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玄幻小说 > 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 第233章 陈琳妙笔书罪状,蔡氏双姝皆有孕,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33章 陈琳妙笔书罪状,蔡氏双姝皆有孕,

    并州境内旌旗招展,马蹄声震彻原野。
    鞠义与高顺各领一万精锐,向南边的司隶方向进发,两万大军如一条黑色长龙。两人也是严格遵循李昭的命令,每日擂鼓呐喊,旌旗蔽日,甚至路上都进行演练,声势浩大,摆出一副强攻的架式。
    而李昭也是亲率一万精骑,带领贾诩、李智、荀攸、赵云、丁原、李烈等一众文武,一同启程前往冀州。
    在队伍出发前,陈琳草拟的讨董檄文已经新鲜出炉。
    李昭看了陈琳的讨董檄文后,都不禁赞赏陈琳的文采斐然。陈琳不愧在历史上为袁绍撰写《为袁绍檄豫州文》时,把曹操骂的狗血淋头的一杆好笔。
    “【武睿侯讨董卓檄文:
    盖闻天道昭昭,人伦有序,君臣父子,各安其位,则天下治。悖逆乱常,僭越犯分,则纲纪崩。今有董卓者,本凉州小吏,蒙朝廷之恩,授以重权,委以要职,本当殚精竭虑,以报国恩,竭诚尽节,以辅王室。然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自入京师以来,倒行逆施,肆意妄为,罄竹难书,罪不容诛!
    其一,胁迫太后,秽乱宫闱。太后,母仪天下,德被苍生,当受万民敬仰,百官尊崇。董卓仗其兵权,肆意胁迫太后,使其尊严扫地,威严尽失,此等行径,实乃大逆不道,人神共愤!
    其二,擅铸劣币,祸乱经济。货币者,国之命脉,流通万物,稳定民心。董卓为聚敛财富,不顾民生疾苦,擅自铸造劣币,以次充好,致使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市场混乱,经济崩溃,此乃祸国殃民之恶举,罪大恶极!
    其三,掳掠妃嫔,伤风败俗。妃嫔者,天子之眷属,宫闱之尊荣,当守贞洁,保清誉。董卓贪色好淫,肆意掳掠妃嫔,玷污其身,败坏其名,使宫廷蒙羞,纲常失序,此等丑行,罄竹难书,令人发指!
    其四,擅废太子,另立新君。太子者,承大统于危难之际,本当励精图治,以兴汉室。董卓为掌朝政,擅行废立,另立新君,视皇权如儿戏,置祖宗法度于不顾,此乃乱臣贼子之所为,罪该万死!
    其五,纵兵劫掠,涂炭生灵。兵者,国之爪牙,当保民安邦,护国守土。董卓纵容其部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致使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此等暴行,天理难容!
    其六,专权跋扈,目无君上。君为臣纲,君命不可违。董卓独揽大权,专横跋扈,对天子之命置若罔闻,对百官之谏充耳不闻,视天子如傀儡,视百官如草芥,此乃大不敬之罪,罪不可赦!
    其七,结党营私,培植势力。朝堂者,公器也,当以公心处之,选贤任能。董卓为巩固其权位,结党营私,培植亲信,排斥异己,致使朝堂乌烟瘴气,贤才不得用,奸佞当道,此乃祸国之端,不可不察!
    其八,破坏礼法,颠覆纲常。礼法者,国之典章,人伦之准则。董卓为所欲为,肆意破坏礼法,颠覆纲常,使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夫妻离散,此等乱象,实乃国之不幸,民之悲哀!
    其九,意图谋反,篡夺汉室。汉室者,四百年之基业,天下之正统。董卓狼子野心,蓄谋已久,妄图篡夺汉室江山,自立为帝,此乃谋逆大罪,十恶不赦!
    吾李昭,虽镇守北疆,然心系皇室,情牵苍生。每闻董卓之恶行,痛心疾首,夜不能寐。今皇室有难,天下危殆,吾岂敢坐视不管,袖手旁观?今亲率精骑三万,会盟天下诸贤,共举义旗,以诛此国贼。吾等誓以血肉之躯,捍卫大汉江山;以忠义之气,扫除奸佞之徒。
    天下诸贤,皆为忠义之士,当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以苍生疾苦为念。今董卓乱政,天下共愤,吾等当携手并肩,同心协力,共赴国难。凡我汉家儿女,皆应奋起抗争,共诛国贼,复我大汉河山,还天下以太平!
    若能共襄盛举,诛此恶贼,则吾等功垂青史,名传千古;若畏缩不前,坐视国亡,则吾等必为后世所唾弃,遗臭万年!望诸君速作决断,莫失良机!
