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玄幻小说 > 仙庭之主,我以气运天书建立仙朝 > 第151章 协议条款 扶南战局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51章 协议条款 扶南战局

    第151章 协议条款 扶南战局
    一个时辰之后。
    穆文涛匆匆离开了县衙,然后也顾不上休息,带著刚刚商谈出的诸项条件,紧急向日南府而去。
    需要向自己的东主,也就是那位岑府尹復命。
    陆云则在其走后,回到了书房,思索著刚刚的谈判。
    方才整场对话,期间磕磕绊绊,数次发怒衝突,险些不欢而散。
    好在互相忍让之后,总算达成了一个大致的协商。
    首先,第一条,也就是谈判的最基本要求。
    陆云同意接收隆安、均安二县,並承担起整个南靖府乃至於九真郡的南部边防。
    抵御扶南国入侵的重任,压在了他的身上。
    接著是后续的条件。
    第一,作为陆云承担这个职责的补偿,郡城与南靖府,愿意交给他两万边民。
    这两万人,可以由陆云在撤回来的日南、九德二府百姓中,自由挑选,安置到隆安、均安二县。
    其中青壮,將被编为两县乡勇,作为守护边防的主要力量。
    第二,为了帮助陆云恢復隆安、均安二县的生產,以及训练乡勇,儘快组建好边防力量。
    郡城与府衙,將拨付给陆云一批足以武装五千人的军备,其中包含一千套甲冑。
    此外还將拨粮十万石,银五万两,作为初期的军资。
    但下发钱粮军械,只限於这一次。
    给了这次后,居风县的一切开支,郡城与府衙將不再承担,都由陆云自己想办法解决。
    毕竟岑铭正等人,是想借扶南国的手,来消耗陆云的实力。
    而不是想要扶持陆云,帮他壮大势力的。
    眼下给出的这些条件,只不过是为了让陆云能接受这个条件,给出的饵料罢了。
    既然是饵料,那必然不会太多。
    眼下能给出的诸多条件,就已经是极限了。
    第三,陆云抵御扶南国入侵的界限,仅限於万人规模以內的军队。
    一万人以內的蛮军,居风县需自己解决,郡城与府衙不会给予援助。
    但超过一万人,二者便需要派出援军。
    这个条件倒也合理。
    现如今,郡城对於陆云实力的估算,只局限於他在居风县训练的四千兵马,以及在大山中通过討伐蛮夷,可能建立起了一个基地。
    但上述势力,居风县只有两万人。
    其中青壮基本都已参军,练成了一千奋威军,三千半兵半农的乡勇。
    而大山中的那块基地,按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开闢才不过两年。
    至於陆云向山中迁徙的移民,郡城当然不可能全部查明,只知道挺多的。
    可能有个数万?
    但就算有三四万人又怎样?
    山中贫困,蛮荒凶险。
    按照九真郡自己过往的开荒经验估算,这几万人,最后怕是得折进去一半。
    並且两年时间,山里面可能连座城池都没建好。
    越国官场那些贪腐横行的虫豸,是理解不了一个高效廉洁的政权,能爆发出何等恐怖的建设力量的。
    也不知道有著炼矿术以及铜矿在,陆云的財政能力有多么的强大。
    更不了解,紫阳道已经彻底的投靠了他,並带来了数万信眾的移民,让山中人口实现了翻倍。
    所以在郡城眼中,陆云掌握的人口,包含大山基地在內,应该是在三到五万人之间。
    拥有的兵力,大致在六七千人左右。
    这份实力,確实不弱了。
    正常情况下,依託城防,足以挡住万人左右的蛮军入侵。
    但应对数万军队的进攻,便远超其能力范畴了。
    哪怕是郡城,如今为了挡住扶南国的倾国之军,那也是动员了万余南征军与郡兵精锐,並配合地方府县兵及乡勇,合计两万余人。
    才在日南、九德二府,与扶南国大军僵持。
    有著这个正在进行的战爭作为例子,郡城自然也不会指望靠著陆云这么几千人,就挡住扶南国的几万大军。
    不过自景和二十五年正月初,扶南国聚集大军北寇以来,到如今景和二十六年五月中旬,这场战爭已持续了將近一年半之久。
    一年半的战爭,郡城这边,固然耗费极大。
    为了维持整个南部战线,每年都要费百万军餉。
    这笔巨大支出,严重拖垮了郡城的財政,导致郡城不得不进行第二次弃边缩防,直接放弃了四个府的地盘。
    损失可谓惨重。
    可郡城不好过,扶南国也没得意到哪去。
    扶南国仅有数十万人口,领地又多是原始森林,少有耕地,治下之民大多以部族聚居,平日渔猎为生。
    九真郡这边,三年耕种,可积蓄出一年征战之粮。
