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远景规划
白天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他在书桌前坐下,稍作调整,便伸手拿起电话。电话听筒贴在耳边,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手指熟练地按下那几个熟悉的号码,听筒里传来“嘟嘟”的等待音。
片刻后,电话接通,他立刻条理清晰地开口说道:“你们即刻前往农圃道新亚学院附近,把所有在售的房产信息,毫无遗漏地给我收集齐全,记住,动作要快,时间紧迫。”
其实,他心中早有盘算,目标明确得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
他打算购买至少两套房产,一套是为了让蜜桃姐妹能有个安稳的居所,让她们在这纷繁的世界中有个温暖的港湾;另一套,则是为何雨水上学精心准备,让妹妹在学业的道路上没有后顾之忧,能安心追逐自己的梦想。
对于蜜桃姐妹居住的那套房子,何雨柱可谓煞费苦心,有着极为明确且细致的要求。
他眉头紧锁,认真且专注地思考良久,才拿起电话,对着那头的人郑重其事地叮嘱道:“听好了,房子必须得有三个房间,客厅务必要宽敞些,空间开阔些,她们日常活动起来才不会显得局促。而且周边环境一定得安静,最好是那种远离喧嚣主干道、没有嘈杂商业活动的地方,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她们追求宁静生活的需求。”
而提及另一套房子,何雨柱在心中更是默默规划了无数遍。
在他的设想里,这套房子至少要有两个房间,装修风格得精致优雅,每一处细节都不能马虎,从地板的材质到墙面的色采,从灯具的造型到家具的款式,都得精挑细选,如此这般,才能确保何雨水在上学期间拥有一个温馨、舒适,能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居住环境。
何雨柱心里不停地盘算着,这些房产的选址,不仅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配套设施诸如超市、学校、医院等也得一应俱全。
更为关键的是,几套房子彼此之间的距离绝不能太近,要保持合适的间距,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拥有相对独立的空间,日常生活里不会互相干扰,各自的隐私和生活节奏都能得到充分保障。
安排完房产的相关事宜,处理好各项繁琐的手续与细节后,何雨柱便马不停蹄地着手下一步计划。
他迅速向建筑公司的高层们发出召集通知,不多时,众人便齐聚在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
会议桌呈椭圆形,桌面光滑如镜,倒映着众人或严肃、或期待的面容。
何雨柱站在主位前,身姿挺拔,神色极为认真,目光如炬般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随后开口说道:“今天,我们一同前往荃湾和沙田,进行实地考察。”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在会议室里清晰回荡。
众人听闻,纷纷下意识地点头,有的轻轻交头接耳,对此次考察充满好奇与期待。
这两个地方,在当下仍完整保留着质朴的乡村风貌。
田间阡陌纵横,农作物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错落有致的农舍旁,鸡鸭悠闲踱步。
毕竟,它们才刚刚被正式纳入城市规划范畴,市政部门正摩拳擦掌,准备在此开展大规模的开发建设。
何雨柱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早早便察觉到这里面潜藏着的巨大商机。
他深知,抢先一步布局,便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为自己蒸蒸日上的事业开拓出全新的版图。
今天的考察仅是初步了解,旨在对项目选址有一个宏观认知。
此前,荃湾已矗立起一座工业大厦,其建筑结构坚实,历经多年风雨侵蚀,根基依然稳固。在当地的产业格局中,这座大厦占据着关键地位,汇聚了众多制造业、仓储物流企业,已然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集群,是荃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再将目光投向沙田地区,彼时的它几乎一片荒芜,目力所及之处,尽是杂乱丛生的野草。没有成型的工业设施,也缺乏规模化的商业布局,与产业发展成熟、高楼林立的荃湾相比,沙田宛如一块未经雕琢打磨的璞玉,外表朴实无华,但其内部所潜藏的价值与发展潜力,尚未展露在大众眼前。
从常规商业逻辑推断,深耕荃湾似乎是更为稳健、保险的选择。荃湾凭借多年的发展,已积累起颇具规模的产业基础,上下游产业链也初步成型。制造业企业所需的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加工等环节,在荃湾及其周边地区就能高效完成;下游的产品销售渠道,借助当地发达的物流网络,也能迅速铺向全国各地。
与此同时,荃湾的各类配套设施十分完备,交通枢纽纵横交错,高速公路、铁路干线在此交汇,货物运输便捷高效;大型物流中心星罗棋布,为企业的仓储、配送提供了有力支撑;生活服务网点也一应俱全,医院、学校、商场等设施,满足了企业员工的日常工作与生活需求。在此开展业务,能够借助既有优势,快速搭建起运营体系,迅速打开市场局面,从而更快地实现收益回报。
然而,一则重磅消息如平地惊雷,瞬间打破了何雨柱心中原有的思量。彼时,沙田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兴建中文大学,这一教育工程极具前瞻性,在何雨柱看来,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必将激起千层浪。
