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玄幻小说 >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第一百五十六章 明军战后的悲欢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一百五十六章 明军战后的悲欢

    第157章 明军战后的悲欢
    皇帝的確忙,好吧,这是份报告,令他的確得好好看看,目前辽东镇的情况究竟如何。
    这些天还在整理各军的损失报告,包括曹变蛟和吴三桂,这一战辽东系统到底有多少人战死在了正面战场上。
    报告写的很详细,孙传庭的军镇报告比朝廷自己的一个地方县府的报告显然要详细的多。
    一方面是暴露了明朝官吏过少的特点,官本身少可以理解,明朝本身就是小朝廷的模式。
    后世美利坚就特別钟爱、追求的那种,小而精的小中模式,当然他们办不到,想的和做的完全两个方向。
    京官数量在朱由检改制前,大概就是一千三百到一千四百人,到两京合併统辖,並扩充了部分后,总计官员数量也就是三千二百来人的样子。
    两京一十三省的官吏是扩编后,也仅仅是只有三万一千人的样子,这並非北宋仁宗时期的官员,三万多人,面对一亿五千万的明朝人口来说,属於是绝对的稀少。
    並且大明朝的小吏数量,相比起宋元,也是一个比较少的存在,这是洪武朱元璋的个人原因,一般不做多论。
    明朝在州府县的衙门,能够呈递上来的报告,时常就出现文字有误,抄录出错的地方,这就是因为文员数量稀缺,工作量更大,出错概率当然就高,这种情况已经被朱由检点名要求,呈递前阅览三次。
    而军镇中的报告,也会出错,但相比较而言,出错概率小了许多,孙传庭这里给出的战报十分清晰。
    一份是斩获,对於战场的清扫,本次战爭,全数斩杀的韃靶人数,高达八万六千余眾。
    允许投降的,大概有一万一千人,这些青壮弃械投降,主要是被孙传庭的辽东镇控制的,这些俘虏是善於骑射,孙传庭很希望能够交由辽东镇,来编练一支额外的骑兵力量作为底子用。
    另外就是主要缴获的东西,就是马匹,
    大量的优质战马,都是被弓箭射中,看看可以活下来並恢復奔跑的草原良马,总数挑出来有十六方匹。
    这个数字令朱由检都吃了一惊,属实在数量上有些太惊人了,大到朱由检的面色,都开始从喜色转变为了忧虑之色。
    他上哪儿给孙传庭这些缴获战马找那么多豆子和草料?
    这数量也太过夸张了吧?洪承畴搜颳了整个叶尔羌马场,也就那么些马匹。
    你一个喀尔喀,在战爭中打杀了不少,也能缴获十六万匹战马,仅仅是一战而已。
    显然还有大量马群是被拉到了漠南去了。
    这么多马匹,朱由检没有可能让那么多战马留在这草原上吃灰,这里並不是什么草类充裕的地区了,漠北的情况很糟糕,何况豆料、粮食也不够。
    另外辽东镇缴获的马刀和弓就真的漠北人手一件,此刻散落在战场上被明军收集,至少都是十几万件。
    这些弓都是四十磅到六十磅的轻弓,不符合辽东军镇的兵种要求,但显然可以拿给长城沿线使用,能给皇帝省下大笔的开支。
    其次在南下的同时,一些蒙古人流亡时被辽东兵马截住,抢夺了许多黄金以及大量皮革,令朱由检心情愉悦。
    黄金不多,加一块也就十几方两,但皮革在大明朝也非常值钱,明朝和漠南蒙古的互市中,皮革生意一向火爆,是互市后的大头。
    另外还有一些报告记录,那就是辽东镇的具体伤亡了。
    此战,大明天兵一共参战的兵力,是四万四千人,这里算上了曹变蛟的三边精锐,以及卢象升魔下猛將罗岱的几千刀骑。
    总共付出的伤亡是一万七千人,其中战死的有一万两千四百余人,而其他则是重伤。
