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037 大清和沙俄之间并不顺利的第一
至于索洛维约夫这边提出来的要求,实际上归结为五点。1,广州和塔尔巴哈台对俄国开放通商;
2,在广州、恰克图和塔尔巴哈台开办领事馆;
3,海关税费定价;
4,陋规费用和海关税费合并;
5,俄国和大清互派使节,各自设立大使馆。
虽然看起来,俄国的要求只是比英国人少了一个割让舟山群岛某岛屿的要求,但实际上却更能够让清朝方面接受。
看了这个要求,托津和章煦倒也不太惊讶。
其实以前和大人和马嘎尔尼谈判的时候,就有类似的问题。
只不过和大人当时也发现了他们都在干什么,是相当巧妙地忽悠了马嘎尔尼,让他事情都没有办成。
可是索洛维约夫不一样,他是真的懂官话,而且还会唱戏。
这点庆郡王可以作证,索洛维约夫带着“小妾”在他家院里也在唱着什么。
能听出来的部份,还是米赫丽玛在扮小生,而索洛维约夫的戏份是旦,貌似还是红娘。
他们这一家子,玩的还怪有情趣的。
就是这点,就能够证明他虽然从俄国来,但是对清朝的情况很熟悉。
要忽悠他,可不太容易,甚至他还可能反过来将一军。
这五条当中,皇上还收了礼,哪怕是有大量的回赐,还要派人宣慰欧洲各国,算是回礼。
里面的一些内容,还是清朝官员此时断难接受的。
“以上五点,也是外臣上对天子,下对诸位,回国还要面对君上,都要负起责任来的条款。也是为了我国与天朝上国的同好之情,还望各位大人明察。”
这个开场白,目的也很明确。
各位王爷和贝勒在一旁听了,也在交头接耳。
但他们只是来听的,而且算是给台面上的几位大人壮壮声势。
“只是以上五点,我等还要回禀皇上,请求圣断。”
“然而我等也知道马嘎尔尼之事,他那六点要求,着实是有些过分。我作为君上的全权代表,也知道上国自有规矩,这几点也多有改动。”
“军门也知道天朝的规矩,这就好办。”
对于各位大人来说,这种瞒不了的对手,就是和大人来了,到时候拿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而且五个要点当中,俄国方面还提出了,贸易许可在俄国都需要大臣批准,在到达清朝以后,由粤海关和两口岸的办事大臣签章通过,方才有效,不然都要视为是走私。
俄国人办事,还是铁脑壳了一点。
各位大人想的时候,就是这样带入的。
为此苏楞额作为五大臣当中官位最低的,他也作为四位大人的嘴替,提出了清朝一方的意见。
“以索将军所言,俄国也是为了通商友好而来,但夷官夷商,都需要听从两广总督衙门,伊犁将军府和乌里雅苏台将军、库伦办事大臣的安排,将军是否也已经知晓?”
