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 038 索洛维约夫去养心殿(上)
“就是这样,说起来还是你更适合这种年轻女孩子的角色。”索洛维约夫的情趣么,就是教小女仆文化和薰陶艺术。
前面的阿黛拉养成了义妹,最后也就安排嫁给了斯佩兰斯基,夫妇倒也是琴瑟和鸣。
现在的米赫丽玛,那就是小白兔被他这只大坏狐狸给吃掉了。
要教她的东西去,确实也有很多。
不过她这苗条的身段,要比索洛维约夫自己更适合扮旦。
虽说索洛维约夫的身材在中年将军当中已经算管理很好的,眉眼又极为漂亮,面相让人喜欢,不过跟正当妙龄的米赫丽玛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
就她这样生过孩子很快就恢复了苗条身材的,这腰肢抚摸起来,也是越来越喜欢。
“那也是她还在这个年纪,前些年你总是不在家里。”
卡佳难免会有点吃醋,一方面吃丈夫的醋,一方面吃米赫丽玛的醋,也是颇有意思。
“好了,也就是这样,到时候还是要我们两个反过来扮相。卡佳,倒是你要好好休息。”
他转身就过来,还要过来哄老婆。
两个孩子这会儿倒是跑去庆郡王的福晋那里去了,这个年纪的娃娃,还是洋人,那可是稀罕物。
于是三个人在这里的时候,总是有些情趣的。
好在他索洛维约夫不是齐国人,要不然齐人有一妻一妾这故事可是孟子当中有点名的笑话。
还有楚人学齐语这种。
“索将军在此好兴致啊。”
“王爷不知又有何事?”
永璘倒是觉得,这俄国贵族也不错,虽然只有正妻有名份.
但他忽视了索洛维约夫的情况非常特殊,一般的俄国贵族,夫妻之间没有这么亲密的,弄不好还长期分居。
倒是米赫丽玛这种女管家身份的会比较受宠,情妇大概就更是论外了。
被他撞见了,索洛维约夫也要收敛一些。
永璘的来意也很明确:“皇上有诏,特宣你进宫。”
“既然如此,还要等我把衣冠换好。”
索洛维约夫回到后面去,但没有穿上面全挂着勋章的大礼服,而是换了一身近卫军的制服。
“这样看着就清爽许多了。”
“王爷,我勋章得的多,也是个麻烦事儿,过去在先君身边侍奉的时候,倒是经常穿这么一身,只是这帽子是现任将军的式样。”
至于他是武官,也难免要安排骑马到西华门去。
嗯,这沿途围观洋人的京城吃瓜群众,还是有不少的。
“这罗刹洋人往西华门去,怕是皇上又要召见。”
不过对于京城里的吃瓜群众来说,洋人见的也不算多。
之前的英夷还被皇上臭骂了一通,这显然还是区别对待了。
罗刹国,也就是俄罗斯,他们的商人,算是人数超过传教士,在顺天府境内比较常见的洋人了,也只能是三年来一次,有时候甚至因为什么原因还来不了。
算是让京城百姓,对于洋人,有了个更深刻的认识。
毕竟这位住在庆郡王的府上,传闻还带着妻妾前来,皇上是特别照顾,还能在京城过冬,来年开春才会回程。
其余的事情,就不是他们能够了解的。
而且这老北京的炸酱面,上面用的酱还是老味,多少年都变不了,洋人来了也没见过几个吃的。
主要也是清朝官方是不让洋人进京的时候公开活动,到哪里去都要有召见才能去。
至于到了西华门,确实也有个老倌在这里等着。
当朝的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松筠,过去是军机大臣,他来接待的话,也是显示重视。
而且松筠有点特殊的地方,乾隆末年的时候他曾经担任伊犁将军,还参与过边境上的谈判,至少和俄国人打交道有八年的时间。
这个身份还是很合适的,另外就是他虽说是蒙古人,但是生的好样貌,就是年纪大了,出来接待还是可以的。
就是这一开嗓,声音倒也还有些清脆,不像是老年人。
说起来,就是索洛维约夫这会些戏文的,也不知道松筠的玄孙是前四大须生之一的言菊朋。
虽然两头的两个人,他都做过功课,但是中间的联系很少有人知道的。
那可是个唱戏开始还不错,后来没有嗓子,但是特别讲究,还能够开创个派别的奇人。
顺带,还丢了在民国公务员的职务,票友下海的。
因此说来,扮相还是极好的。
倒是佟国维大概要去演萧太后那边的二国舅之类的,只是造型问题。
“大人久侯了。”
“将军也不要急,在西华门下马以后,在武英殿稍后。皇上这会儿正在批阅奏折,本官倒是也愿意邀将军一叙。”
毕竟人家也是和俄国打过交道的,捡到个会说官话的,那不是可劲的薅羊毛,顺道还打听一下情况么?
