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都市小说 >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675章 “三剑客”之审讯专家!!!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75章 “三剑客”之审讯专家!!!

    第675章 “三剑客”之审讯专家!!!
    咱们接着上回的故事继续讲。
    话说,古申正在讯问“阿铁锅”他的姑妈是怎么死的?
    一开始面对古申的审讯,“阿铁锅”显得很坦然:“要么是自杀,要么就是他的同事杀的。”
    古申心里清楚,这小子是在混淆视听。
    首先,死者生前并没有与人积怨,另外,一之前她没有什么心情低落等迹象,二即便是真要自杀,为什么非得跑到这么偏远的青浦做什么?
    古申切入关节点:“29日那天晚上,你在哪里?”
    “我在周旺家的像厅看录像。”“阿铁锅”回答道。
    古申知道,这家录像厅在村子的西面,纪王镇车站在村子的东面,这是“阿铁锅”故意在回避,在有意识地把自己和案子撇清,追问道:“你看的是什么录像?”
    “阿铁锅”一下语塞。
    古申一眼就识出这小子明显在说谎,决定来个“兵不厌诈”,颇有把握地说:“可我们调查了,人家反映你那天没有去过录像厅。”
    “阿铁锅”瞬间改口说:“肯定去过的,但到了门口没有进去。”
    古申又说:“人家看到你在纪王镇车站等人,而且还蹲着。”
    古老师后来跟学生们解释说,他当时判断,如果“阿铁锅”去了车站,一定有人看到。
    “阿铁锅”被电击一般,脸上不断地抽搐,但还是沉默。
    古申感到火候到了。
    他意味深长地说:“你姑妈写字台上的那本台历上记了去哪里,你知道吗?”
    “阿铁锅”闻言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起来。
    仅仅两个回合,“阿铁锅”已经败下阵来了。
    瞅着“阿铁锅”这副鬼表情,古申决定趁热打铁加强情感攻势。
    古申又拿出他姑妈照片给“阿铁锅”看:“你想想看,你姑妈对你这么好,保释你提前出来,出钱帮助你翻造房子,
    又帮你解决婚姻成家,对你像对待亲儿子一般,你姑妈对你真是恩重如山啊,你对得起姑妈吗?”
    “阿铁锅”看着姑妈的照片,情绪顿时失控,对着姑妈照片一下子跪倒在地,失声痛哭地对着姑妈的照片反复叩头:“姑妈,我对不起你,我该死,我不是人!”边说边不断地抽打自己耳光。
    在趁热追击下,“阿铁锅”终于缴械投降,交代了作案经过。
    原来3月27日,“阿铁锅”打电话借2000元钱急用,29日傍晚,姑妈带了2000元钱赶到纪王镇车站,姑妈从话中听出他在骗人,不同意借钱了。
    “阿铁锅”气急败坏地一把将姑妈推入河中,跳下去抢钱,争抢中猛击姑妈一拳,抢了钱后,干脆将姑妈闷死在河里。
    “阿铁锅”去车站的那天,也确实在车站遇见过同村的邻居,站了一段时间累了就蹲了下来……
    但案子还没结束,法院方有人提出,仅有交代还不够,虽然在“阿铁锅”家里找到2000元赃款,但人民币是流动的,证据不过硬,如果是有月票啊工作证啊等相关个人物证就过硬了。
    “阿铁锅”却说,他把证件都烧毁了。
    古申找了一个理由,对“阿铁锅”说:“你姑父要出国去穿西服,钥匙找不到,大橱门打不开,姑妈身上的钥匙哪里去了?”
