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布局,建房补贴
“现在的问题可不仅仅是在种子这一块,等以后彻底放开了农产品的进口,进口玉米会横扫天下。不是说进口玉米有多好,而是它的成本足够低。”方唯很清楚国际巨头的路数,先是凭借成本优势大量低价倾销,等打垮了国内的种植户之后,再提价。
其中最令他担忧的其实是大豆。
不是他搞不出来优秀的大豆种子,而是种植上有很多难题,比如像土地不够用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他能解决的,国产大豆大概率敌不过进口大豆。
他惟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迭代品种,一个劲的推高作物产量。
盘莲若有所思,大家随即转移了话题,开开心心的吃了顿饭,吃完饭才返回了家里。
翌日上午。
方唯正在办公室看文件,赵勇敲门走了进来。
“赵书记,最近少见啊,请坐。”
方唯随即起身,笑眯眯的和对方打了招呼。
“你是大忙人,我也不清闲,咱俩哪有时间碰头。”
赵勇笑着回应了一句,二人落座,有工作人员送来了茶水。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干嘛来了,是为了各村的住房一事吧?”
方唯和对方寒暄了几句,便直奔主题。
这段时间以来,各村的住房问题凸显了出来。以前的社员都分到了住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一代也已经成长起来,需要结婚生子,住房问题就成了大问题。
但集中分配的住房,是公社时期和合作社时期的产物。公社撤销之后,几个合作社联合成立了瑶岭农业集团公司,这种统一分配的形式就不复存在。
现在社员们能拿到分红,合作社留下一部分资金为大家办点实事,但像建设住房这样的福利就没有了。
为了这事儿,各个行政村包括乡里一直在与合作社沟通,但合作社仅仅剩下了一个空架子,压根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情况我都知道,可有些人很不满,整天缠着村里讨要说法,干部们都很为难。”
赵勇听了方唯的一席话,就知道这件事根本无解。
他不禁长叹了一声,要不说农村工作难做呢?整天都是一些烦人的事情。
“这事儿我会让瑶岭农业、各合作社联合出一个通报,讲清楚当时福利分房的历史情况,并说明这种分配制度早已取消。有住房需求的去找村里申请宅基地,自建房屋。”
方唯随后给出了明确的说法,合作社亦或是瑶岭农业都不会承担大家的住房责任。
现在全国各地的农村也都是自建房,所以没有住房的社员只能自己想办法。
有些人说不公平,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住房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就连城市里都会取消福利分房,方唯这边也不会逆潮流而动。
现在的问题很复杂,瑶岭农业是一家企业,不会过多的承担社会责任。
而合作社失去了积累之后,手里的资金也只能干点小事,哪有余力建房子分配给大家?
各行政村和乡里更没有这个义务,因此方唯打算把话挑明了,出台一份联合公告,彻底断了一些人的的心思。
这也符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惯例,就是按照时间线一刀切,要不然没完没了。
“明白了,那你们就赶紧发公告吧,这样的话,村里和乡里的工作也好做一些。”
赵勇终于松了一口气,这种事就应该像方唯这样处理,要不然就很麻烦。
接下来,赵勇和方唯聊了一会秋收的事情。
赵勇这个乡里的当家人,在生产方面完全不用操心,瑶岭乡还是年年的农业生产先进单位。全乡无论是从工农业产值、公共事业投入、基础设施水平等,都在全县名列前茅。
而且瑶岭乡还被评为了全省的先进示范乡镇,他的日子过的其实很滋润。
他在方唯的办公室呆了一个来小时。便起身告辞。
方唯随即打电话把瑶岭合作社的几个理事喊了过来,商量了一下公告的事情。
“支书,社里还有一些资金,能不能给没有住房的社员提供一点建房补贴?”