    换到扶南国,便需要十年积蓄,才能支撑一年战爭。
    而以其脆弱的经济生態,以及国中並没有多少见识的官僚贵族,简陋的部落体制。
    自然也没有那种为了一个大目標,过上十年苦日子,只为积蓄出足够钱粮的意识。
    以此国的实力,是支撑不起长久的战爭的。
    事实上,从前线传回来的消息,也证明了这一点。
    早在去年六月,在对峙了半年后,扶南国便有些支撑不下去。
    不得不从前线抽调了近半大军,退回国內进行耕种,以减少消耗,恢復生產。
    扶南国只在前线,留了四万左右的军队,继续与朝廷大军对峙。
    但就算只布置了四万兵马,扶南国依旧有些消耗不起。
    根据郡城派往扶南国內,进行刺探的斥候回报。
    如今的扶南国內,大量的部族都出现了饥荒。
    无数老人被驱赶出了部落,进入山林中自生自灭。
    部落內的一些老弱残疾,也被削减了口粮,饿死了不少人。
    人相食的惨剧,已经开始发生。
    一些撑不下去的小部落,甚至开始爆发叛乱,只不过实力过於弱小,被留守国內的扶南大军给镇压了下去,没能掀起多少风浪。
    也有那些不敢反抗,也没粮食的部族,选择进行逃离迁徙。
    离开了原本的故土,往那一片蛮荒的山林深入,以寻求那一线生机。
    整个扶南国內部,出现了剧烈的动盪。
    后方不稳,自然也影响到了前线。
    盘踞在日南、九德二府的扶南蛮军,陆续出现了不少逃兵,军心士气极其低迷。
    在前线对峙的朝廷大军,甚至趁此机会发动了数次反攻,接连收復了数座荒废的县城。
    將扶南蛮军占据的区域,进一步的压缩。
    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只要再熬个数月,最迟在今年末,扶南国便要支撑不下去,全国陷入崩溃了。
    届时,朝廷將取得这场战爭的胜利。
    但世事的发展,就是如此的操蛋。
    眼看就要取得胜利,扶南国马上就要崩溃,朝廷的財政却也支撑不下去了。
    原本给九真郡的补贴,直接被砍得一乾二净。
    而仅靠九真郡一郡之力,根本没法维持前线两万多大军的消耗。
    要是郡城不想郡內也跟扶南国一样,被战爭拖累,陷入总体的崩溃。
    那么在財政破產之前,提前结束这场战爭,便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哪怕心中再怎么不甘,也只能狠心放弃四个边府,把势力缩回到三个核心內府,以保存自己的实力。
    不过儘管郡城忍痛放弃了自己的胜利果实,却也不意味著扶南国就大胜特胜了。
    扶南国就算夺下了日南、九德二府,取得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平原与出海口。
    可在战死了两三万成年男丁,財政已经破產,全国几近崩溃的情况下,也已经元气大伤。
    哪怕领地变大了,有了更好的生產条件,没有十年时间休养生息,绝对无法恢復实力。
    在此期间,扶南国基本没法出动一万以上的军队,继续向九真郡发起大规模战爭了。
    这也是郡城特地设置一万蛮军入侵,才会进行援助的条件原因。
    因为扶南国已经拿不出一万大军了。
    后续就算继续向南靖府进攻,大概率也就是派个几千人骚扰而已。
    这点人数,府县足够应对。
    而时刻被几千蛮军骚扰,也將牵扯陆云大量的精力,让其无法兼顾山中,进一步拖慢他壮大势力的进度。
    郡城只能躲在后方,慢慢的恢復实力。
    等休养个三五年,朝廷打完了江北之战,夺回了高阳、广陵二郡,有了余力顾及他处后。
    郡城也整理完了內务,有了积蓄,可以直接出兵,將互相消耗得差不多的陆云与扶南国,一举扫平。
    到那时,不仅內患与边患,可以一併解决。
    甚至还能趁机攻灭扶南国,为朝廷再拓一郡之地,立下丰功伟业。
    以上三个条件,便是陆云这次与岑铭正,或者说与其背后的郡衙,所达成的协议。
    “想用扶南国来牵制我,算计的倒是挺美。”
    陆云理清了郡城的谋划后,不由冷笑:“我倒要看看,你我谁能笑到最后。”
    郡城想拖延时间,他又何尝不想?
    或许在郡城眼中,有扶南国的威胁在,足以牵扯住陆云的大部分精力,让他没法开发山中,积蓄实力。
    可现实是,如今对於大山的开发,陆云早已不用藉助居风县的资源。
    甚至反过来,为了维持四千新军,山中反倒还要输出资源,用来养军。
    而挡住扶南国,只靠山外居风县一地的力量,就足以了。
    大山內的力量,依旧能够用来开拓积蓄,不会受到分毫影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