    “阿铁锅”交代,“在家里后面的断头浜里。”
    最后,警方在“阿铁锅”家边的河里,抽干水后终于找到了那串钥匙。
    了两个月没拿下的硬骨头,沪深只审了一夜,还是第一次审讯就啃下了这个坚硬的骨头。
    在隔壁房间观看审讯视频的端木处长敲着手上的烟斗,感叹道:“没想到一下子就审出来了,比我想象的还厉害。”
    每次战胜对手,古申就会拉上三剑客之一的章盛华一起去饭馆,一边喝酒庆贺,一边笑侃成败得失。
    三剑客也正是在这样互相交流学习、互相鼓励帮助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后来在警界闯出了赫赫威名。
    不仅如此,刘勇还知道老师是个心细如发的人。
    刘勇有一次破案遇上了难题,万般无奈之下他就打电话跟古老师请教,古老师就跟他讲过曾经经历过一个类似的案子。
    八十年代末,一月底的某天清晨,沪海松河地区发生了一起劫车杀人案,有人报案说,在松河泗泾横塘桥附近的水沟里俯卧着一具男尸。
    经现场勘查,死者颈部紧紧缠绕了一圈直径0.5厘米的细麻绳,生前是海运局一名司机陈师傅,56岁,在他口袋里找到了他的身份证和驾驶证,还有将近200元现金。
    经过法医鉴定为窒息性死亡,系他杀。
    经过调查陈师傅遇害前一天,也就是1月23日下午,他到财务处开了一张空白支票,准备第二天上午去汽车维修点去修理小车的点火系统。
    因维修点离家较近,陈师傅向车队队长打了招呼当晚把车开回了家。
    案发后,市局迅速将协查通报迅疾传至沪海周边地区。
    当晚,嘉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就来电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
    “昨天深夜11点30分左右,有辆红色桑塔纳在嘉城塘汇收费处冲卡而过。
    随后冲入嘉城市区公路右边的一片竹林里,车子陷入泥潭,司机不知去向。”
    嘉城警方根据现场车牌号核对,此车应是陈师傅生前所开的小车。
    根据这一线索,古申与松河和海运局的侦查员赶到嘉城市。
    可惜,撞车现场已被破坏,车内的物品也没了,只有在副驾驶座位上发现几滴血迹。
    因为现场有用的线索很少,一时间破案陷入了困境。
    古申提出了几条侦破思路:一是请当地侦查员配合,寻找目击者;
    二是有可能车上的物品,是被当地人顺手取走,可以通过拿死者东西不吉利的风俗为由,让拿走的人送回来。
    随后,塘汇收费站工作人员也提供了条重要线索。
    工作人员反映说,车内有两名年轻男性,开车的是一个矮个子。
    后来,果真被拿走的车上的东西也被当地人还了回来。
    这样被拿走的东西有香烟、火柴盒和巧克力等,还有一件黑色西装。
    这件西装面料是腈纶的,已被泥水浸透,皱如抹布,在西装口袋里发现了两张火车票和一张电子秤记录卡以及一块丝织手绢。
    两张火车票是20日由苏城开往徐城的硬座票,票价为24元,票的背面用钢笔写着:“不得退票”;
    一张电子秤记录卡上表明身高为1.65米。
    此案到此终于有了突破,一时间群情振奋。
    就这样,大家匆匆吃罢晚餐后,古申开始部署工作。
    古申将队伍兵分三路:一路请松江的侦查员留在当地继续搜集线索;
    一路请海运侦查员回沪海继续寻找死者身边人摸线索;
    他自己则率三名部下连夜赶往苏城火车站寻觅持票人。
    “运道不要太好!”古申再回忆当年这起案子时,对刘勇感叹着说。
    当古申一行连夜赶到苏城火车站民警值班室,巧得很,接待他们的正是在火车票背面写“不得退票”四个字的值班民警老吴。
    面对前来调查的沪海同行,民警老吴回忆说, 20日那天中午,他见站台上有两个青年人在游荡,便带他们回值班室询问,这两人自称是东山胶城南下游玩的学生。
    老吴当时就问他们为何在车站上徘徊,他们说想回老家,但买票的钱不够了,身上的钱只够买去徐城的票。
    因票子紧张难买,为了让他们早日返回,老吴好心帮他们买了两张抵达徐城的火车票,还特意写下了“不得退票”,是担心火车票被转卖。
    听到此处,古申便急切地问道:“那你有没有登记下他们的姓名和家庭住址或联系方式?”
