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都市小说 > 帝秦设计师 > 第547章 去希腊化,欲大秦化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47章 去希腊化,欲大秦化

    第547章 去希腊化,欲大秦化
    对阿尔沙克一世问出这个问题,王陵虽有些意外,但并没太惊奇,在出使前,他们就已预估过到了其他国家会被问什么问题,做好了回答的准备。
    如今,阿尔沙克一世有兴趣了解大秦的官制,这是好事。
    王陵笑道:“我大秦所用官制与贵邦有所不同,皇帝陛下置百官而辅佐他治理天下。位于百官之首者为首相,其次为副相,首相仅有一位,副相则会有好几位。”
    “但首相虽为百官之首,却非所有事务皆管,首相和副相们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国务省,辅佐皇帝陛下处理政务。”
    “我大秦实行的‘部省并用制’!”
    大秦这套玩意儿从后世王朝的角度看会觉得比较奇怪,有三省六部制的影子,但又不全是,甚至还糅合了一些现代的东西在内。
    反正李念看这套东西都觉得怪,这套玩意儿能在大秦运转起来,也得亏始皇帝威望足够高,大秦是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一张白纸好作画。
    别说,这套玩意儿到目前运转得还不错,且始皇和李念等人在发现有问题后,还在给其打补丁。
    将这套官制拆开来分析,这其实是以“三省六部制”为基础,但增加了更多的部,将某些部归为了皇帝直辖,省的设置也和“三省六部制”有区别……
    这么做的目的是削弱宰相之权,使各省、部权力能更平衡,不会出现哪个部门的权力过于集中、强大,从而威胁皇权。
    未来不好说这套制度会如何,但对于当前的大秦,是具有先进行的。
    这套官制在大秦也被称为“部省并用制”,认为是始皇帝开创出的。
    王陵继续道:“‘诸部诸省’有‘国务省’、‘内务省’、‘御史省’、‘刑务省’。”
    原本只有“国务省”、“内务省”、“御史省”三省,现在的大秦多了一个“刑务省”。
    这个“刑务省”是从刑部给变为了“省”,从受国务省管辖中独立了出来,而改变的原因是刑部管刑律,置于国务省管辖下,不太妥当。
    这四个“省”,除开内务省,其他三个观其职能,其实可看作国务院、最高检和最高法。
    当然,这几个和现代的国务院、最高检、最高法有很多不同,如“御史省”的职能就比最高检更广更多。
    “国务省掌国之政务,为陛下分忧处理天下间的政事,由首相和两位副相负责,其下辖多部,比如户部、工部、礼部……”
    阿尔沙克一世大概听懂了,这国务省就是秦国的政务处理中枢。
    “内务省掌皇宫和宗室诸事,设采买司、宗人府……”
    “大王可认为内务省便是管理皇帝陛下的家中事务,譬如宫中有物品缺乏,要进行采买,将由内务省去办理,再如有公主出嫁,婚礼也要由内务省办理。”
    懂,这内务省就是处理秦国皇帝的家事!
    “御史省掌谏言,审核朝廷颁布的政令及政令在天下间反馈,亦有监察天下官吏之责,下辖都察院、制舆台……”
    “刑务省掌刑律,查处并判决天下违法犯律之事,如有人违法,将由刑务省负责查处其做了哪些违法之事,有多严重,最终根据大秦律对其进行惩处。”
    “以上便是我大秦四省!”