    光看伤亡比,这一战,孙传庭打得还是相当不错的,远远比蒙古靶死的人要少许多。
    毕竟孙传庭现在控制的辽东镇,说是辽东镇,但其实辽东兵中的老卒,活著留下来的並不多。
    毕竟更多的骑兵还是从三边军镇给他训练出来的新兵,这些人其实是山陕或者甘肃镇的人,孙传庭用起来本身不是很合拍。
    这样想著,那先前他索要的一万一千名蒙古俘虏,朱由检也就在諭旨中给他批下来了。
    这本身没有问题,缺人的话,那些畏威而降的蒙古人一样可以用,只要你总督军门都觉得没关係,朱由检也觉得没什么问题。
    仗打得不错,朝廷赏赐肯定是免不得仔细思量后,给安排下去。
    曹变蛟和吴三桂两部且不说,肯定是要给不少恩赏的,孙传庭本人也得加授一个太保,並且赐爵赐金赐田,朱由检在这方面是不会忘的。
    哪怕是孙传庭间接致使祖大寿战死,但那也属於是为国死战,发生的特殊事件,朱由检本身对孙传庭这样的能臣还是很信赖的。
    能用,是个忠义的总督,这样的人对於皇帝来说,太过於重要,更何况这人是孙传庭。
    另外还有罗岱,这人的及时赶到战场,遵令行事,且敢打敢拼,阵斩了逃亡的车臣汗硕垒,也是大功一件,升两三级都可以,朱由检是將其提拔到总兵,赐金赐田,传旨好好鼓励了一番。
    大明控制漠北的速度过於迅速,沿途是毁掉了一些草场,但毕竟石漆带的本身就不多,也不能够覆盖掉那么大片的草原。
    並且因为韃要么遁逃,要么就被留下被拉到沿海“洋泳”溺沉,没有了韃靶留下,那这些土地也就没有必要燃烧了。
    这些土地在小冰河结束后,依旧能够养活马群,並且皇帝还想用来耕种麦子和土豆。
    明军士兵们將那些蒙古人没有带走的蒙古包拆掉,拉到营寨中使用,帐篷数量很多,里头有许多木材,可以拉到营帐中烤火取暖。
    被俘虏的蒙古人很安定,明军对他们虽然也是动輒打骂,但孙传庭孙大师有令,受降的蒙古俘虏只要不反,一律不杀。
    处罚最狠的,也就是被明军押去赵率教那里,跟著赵率教挖金矿。
    那绝对是一项极其劳累的工作,去种土豆或者去挖矿的蒙古韃,基本上这辈子很难有机会再踏上草原了。
    明军们在营寨中升起篝火,舞蹈庆祝,有一些官升的明军將官,绕著篝火兴奋欢呼,而战死了弟兄的一些人,则是看著篝火,暗暗神伤。
    还有一部分只有轻伤在身,正包扎伤口养伤的士兵,聚在一起看著火星思念同僚,亦或者思念家中亲人。
    这些伤员会得到一笔额外的薪水,钱倒不多,大概是几钱银子的铜板,专门是给他们安慰的。
    人的悲欢並不相通,蒙古俘虏们围在明军中间,也在愜证发呆,思念起已经不在人世的亲人,也有人蹲坐在离篝火有些距离的地方,他们惆悵未来,去思考想像自己未来的命运。
    这时,孙传庭与监军太监一同带兵巡视军营,看到眼下这一幕分开看,不太和谐的场面,眉头微微皱起。
    边上的监军停下来,见他凝视篝火堆,疑惑出声问道:“孙总督?您这是?”
    面对监军的问话,孙传庭回过神,难掩忧伤的眼神,但强忍著泪水道:“无碍,咱们走。”
    监军面露异色,看看周围的辽东將官,也都是一样神情恍惚,有的怀念,有的悲伤,还有人揉著眼眶。
    战死那么多人,疆场的廝杀绝非单单只是数字而已,那些战死的同僚显然是再也无法归来。
    即便官阶升了,也有了兵,朝廷恩泽不断,令人动容,但他们的兄弟,很多张熟悉的面庞,都倒下消失了。
    即便辽东镇的官兵再凶残,他们也是人,是人就会有感情,皇帝可能不会特意去想这些事,但事情不要去想,不代表就不存在了。
    何况是军伍之人,彼此训练,一起吃粮的军旅生涯中,过命的兄弟们。
    篝火熊熊燃烧,动不动冒出一撮火星子飞向空中,隨著辽东官兵的载歌载舞,也显露出大明官兵们內心中的温情一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