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 934东西有点多
第935章 934东西有点多吃过午饭,唐植桐告诉了小古同学补课地点的变更。
叶主任工作忙,自己的午饭一般都是在妇联食堂解决,根本顾不上回来做饭。
小王同学的厨艺相当凑合,唐植桐就没见过她做饭。
唐植桐估摸着自己接下来还要跑音乐学院进修,再加上单位那摊子事情,估计也没机会天天翘班。
只有张桂芳是全职家庭妇女,时间和精力方面都能照顾的到。
小古同学对此没有异议,对他来说,在哪补课都一样。
出了妇联宿舍的大门,唐植桐先去王府井大街找了个公话摇给孟庆丰,既然定了搬家的日子,得告诉他一声。
“行,按照你的时间安排进行,我们这边配合。搬家的人手够不够?我到时候带几个人过去给你帮忙!”孟庆丰在那边说的非常爽快。
“谢谢孟大哥,好意心领了,我们单位的同志也很热情,我已经跟他们约好了。等搬完家,我再过去当面感谢孟大哥。”唐植桐谢绝了孟庆丰的提议,也留下了前去拜访的扣子。
这次换房,无论是地段,还是翻新,唐植桐都非常满意,这里面当然少不了孟庆丰的功劳,当面感谢是应有之义。
“哎~都是自家兄弟,什么感谢不感谢的,我过阵子去给你温锅烧灶。”孟庆丰一点不拿架子,自来熟的安排道。
“行,等这边收拾利索,我扫榻相迎。”对于孟庆丰的自来熟,唐植桐有些无奈,但交情嘛,总会是有一方或者多方厚着脸皮开始的。
挂了电话,唐植桐再次来到了大石作胡同。
先把柈子烧起来,唐植桐又开始在细节上查缺补漏。
比如浴室外墙上的烟筒、预留的通水管道等等,趁今天自己在这边,统统都给安排上。
小王同学昨天自打壁咚失败,一直躲在大门下面乘凉,估计对这些小细节都没太注意。
做完这一切,唐植桐重新巡视了一遍院子,确认已经没有漏洞后,坐在大门下,从空间里薅出笔纸,打算给罗清泉写信。
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是告诉他,自己借着他的名义结识了牟佑茂,并让牟佑茂帮了自己一个大忙,其余的话就不用多说了。
至于罗清泉看到信后,会不会在合适时机对牟佑茂进行适当照顾嘛,唐植桐就顾不上了。
到处都是欠的人情,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唐植桐觉得自己可以打造一个钓鱼佬的黄金传说,然后挑上两尾大点的鱼给他俩送过去。
给罗清泉写完信,唐植桐用挂留意着柈子的火势,一不做二不休,接着写信。
经常给自己写信寄到铁辘轱把的亲朋好友,很有必要告诉他们自己搬家的消息,捎带着留下这边的地址。
这两天的事情有些多,趁现在有空,能多干点就多干点。
一直等到下午四点来钟,唐植桐才将各个房间的柈子薅进空间,然后再次骑上车回市大街,路上捎带手把信投到了邮筒里。
首先得凭着证明信、房本、户口本、粮本、副食品证等证件将这边的户口迁出、粮食关系转出,然后明儿再去大石作胡同那边做转入。
其次,也得趁今天去一趟木材厂找张波,把拆床、订做浴桶的事情敲定。
徐卉见到唐植桐后很感慨:
