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军神李晏的巅峰统帅值,李昭初成盟
酸枣,联军大营。袁绍在此设置了大量的军帐,联绵的营帐如繁星般铺展在平原上。
不时有哨骑来往,又有战马嘶鸣之声,空气中弥漫着兵甲与粮草的气息。
各路诸侯率领的兵马虽尚未完全集结,但已经到了十余路的诸侯,超十余万兵马的聚集,一时间让酸枣吸引了天下人注意力。
当李昭与蔡邕、李辰率领兵马浩浩荡荡抵达时,曹操立即招呼众诸侯在营外相迎。
轰隆隆~
酸枣联军大营外,尘土飞扬,马蹄声如闷雷滚滚而来。
李昭所率的五万三州联军,铁甲铿锵,旌旗蔽日,黑色的洪流在平原上铺开,军容严整得近乎肃杀。
骑兵队列中,赵云银枪白马,公孙瓒铁面沉凝,每一名骑兵的甲胄都擦得锃亮,矛尖在阳光下泛着慑人的寒光。这支从并州、冀州、幽州三地抽调的精锐,尚未接战,便已凭气势便让人明白这是强军。
营外等候的曹操、袁绍、袁术、刘繇、刘焉、管承、孔伷等诸侯们见状,也是无不暗自咋舌。张邈下意识攥紧了袖袍,忍不住道:
“这般军容……真不愧是武睿侯麾下的精锐。”
诸侯中,袁绍脸上虽然堆着笑容,手却在袖中微微收紧,袁绍望着不远处那面迎风招展的“李”字大旗,心头像压了块石头,不舒服了。
为何?
之前,袁绍本以为自己身为四世三公之后,又是酸枣会盟的发起者,盟主之位应该是当十拿九稳。
可李昭随之也发了讨董檄文,号召天下群雄,引起不小的响应之声,再加上李昭的名望以及这气势,这兵力,以天下人对“武睿侯”的推崇,李昭分明是来抢他袁绍的风头啊!
尤其是想到那篇传遍天下的讨董檄文,字字句句都比他联络诸侯的书信更加有分量,一股憋屈感便直冲袁绍的脑门。
“驾驾~”
风尘仆仆,但仍是英武的李昭,策马与蔡邕、李辰来到众诸侯不远处。
袁绍却是不动声色,一副东道主的样子,率先几步上前,朗声笑道:
“武睿侯到了,我等已在此恭候多时,今日武睿侯来会盟,对于盟军而言可是大好消息啊,我联军胜算大涨!”
袁绍率先开口,语气中也是带着东道主的迎客的口吻,似乎在彰显自己才是联军发起者身份。
“豫州牧,好久不见了,本侯身为大汉骠骑大将军,来会盟自然是应该,倒是各位州牧、郡守亲自等待相迎接,让本侯受宠若惊了。”
李昭听着袁绍的话,勒住马缰,看着其笑道,声音虽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四周,居高临下看着袁绍,瞥见对方眼底一闪而过的复杂,心中了然,却不动声色地翻身下马。
“某曹操,拜见武睿侯,武睿侯到了,汉室有救了啊!”一声急切的呼喊传来,却见曹操拨开人群快步上前,亲自为李昭牵住战马,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激动与敬佩,对李昭道:
“曹操终于等到骠骑大将军了!有骠骑大将军在此,何愁董贼不灭啊!”
说着,曹操望着李昭身后的军队,眼中精光四射,激动道:“这般的精锐,再加上是武睿侯统帅,怕是董卓见了也要胆寒了,好啊!”
李昭看向热情、激动的曹操,却见曹操,脸上明显多了很多的皱纹,整个人显得疲惫而又激动,显然最近一段时间,曹操为了促成联军之事操劳不少。
李昭对曹操也不由敬佩,颔首道:
“曹廷尉过誉了,汉室有难,太皇太后不惜血诏号召天下群雄,本侯乃先帝驸马,岂能坐视不理?倒是孟德以身犯险,进入皇宫接太皇太后血诏,抛弃廷尉之职,召集天下群雄,令本侯敬佩。”
李昭毫不吝啬对曹操夸赞,随之顿了顿,道:
“至于对付董卓,也非一人之力能行,需要众群雄共同出兵,才可顺利平灭国贼董卓。”
曹操听着李昭毫不迟疑肯定自己的功劳,眼中激动之色更加浓郁,往日的恩怨似乎这一刻烟消云散,曹操对李昭拱手道:
“骠骑大将军谬赞了!孟德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比起大将军镇守并州、威慑胡虏的功绩,实在不值一提。如今有大将军牵头,我等必当同心协力,共讨董贼!”