“我自家的行商,往日里经常往恰克图买卖,自然也是知道的。”
人家知道规矩章程,自然也好办。
恰克图和塔尔巴哈台要是开放的话,这两个地方还是有些价值的,俄国方面一向态度又比较“恭顺”。
只是派官的事情,五大臣一时间也难以定夺。
虽然索洛维约夫在这一条下面,写的也很明确。
皇上既然钦定了俄国是平等相待的“察罕汗国”,这就要按照规矩来办。
他们不能按照朝贡国的规矩来,但俄国也退了一步,这一次前来就是“朝贡”的名义,甚至还加了一条大清建号二百年的祝贺。
这不像是英国人打着这个旗号,索洛维约夫是真的算准了日子,只不过出发的晚了一些。
努尔哈赤是1616年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为金,二十年后皇太子改国号为清,女真的族名,在混入了汉八旗和蒙古八旗以后,也成了“满洲”。
这样下来,各位大人,也要回禀皇上,让嘉庆皇帝来裁断。
他们也不会正面谈太多的事情,为此索洛维约夫也很清楚,他就回到了庆郡王的王府,等待消息。
如果嘉庆皇帝愿意的话,这里面很多事情,也都是可以回复。
至于敕书诏命什么的,也都要看皇帝的决断。
嘉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很多事情,都还是按照乾隆时期的那些办法来的。
以他个人的能力,驾驭庞大的帝国,已经有些困难了。
甚至于嘉庆四年,太上皇驾崩以后,嘉庆虽说是弄死了和大人让他下去给皇阿玛作伴,但是也经常写感怀思念阿玛的诗句。
因此,他的帝国政策,本质上和乾隆时期没有太大的区别。
只不过俄国使者现在摆明了低姿态,伸手不打笑脸人,嘉庆也不好逐条批驳。
索洛维约夫还给他提供了很多英夷的情报,加上俄法两国和英国有嫌隙,英夷将来又要采取怎样的行动方式,需要俄国方面还低价出售军火给大清,可见欧洲那边有很大的事情。
但这就有些超纲了,要是换成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和乾隆,大概还能够解决的很好,而且判断出来一些问题所在。
可嘉庆呢,要是不碰上这种百年未有的变局,大概还算是个不错的守成之君,但是开创啥的,还是有点为难他了。
他看到了索洛维约夫的五项意见,还有下面这些字以后,多少也有些头大。
“这就是俄国提出的要求?”
“皇上,除俄国在京城已经有商馆和货栈,又没有要求一岛屿,与英夷的二十多年前的请求,并无太大区别。”
嘉庆也有些不满意,虽然增加一海一陆两个口岸并不是什么大问题,甚至三个方向提供的商品都是互相不冲突的,这还算是可以接受的地方。
过去几年,嘉庆又指示历任伊犁将军在塔尔巴哈台约谈过俄国官员。
只不过索洛维约夫是亮底了,告诉了嘉庆俄国官员的品秩,而且官职架构么,和三省六部是有些区别的,他这样解释倒形成了一种大汉看大秦的既视感。
有类中国,而且索洛维约夫父子还留着辫子,这是上个世纪的欧洲比较流行的发型。
其实就是和大清,还有那么点相似的地方。
“既然是这样,倒是可以回复。这五条当中,领事馆之事,本系在口岸通商,恰克图早已有之,可以依照旧例。塔尔巴哈台之事,着伊犁将军斟酌办理,但不可立即同意。朕倒是还要看看,这里面会有些什么机关。”
“皇上,那通商之事呢?”
“这上面写的倒也清楚,俄国在夜叉国和流鬼国地方,也有领地,他们从这里引进毛皮和药材,过去销售的途径确实也有些问题。朕在此特意恩准新增两处通商口岸,而广州‘领事馆’,只可以商馆旧例,居于澳门,依各国旧例。”
嘉庆说到这里,还有他特意在托津呈上来的折子上,朱批了一些地方。
等到索洛维约夫这边,拿到皇帝的第一次回复时,也并不能说满意,但这还在他的心理预期上。
关税和陋规之说,在俄国这边的口岸还少一些,恰克图经常是以物易物,晋商虽然老抠又奸猾,但还不至于像是十三行这边闹出许多事情来。
而且陋规的各项费用,主要的问题就出现在广州的粤海关。
乾隆二十二年的“告御状”,就是因为浙海关和粤海关的海关税费定价差距极大导致的。
当然了,事实上“一口通商”,也就限制了英国人,因为他们事情闹的最多。
而其他国家,偶尔还可以经过粤海关以外的口岸来贸易。
至于俄国这边,上一次能在广州卸货,也算是个特例。