但因为他不是现任的军机大臣,称呼太保就会在索洛维约夫的脑子里,自动连线上李克用,也就这样了。
从西华门进来,到武英殿以后,也就是松筠邀请索洛维约夫品茶,还要赏画。
因为他的文化水平还行,尤其是很懂,满蒙有些文化的勋贵和文官多少还是高看他一眼的。
至于汉官么,自从在广州的时候,致仕的潘有为非让他作诗那回开始,也算是过关了。
要是从小就读圣贤书的,大概也能走科举路线的。
索洛维约夫对这事儿很有印象,他一直表示,我是武将,我是武将啊。
至于鉴赏绘画,挂在这里的一看就是仿品。
“没有乾隆爷的盖章,这长卷还能在武英殿,大概也是临摹名家的画作吧。”
松筠听了,也不免侧目,甚至还有点
这话居然还有些道理,不过就是阿美士德和索洛维约夫前后脚往中国出使之前,嘉庆年间石渠宝笈才正式完工。
从乾隆八年开始,一直到嘉庆二十一年,把清朝皇宫当中收藏的这些书法和画作都给记录在案。
然后,“富春山居图”的伪作,到了这一套宫廷收藏当中,可是没少让乾隆爷霍霍。
那盖章,题跋,观后感,是没少往上糊黄公望还有别的大作,也得到了盖章一波流,倒是一直在民间的“富春大岭图”没有盖章,成了少数漏网之鱼,最后也到了南京博物院。
但松筠又不能说出来这事儿,也就是这个俄国小毛子,读过书,还有些直率,难免说话就露底。
皇家的不少珍藏么,都在宫禁当中好好保存着呢。
但清朝灭亡以后呢,就总有些败家玩意儿,带走了以后就大量的失散。
以后列祖列宗的面,丢的也很大了,比南明小朝廷的永历逼急了还要求援于教廷都离谱。
没办法,都是垃圾中的垃圾,注定要扫进垃圾堆里去的。
“确实如此,将军也识得画作?”
“久在海外,倒是见识短少,虽算不得孤陋寡闻,但在外也只见得天朝所谓洋画。”
就是那画作,拿给明清这些人看,大概都是有伤风化的。
虽然都是艺术,但是也要分档次。
不过乾隆年间,还有不少西洋画师在宫中活动,甚至绘画技法还有些交流。
“若是洋画,老夫也知其栩栩如生,不知俄君收藏何如?”
