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都市小说 >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497章 闪电战式的北伐(一)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97章 闪电战式的北伐(一)

    第497章 闪电战式的北伐(一)
    中路军负责的山西方向,与陕西略有不同,陕西是重兵堵门,只要把大门强攻下来,后面全是空城,直接去占领就好,而山西却不一样。
    山西人口众多,粮食也多,兵自然也很多,这里在原历史上就是孛罗帖木儿和李察罕这两个元末军阀争夺的焦点,谁控制了山西,谁就拥有了大量的兵员。
    历史上明军北伐,徐达和常遇春攻打山西的时候,王保保在山西还能凑出来十万兵力,山西兵力之雄厚,可见一斑,这次自然也不例外,在搠思监镇守下的山西,同样征募了十万兵力。
    不过这十万兵力的布置却很有意思,其中两万被派去了山东前线,跟聊城的朱亮祖对峙,防止圣武军继续北伐,另外八万大军则是留守山西。
    这八万人当中,又被搠思监分成了三部,其中两万镇守垣曲,负责把守太行八陉最南端的轵关陉,还有一万负责镇守泽州(晋城),把守着太行八陉之一的太行陉,剩余五万兵马,全被搠思监放在了太原。
    如此前轻后重的兵力布置,让人感觉有些匪夷所思,但其实搠思监是有自己的理由的。
    一是搠思监听哈麻说,鲁锦今年准备攻打两广和福建,暂时没有北伐的打算,这使他产生了战略误判,既然圣武军今年不准备北伐,那他把所有兵都放到前线干什么去?放个两三万人跟怀庆府的圣武军对峙,让他们打不进山西腹地就行了。
    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搠思监不知道鲁锦的北伐战略,简单说就是,他不知道鲁锦会从哪里出兵。
    如果鲁锦北伐是先打山西,那他就可以把全部兵力都放在晋南的运城盆地,依靠地形跟鲁锦打阻击战。
    但万一他把所有兵力都放到了晋南,然后鲁锦又先去打河北了,再从河北真定(石家庄)突击井陉口,从他后背占了太原,到时候圣武军从太原跟河南前后夹击,把他堵死在晋南盆地,那就很悲催了。
    反之,现在这种前轻后重的兵力布置,就可以让搠思监觉得游刃有余,他认为在垣曲和泽州放上三万兵力,足矣抵挡圣武军一段时间,如果圣武军表现出从晋南强攻的架势,他再带着主力从太原南下支援也不迟。
    如果鲁锦先打河北,不理山西,那搠思监也能从太原经井陉口出兵河北,去大都勤王。
    另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比如鲁锦打到河北,但并没有直接去大都,而是准备先打下真定,再从真定进攻井陉口,那搠思监也可以坐镇太原,从容的向东南两面派出兵力支援。
    他这个想法其实倒也不算错,因为原历史上的明军北伐,徐达和常遇春就是这么打的。
    当时明军先打的河北,把小铁锅赶去了上都,河北拿下之后,明军才调头去打山西,然后徐达领一路从晋南向北进攻,常遇春领一路从真定向西进攻,两面夹击,一举将山西的王保保主力击溃。
    搠思监想的倒是不错,可是今年九月的战端一开,顿时就把他打了个措手不及。
    他没想到鲁锦居然会如此无耻,不仅把细作安插到了大都,还能接触到元廷的丞相哈麻,故意透露给他们假消息,给他们玩了一手战略欺骗,说好的今年先去打两广和福建,结果转过头来不声不响的就突然北伐。
    当廖永安和常遇春的十几万大军出现在垣曲城下时,搠思监还茫然不知的,在他的太原府坻里查看刚印出来的宝钞假钞呢.