“化工原料公司的同志前阵子上我这边来,想让街道做做你的思想工作来着,我没答应。
而且我也有私心,你可是咱市街道的一面旗帜,你走了,就没人能扛起这杆大旗喽。
我坐在这个位置上,在这种事情上,有些话是不好说出口的。
我当时打电话给孟经理建议他们考虑寻外寻址来着,听孟经理的意思,跟你是旧识,就没再多事。”
“我理解,让徐姨费心了。”唐植桐没想到这里面还有故事,甭管徐卉有没有帮上忙,先开口道谢,毕竟礼多人不怪。
“也没费什么心,也就两不相帮,你理解就好。这是协商好了?要搬到哪里去?”徐卉笑笑,打听道。
“大石作胡同,离文文单位近,她上班方便。”唐植桐也跟着笑笑,没有隐瞒,房本就在徐卉面前,不过她没有打开看的意思,即便如此,市街道以后要与化工原料公司打交道,只要徐卉想知道肯定能打听的出来。
“那位置不错,祝你们乔迁新禧。以后常回来看看,我们市街道办的大门永远对你敞开。”徐卉说罢,很利索的在粮本、副食本等证件上注明了迁出,并盖了章。
“谢谢徐姨,这里是我长大的地方,有机会一定再来串门。”唐植桐收起证件,临走前不忘跟徐卉客套。
出了街道办的大门,唐植桐觉得自己变的虚伪了,以前多好的一个青年,只会对家人说善意的谎言,现在都会跟别人说着成年人的客套了。
接下来,唐植桐又去了趟派出所,户口转出办的也很利索。
这番操作下来,唐植桐竟然生出了几分不舍,自己在这片人头熟,真碰到什么事情,各个单位也能给自己留点面子。
若不是为长久计,其实在这边住也没什么不好……
“搬家拆床?行,到时候我带几个老师傅一块过去,当时给你做家具,那几个老师傅可是把这套家具当成宝了,要是让别人去,他们还不放心呢。”张波这边听了唐植桐的需求,爽快的答应下来。
张波没有撒谎,这种规格的红木用一根少一根,自打解放后,木材厂就没有正儿八经的做过红木家具,那些老师傅看到烧了半截的红木犹如钓鱼佬看到了顶级鱼竿,眼里都是泛着光的。
若不是因为这些红木是公家的,恐怕早就存不住了。
“行,那就麻烦张哥了。另外,我还想要个浴桶,再来两套书桌。”唐植桐过来的主要目的是找师傅拆床、买浴桶,书桌是捎带手的。
不光敬民对书桌充满渴望,昨晚跟凤芝说起买书桌时,她也一蹦三丈高。
张桂芳倒是嫌钱来着,但一说到假期静莹、敬民过来住的时候要用,就歇了反对的心思。
其实书桌可以往后放放再买,但唐植桐这两天的时间很紧,既然来一趟,自然没有错过买东西的道理,何况这边能给个内部出厂价。
“要什么规格的?”
“我这个身板能坐里面,高大概能到肩头,宽的话……六十公分差不多吧?那边门好像是八十的。有没有现成的?”唐植桐对浴桶大小没有什么概念,不过知道越大盛水越多,太大的话,等到了冬天恐怕供不上热水。
“有,走,我带你去看看,顺带挑挑书桌。今天给你送过去?”虽然快下班了,但张波没有着急,耐心的陪着唐植桐去选货。
“能后天过去拆床时捎过去吗?单位那边给联系了辆车,到时候直接装车拉走。”家里空间有限,唐植桐没想着现在就弄回家,没地方放。
“行,你先选好,我给你单独放在一边,回头一块拉过去。”张波点头应下,一点都不嫌麻烦。
两人来到库房,唐植桐一眼就相中了一个浴桶,什么尺寸不尺寸的,就它了!