    “当然有!”老吴开始找登记簿,古申等人也帮着找了起来。
    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老吴当时登记的信息,放哪儿去了呢?
    “哎呀,我明明有过登记来着,这这……到底哪儿去了?”老吴有些自责的抓着自己的头发。
    “别急,您在好好想想,是不是忘记放哪儿去了?”
    “不能够啊,我明明……”
    “哎,完了,要白忙活一场了……”这可急坏了前来调查的沪海刑侦人员们。
    古申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沮丧慌张,他的眼睛扫瞄着地上的角角落落,发现了墙角有只塑料纸篓。
    他立即上前将里面的废纸一股脑儿地倾倒了出来,蹲下来用手拨拉垃圾。
    这纸篓里面都是一团团的纸和烟头以及水果皮和茶叶沫子。
    古申细心地捡起那一个个纸团,一张张展开细心地寻找,还把撕碎的纸张拼起来查看。
    最后,古申在一张公文纸上,留有一行行不同地点的笔迹,金陵、无城、苏城、郑城等的地名中间,突然跳出了“东山省胶城市”六个字样。
    古申眼睛顿时一亮,戴上眼镜细瞅,在龙飞凤舞的字迹堆里辨认:“孙浩”“宋大龙”, 17岁……其中,“浩”字还有过涂改痕迹。
    “哈哈哈……”古申笑着举着纸条欣喜若狂:“找到了!”
    一起流窜杀人抢劫大案,在这个细节中找到了突破口。
    有了地址和姓名,以后的侦破可谓是顺风顺水,势如破竹。
    就这样,古申他们星夜兼程赶到胶城将两人擒获。
    听闻古老师的案例后,刘勇内心深受触动。
    原本因案件陷入僵局而躁动不安的内心,此刻竟奇迹般地平静下来。
    刘勇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变得坚定——既然陷于了死胡同,何不从头开始重找线索?
    带着这份决心,刘勇开始从头梳理案件线索。
    他仔细翻阅每一份档案,反复查看现场照片,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勇最终成功地将困扰他们许久的案子破获。
    胆大心细,刘勇在老师古申身上学到了很多。
    古申最拿手的就是审讯工作,他曾经教给刘勇一句话:“审讯就是心理战,是双方之间的较量。”
    跟武林高手交手一样,对古申来说,每次遇到难以对付的对手,彼此几个回合下来难解难分,他会有种棋逢对手的快感。
    对手越是狡猾,也越具挑战性。
    但审讯,可不是靠瞪眼睛吹胡子,粗言厉色就可以拿下的。
    谷申的审讯,往往都是面露微笑,娓娓道来,每一场较量,都是心平气和之下的波涛汹涌。
    有一年,沪海曾发生一起钻石被盗的惊天大案。
    这年的11月17日下午4点左右,某空运有限公司沪海分公司戴家库保税仓库一包重1.77公斤的钻石不翼而飞。
    这包钻石从欧洲某国购进,内装米粒状钻石5174.64克拉,当时进价67万美刀,折合时价rmb470多万元,那会儿可谓是个天文数字。
    沪海市局的技术人员迅疾赶到仓库勘查,了解到这批货送到了红桥机场,经过检验后被送入航运处保险仓库。
    侦查员经过对仓库20多名工作人员的询问走访,疑点集中到了接货员徐杰的身上。
    11月14日上午10点,徐杰去接货。
    仓库保管员老梁将一只淡蓝色的箱子交给他,还特别嘱咐:“这是一件贵重物品,不能与其他普通物品混放,千万单独入箱保管。”
    但徐杰送到戴家仓库时,没有跟保管员小杨说明这是贵重物品,结果导致小杨将此物品放在了普通货一号库位。
    翌日,徐杰又送来两批欧洲进口的钻石。
    这回,他告诉小杨这些是贵重物品,要放入仓库办公室的保险箱。
    侦查员请徐杰留了下来,开门见山地问他:“为什么当时进货时不关照一下是贵重物品?”