李昭微微颔首,这时目光看向在场诸侯。
东郡太守孙坚立即上前对李昭激动行礼,口中说着“见过武睿侯”,神色间既有尊敬,又有激动。
孙坚可没有忘记他能够成为东郡太守,少不了李昭的提携。
李昭与孙坚打了招呼,随之又主动与刘焉、刘繇两个宗亲州牧寒暄了两句,李昭语气都稍微恭敬了一些。
毕竟,两者皆是宗亲。
这次讨董,刘焉、刘繇皆至了,刘焉也没有如历史上当了益州牧一般,没有前来会盟。
至于其他州牧、郡守,与李昭并不是一个级别,李昭只不过对他们微笑点头而已。
不过不论如何,随着李昭到来,李昭立即成为了众诸侯恭维的中心。
唯有兖州牧袁术,站在一旁,嘴角撇了撇,看着李昭的眼神带着些许嫉妒。
在袁术看来,李昭虽然厉害,但是,也不过是靠着战事起家的武夫,凭什么让四世三公的袁家嫡子对他如此客气?
李昭自然注意到了袁术神情,不过并没有在意,反而看向袁术的身边三个身穿铠甲的将领。
李昭看的清晰,这三人不是别人。
分别是纪灵、李晏、李诚三人。
李晏、李诚与纪灵站在袁术身边,显然短短时间,两人便得了袁术重用。
李昭不由看向李晏、李诚两人的属性面板,李晏、李诚两人,一个融合了大唐军神李靖英魂,另外一个融合了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魂,能力究竟如何?
【姓名:李晏(身负李靖、李药师英魂)】
【年龄:19岁】
【武力:98(超一流猛将级别,虽以统兵闻名,但个人武勇亦不容小觑,战场之上冲锋陷阵,无人能挡,正值军事生涯黄金期)】
【统帅:110(古今罕见的军事奇才,擅长大规模兵团作战,无论是陆战、水战还是攻城战,皆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战略眼光深远,战术运用灵活多变)】
【谋略:98(智谋超群,善用奇正相生之策,能准确判断战场形势,制定出克敌制胜的良策,且心思缜密,不易为敌所乘)】
【政治:93(政治智慧高超,既能妥善处理军中事务,又能与朝廷及各方势力保持良好关系,懂得进退之道,为军事行动提供有力支持)】
【忠诚度:100(对宿主死忠!)】
【综合评价:★★★★★(军神再世)。融合大唐开国军神李靖英魂,一身军事才能登峰造极,其统兵之道、谋略之深,均为后世所敬仰,是定鼎天下、开疆拓土的不二人选!】
………
【姓名:李诚(身负忠王李秀成英魂)】
【年龄:18岁】
【武力:91(弱超一流猛将水准,个人武力出众,能在战场上独当一面,可亲率精兵冲锋陷阵,展现非凡勇气)】
【统帅:98(杰出将领,擅长以少胜多,运用灵活战术应对清军围剿,统兵能力出众,能激发士卒斗志,形成强大战斗力)】
【谋略:95(智勇双全,善于根据战场形势变化调整策略,多次运用奇袭、埋伏等战术取得胜利,但在大局观上略有不足)】
【政治:91(能妥善处理与各派系关系,维护内部稳定,但在对外交涉上显得稍显稚嫩)】
【忠诚度:100(死忠于宿主!)】
【综合评价:★★★★(忠勇之将)。融合忠王李秀成英魂,有李秀成那般的忠勇无畏,虽在大局观上尚有提升空间,但凭借其忠诚与勇猛,必将成为宿主麾下不可或缺的得力干将,为成就大业立下赫赫战功!】
李昭看着李晏、李诚两人豪华的属性面板,眼眸也不由微微眼红。好两员无双将领啊,可惜现在为了李氏战略,要暂时令袁术驱使了。
不过,李昭看李晏、李诚两人的属性面板,心中却是在咋舌,有两人助力袁术,接下来袁术还不直接起飞啊!
