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都市小说 > 帝秦设计师 > 第548章 挑拨西方局势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48章 挑拨西方局势

    第548章 挑拨西方局势
    王陵明白阿尔沙克一世问这问题是想知道什么。
    这位想知道的并不是单单是大秦怎么派遣官吏治理地方,而是想知道大秦的行政区划如何,又是怎样根据行政区划来派遣官员,如何对地方上的官员进行监管。
    这位是想从大秦获得经验,然后来改造他的国家。
    对阿尔沙克一世想向大秦学习,借鉴大秦的先进经验,王陵自然是持欢迎态度。
    这种国家,越多越好!
    王陵回道:“我大秦治理地方上的官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朝廷直接任命,像郡、县这两级的地方主官是由朝廷任命。”
    别觉得县令官好像不咋地,感觉像个芝麻绿豆大的官,实则县令的权力可不小,县可认为是后世的市,而县令作为一县最高主官,权力可想而知。
    但李念觉得大秦的郡县制要动一动,县还是有些大,当分出更小一些的行政区划,而且,县令作为一县之长,县内事务皆可由县令管辖,不仅让县令的权力太大,也不利于县的发展。
    县令毕竟只有一人,又不是人人都是洪武帝那种工作狂魔,怎可能将一县大大小小的事务全处理妥当?
    县必须要被分成更小的行政区域!
    在李念的计划中,郡便是省,县便是市,其下还要设乡。
    虽说大秦这时也有乡,乡的下面还有亭、里,但实际上,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只到了县这一级,甚至县都未必控制得有多好,否则项氏一族也不会在当地大摇大摆,行事无所忌惮。
    李念有心想改变这种情况,至少要想办法落实到乡这一级。
    只是李念目前没搞,原因很简单,要想完成他的想法,就必须得有足够的官员,而大秦现在的官员不够。
    并且,增加了官员,得给这些官员发放俸禄,总不能让人不吃不喝给大秦办事,而发放俸禄又得考虑大秦的财政承受能力。
    官员不是想增加便能增加,否则便会变成冗官,危害国家财政,北宋看似富有,可财政却吃紧,三冗之一的冗官功不可没。
    “另一部分则非朝廷任命,而是当地自行选取,譬如郡县中的小吏,便多由当地郡县自行任命。”
    要是连一个县的小吏都由中央朝廷任命,那中央朝廷每日要处理的事可就太多了。
    如果是在信息发达的后世,中央朝廷直接管理地方上的小吏选取,那有可行性,可在交通不便、信息落后的这个时代……
    王陵接着道:“郡县便是我大秦的行政分区,郡便相当于贵邦的行省,而郡又被分为多个县。”
    阿尔沙克一世点了点头,那这般说,秦国郡的最高官员便相当于行省总督,县的最高官员便是一城之主。
    可他还是没弄明白,秦国人是怎么避免郡的最高官员做大做强。
    反正他任命的那些行省总督,很难辖制,虽在明年上仍听命于他,承认他为王,可实际在地方上,那些总督才是当地的王。
    阿尔沙克一世并未想通这是因为大秦的国情和他们这些西方国家不同,大秦的郡守和他们的行省总督并不一样。
    王陵接下来的话便点出了不同,他道:“各郡的郡守、各县的县令由朝廷任命,自然也可被朝廷免职。且郡守、县令虽为一郡、一县之长,可郡县之权并非全集于其身。”
    “郡守、县令主掌郡县之政务,处理郡县中的政事,而一郡、一县军事之权则另有官员执掌。”
    听到这,阿尔沙克一世已经明白了,即便他知道了秦国人是怎样治理地方,也很难学习借鉴。
    秦国的那些郡守可以被任命,也可以被罢免,而他国内的那些有实力的总督,可不是能随意罢免的。
    再说秦国那些郡守有其他官员分夺其权,予以制衡,也和他国内不同,地方上的那些总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谁能分他们的权?