    “忘了”,徐杰倒一脸平静。
    “你第二天和第三天又送过两票贵重物品,怎么没联想起来?”无论侦查员怎么追问,徐杰一直说自己忘了。
    经过对案情的仔细分析,14日至17日,沪海有36家单位和苏城、常城、蚌城三家单位来提过货,是否有错发的可能?
    沪海市局侦查员兵分三路,展开调查。
    几十位侦查员像网一样撒出去,经过昼夜奔波,没有发现更多线索。
    最有嫌疑的还是徐杰。
    徐杰没有前科,但他具备了作案的三个条件:他知道里面是贵重物品,他见过货物实样,他有机会进入仓库接触货物。
    先后经过漫长的12次审讯,徐杰不是装聋作哑、缄口不语,就是煞有介事拍胸保证,抑或捶胸顿足,大喊冤枉。
    12月6日,端木处长让在公安大学教学的古申出山办理此案。
    第二天上午一大早,古申就来了。
    古申没有马上开审,而是先了解案子进展情况,还得知徐杰与妻子关系不好,外面有两个情人。
    一个是某食品厂的财务,姓于,今年40岁;
    另一个小情人姓张无业,今年26岁。
    徐杰还正申请去英格兰的护照,分别跟两个情人借钱,借了1万元和8000元。
    在案发后,徐杰曾跟人打听过有关于走私的情况。
    这天晚上,穿着棕色皮夹克、锃亮皮鞋的古申就出现在审讯室。
    徐杰被带了进来,等他坐下后,抬头一瞧,对面是个换了个上了年纪的老公安。
    只见古申整齐的头丝里夹杂着缕缕银丝,徐杰还愣了一下,这才开口问:“我女儿还好吗?”
    古申瞅了瞅他,他敏感地意识到,这么多天下来,徐杰十想女儿了。
    “蛮好的”,古申心有定计笑着回答,又装作漫不经心地问道:“你是哪天进来的?”
    “21日。”
    “你做了什么进来的?”
    “搓麻将、调外币、还有跟一个女人非法同居。”
    “知道我们为了什么事关押你?”
    “为了我们公司丢了一样东西。”
    “这东西是什么样子的?”
    “外面包着塑料袋,袋里是一只淡蓝色的匣子。”
    “这票货物是你在14日去接的货吗?”
    “是的。”
    “你从哪里领出来的?”
    “先是从普通仓库,没领到,后来的保密仓库领出来的。”
    “你到保密仓库去过几次?”
    “第一次。”
    这时,古申却突然重重地拍了一下案桌,正言厉色道:“第一次意味着什么,你懂吗?”
    紧接着,古申又追问了三个问题:“你什么时候结婚的?女儿何时生的?情人什么时候认识的?”
    “……”徐杰不假思索地对答如流。
    “这就是第一次,凡人生中第一次经历的事情都会铭心刻骨。”古申在“点醒”他。
    他接着问,“难道反复关照你要单独保管,你第一次进保密仓库竟会忘记?从机场到仓库多少时间?”
    “4分钟。”徐杰鼻尖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古申反问:“仅仅4分钟你忘记了,有道理吗?”
    “没有道理,忘记是没有道理的。”徐杰开始支支吾吾起来。
    第一回交手,到凌晨4点多才结束,古申在一来一回中,寻找着对方的破绽。
    第二天晚上9点,古申又来了。
    他又泡了杯浓茶,这回,他改变了策略。
    古申只字不提“钻石”,而是大谈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妻子的恩爱之情,女儿的绕膝之情。
    还讲到徐杰的女儿挺可爱,说“好多天没见到你,非常想你,多次问妈妈,爸爸出差怎么还没回来啊?”
    徐杰听了,抱头曲膝,透出难过之情,哭着说,“今天我头疼,明天讲,我做的事保证讲给你听。明天能让我看看老婆和女儿吗?”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