸上也有铁面具遮护,只留两个眼孔。
    段红烟觑准敌人眼孔,一箭射出,如有神助,弓弦响过,箭矢径直捅入这员裨将眼眶,只听一声惨号,此将应声倒地。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