    他想让地方上的治理和大秦一样,就必须先把总督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重要的是总督的权力太大,只有将总督削弱,才能避免在君王势微或是国家出了问题时,那些实力强大的总督造反。
    关键在于打压总督,从总督手里权力收回地方治理权。
    根据王陵自己对这些西方国家的了解,这些个国家和大秦不是一类,更像是周。
    这些国家的王便是“周天子”,有封地的贵族、总督便是诸侯国。
    贵族、总督们明面上尊奉国王为国之共主,就像周时的诸侯王们尊奉周天子一般。
    然而,也和周天子管不到诸侯国一样,这些西方国家的王也根本管不到贵族、总督们的封地。
    阿尔沙克一世要想使他的国家不会出现总督造反的这种问题,就需要削弱贵族、总督们的权力,让王权能够管到贵族们的封地中。
    而贵族、总督们又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权力被削减,封地被夺走,必定会与国王对抗。
    所以,阿尔沙克一世想要真正解决问题,只有一条路可走:武力一统,然后再向大秦学习借鉴。
    即凭借武力先将国内的贵族、总督们摆平,完成实质性的一统,再用大秦的方法巩固一统的成果。
    但这件事对于这些西方国家,很难做到,贵族、总督们的权力太大。
    安息还有一些做到的可能,因为阿尔沙克一世是当地人造反立国,且立国还没多少年,麾下的贵族、总督势力还没那么强。
    换作是巴克特里亚、托勒密、塞琉古这些国家,几乎不可能改变。
    王陵并不知晓西方诸国的这种情况将一直存在了下去,也没人将这个问题解决。
    但如今的安息还有机会做出改变,只是拖得时间越久,安息的贵族、总督势力将逐渐壮大,最终变成和巴克特里亚、塞琉古、托勒密等国一样:难以撼动,不可改变!
    王陵并不在意安息解决了贵族、总督的问题,完成像大秦一样的大一统后,会对大秦产生威胁。
    阿尔沙克一世有这雄心壮志,他的安息也还有机会,可想要做到,依旧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因为阿尔沙克一世想做到,安息就必会产生内乱。
    虽说安息的贵族、总督实力较于巴克特里亚、塞琉古等国要弱,可终究是存在的。
    这些人不会任由阿尔沙克一世的屠刀落下,肯定会反抗,到时安息国内可不就得产生内乱?
    即便阿尔沙克一世雄才大略,将所有反抗者都镇压,成功对安息完成了实质的大一统,可他想将安息发展到大秦的程度,还需很长时间,而大秦不会原地踏步,等着安息发展追上。
    再者,阿尔沙克一世解决了国内的贵族、总督问题,他周围的邻居会怎么看他?
    他周围那些邻居一个个可都实行的是总督制,见到他把安息国内的贵族们砍瓜切菜,这些邻居家的贵族、总督们肯定会害怕这种事发生在他们身上。
    这帮人很可能会联合出兵,镇压安息这个异端!
    因而,不仅不必担忧阿尔沙克一世解决贵族、总督问题后,让安息发展起来,还要尽量吸引阿尔沙克一世走上这条路。
    王陵故意道:“大王所忧之事,其实在我大秦也曾存在。”
    阿尔沙克一世闻言眼睛一亮,问道:“大秦也有……此忧?”
    王陵道:“其实并非大秦有,而是周有。周是我大秦之前的国家,其有大王所忧之事,然其所忧,是我大秦为其解决。”
    确实是给解决了,连带周也一同解决了。
    阿尔沙克一世问道:“请问使者,大秦是如何解决?”
    王陵云淡风轻道:“无他,灭亡诸国,将所有反抗者一同镇压,将诸国一统罢了。”
    听到这句话,阿尔沙克一世哪不明白这位秦国使者想告诉他的解决之法是什么:打,武力一统,将所有人都打服了,自然而然就没了他担心的问题。
    难怪秦国会在东边打了几百年,敢情是为了做成这事。
    但好像除了这个方法外,其他的方法都不太行,那些人是不会主动交出封地和权力的,只有刀兵相逼。
    要是秦国使者能在他立国前就到来该多好,他可以直接借鉴学习秦国的一切,从一开始就不用马其顿人的那套体系立国,从而避免掉这些问题。
    可在他立国前,秦国人应该还在东方与其他国家交战,还未完成一统,根本不可能派使者前来。
    现在,秦国使者来了,却是有些晚了!