此时李晏、李诚两人亦是眼眸激动看着李昭。
他们两人已经在半个月前便受到了李昭派人联络,对李昭的吩咐,助袁术崛起的命令,严格遵循。
两人仗着兄长李丰的身份,在军中挑战众将,甚至压制袁术麾下第一将纪灵,惊动袁术,被正值用人之际的袁术直接留在身边,很是看重。
“诸位不必多礼。”李昭收回满意的目光,抬手示意,声音沉稳有力,道:
“讨董之事,关乎汉室存亡,我等既聚于此,便当以大局为重。眼下联军初成,当尽快整肃军纪、统筹粮草,早日报效朝廷,肃清国贼。”
袁绍见李昭几句话便将话题引向军务,隐隐有主导之势,连忙插话道:
“武睿侯所言极是!本州牧已在营中设下接风宴,诸位一路辛苦,先入帐歇息,边饮边谈如何?”
袁绍说着,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刻意将自己摆在东道主的位置上。
李昭也不推辞,与蔡邕、李辰并肩而行,曹操紧随其后,众诸侯一起向着主帐走去。
沿途联军兵士见李昭经过,纷纷侧目,不少人眼中露出狂热,北方一场场的大捷、平定草原、平定黄巾的传奇,早已让李昭成了军中将士的偶像。
入了主帐,分宾主落座,李昭坐在前排,主位空悬,侍女奉上热茶。
袁绍刚要斟酌开口,细数自己筹备会盟的辛苦时,曹操已抢先道:
“武睿侯,如今联军已聚十万之众,仍有诸侯不停赶来,只是群龙无首,恐难协同作战。依孟德之见,当速速推举出一位盟主,统一号令,方能进兵洛阳!”
曹操的话音落下,让大帐瞬间静了下来。
袁绍、袁术、刘焉三人皆是眼眸一亮,眼眸充斥着些许热切之色。
谁都知道如今讨董之事,闹得沸沸扬扬,天下轰动,如此情况下,谁若是成了盟主,那么名望必然大涨。
只不过,并不待袁绍、袁术、刘焉说话。
却听曹操话锋一转,目光灼灼地看向李昭道:
“某曹操认为,当推举武睿侯为联军盟主。论威望,武睿侯平定北疆、震慑胡虏,功绩彪炳。论军力,武睿侯这次带来了五万精锐冠绝联军。论军功,武睿侯先败鲜卑,后灭黄巾,稳固大汉山河,被先帝封为大汉骠骑大将军,因此,联军中,武睿侯当为盟主!”
这话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水中,帐内顿时起了波澜。袁绍脸上的笑容僵住,袁术、刘焉亦是怔在了当场。
孙坚第一个跳出来,大声附和道:
“曹廷尉所言极是!本太守愿推举武睿侯为盟主,当初武睿侯便统帅天下官兵负责平定黄巾,如今,也唯有武睿侯能够担此大任!”
孙坚本就受李昭提携,此刻表态毫不迟疑。
这时,鲍信、孔伷、管承也连忙开口道:
“我等附议!有武睿侯统领,联军必能所向披靡!”
坐在前排的幽州牧李辰点头道:“本州牧虽为武睿侯之弟,但是举贤不避亲,武睿侯当为联军盟主!”
冀州牧蔡邕也看向众诸侯,郑重道:
“武睿侯骁勇善战,败鲜卑、灭黄巾,守洛阳,天下皆知,为盟主当没有异议!”
一时间,还未等李昭开口说话,足有一半的诸侯站出来都支持李昭为联军盟主。
袁绍、袁术、刘焉虽然心中不爽,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联军中有李昭在,他们根本没有机会担任盟主,实在是李昭的功绩彪炳与履历的豪华让他们没有与李昭争夺盟主的底气与面皮。
帐内支持李昭的呼声愈发高涨,袁绍看着半数诸侯起身附议,心知大势已去,再争下去只会自取其辱,索性顺水推舟,起身拱手道:
“武睿侯功绩、威望皆冠绝群雄,本州牧也愿推举武睿侯为盟主,统领联军,共讨董贼!”
