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玄幻小说 > 仙庭之主,我以气运天书建立仙朝 > 第153章 军制改革 削副扩卒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53章 军制改革 削副扩卒

    第153章 军制改革 削副扩卒
    陆云挑选完人后,柴景程的配合义务也就完成。
    次日一早。
    此人便率著府兵,押送著剩余的两万五千边民,继续朝著南靖府內地而去了。
    等其走后,陆云也立刻开始著手,对,自己昨天刚刚招募的边民进行安置。
    首先是那206名深黑命格,直接按照惯例,编入亲卫之中。
    连带他们的家人一起,合计九百人,全都迁入大山之中,在那边进行安置训练。
    剩下一千五百名灰黑命格,则被编为乡勇。
    其中一千乡勇与他们的家眷,约四千二百人,將留在均安县,成为本地的居民守军。
    另外五百乡勇及其家春,两千三百人,尽数迁回居风县。
    居风县那边,陆云也紧急调令季羡云,令其从那四千新军中,抽出一千人,连带家眷一起迁徙过来。
    这一千新军將与留守本地的一千乡勇一起,被编为均安的本地乡勇。
    如此一千老卒带著一千新卒,只需训练个数月,很快就能將这支刚刚组建的均安乡勇,快速形成战力。
    搭建好了乡勇框架之后,陆云便立刻开始对均安县进行清户、分田。
    有著大量识字的原新军帮助,这两项政令,推进的速度极快。
    短短十日间,便完成了户籍的登记,以及田亩的清丈。
    “户2000,口9128人,田51236亩。”
    陆云看著匯报上来的数据,微微点头。
    五万一千余亩的田地,足够安置县中的九千一百余人了。
    甚至执行完分田令后,还能多出近六千亩地,能多安置一千余人。
    不过如今均安县,已有两千乡勇,兵力已经足够了。
    这里又是边地,日后时不时就要面临扶南国蛮军的入侵,经常要遭受战火的威胁。
    安置太多百姓,也难以顾及。
    就现在安置两千乡勇,加上他们家眷,共计九千边民,便挺好的。
    人数虽少,实力却强。
    並且本地百姓兵民一体,接受军法管辖,调动效率也极高。
    敌人一来,便能立刻撤回城中守卫。
    有两千乡勇与他们家眷在,哪怕蛮军来万人攻城,也丝毫不惧。
    “不过想要妥善的执行这个政策,少不了大量接受过严格培养的军官辅助,这次新组建了一千五百乡勇,又要九十名队、卒军官来填补空缺了。”
    想到扩建军队需求的军官数量,陆云就一阵头痛。
    与原先的四千新军一样,此次招募的均安乡勇,由於要直面蛮军第一线的特殊情况,他给的待遇同样是比照府县兵的。
    只不过为了避嫌,同时也为了不刺激郡城,名字没有叫县兵,而是叫乡勇罢了。
    既然是常备军,那自然需要军官。
    可一名合格的军官,哪里是说有就有的。
    按照陆云最开始的標准,一名基层军官,是要接受一年的学习训练。
    掌握了足够的文化知识,兵法韜略,並且练出了內力,达到了粗通武艺的实力,才算合格。
    最后就可以出任最低级的队副之职。
    等练通了一条经脉,则可升任队正。
    练通了两条经脉,可升卒副。
    练通三条经脉,才能升卒长。
    以上还是最低的標准,实际情况,按照朝廷京营精锐的標准,还要往上提一个层次。
    即,练通了一条经脉为队副,两条经脉成为三流武者,才能当队正。
    后面以此类推。
    可即便陆云放低了一个层次的標准,手底下的合格军官依旧稀缺。
    毕竟他在短短三年內,就將原本的一百县兵,扩充到了如今的常备军上万人,兵力膨胀了一百倍。
    如此迅猛的兵力扩编速度,自然会带来种种负面影响。
    其中对於军官的稀缺,就是最大的问题。
    在过去三年中,陆云已经在尽力的扩充自己的军官队伍了。
    每次碰到深黑命格,都会收入亲卫之中,进行悉心培养。
    当初最早招选的一百县兵,作为军官苗子,更是培训了三年之久。
