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玄幻小说 > 关中盗墓手记 > 第428章 矛盾,挖出来够吃一辈子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28章 矛盾,挖出来够吃一辈子

    “鱼国?”我和黄子然异口同声道。
    不过我俩的语气有点区別。
    黄子然是好奇中夹杂著惊讶:“你说的这个yu国,是干勾於,人禾余,还是虍(hu)吴虞?”
    他这么说,是想当然的把鱼国的鱼,当成了姓氏中的於,余或者虞了。
    但也不怪他会这么想。
    很多姓氏都是由周朝分封各国的国名衍生而来。
    例如赵姓,周穆王封造父於赵,其后人以赵为姓。
    吴姓,周武王封钟离雍的曾孙於吴,其后人以吴为姓。
    郑,陈,卫,蒋,沈,韩,杨等数十个姓氏,都是因国名而得姓的。
    实际因国名而得姓的姓氏应该有更多。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因为西周时期分封了八百诸侯国。
    很多小国的封地,也就如今县乡一般大。
    隨著被周边大国蚕食兼併,这些小国消失在歷史长河中没被史料记载。
    所以除了有据可查的这些以国为姓的姓氏外。
    应该还有很多姓氏,是从这些没被记载的国名中得姓的。
    秦老汉摇头道:“不是你说的那些。”
    “而是水里游的那个鱼。”
    这里得多说一句。
    鱼国墓地发掘出的青铜器上,写有(弓鱼)伯的铭文,但(弓鱼)这个字隨著鱼国覆灭,消失在了歷史长河中,所以现在输入法打不出来。
    而在后来的史料中,把(弓鱼)国记载为鱼国。
    於是学术界用鱼字替代了铭文中的(弓鱼)。
    我听秦老汉说出“水里游的那个鱼”时,心底更为惊讶。
    之所以惊讶。
    是因为去商洛探索溶洞前,我查阅过歷史资料。
    春秋早期商洛是庸国所在,占据著“秦楚咽喉”之地。
    楚国为了吞併这块咽喉要地,出兵进行討伐。
    《左传·文公十六年》记载:楚师伐庸……鱼人逐楚师。
    这里的鱼人,指的是鱼国人。
    在楚国派兵征討庸国的时候,鱼国人出兵帮助庸国对抗楚国。
    由此可见,春秋时期的鱼国应该是庸国的邻国。
    两国间的距离应该很近才对。
    这下问题就来了。
    庸国所在的商洛,距离宝鸡有不短的距离。
    庸国向远在宝鸡的鱼国求援实在远水不解近渴。
    可能等鱼国援兵赶到时,庸国都已经覆灭了。
    这从逻辑上讲不通。
    所以我觉得,鱼国不可能在宝鸡!
    而应该在靠近商洛的地域才对!
    难道秦老汉在编故事骗我们?
    可鱼国这么个不知名小国,要不是当初查庸国史料时看到,我都不会知道歷史上有这么个封国。
    秦老汉更不应该知道这么个小国才对。
    他,是从哪听说的鱼国?
    告诉他鱼国的人……会不会和麻四背后的人有关联?
    想到这里我心头一紧。
    死死盯著秦老汉道:“你的话前后矛盾!”
    “既然墓没被盗过,那你如何知道是鱼国诸侯墓?!”
    “那可是不封不树的西周墓!”
    其实別说西周墓了。
    即便秦汉唐宋元等朝代的墓,也有许多是要靠墓里的墓志铭,印章等物件才能確定墓主身份的。
    而西周墓葬想確定墓主身份,主要靠陪葬青铜器铭文来確定。
    除非秦老汉下过墓,见到过陪葬青铜器上的铭文。
    不然就是在瞎编!
    黄子然赞同的点头道:“没错!”
    “秦老哥,你这话里的矛盾可不小。”
    “要不好好想想该怎么解释?”
    “噗嗤。”秦老汉笑了出来。
    用菸袋锅指著我道:“你这娃,看著像楞怂,贴上毛比猴都精。”
    “实话给你们说。”
    “我没下过墓,但有人下去过。”
    黄子然撇嘴道:“你刚拍胸脯说,是没被盗过的大墓。”
    “现在又说有人下去过。”
    “谎话越编越不圆了。”
    秦老汉咽了口唾沫。
    摆著手说道:“不是你想的那么个事。”
    “他们下去的,是渭河南岸的鱼国墓。”
    “那是74年的时候,茹家庄村民挖地挖出来件青铜器……”
    村民挖出青铜器的消息不脛而走。
    市文管所立马派人进村调查。
    调查人员抵达后,判断被挖开的地方很可能是西周遗蹟,並进行探勘发掘。
    在村民挖出青铜器的地方,发掘出两座车马坑。
    懂行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车马坑通常是陪葬坑。
    车马坑出现,意味著附近必有大墓。
    可文管所的考古队员,在车马坑附近勘察了几个来回,都没发现大墓存在。
    在他们疑惑时,有个村民閒聊间说:村外有块梯田土质硬滴很,咋伺候都不好好长庄稼。
    考古队员眼睛顿时亮了。
    土质硬不好好长庄稼,说明土层很可能被夯过。
    夯土下面极可能存在大墓!
    他们过去一勘探,果不其然是座甲字形大墓。
    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惊喜的发现,大墓保存完好没有盗扰痕跡。
    清理完墓中两座槨室,发现男女尸体各一具。
    並出土带有“儿”字铭文的五鼎四簋(这套五鼎四簋,现藏於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按照西周时期的列鼎制度。
    周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
    这么一看,墓主应该是卿大夫级別。
    巧的是,考古队员清理到墓室边角时,竟然又发现了一座墓室。
    从这座新发现的墓室中挖出一具女尸。
    以及陪葬的铭文青铜器。
    铭文经辨认后確定內容为:井姬归,亦列祖考夌公宗室……鱼伯做井姬用鼎簋。
    最后这句“鱼伯做井姬用鼎簋”的意思是,这是鱼伯为妻子井姬做的鼎和簋。
    由此可以確定,墓主为鱼伯。
    二次下葬在旁边墓室的是鱼伯正妻井姬。
    和鱼伯一起葬在主墓室里的女尸,可能是用来殉葬的妾。
    而伯这个称呼,可以认定鱼伯是封国在西周王畿周边的小国国君。
    到了76年。
    茹家庄三公里外的竹园沟村,村民劳作时挖出地洞,並发现大量陪葬器物。
    文管所闻讯派出考古队员。
    这次发掘出22座墓葬及两个车马坑。
    这些全都是没被盗扰的鱼国国君家族墓……
    “考古队在那两个地方搞发掘时,我都去看过。”
    “还跟考古队的人聊了聊。”
    “聊完回去,我翻了家传的古本县誌。”
    “確定他们发掘的是鱼国中晚期墓葬。”
    “还有鱼国早期大墓没被发现!”
    “於是我走遍了茹家庄和竹园沟村的南北两侧。”
    “终於在渭河北岸发现了大墓位置!”
    “我可以確定,绝对是没被盗扰过的鱼国早期大墓!”
    “而且我可以保证!”
    “里面的陪葬品数量,远超考古队发现的那些墓葬总和!”
    “只要挖出来,就够吃一辈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