    檄文到日,速皆整备,会盟讨逆,刻不容缓!
    汉骠骑大将军将军李昭谨奉檄文以闻。】”
    檄文历数董卓“弑杀宗亲、胁迫太后、擅铸劣币、掳掠妃嫔”等九大罪状,言辞犀利,字字泣血,末尾以李昭名义昭告天下:“吾虽镇守北疆,然皇室有难,不敢坐视。今亲率铁骑三万,会盟关东,共诛国贼,复我大汉河山!”
    李昭见之,自是点头,随之毫不迟疑,把讨董檄文,快速传向并州、幽州、冀州、豫州、司隶……
    李昭的讨董檄文一出,天下各方诸侯无不震动一片,李昭竟然亲自领兵要讨伐董卓了!
    太皇太后的血诏已经在天下传开了。
    各州各郡的州牧、郡守本来这一两年的时间就对董卓的胡作非为,感觉愤怒、激愤一片。
    但是之前董卓是相国,他们就算是愤怒,也是无奈,而今知道真相后,顿时就忍不下去了,再加上得知名震大汉的武睿侯、大汉骠骑大将军李昭竟然亲自领兵征伐董卓,一时间,凡是接到李昭讨董檄文的州牧、郡守无不纷纷响应起来。
    李昭在向天下各方散出讨董檄文后,便率领一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冀州而去。
    冀州境内,蔡邕早已收到消息,传令沿途郡县对李昭军队一路放行。
    李昭率领着一万骑兵很快便到了邺城外。
    蔡邕亲自率领冀州一众文武迎接。
    见到英武、愈加成熟的李昭,蔡邕很是触动,也很是欣慰,道:
    “子明得知太皇太后血诏,在并州尚且有百万救活军下,仍然立即起兵三万,发讨董檄文,号召天下各方群雄讨伐董贼,如此担当,实乃是大汉之幸,苍生之福啊,只不过,子明离开并州,救活军能否安稳啊?”
    蔡邕颇为欣慰,却又不禁担忧道。
    李昭上前,对蔡邕行了一礼,道:
    “岳丈放心,在出发前昭已经安排好并州一切,再加上有堂弟嗣业坐镇,并州应该无碍!”
    蔡邕听着李昭的话,这才松了一口气,随即握着李昭的手,一时间老泪纵横,白的胡须微微颤抖,说道:
    “老夫听闻董卓倒行逆施,太皇太后甚至写下了血诏求救,在冀州日夜忧心,早已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奈何身无兵权,只能扼腕叹息。今子明举义旗、传檄文,天下必定响应,董贼必败无疑!”
    李昭闻言,对满怀期待的蔡邕道:
    “岳丈言重了,但是,昭虽不才,亦知食汉禄、忠汉事,董卓国贼,人人得而诛之,昭此次前来,便是与岳丈、冀州同僚鼎力相助,共襄讨贼大业。”
    “自然,自然!”
    “如今城中粮草已备足十万石,战马千匹,皆是冀州精藏,另有两万大军,十数员战将,老夫并不懂兵马,且任凭子明调用!”
    蔡邕立即向李昭表态,蔡邕身后冀州长史、都尉耿武、闵纯、辛毗、沮授、崔琰、徐晃、张郃、潘凤等一众文武等官吏纷纷上前对李昭行礼。
    李昭听到岳丈蔡邕,如此爽快的便把冀州准备的两万大军、十万石粮食,麾下文武交由自己驱使,脸上顿时浮现出了笑容。
    他之前做的功夫,并没有白费啊。
    “谢岳丈信任,昭定不让岳丈失望!幽州牧李辰昨日来消息,也率领了两万大军南下,距离邺城不过一两日的功夫了,待幽州牧到了,我们再一同南下,会同天下群雄共讨董贼!”李昭笑着对蔡邕道。
    “当是如此!”
    蔡邕闻言,捋着胡须颇为欣慰,在蔡邕看来,李氏子弟李辰也率领南下,他们讨伐董卓的力量又多了一些。
    接下来,众人进入了邺城。
    州牧府内。
    宴席上,气氛很是融洽,冀州文武以及冀州世家豪强代表纷纷对李昭敬酒。
    一两年的时间过去,并冀商盟进展的颇为顺畅,正如李昭之前对商盟规划的那般,大量的并州、冀州商品贩卖到大汉各州,以及贩卖到草原、西域,冀州世家豪强无不赚的盆满钵满,自然都对李昭这个商盟创始人感恩涕零。
    “子明,琰儿诞下逸儿后,现在,身体可还好?”