这一消息传来,何雨柱眼前豁然一亮,心中对沙田的发展潜力瞬间燃起浓厚兴趣。凭借多年商场打拼积累的敏锐商业洞察力,他深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入,向来都是地区蓬勃发展的强大引擎。待中文大学建成,大量师生将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
可以预见,这必将带动周边一系列产业的繁荣兴盛。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无疑是餐饮行业。想象一下,从清晨供应热气腾腾早点的早餐铺子,到夜晚灯火辉煌、提供精致菜肴的高档餐厅,都将迎来源源不断的客流。学生们青春活力,对美食的需求丰富多样;教师们则更注重品质与氛围,不同层次的餐饮需求将被全面激发。
住宿领域也势必迎来爆发式增长。校内的学生宿舍自不必说,为满足教师们的居住需求而规划建设的教师公寓,以及围绕校园形成的校外租房市场,都将呈现出一片火热景象。学生们渴望拥有独立又便捷的居住空间,教师们则追求舒适与安静,各类住宿产品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零售行业同样不容小觑。校园周边的文具店,将摆满各种款式新颖、功能齐全的文具,以满足师生们日常学习与办公需求;便利店 24小时灯火通明,随时为匆忙的行人提供生活必需品;书店则弥漫着书香,陈列着各类专业书籍、文学名著以及热门杂志,吸引着求知若渴的目光。这些店铺,势必会因庞大的消费群体而生意兴隆。
不仅如此,众多优秀人才也会因高校的强大影响力纷至沓来。他们带着先进的理念、前沿的技术以及无限的创意,为未来该地区的产业升级注入强大的智力支持,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何雨柱内心十分笃定,这是一个千载难逢、不可多得的机遇,倘若轻易放弃,日后必定追悔莫及。
忙碌了整整一天,何雨柱一行人在暮色如墨、缓缓笼罩大地之时,终于风尘仆仆地回到屯门。街道两旁的路灯渐次亮起,昏黄的光晕在朦胧夜色里摇曳。
与姐妹俩共进晚餐时,何雨柱面上谈笑风生,竭力展现出轻松的姿态,可一整天马不停蹄的奔波,还是让他眉眼间难掩疲惫之色。他的声音虽依旧爽朗,但不经意间的停顿,还有那微微下垂的眼睑,都泄露了他的倦意。
饭后,他拖着略显沉重、仿若灌了铅的步伐回到自己房间,每一步都踏得迟缓。房间里弥漫着一丝淡淡的陈旧气息,他简单洗漱一番后,便一头栽倒在床上,准备好好休息。
时间悄然无声地流逝,木质的墙上挂钟指针稳稳指向十点多。周遭万籁俱寂,静谧得连根针掉落都能听见。窗外,偶尔有夜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更衬出这份安静。
突然,一阵轻微且小心翼翼、仿若老鼠蹑行的响动,打破了这份宁静。何雨柱下意识地转头看去,只见阮桃恰似一只灵动又羞怯的小猫,蹑手蹑脚地推开房门。那扇老旧的门轴发出极细微的“吱呀”声,她闻声一顿,紧张地竖起耳朵,确认没有惊扰到旁人,才又继续动作。每一步都迈得极为谨慎,轻手轻脚地走进来,那姿态满是少女特有的羞涩与紧张,双颊微微泛红,像天边被晚霞晕染的云朵,眼神闪烁不定,时而瞅瞅床上的何雨柱,时而又慌乱地移开视线。
经过一夜充分休息,阮桃恰似那沐浴了清晨第一缕温暖晨光的朵,周身散发着清新的朝气,精气神基本恢复如初。与初次接触时的青涩腼腆相比,此刻的她仿若换了一个人,明显多了几分从容与自信。
仅仅一个晚上的相处,她就好似经历了一场精心雕琢的蜕变,不再是前天那个面对陌生情境,只会羞涩地待在原地、手脚都不知该往何处放、满脸局促的少女。如今的她,已然开始学会主动回应何雨柱的话语和举动,当两人目光交汇时,她的眼神中也悄然多了一丝别样的情愫,那情愫如同春日里飘飞的柳絮,似有若无,却又带着丝丝缕缕的温柔,轻轻撩拨着人心弦。
日子恰似潺潺的溪流,在岁月的河道里悠悠流淌,不紧不慢,宁静而安然。第二天夜幕悄然降临,一切都按照预先的约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一晚,轮到姐姐迈着轻盈的步伐,满心欢喜地前来赴与何雨柱的约会。
从那之后,姐妹俩仿佛心有灵犀,就像事先经过了周密的商议一般,每隔一日便交替着出现。姐姐来的时候,何雨柱会与她一同踱步在洒满银辉的月下园。月色如水,轻柔地倾泻在二人身上,为他们勾勒出朦胧而美好的轮廓。他们轻声细语,分享着生活里那些琐碎却又充满趣味的点滴,笑声在静谧的夜空中悠悠飘荡。
而当阮桃前来时,烛光在房间里轻轻摇曳,光影闪烁。他们相对而坐,毫无保留地倾诉着彼此内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心事,静谧的氛围中弥漫着浓浓的信任与亲昵。
就这样,时光悄然流逝,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两姐妹宛如夜空中两颗最为耀眼的星辰,在何雨柱的生活里交替闪烁。她们用各自独特的魅力,将何雨柱的夜晚精心装点,处处都洋溢着温馨与甜蜜的气息,让他沉浸在这份别样的美好之中难以自拔。
然而,在光天化日之下,秦淮茹与阮桃都极为刻意地保持着距离。她们的言行举止间,全然一副陌生人的模样,哪怕是偶然碰面,也仅仅是礼貌性地微微点头,那疏离的姿态,仿佛两人之间从未有过任何交集。
但实际上,她们之间的关系绝非表面呈现的这般简单纯粹。在各自内心深处,她们对彼此与何雨柱的真实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只是,出于某种难以言说、深深埋藏在心底的缘由,或许是对这份特殊情感的珍视,宛如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一件无比易碎的珍宝,生怕稍有不慎,便会让其破碎;又或许是害怕打破当下这种微妙的平衡,她们深知一旦捅破那层窗户纸,所有现有的美好便会如泡沫般瞬间消散,因此,谁都不愿意率先将真相坦诚相告。
这种微妙而又奇妙的状态,无疑为何雨柱创造了在两姐妹之间游刃有余、左右逢源的机会。他巧妙地利用了两姐妹之间这份心照不宣的默契,在与她们相处的过程中,既不偏袒任何一方,始终做到一视同仁,又能恰到好处地给予双方足够的关注与爱意。(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