    如今更是下放到军队、县衙之中,成为了骨干。
    可这点人,根本不够。
    也无法满足陆云迅速扩张的军队与地盘需求。
    后面他又放低了標准,將军官种子的学习时间,从原本的一年降低到了半年。
    在自己身边跟了半年后,便下放到军队,当然基层副职,跟在正职主官身边边学边练。
    靠著这种手段,才堪堪填上了军官的空缺。
    时至今日,陆云已经向自己治下的军队、以及地方官衙,前后输送了六百余名文武官员。
    短短三年的时间,他能培养出这么多的基层官员,也已经是倾尽全力了。
    將这些人才下放之后,现在陆云身边,算上这次刚刚招募的206名深黑命格,儘管亲卫的数量已经扩充到了八百之数。
    但这八百人,全都入伍时间不足半年。
    参军最久的,还是去年十二月末,从紫阳道那些移民之中,徵募的亲卫。
    这些才学习训练了不到半年的亲卫,很多也只是粗通文字,只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算数,武功更是有许多人连內力都没练出,粗通拳脚都算不上。
    这种素质,说实在的,在东江、红岩两军中做个火长都不够格。
    更別说下放到军队,担任队副这种基层军官了。
    “罢了,就这些亲卫,没有完成合格的学习训练,就算下放到军队,也只相当於一个大头兵。
    届时不但起不到军官的作用,反而还容易添乱,闹出笑话来。
    把他们放下去,只是拔苗助长,毫无益处。
    这些人,还是继续留在亲卫队中,学习训练满一年,再放到军中任职吧。”
    陆云揉了揉额头,放弃了將就的念头。
    他对於麾下军队的质量要求,向来都是严格的,並不想为了单纯地扩充军队数量,就导致军队的战力与训练度下滑。
    而如何解决扩军后的军官稀缺,陆云也已经想到了办法。
    “既然军官不足,那暂时就不要那么多军官好了。”
    针对军官稀少的局面,陆云做出了缩减编制的决定。
    底层的队、卒,不过统帅五十、一百人,本就不需要多少军官。
    一个队、卒,配两名主副官,固然能有效的提升军队组织度、以及基层战力。
    但少一名副官,只由主官统帅队、卒,也並不影响带队伍,足以满足日常的训练需求了。
    只是在战事,可能会出现主官战死,所在队、卒因为缺少军官统率,出现混乱罢了。
    但这种缺点,可以通过教导基层士兵识字,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来激发对方主观能动性,来减少这种混乱概率。
    而且只要保护好主官,也能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双管齐下,將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基层队、卒,由於缺少副官的影响。
    唯一避免不了的,大概也就是由於缺少了一位实力高强的军官,会导致军队缺少一半能作为尖刀的武者,使得武者层面的战力逊色於敌人。
    这也没办法。
    现在世界的主流,就是武者称尊,高手横行。
    强大的武者,足以横扫一支军队,实现单人破军的壮举。
    陆云削减一名副官,也就等於在基层的队、卒之中,削减了一名武者。
    考虑到一名三流武者,便能敌十名以上不入流武者精锐的情况。
    基层的队、卒每少一名副官,便相当於少了数十精锐士卒。
    这方面的战力损失,是避免不了的。
    但换个角度想想,陆云手中本就没有这些合格军官,也就等於没有这些基层武者。
    所以此时削减编制,便相当於把自己本就没有的东西,给去除了。
    损失约等於无。
    反倒通过这种调整,可以让他精心挑选出来的军官种子,得到更久、更充足的培养时间,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这些种子的潜力。
    这反倒还多了些好处。
    “如今条件有限,事事强行比较朝廷京营,不过是自己给自己上强度,没有丝毫益处。
    眼下放弃基层各副职,固然让军队战力削减。