    酒过三巡后,正事聊完后,蔡邕终于忍不住对李昭问自己女儿的情况了。
    李昭闻言,放下酒樽,笑道:
    “岳丈不问,昭正要对岳丈说呢,琰儿现在身体没有问题,逸儿身体也很好,等这一次铲除了国贼董卓后,琰儿会带逸儿来冀州看望岳丈的!”
    不错,这一两年的时间过去,蔡琰也为李昭生下了一子,是李昭的第五子。
    当然,不仅仅只有蔡琰为李昭诞下一子,妹妹蔡贞姬也为李昭诞下了一女儿。
    还有公主刘慕也为李昭诞下了第六子。
    现在,风姿绰约的卞夫人、冯夫人、杜夫人三女在李昭的辛勤耕耘下,也纷纷再次怀上了。
    他李昭如今也有两个女儿六个儿子,分别是长女李婵,次女李悦。
    长子李麟,二子李磐、三子小李擎、四子李睿、五子李逸、六子李泽。
    李昭也是子女繁盛,并且都在快速成长,或许过不多久,他李昭的麒麟子,便可以助他为李氏宏图大业出力!
    “好,好,尽快铲除国贼董卓,让琰儿带外孙来冀州!”蔡邕捋着胡须,颇显开心。
    并没有让李昭、蔡邕等多久,幽州牧李辰也亲率两万兵马南下,与李昭、蔡邕会合,当即,三路兵马合计五万余众,浩浩荡荡向南进发。
    此时,关东各州皆是群情激愤一片。
    因为董卓为所欲为,也早就惹怒他们了,再加上这一次李昭亲自领兵,发布了讨董檄文,因此,大量的州牧、郡守争相响应!
    豫州牧袁绍已在酸枣筑起会盟高台,得知李昭、蔡邕、李辰三州州牧领兵南下,立即请李昭南下酸枣,李昭也不迟疑,引兵向酸枣而来。
    与此同时,廷尉曹操、兖州牧袁术、青州牧孔伷、徐州牧董承、荆州牧刘表、扬州牧刘繇、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孙坚、河内太守袁遗、山阳太守乔帽、济北相鲍信等纷纷起兵响应,带领兵马向酸枣集结。
    就连益州的皇甫嵩,因为占据汉中的李紧牵扯,虽未亲率大军北上,却也遣使送来不少的粮草,以及派遣了严颜率领五千兵马前来助阵。不过,益州山高路远,等严颜率领大军到了,不知何时了。
    一时间,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讨董的声浪席卷大汉十三州,董卓的名字成了天下人唾弃与攻伐的国贼。
    ……
    洛阳,相国府。
    大殿内。
    本来董卓正在饮酒,骤然听闻李儒来禀报惊天噩耗,太皇太后的血诏出世了,以及各州州牧、各郡郡守纷纷响应,要组成联军会盟讨伐他,甚至李昭都亲率大军南下的消息,董卓手中的酒樽“哐当”一声摔在地上,酒水溅湿了衣襟。
    “什么?!太皇太后的血诏?还有各州的州牧和郡守都要出兵讨伐咱家?李昭也南下了,这怎么可能!他不是在并州镇压救活军吗?他…他怎么敢出兵?!”
    董卓猛地站起来,络腮胡气得炸开,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惊恐,惊呼道。
    董卓并不太怕袁绍、袁术之流,这些诸侯看似人多,战力并不会太强,他董卓南征北战大半辈子,什么阵仗没有见过。
    可李昭不同啊,李昭用兵如神,南征北战,未尝一败,天下闻名,连救活军、夏胡族,李昭都能压制。
    如今李昭亲率大军南下,无疑是冲着他来的!
    更让董卓感觉头皮发麻的是,太皇太后的血诏竟然传遍天下了?哪怕董卓是个专权跋扈之人,麾下兵强马壮,但是当了大半辈子大汉将军,董卓也是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啊。
    太炸裂了!
    李儒也是心中无奈与崩溃。
    董卓好不容易掌控兵权,并权侵朝野了,按照他李儒对董卓的规划。
    只需要稳步发展,便最终可以削弱各州的州牧。
    就像是之前先帝刘宏封的王叡、刘虞、孔融、卢植四大州牧,都一个接着一个皆落马了。
    十三四万兵马盘踞京畿与西凉,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分掌要职,司隶、凉州、弘农等地尽入他们囊中。
    这可谓形势一片大好啊。
    但是呢!