    第二个没想到的,就是圣武军此次北伐的决心之坚定,攻击之猛烈,进军之迅捷,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因为知道出兵的具体时间,所以八月底,廖永安和常遇春就提前带着大军隐蔽运动到了怀庆府的西北边界,最靠近垣曲的地方等待,等到九月一到,天还不亮大军就开始向垣曲急行军。
    中路军以一个新组建的骑兵团为先锋,团指挥是郑用手下的老营官周德兴,九月初一,天刚刚大亮,这个先锋骑兵团就越过轵关陉,来到了垣曲城下。
    垣曲城中不是有两万元军驻扎吗,周德兴倒也不急于攻城,就带着两个营绕城转圈,吓得城中元军不敢出来,又派另外两个营去四周哨探,截杀从垣曲出城的求援信使,顺便再派出小股骑兵去给后面的主力引路。
    九月初一当天中午,中路军的主力便抵达了垣曲城下,他们从凌晨四点就开始急行军,一个上午跑了五六十里抵达垣曲。
    看着城外神兵天降的十几万兵马,垣曲城中的元军守军只觉得头皮发麻,然而接下来的一幕,却又让他们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只见刚刚抵达垣曲城下的常遇春,对这座城池看都没看一眼,就催着第九集团军的士卒继续向北前进,完全没有要攻城的意思。
    长长的队伍一直走了一个多小时,城中的守军才看到打着另一种旗帜的圣武军,廖永安率领的第三集团军主力也到了,不过廖永安也对这座城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丝毫没有停留,就带着主力大军继续向北前进,把垣曲城中的守城元军搞得一脸懵逼。
    这帮红巾到底是什么意思,你们究竟还打不打啊?怎么直接就走了?
    直到当天下午申时正,约莫下午四点的时候,才终于看到了这十几万大军的尾巴,负责给全军殿后的徐达119师,以及顾成的禁卫第五师,这两个师两万三千多人,终于在垣曲城下停了下来,并且开始筑造炮台,一副准备攻城的打算。
    垣曲城中不过两万守军而已,对于打惯了攻坚战的圣武军来说,这样的一座小城根本就不被廖永安和常遇春放在眼里,所以为了不耽误主力大部队的行军速度,这种小城直接交给殿后的徐达来打就行,等他什么时候把垣曲打下来,再带着部队去追主力。
    虽然是两万三打两万,徐达作为进攻方,兵力并不占优势,但顾成的禁卫第五师也不是等闲之辈,起码垣曲城中的守军,就发现了这支部队和其他部队的区别。
    圣武军的军旗除了部队番号,一般是不绣将领姓氏的,也不会加其他乱七八糟的字,而就在这样一片无字的旗帜中,禁卫第五师的旗帜却显得格外惹人注意,因为他们的军旗上居然有字。
    只见在一片黑色重甲步兵的拱卫下,一面鲜红的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上面赫然写着‘东荆河英雄团’的字样,而旁边的火枪兵团里,也有一面绣着‘沔阳侯模范团’的旗帜,禁卫第五师新任督师顾成的身边,还立有一面‘定远侯师’的督师旗。
    这可是在沔阳东荆河,一战打出两个侯爵的模范英雄部队!
    当天傍晚,炮台刚刚筑好,徐达和顾成就对垣曲发起了猛攻,在炮火的掩护下,顾成这位新任的禁卫师督师,身先士卒,第一个登上垣曲城头,随即便开始了对城内元军的残酷绞杀。
    顾成之前还是营官的时候,就在东荆河阵斩阿思兰三员大将,其他元军小兵更是被他当成鸡一样撵着杀,这次攻打垣曲更是没有例外,带着一群重甲步兵在城头横冲直撞,片刻之间就在城墙后面的楼梯处斩杀数十人,直把元军杀的哭爹喊娘,以为自己见了鬼。
    这位可是实打实在战场上刷过‘百人斩’成就的猛将,有如此勇猛的督师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先登团的其他士卒更是不甘落于人后,在城中宛如一群疯虎一般,打的元军直接崩溃,不敢上前接战。
    顾成带着先登团很快从城内打开了城门,徐达立刻指挥几个团的主力蜂拥而入,随着大部队的入城参战,垣曲城内的元军很快就彻底崩溃,死的死,降的降,还有一部分想从围三阙一的北门逃走,但也被北门外埋伏的两百多骑兵给截住,最终一个都没跑掉。
    北伐战役的第一天,九月初一当天傍晚,山西的南大门垣曲就被圣武军攻破,随即徐达没有立刻去追廖永安的主力,而是派出骑兵信使,带着垣曲元军诸将的首级和旗帜,赶去东面的泽州(晋城),去招降那里的一万元军,如果这帮人不投降,那他就跟顾成再去打一趟。
    与此同时,面对垣曲以北大片没兵驻扎的‘空城’,廖永安也是毫不客气,一边带着主力向北高速突击,一边分出小股兵力去招降附近的各个城池。
    中路军保持着非常高的行进速度,即便遇到不肯投降的顽固城池,也丝毫不会停顿,就像打垣曲一样,主力直接继续前进,留下队尾在后面慢慢啃城池。
    他们九月初一中午抵达垣曲,九月初二的傍晚,常遇春第九集团军的先锋,就到了140里外的曲沃,曲沃根本无兵镇守,看到这么一支大军突然兵临城下,城内的县令很识相的直接投降。
    县令倒也不傻,他知道前面的垣曲有两万大军把守,而圣武军却能不声不响的突然出现在垣曲后面的曲沃,那就说明前线的两万大军已经全军覆没了,连个报信的都没跑出来,这种情况之下,他不投降难道还要等死吗?