至于热水嘛,到时候再想办法。
“张哥,就这个了,看着大气!”大气很重要,再过几个月,小王同学肚子就会跟吹了气球似的涨起来,得给她充足的伸展空间。
这个浴桶大,到时候不仅不能盛下小王同学,兴许再塞一个自己也不会拥挤,大不了迭罗汉嘛。
“行,搭把手,咱先抬到一旁。”唐植桐选定样式,张波对同一款式、同一尺寸的浴桶挨个瞧瞧、敲敲,帮着选了一个他认为质量过硬的。
“还挺沉,一上手就知道用料扎实。”将浴桶抬到一边,唐植桐越看越喜欢,下面的木脚很平稳,但浴室的水泥地面有坡度,恐怕抬进去后得重新调整,不过自己有外挂,这些都是小意思。
“自己人用,肯定得捡质量上乘的选。书桌要什么样子的?”张波指着一旁的书桌问道。
“书桌不用很贵的,给我妹妹用,只要结实、平整就行。”唐植桐瞅了一眼,书桌只有两种尺寸,一种是给单位办公用的,无论是长宽都很大气,剩下的为家用,尺寸要小一点。
无论哪一种,都是四四方方、规规矩矩的。
“那就这两张吧,松木的,价格实惠。”张波在一旁建议道。
“行。”唐植桐自无不可,不过打算回头嘱咐一下凤芝和敬民,用书桌的时候一定要爱惜,毕竟这是自家的东西,不能学周某人在上面刻“早”字。
也不是不能刻,要刻也得学着周某人刻学校的桌子。
“张哥,市面上有没有书桌书柜组合的需求?”看着平平无奇的书桌,唐植桐想起了一体式书桌。
这年头的书桌就是书桌,顶多带几个抽屉,书桌上方一点东西都没有,空间利用率低的可怜。
“组合?怎么组合?”松木的书桌比浴桶要轻,张波一个人就能搬起一张,他一边搬,一边问道。
“待会去办公室,我画一下。”张波干活,唐植桐也不好闲着,夹起另一张书桌往外搬。
其实不止张波,即便是唐植桐,若不是因为感觉家里的红木书桌少了点东西,一时也想不起书桌书架的组合来。
家里的书桌和书架是分体式的,更准确的说,书架应该是书柜,下面带门的那种。
到了办公室,唐植桐先把钱给结了,两套书桌加一个浴桶,友情价八十,几乎将借来的钱个精光。
“喏,书桌上面有个书架,能放些书或者杂物。这个款式不适合靠窗放,但靠墙放能有效地利用空间。”唐植桐简单的画了个示意图,自家当时没有做一体式,因为小王同学喜欢书桌靠窗,她说喜欢阳光洒在书桌上的感觉。
“嘿,你还真别说,这想法挺别致。”张波一看就来了兴致,图上的书桌如果做出来,肯定比一张单独的书桌要贵,但款式好,一件家具能当两件用,他觉得肯定会有人喜欢。
“那你回头琢磨琢磨,能用就用。我先回去了。”交了钱,画了图,唐植桐自认为任务完成,就打算撤。
“要不,做两套给你试用一下?”张波是技术员出身,见到这种新奇的设计有些心痒,想搞出来试试水。
“不用,不用,虽然我不懂木工活,但新样式用料比普通的多,不占公家便宜。”唐植桐连忙谢绝。
其实一体式书桌有点瞎出主意的意思,现在是卖方市场,只要不是质量太差,一般都不愁卖,但话说回来,如果在这种市场上出现卷王,新样式肯定会比普通样式更受欢迎,毕竟实用性更强。
“哥,书桌、书桌。”唐植桐一到家,凤芝就跑过来明晃晃的提示。
“订了,等你后天回家就能看到了。”唐植桐抬手赏了妹妹一个脑瓜崩,听着有点闷,还没熟。
“板车定了吗?要不要我请几个同事过来帮忙?”小王同学昨晚收拾了一通,东西不少,再看看婆婆收拾的这些,有些头大,平日里看着东西不多,但一收拾就显得屋里没地方下脚了。
“不用,我这边已经跟方处约好了,他给联系卡车,后天一早会跟押运处的同事一块过来帮忙。”唐植桐看着母亲收拾出来的东西也觉得头疼,这还只是屋内,还有屋外的油桶、架子、石碾、石磨。
方圆说是给协调两辆车,两辆还真不一定够用,说不准还得再跑一趟。
“要不那些信件咱不要了?明天拿到废品站卖了吧。”小王同学建议道。
“还是留着吧,回头看看有没有别的用处。”怎么着都是读者、听众的热情回应,直接卖了属实有些对不起人家的热情,那谁谁还知道买几套房专门放读者来信呢,自己也不能差事。
更何况现在纸张已经紧张了,如果接下来报纸抢手,保不齐这些信件还能在自己家发挥一下余热。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