袁术、刘焉见状,虽然心中也有不甘,但是也只能跟着表态道:
“我等附议,愿听武睿侯号令!”
“这……今日帐中皆是天下英雄,本侯何德何能担任盟主,本初州牧设盟营,功高劳苦,又出身四世三公,也是盟主人选啊!”李昭忙起身,推辞道。
袁绍听着李昭的话,当即嘴角抽抽,他感觉李昭在讥讽他,袁绍忙对李昭道:
“武睿侯谬赞了,这是本州牧应该做的,武睿侯面前,本州牧不敢班门弄斧!”
“这…好吧!”
李昭闻言,又看向刘焉,道:“荆州牧乃是汉室宗亲,德高望重,值此汉室危难之际,也可为盟主啊!”
刘焉听着李昭这话,心中倒是意动,也感觉自己有资格为盟主,但是,看着周围诸侯皆不会支持自己,也对李昭拱手摇头道:“武睿侯骁勇善战,此次联军,只为铲除国贼,只论统军作战为先,武睿侯切勿推辞了!”
“这……”
李昭见大帐内众人意见统一,便不再推辞,起身朗声道:
“既蒙诸位信任,昭便暂代盟主之位。今日本侯在此立誓,必以讨董为己任,若有私心,天地共诛!”
众诸侯齐齐起身道:“愿随盟主,共诛国贼!”
气氛正热烈时,广陵太守张超得了袁绍的眼色示意,忽然上前一步,拱手道:
“盟主已定,实乃联军之幸!只是联军数十万,粮草调度、军务协调事务繁杂,依超之见,当设一副盟主辅佐盟主,此人需出身望族、得人心,方能统筹后勤、安抚诸侯,不知盟主意下如何?”
张超这话音落下,众诸侯又是都静了下来,却也是说到众人心坎里了,联军成分复杂,确需有人从中调和,尤其要兼顾那些出身世家的诸侯。
袁绍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盟主之位不能争夺了。
但是他自认出身四世三公,若能任副盟主,那也是能够名震天下啊。
刘焉也是心中大动,有个副盟主也是威风啊。
李昭听着张超的话,目光扫过帐内中诸侯,笑道:
“此言倒是有理,不过既然要挑选一个出身望族,受人尊重者为副盟主协调各方。那么,以本盟主之见,当选兖州牧了,公路乃袁家嫡子,出身望族,在诸侯中颇有声望,又熟悉钱粮事务,若能担此副盟主之职,统筹后勤、协调各方,必能助联军事半功倍。”
大帐内,李昭认同了张超提议副盟主的建议,但是并没有如众人想的那般让众人去推举,反而李昭直接提议了让袁术担任副盟主。
李昭话音落下,大帐中众诸侯皆是一懵,但是,下一刻众人便有些躁动了。
袁术初始的时候愣在了当场,随即反应过来后,脸上顿时露出惊喜之色。
张超是偏向于袁绍的,是袁绍的人,张超无疑是得了袁绍的授意站出来抢夺副盟主的。
但是,袁术没想到副盟主竟落到自己头上,李昭竟然直接点了他的名字。
副盟主之位虽不及盟主,却也是风光无限啊。
大帐内,袁绍面色顿时难看了起来。
刘焉面色此时也很是难看。
青州牧孔伷、徐州牧董承、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孙坚、河内太守袁遗、山阳太守乔帽、济北相鲍信等诸侯皆有些不知所措,面面相觑。
袁绍这一段时间或多或少的都在争取他们的支持,盟主之位袁绍争不过李昭。
副盟主之位,他们并不介意推荐袁绍。
乃至有的诸侯并不介意推举刘焉。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李昭竟然直接点了袁术的名。
若是李昭没有直接定,他们还可以推举一番。
而今,李昭都定了袁术了,他们若是再站出来推荐袁绍、刘焉岂不是要得罪袁术,还要得罪李昭了?
因此,众诸侯有些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
袁术见众人没有反对,却是颇为振奋,当即起身对李昭拱手道:
“既然盟主信任,众英雄没有意见,那么,本州牧自当尽力做好这个副盟主,调兵遣将,保障粮草无虞,绝不让前方将士断了补给!”
曹操此时也抚掌道:“盟主知人善任,有公路兄辅佐,联军如虎添翼!”