这一次可是要谈的,因此嘉庆皇帝还是有些慎重。
领事馆一事,都被降格为商馆,并不具有什么外交权限。
而陋规一说,和俄国商人向来关系比较好,两边交易经常也不用银钱。
通商的话,此前一直在谈判,塔尔巴哈台和广州之事,算是特准的。
但互派大使这件事情,嘉庆皇帝此时还是不同意的。
他表示礼节性的回访,像是图里琛当年前往俄国京城,结果赶上彼得大帝出门打瑞典人不在家。或者是雍正年间的旧例,两国互相派遣使者,这还是可以的。
但常驻的大使,按康熙年的旧例,往往也都是临时性质的,因此这一点此时还是予以驳回。
只不过和对英国人的讲法,已经温和了很多。
索洛维约夫看到了嘉庆的御笔回复以后,倒也放下心来。
能够办成其中几件事情,就算是赢了。
不过考虑到气候转凉,渤海又要封冻,以及此时并没有合适乘船返回的风信,索洛维约夫还是要留在这里的。
谈判因为时节接近了冬季,俄国使者从陆路和海路返回,也并不合适。
只是俄国的西伯利亚总督,现在已经换成了斯佩兰斯基,也算是索洛维约夫的妹夫,恰克图和塔尔巴哈台的大臣,也向嘉庆皇帝通报了这个事情。
看起来俄国方面还是有些诚意,因此嘉庆也不着急。
过些日子,如果得空的话,还要单独在养心殿召见俄国使臣。
索洛维约夫在庆郡王的府邸里又被晾了一阵,嘉庆给各国使臣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他这样住在王府里,倒也颇为舒适。
眼看着卡佳的肚子越来越大,行动也开始有些不方便,他这段时间还真走不了。
嘉庆要两位军机大臣的回复,也是要体现天朝上国的“宽容”,特准各国使者在京城,随行兵丁分别在天津和广州过冬。
然后,还有一件事情,就牵扯到了嘉庆皇帝的敏感神经。
那就是两广总督蒋攸铦奏报,英夷的船只在返回途中,因气候原因申请靠岸。
蒋攸铦和董教增因为嘉庆皇帝对于英国方面的申饬,因此也加强了戒备,并不允许英国军舰到广州来。
然后英舰便擅自行动,但是因为俄国“巨舰”在虎门附近的通航要道锚泊,也就转向南方而去。
俄国人放了一艘二等战舰在那里,还有法国的武装商船往来于广州和马尼拉之间跑运输,英国又没把“胜利”号给开来,因此也是惹不起俄国军舰的。
而且根据蒋攸铦的奏报,俄国战舰“嘎布里埃”号管带有索洛维约夫北上时留下的密令,要求他们在广州服从安排,因此俄舰为避免冲突,也采取了这么个办法。
把巨舰给停在重要水道上,也亏俄国人能想的出来。
至于阿美士德这一次闹心的旅程,此时还没有结束。
他们的这艘船,回去的路上会搁浅,最后被海盗给焚毁。
但索洛维约夫这边,因为这个意外,还是得到了嘉庆皇帝的奖励。
当然了,主要得利的,还是在虎门的小克朗上校,他是得了赏银的,算是嘉庆皇帝对于外国军官的嘉奖。
至于索洛维约夫这边,得到的好处,就是皇帝终于答应,在入冬以后单独召见索洛维约夫。
这一次的接见,也不是在正式的乾清宫和太和殿这类地方,换成了皇帝平日里办公的养心殿。
既然在这边过冬,那索性就要住的长一些,连年一起过了。
只是各国使团在京城,活动都要在清朝官员的安排下去活动。
原来商馆那些商人,到还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活动,康熙年间还有酒鬼毛子误闯紫禁城的事发生。
但外交使团的话,一定会受到监视的。
至于皇帝的召见,索洛维约夫自然也要做些准备。
究竟都要就那些双方都关注的议题来充分交换意见呢?
事实上,索洛维约夫对于清朝周边的环境,还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很多事情他都可以解释一番。
毕竟大清一统志里面,还有和俄国相关的内容,清朝这边也不可能一点也不了解。
现在通商谈判进行了一半,进展虽然不如预期,但通商方面的条款,嘉庆皇帝还是同意的,只是双方接下来大概还要进行一轮谈判。
清朝这边也有一种呼声,就是按照乾隆年间的旧例,最终予以回绝。
不过嘉庆因为接连发生的事情,以及俄国使者这边给的实在是太多了,也不好断然拒绝。
因此单独召见,也是个办法。(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