    可同样的,也能让我减少一半的军官需求。
    足以將现有军队,扩充一倍以上。
    两倍的削减副职之军,这带来的实力提升,可要远胜过一支正副职满额的军队。
    “
    陆云心中想著。
    一支正副职军官满额的军队,其一半军官对於整支军队带来的战力提升,不会超过两成。
    所以一支缺了一半军官的军队,只有正常军队的八成战力。
    但两支缺了一半的军队,只论单纯的数值,合计起来,也相当於正常军队一倍六成以上的战力。
    而若考虑到正面战场上,军队数量越多,其优势变成指数的增长的情况。
    指挥合理的话,两支八成军队,也未必不能发挥出两倍的战力。
    “此缩军官,扩军额之法,就叫它《削副扩卒制》吧。”
    陆云给自己这个军制变革,起了个名字,接著便提笔,一边书写,一边想道:“至於试点,便在这两千均安乡勇上,做先期实行吧。”
    均安县的两千乡勇,新招募的一千人,自然没有军官。
    但从居风县调来的一千新军,可都是配备了从山中调出的军官。
    “这一千新军,主官可以留任,以队正、卒长之正职,统帅老卒。
    剩下的佐官,则以队副、卒副之副职,统帅新卒。
    如此一来,正职主官统帅的老卒,在不打散编制的情况下,只是缺少了副官,依旧能保持一定的战力。
    全由新人组成的新卒,也能有副官统帅训练,可以跟在老卒后面,做些辅佐之事,慢慢成长。
    嗯,这样的话,倒是有点正兵、辅兵之分了————”
    陆云想著自己规划的新军制,微微思索,最后提笔写下思路:“既然要大改,那乾脆改的彻底点。
    按照士兵的受训时间及实力,进行划等。
    训练满三年,粗通武艺,练出了內力者,可为战兵。
    凡是战兵,包吃住,月薪发三两银子。
    训练满一年,熟练军鼓號令,通晓战阵,掌握了刀枪弓盾任意一项杀敌之术者,可为正兵。
    正兵者,包吃住,月薪发一两银子。
    训练不足一年,还在学习各种基础军事技能者,则为辅兵。
    辅兵者,包吃住,月薪发五钱银子。”
    陆云將士卒的等级,划分为了战兵、正兵、辅兵三等,並规定了严格的待遇。
    接著便思索起,自己麾下兵马,哪些属於战兵,哪些属於正兵,哪些属於辅兵了。
    “首先是东江、红岩二军,受训两年有余,勉强可算战兵。
    还有八百亲卫,作为军官种子,也可算战兵之列。”
    陆云写下了战兵二字,然后在其下面补上两千八百之数。
    “接著是正兵,需训练满一年,数量约在一千七百人左右。”
    在景和二十五年八月,也就是去年八月,陆云开始出兵征討平原蛮夷前,山內山外,包括乡勇在內,他手中约有九千兵马。
    这九千人中,除去编练为了东江、红岩二军的精锐之外。
    余下还有一千两百名老乡勇,这批人基本被编为了山中四县的县兵。
    以及吞併南靖府兵马时,从府县兵挑选出的五百左右精锐。
    这些精锐与一部分新军一起,组建了奋威军。
    上述合计一千七百人,经过半年多的整训后,已经达到了正兵的標准。
    “至於辅兵,算上刚招募的一千五百人,则在五千五百之数。”
    这些辅兵,有三个来源。
    一个是新军,除去那些府县兵老卒之外,约有三千五百人。
    一个是山中府兵,也就是今年初,火力赤招募的五百蛮军。
    剩下的,便是昨日刚刚招募的一千五百新卒了。
    “两千八百战兵,一千七百正兵,五千五百辅兵。”
    一番计算归纳,陆云很快得出了自己麾下士兵的组成。
    当然,上述数据,不包含水师。
    “那么便以这个数据,进行新的军制改革吧。”
    陆云看著整理出来的新军制,满意点头。
    当然,为了保证军心稳定,这次改革,主要还是以新招募的一千五百九德府新卒为分割点。
    在此之前,所有常备兵,哪怕训练时间不足一年,也皆视同正兵。
    待遇不变,依旧每月发一两银子。
    唯有后续招募的新卒,才会按照训练不满一年,以辅兵標准发放军餉。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