    董卓因为麾下势力膨胀,也愈加骄狂了起来,竟然,欺凌了太皇太后、强硬要挟太皇太后封相国,清除异己,奢靡向各州增加赋税,种种行为,最终引来了太皇太后血诏,群雄起兵!
    李儒很崩溃,也很无奈,不过,他与董卓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谁都跑不了。
    李儒连忙起身,安抚道:
    “主公息怒,事已至此,暴怒无用。当务之急是稳住阵脚,调兵遣将,应对群雄联军才是啊。”
    李儒强压下心绪,只能尽力为董卓出谋划策,沉声道:
    “太皇太后血诏虽沸沸扬扬,但关东诸侯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各怀心思,未必能真正同心协力。李昭虽勇,可他远道而来,兵力有限,只要我们扼守要隘,以逸待劳,未必没有胜算。”
    董卓粗喘着气,猩红的眼睛死死盯着李儒,半晌才咬牙道:
    “那关东联军有多少人马?李昭又有多少人马?”
    “据探马回报,李昭派出两路大军,一路从黄河北部进攻司隶,应有两万精锐,李昭还带了一万大军,联合冀州蔡邕、幽州李辰,三路兵马合计五万余众,已向酸枣进发。此外,袁绍、曹操、袁术等十余路诸侯皆已起兵,各自领兵数千到数万不等,粗略算来,关东联军总兵力怕有二十万之多。”
    李儒一番算计后,面色凝重地回道。
    “二十万?!”董卓倒吸一口凉气,咬牙道:“该死,这些人的兵马真多啊,不过咱家麾下有十三万精锐,皆是百战之师,还怕了他们不成?李儒,你说,该如何应对?”
    董卓虽然如此说,语气中却也没有丝毫的底气了。
    李儒眉头紧锁,指尖在案几上轻叩片刻,沉声对董卓拱手道:
    “主公,关东联军虽众,但其锋锐在武睿侯李昭。此人若不退,诸侯便有主心骨,联军难散。欲破此局,需分三步走。”
    “哪三步?快说!”董卓眼睛顿时大亮,忙急声追问,听到天下群雄要讨伐进攻他,其中还有李昭,他都快吓死了,如今听到李儒有策略,董卓顿时期待了。
    “其一,扼守咽喉。”李儒指向大殿内舆图上的两处关隘,道:“洛阳东面虎牢关,乃关东入洛必经之路,需派猛将率重兵驻守,任凭联军如何猛攻,只守不战,拖垮其锐气。黄河南岸的孟津渡口,也需布下精兵,严防并州而来的鞠义、高顺的兵马南渡,断了李昭两路夹击的可能。”
    董卓闻言,当即肯定道:“不错,咱家可守住险要关隘,联军就算是数十万也不能够那么轻易攻进来!”
    “其二,釜底抽薪。”李儒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阴狠,道:“李昭敢离并州,无非是仗着后方安稳,主公可速派使者潜入并州,联络那些救活军将领,让他们乱起,让李昭后方着火。”
    “救活军?”董卓愣了愣,随即眼中放光,看着李儒惊疑道:“文优是说那些反贼?他们肯听咱家的?”
    “重利之下,何愁不从。”李儒冷笑道:“使者可带咱家手令,许诺若救活军将领能在并州掀起大乱,逼得李昭回师,待相国平定群雄,便封其首领为公、为侯,乃至划并州一半土地给他们,都无所谓,只要为我们所用,届时李昭后院起火,首尾难顾,必退无疑。”
    董卓闻言,抚掌大笑道:“好,好,文优此言有理,就这么办,咱家这就安排一个使者,说动那些反贼!”
    李儒听着董卓的话,眼眸微颤,百万救活军再乱起,那将是大汉又一个浩劫,但是,为了自保,他也没办法,谁让李昭太强大了!
    “其三,震慑群雄、乱诸侯之心。”李儒最后说道:
    “关东诸侯多是趋利避害之辈,彼此关系盘根错节,在洛阳多有父辈,乃至亲戚为官,相国可派人将将他们抓住,让他们写信给那些诸侯,扬言若联军不退,便以谋反罪诛杀,如此一来,诸侯必生忌惮,或有动摇者,再加上长久攻不破洛阳关隘,李昭再退回并州平叛,诸侯联军自不攻而溃。”
    大殿内,李儒为董卓献上了三步策略:第一严守关隘,第二扰乱李昭后方。使李昭退兵,第三瓦解诸侯之心。
    董卓听了李儒的策略之后,不禁大喜,刚刚差点吓得尿出来,此时顿时轻松了。
    实在是李儒这策略,可行性太高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