    阿尔沙克一世听后,觉得秦国人将职责分得好清楚,这样做起事,人人都知道在他们位子该干什么,从而有条有序,不容易产生混乱。
    王陵接着道:“至于诸部,有吏部、兵部、税部、工部、商部、教部、礼部……”
    商部也是多划分出来的一个部,因为大秦今后必然要发展商业,商部必定要设立。
    “吏部掌官吏考核,升迁贬谪,兵部掌国之兵事,征发兵役,审核战功,商部管贸易之事,监察天下商贾,教部掌教化,监学天下……”
    “方才已与大王说过,户部、工部、礼部、商部……等部归国务省管辖,而吏部、兵部则归皇帝陛下管辖,教部归于李念公子管辖。”
    教部其实也是该归于国务省管辖,可因为如今是李念在管理教部,所以就给单独划了出来。
    但日后李念不再管理教部,教部会被重新归于国务省。
    对“教部”这个名字,李念有一些怨念,可也知道这是为了跟其他部合群。
    阿尔沙克一世和一些安息大臣听了王陵所言,很快便想通了这套制度的优势所在,权责清楚、职责明晰,比他们的官制构架要严谨得多。
    且秦国这套官制,还可避免有大臣权力太大,威胁到皇帝,像皇帝主动掌握了吏部和兵部,让国务省没兵权,也无法管官吏选拔升迁,那执掌国务省的秦国首相权力就会被削减许多。
    在这种没有兵权、人事任免权的情况下,秦国的首相没那么容易做大。
    王陵继续道:“至于我大秦官员职级分为九品二十七级,九品最低,一品最高。爵位则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每个爵位又分为‘国、郡、县’三级。”
    “公侯伯子男”可不是外国的爵位体系,然后传入到华夏(偶然看到有人居然认为这东西是从国外传入的),而是华夏古时便有,《孟子》和《礼记》中都有记载。
    甚至,在《孟子》的记载中,将“天子”也算作了一个爵位。
    秦国人对官员品级、对爵位竟然也有这么细致的划分?
    从此也可看出,秦国人治理国家才叫专业、正式,他们安息和塞琉古、马其顿在内,都像一群草台班子。
    看看人秦国,做事如此有章法,难怪人国家强。
    阿尔沙克一世看向王陵,好奇道:“请问使者是何爵位?”
    王陵笑道:“暂无爵位,但我若出使成功,归国后将为侯爵!”
    听到这话,阿尔沙克一世等人看向王陵的眼神再度发生变化,更多了几分尊敬,在他们面前的秦国使者竟是一位准侯爵。
    王陵是故意这么回答,在出使前,李念公子曾告诉他们,西方这帮子人很看重身份,如果有一个贵族爵位的身份在,能让这帮人更加尊敬。
    当然,王陵说的也是真的,只要此番出使成功,他能够回到国内,就将被授予侯爵的爵位。
    历史上,张骞奉汉武之命出使西域成功,回到长安后,获封“博望侯”。
    在这时代出使,要行极远的路,花费很长时间不说,还会在路上遭遇各种各样的危机,几乎是拿命在拼。
    王陵等人若能出使成功,能得封侯爵的爵位也是应该的。
    阿尔沙克一世客气道:“原来使者竟是一位准侯爵,先前竟不知晓!”
    王陵摇头笑道:“目前还不是,等出使成功,回到国内才是。”
    阿尔沙克一世也笑道:“那不过是早晚之事,使者必会出使成功。”
    王陵道:“那便承大王吉言!”
    通过这位秦国使者,阿尔沙克一世等人对秦国的官制已经有了些了解,秦国的官制极好,可他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便是依照秦国这种官制,需要很多的官吏,秦国能有足够的官吏支撑这套官制运转,他们安息却没有。
    照抄秦国的答案,将秦国那套官制直接搬过来,可能要出问题……
    阿尔沙克一世问道:“贵邦官制虽好,可以我观之,需大量官员,不知贵邦如何解决?”
    王陵笑道:“无外乎两个办法:一是吸纳民间遗贤为官;一是自己培养。”
    阿尔沙克一世又道:“使者可否为我详说?”
    阿尔沙克一世想看看秦国的办法对他有没有接见价值。
    王陵道:“自无不可!‘吸纳民间遗贤’即是在我大秦民间有一些身具才能,却不曾为官之人,皇帝陛下便设法让他们能被选拔为官,如设置‘咸阳大考’。”
    “‘咸阳大考’便是选拔这些人才的一场考试,只要符合要求,皆可参考,不论贵贱,而考核成绩优异,便有机会得授官职。”
    阿尔沙克一世和殿内的安息众臣着重注意到“只要符合要求,皆可参考,不论贵贱”这句话,这意思是秦人选拔官员不分贵贱,只要有才就可选拔?