“若与天朝相比,物件虽然不少,但是也缺少这般神韵,写实肖像与故事更多。而风景呢,缺少留白,虽然是美景,却少了点意境。”
“与将军同坐,总要比英夷好上许多,俄国过去往来使者,也不可相比。”
“大学士谬赞了。”
就在他们说话的档口,这会儿一个管事太监过来了。
“松大人,皇上有旨,要俄国使臣单独觐见,先到养心殿外面候着。”
皇上还要单独召见,松筠倒也觉得奇怪。
照理说应该是接待的大臣也跟着过去,但皇上都发话了,也就这样了。
“将军去面圣时,也要小心谨慎,不可失了礼仪。”
“多谢大人提醒。”
索洛维约夫这会儿就出门,跟着太监往前走,到了隆宗门前面,还能看到几年前天理教攻打紫禁城的时候,在这里留下的一个箭头。
他眼力好,看的自然也清楚。
至于过了这一道门以后,从边上就能够到军机处的前面,再往前走就是养心殿了。
皇帝日常的办公地点,倒有不少时间是在这里的。
甚至于好巧不巧,在走到养心门前面,正好赶上军机大臣们出来。
他这边还脱帽鞠躬,毕竟嘉庆也给了他免跪的权力。
董诰为首的四位军机大臣,见了以后倒也拱手作揖。
“索将军,皇上正在养心殿内批阅奏折,您这里等一会儿,也就该召见了。”
“多谢老大人提醒。”
董诰这辈子,在军机处三十多年,那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
但索洛维约夫这么一号洋人,他是没见过的。
俄国的二等武官,算起来在他们本国大概也是个驻防将军级别的从一品,这品级也不低,又是如此年轻,将来的日子还长着呢。
不像这四个军机大臣,年纪都不小了。
也好在他怎么看,都不是英夷那样没礼貌,还总是惹事的,至少恰克图这边的北疆能安稳一些。
毕竟人家都说了,他妹夫在对面的西伯利亚出任总督,甚至以前还算是个同平章事,因为俄君身边有小人(巴拉索夫)进谗,最后被贬官圈禁(事实)。
正好还是个文官,这一文一武都是俄君的近臣,甚至还都是俄国两位年轻大王的老师,影响力还是不小的。
加上俄国的“同平章事,礼部尚书”涅谢尔罗迭,以及索洛维约夫在军中的同门师兄弟们,罗刹这一路对于大清也不算是什么祸患。
此时真正麻烦的,也就是英夷了。
董诰他们走了以后,索洛维约夫这边也就等在养心门外面。
嘉庆批奏折的时候,居然停了一阵,他看到伊犁将军长龄的奏报以后,就有些头疼。
也是赶巧,说的就是俄国和大清看着都觉得恶心的另外一个国家浩罕汗国。
英国呢,好歹和俄国还是明面盟友,和清朝也有贸易。
这个浩罕国,对于两边来说就都是麻烦了。
俄国本来有个中亚的白手套塔什干汗国,十几年前就是被浩罕灭了,因此在西北才会去谋求塔尔巴哈台的通商。
对于清朝来说,虽然浩罕不过是边庭小国,不过一直都包庇大和卓的后代,也算是个大麻烦。
当年乾隆可是对抓大和卓子孙的事非常积极,这种事情他可是个小心眼。
主要是大和卓的次子萨木萨克一直流亡在外,早年虽说在喀布尔,但是现在跑去了浩罕。
这可不是小事,长龄的折子里面说的也很清楚,就是有了萨木萨克的行踪。
到了嘉庆年间,显然抓人的事情,就没有那么上心了。
清朝国内有很多事情,都等着嘉庆去办,尤其是白莲教这边来了一下子以后,内部的稳定显然更重要。
西北的事情,嘉庆也没那么多精力去管。
松筠是上任伊犁将军,他在的时候主要任务是开荒,维持边疆的稳定,而且任内还很有成效。
长龄这是第一次上任伊犁将军,他这一次的奏报,倒是从哈萨克过境的牧民那里知道的。
但嘉庆本人,现在的回复也就是“知道了”。
大清专用批复,要是换成乾隆的话,这会儿都已经准备要快递一批索伦兵去新疆,让长龄找浩罕汗国的麻烦了。
后面就是穷的掉渣的道光,那都是派了阿桂的孙子那彦成过去,把浩罕汗国弄成了奴才伯克,而且这个“奴才”一点亲近的意思都没有,就是个奴才。
“皇上,俄罗斯国使者在外面候着呢。”
“知道了,唤他进来,朕正好有话要问。”
当然了,对于索洛维约夫来说,有个小麻烦。
雷卡米尔夫人有亡夫留下的银行,索洛维约夫也总喜欢签她家的支票,可是这玩意儿在大清不能通用。
毕竟除了潘家认法国的汇票,伍家认英国的汇票,以前大概和大人也知道些关节,但别处大概还是不行的。
给门口的小太监,索洛维约夫也没法塞银票,给物件的话,对于个太监也太值钱了点,甚至西洋物件也不好出手。
然后小太监们难得的放开了一回。
“索大爷,您的东西小的可不敢收,皇上和上面的鄂公公、杨公公他们知道了,小的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好家伙,连他行几都知道了。
“在天朝,又没有银行,这汇票给你们也换不了银票。这里有几个双头鹰洋,要是能出去,买点果子吃吧。”
“那也多谢大爷了。”
然后,他就进入养心殿去见嘉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