李昭随即看了曹操一眼,笑道:
“曹廷尉忠直,忠心汉室,便由你协助副盟主事务!”
“这……诺!”曹操倒是一怔,不过还是忙拱手道。
正待大帐内众人议事时,帐外忽然一个传令兵进入,大声通报道:
“启禀盟主,帐外有一南阳郡冠军县县令,名唤刘备,自称愿率部加入讨董联军,特来求见!”
“县令?”刚刚成为副盟主,正兴奋的袁术听着一个县令来投,当即皱眉,嗤笑道:
“我等群雄,皆是州牧、郡守,一个小小县令也敢来凑热闹?怕不是来混吃混喝的,赶出去!”
张邈也附和道:“副盟主说的是,此等微末小官,岂能入我等议事大帐?”
帐内众人大多面露不屑,唯有曹操微微沉吟,似乎想起了什么。
坐在主位上的李昭,却抬手制止了众人,沉吟道:
“讨董大义,不分尊卑。既是来助战的,便都是同道中人,另外此刘备,应该是讨黄巾时的刘备吧?此乃是汉室宗亲中一员,既然是匡扶汉室,岂能把汉室宗亲拒之门外,请他进来吧。”
李昭的话,让刘焉、刘繇面色都好看了一些,最起码李昭是尊重他们汉室宗亲的。
片刻后,一个身长七尺五寸、双耳垂肩的汉子走进帐内,身后跟着两个彪形大汉,一人面如重枣,丹凤眼微眯,手持青龙偃月刀,一人面容坚毅,正是刘备、关羽、于禁三人。
刘备见帐内皆是高官,神色却不卑不亢,看到李昭坐在主位,却是忙恭敬拱手行礼道:
“下官南阳郡冠军县县令刘备,拜见盟主,见过诸位大人。备闻董卓乱政,心胆俱裂,特率县兵一千,前来效犬马之劳。”
袁术见刘备衣衫朴素,身后随从关羽、于禁虽气势不凡,却难掩寒酸,眼眸顿时充斥鄙夷之色,其他诸侯也有不少面露嫌弃之色。
大帐中的众诸侯,不是州牧,便是郡守,刘备这个县令,着实地位差了一些。
李昭却是笑道:
“玄德有这份忠义,便是可敬,来人,为玄德设座。”
侍卫很快搬来一张座椅,放在末位。
刘备感激地看了李昭一眼,他刚才便听到传令兵说,诸侯对他到来不假颜色,甚至要把他轰出去,唯有李昭言请他进来,并赐予座位。
刘备带着关、于二人谢座,帐内诸侯见李昭如此,却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是看向刘备的眼神依旧带着轻视。
李昭环视大帐众诸侯,见众诸侯以及麾下将领、谋士达近百人,端是人才荟萃,深吸一口气,大声道:
“如今人已渐齐,联军兵马一二十万,每日消耗粮草不少,我等当立即商议进兵之策,皇宫中太皇太后也是对联军寄予期望,我们不可怠慢。董卓在虎牢关布下重兵,诸位可有什么破敌之策教本盟主?”
“这……”
众诸侯听着李昭问策,帐内一时陷入沉寂,诸侯们或捻须沉思,或面面相觑,竟无一人能即刻拿出破敌之策。
李昭见众诸侯久思无策,倒也不迟疑,大声道:
“既然一时难有万全之策,便不必再等。传令下去,三日后卯时,联军拔营起寨,兵发虎牢关!届时二十万余万大军兵临城下,再观敌军动向定计不迟,本侯倒要看看,董卓这“固若金汤”的关隘,究竟有多难破!”
话音落下,帐内诸侯皆是一震,随即齐声应诺。虽无细致计策,但李昭这份雷厉风行的气势,却让众人心头的犹豫消散不少,只待三日后,诸侯联军挥师直指虎牢关。
三日后,二十余万诸侯联军,号称三十万,以李昭为盟主,浩浩荡荡向虎牢关进发,凡联军过处山河动荡,消息传开,各州各郡无不轰动。
世家、百姓无不振奋,直呼李昭为盟主,统军三十万,董卓的死期到了。
而洛阳城中,董卓听到这令天下轰动的消息,却是吓得肝胆俱裂,惶恐不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