    但晚也比彻底没有机会好,他的安息还是有机会做出改变的,且如今不做改变,安息今后想改变将更难。
    阿尔沙克一世也认识到这是他的安息要做出改变的最后时间,越往后拖将越难。
    可即便镇压了那些贵族、总督,收回了他们的封地,他想要如秦国一样将一统给维持住也很难。
    想维持住大一统,需要人才,而他正好缺乏人才,人才又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培养出来。
    阿尔沙克一世在心中衡量利弊,判断是对安息做出改变好,还是不做出改变好。
    不作改变,他的安息将一直存在贵族、总督问题,将化为一根毒刺扎在国家中。
    在他这一朝,他还能压得住,这根毒刺不会爆发,可他的子孙后人能压得住吗?
    要是后人压不住,让这根毒刺找到机会爆发,他的子孙会被屠戮,他建立的安息会被他人夺走。
    而作出改变,便是提前替子孙后人们将这根毒刺拔走,可这会让安息陷入内乱,且拔走毒刺后将面临其他困难。
    对王陵的话,阿尔沙克一世并未予以评价,他转移话题道:“听闻贵邦有一武器名为‘火炮’,可能出售?”
    这话题转移得生硬,但王陵知道这是阿尔沙克一世内心犹豫,还未下定决心。
    不过,王陵也不在意,安息要是能内乱起来更好,可如果不乱,那对大秦也没啥损失。
    而且,王陵觉得阿尔沙克一世采用他告知的方法可能性很高,阿尔沙克一世可是造反立国,只要没被岁月磨平了野心,其当年敢造塞琉古的反,也就敢动刀解决贵族、总督问题。
    像这种有野心的开国之君,知道问题在那,让他眼睁睁看着不解决,很难。
    王陵笑道:“我大秦确有火炮,只是要让大王失望,火炮暂不对外出售。”
    尽管严早就知道秦国人的火炮不会对外出售,但真听到秦国使者拒绝,还是有些失望。
    王陵的拒绝也更让阿尔沙克一世等人觉得火炮是秦国的利器,威力莫大,否则秦国人怎么可能拒绝向外出售呢?
    看来要想得到火炮,还是只有派人到秦国去学习,看能否弄到火炮的制造技术。
    阿尔沙克一世又问道:“听闻贵邦掌握了雷霆之力,可有此事?”
    听到阿尔沙克一世这个问题,殿内的安息大臣都看向王陵,他们也很想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秦国人最好没掌握雷霆之力!
    否则那太可怕了,雷霆之力是神灵才能掌握的力量,秦国人要是真的掌握了,世间诸国,谁能抗衡?
    可王陵给出的回答是:“回大王,我大秦确实已掌握了一些雷霆的力量!”
    而听到王陵的回答,殿内许多大臣悬着的心终于掉了下来,秦国人怎么能掌握雷霆之力。
    当然,也有人不信,认为这位秦国使者在说谎,雷霆之力,凡人怎么可能掌握。
    王陵没理会这些目光,又道:“世间万物皆有其理,皆有其道,只要明白其中道理,便能将之掌握。我大秦也是知晓了雷霆之力,方将之掌握。”
    “但我大秦对雷霆之力的掌握还甚为粗浅,远不及天地之间的雷霆。”
    王陵说的是实话,这也没啥好隐瞒,因为在博览会上,大秦展出过,安息人真想要打听,费些功夫也能知道。
    可王陵说的虽是实话,但阿尔沙克一世等人却不信,觉得王陵在说谎。
    秦国人必定对雷霆之力有很深的了解,那火炮便是秦国人对雷霆之力的应用,因此那火炮威力才那般大。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