有理事提出了一个建议,也是为了平息新老社员之间关于住房的争吵。
其他两个理事表示认可,这样一来,他们的工作也好做一些。
“可以!但你们要提前做好老社员的思想工作,这件事必须通过社员大会的表决,别到时候通不过就难看了。”
方唯考虑了几分钟,觉得这个提议挺好。
但该发的公告还是要发,取消福利分配住房和给予建房补贴是两码事,不过需要几个理事多做做大家的工作。
“好的,支书,我们现在就去办。”
几个理事离开了办公室,方唯随后又给蔡桐打了一个电话,公告随后就会发出去。
解决了这件事,方唯看看表,便回家吃饭去了。
建房补贴的事情比预想中要顺利,几乎没什么反对的声音。理事会趁机召开了社员大会,这个议案毫无悬念的获得了通过。
没有享受到福利分房的社员也很高兴,有补贴的情况下,个人的负担起码轻了一半,也就没人再闹腾了。
要不说农村工作难做呢,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处理不好,就容易造成矛盾。
乡里和村里都松了一口气,赵勇还一个劲的夸瑶岭合作社处理的很好,成功化解了隐患。
秋收工作结束之后,除了育种单位,其他生产单位大都种植了越冬油菜。
方唯看着手里的统计报表感到很高兴,这一季整个公司都大有收获,尤其是第一次大量上市的【农优精品016】稻种受到了追捧,只可惜数量不够多,刚上市就被抢光了。
其他的稻种销售也很顺畅,瑶岭农业出品的种子,不光是稻种还是玉米种子亦或是其他作物的种子,在种植户的心里都是最优秀的。
这是公司通过多年的努力积攒下来的口碑,除非是供大于求,否则不会出现滞销的情况。
另外,瑶岭大米也一样。这个品牌已经深入人心,整个产品线形成了高低搭配的格局,每一款大米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而瑶岭农业也形成了从育种到种植,再到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支书,遇到啥高兴的事情了?一个人坐在这里偷偷地乐。”
这时,蔡桐从外面走了进来。
整个秋收期间,他和公司的管理团队时终奋战在农业生产的一线。尤其是他,几乎走遍了公司下属的所有生产单位,方唯都有一阵子没见他了,两人联系都是打电话。
“公司这一季取得的成绩不错,蔡总,大家辛苦了!”
方唯起身请蔡桐坐下,亲自去泡了一壶茶拿过来。
他对于蔡桐和整个管理团队的工作是满意的,尤其是蔡桐本身的学历不高,但平时爱学习,人也聪明,到现在驾驭一家大型的农业集团绰绰有余。
所以说每个人的天赋和勤奋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会掉队,有些人就会脱颖而出。
“谢谢支书的夸奖,我们今后会更加努力。新凯奇的新品玉米种子上市了,销售情况还不错,但不足以对咱们的【南玉一号】构成威胁。”
秋收工作顺利结束,后续的事情一切顺利,蔡桐不禁松了一口气。
再加上各类种子的销售情况良好,他已经不把新凯奇的新品玉米种子放在眼里了。
“这就好!蔡总,放轻松点,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接下来的事情你可以交给手下,自己多休息休息。”
方唯给对方的杯子里添了一些茶水,劝对方要劳逸结合,不要太劳累。
“好的,我正好想着休几天假,到外面去转转。”
两人聊起了家常,等到了中午,便一起去县城吃了顿饭。
下午。
衡州方面来了几个人,他们是来参观米厂的,但其实最重要的任务是和方唯见面谈一谈。
正好蔡桐也在,晚上大家又喝了一顿酒。
衡州方面终于决定妥协,不再要求瑶岭农业把育种基地迁过去。实际上在哪里育种都差不多,但有些事情方唯不想让更多人知道。
一大队和瑶寨都是他的地盘,这么多年没有任何消息泄露出去,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把育种基地外迁的。
尤其是一大队和瑶寨的试验田以及育种小组,是他的嫡系,研究所都要差一个档次。
一顿饭吃完,宾主尽欢。
第二天。
蔡桐陪着客人去米厂参观,对方下午就走了。
公司随后派出了谈判小组去衡州和当地谈承包土地的事情,蔡桐趁着这个空档开始休假,去羊城玩了一个星期。
方唯算是彻底轻松了,时间来到了农闲时节,他也和盘莲商量是不是出去玩几天。
“三哥,咱们去蓉城吧,我挺喜欢那边的美食的。”
盘莲实际上就是想去女儿,当然,蓉城的各色美食也是吸引她的原因之一。
方唯自无不可,瑶岭农业现在是一家成熟的公司,他在与不在都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
考虑到蔡桐休假了,所以时间上可以稍微错开一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