    那岂不是说平民也可通过这“咸阳大考”被选拔为官,与那些出身高贵的王公贵族平起平坐?
    这句话如果放在塞琉古、马其顿、托勒密等国,会引起轩然大波,因为这些国家都是贵族老爷们统治,屁民也想跟他们坐一条板凳?
    但这里是安息!
    虽说阿尔沙克一世在独立建国后,采用了马其顿人留下的很多东西,可由于阿尔沙克一世本身就是因为觉得在马其顿精英统治下,没有出头之日,再怎么努力,也没法进入那帮塞琉古马其顿老爷们的圈子,才造了塞琉古的反,因此情况要好不少。
    他本就算是马其顿老爷们眼里的贱民,也任用了不少同样被马其顿老爷们认为是贱民的人为官。
    因而,阿尔沙克一世并未对王陵所说的“咸阳大考”产生厌恶、忌惮,反而觉得这办法挺好,只是可惜他的国家还是没法借鉴照抄。
    秦国人能用那“咸阳大考”选拔在民间的人才,那是因为秦国在民间有人才可选拔。
    可他的安息,民间有几个人才?这些人才又会愿意为他做事吗?他又敢重用这些人吗?
    “‘自己培养’自然是自己设法培养出人才,我大秦设立‘教部’的目的,正是为了教化我大秦子民,使大秦更多人能读书识字,好涌现出更多人才。”
    “大王也可用此法,只是此法需要时间!正所谓‘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尽管要花费时间,可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好处极多。”
    阿尔沙克一世点了点头,依安息如今的情况,从民间选拔官员不太可行,只能花费时间自己培养。
    可塞琉古人会给他足够的时间吗?
    阿尔沙克一世又想到一事:培养人才,那也得有典籍供人才学习,而他国内的典籍几乎都是马其顿人留下。
    用马其顿人留下的典籍培养出的人才十有八九会趋向于马其顿人,养成同马其顿人一样的思维,行事作风也和马其顿人趋同。
    到时,他造塞琉古那群马其顿老爷们反而建立起的安息,将变成另一个塞琉古。
    以前是没得选,不用马其顿人留下的东西,没其他可用,可现在……
    这不是还有一个秦国嘛!
    虽说秦国远了点,可秦国更强,秦国的东西也更好,且正因为离得远,秦国对他的威胁也小。
    阿尔沙克一世心中有了盘算,舍弃用马其顿人的典籍培养人才,换成秦国人的典籍。
    这下必须要向秦国派出许多留学生,至少要派数百人去秦国留学,等这些学子学成归国,将作为他改变安息、去马其顿化(希腊化)的种子。
    不,在派留学生去秦国学习的这段时间也不能空着,他要向秦国使者借一些人才过来,帮他对安息进行改造。
    阿尔沙克一世生出了和欧西德穆斯一世相似的想法,都想大秦使团留人为他们参谋。
    但两人出发点不同,欧西德穆斯一世是为了让他的王位更稳固,并未想过要去希腊化,儿阿尔沙克一世则想去希腊化,摆脱马其顿人遗留的影响,建立一个新安息。
    阿尔沙克一世并未立即提出让使团留人为他参谋的要求,而是又问道:“请问使者,贵邦是如何派遣官员治理地方?”
    安息采用马其顿人留下的东西,自然也是用的任命总督治理地方那套。
    而这套方法已经被证明问题不小,总督权力太大,一旦君王势微或是国家出了问题,那些实力强大的总督便可能造反,他旁边的几个邻居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阿尔沙克一世不想他的安息在今后也遭遇这种情况,可他又想不出更好的行政体系,只能将就着用。
    现在可以从秦国人这看看有没有新鲜的解法!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