    不过常遇春也没有在曲沃停留太久,只让那个投降的县令去搜罗木盆木桶来,再让城中家家户户都给他们烧水,然后组织了一次全军泡脚,所有人换一双足袋(袜子)或者裹脚布。
    长途高强度行军,打绑腿防止静脉曲张,防止小腿充血是一方面,但更重要,也是最简单的,就是要常洗脚,经常更换鞋袜,保持脚部卫生,有条件的话最好用热水泡泡脚,这就是最简单,也是最便宜的维持高强度行军的保障方法。
    两天连续行军两百多里的第九集团军,大部分士卒洗完脚,就在曲沃城里的街道上裹着被子,倒头就睡,有训导官带着专门的士卒在城内站岗,让士卒好好休息。
    常遇春只在曲沃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又是凌晨四点,天都还没亮呢,第九集团军就再次踏上了北伐的征途。
    九月初三的下午,常遇春就带着中路军先锋抵达了晋宁(临汾)。
    九月初五,大军抵达灵石;
    九月初六,常遇春的先锋已经兵临平遥城下,并且周德兴的独立骑兵团比他们还要更快,已经先行抵达了榆次,占领了榆次这里的汾水渡口,搭建浮桥准备让大军渡河,而榆次,距离太原已经只剩六十里了
    曾经的第十三团训导官石亨,如今也已经升到了第五方面军的总训导官,这次也带着一群政工干部,骑马跟着周德兴的骑兵前锋一起。
    他们一直跑在全军的最前面,先用骑兵逼迫城池投降,如果城池投降,就让当地的官员组织百姓烧水给大军洗脚,如果路过大一点的村镇,就派出大量的训导官找当地士绅大户,组织百姓杀猪宰羊,制作肉食和干粮,供给大军沿途食用。
    制作干粮用的粮食,一般会先打借条,等后面大部队的运粮队到了就还,制作肉食的猪羊则是直接用盐铁券来买,保证今后他们可以用这东西换到盐铁。
    有周德兴的骑兵团镇场子,那些山西当地的士绅就算心里万分不情愿,也只能照做,因为石亨说的很明白,他们只是前锋,后面还有十几万大军,老实配合还能让你们小赚一笔,不配合的话,就等着后面的大军到了亲自跟你们算账吧。
    如此一来,有骑兵和训导官在前方为大军开路,常遇春的第九集团军主力虽然保持着高速的行军速度,但士卒却一直能在沿途吃上肉食,喝上肉汤,遇到大些的城池甚至还能泡泡脚。
    不过连日来的高强度行军,也终究免不了出现非战斗减员,从九月初一进攻山西到现在,不过区区六天的时间,第九集团军就已经减员了两千余人,几乎直接没了半个团。
    这里面有崴脚的,有脚上打了血泡实在走不动的,有绑腿没打好,脚和腿肿的跟馒头一样的,甚至还有跑的直接累死的,这些人全被丢在了后面。
    跟在第九集团军身后的廖永安,直接化身收容所,将这些掉队的伤兵全部收容,安置到沿途各个城池休养。
    如此不顾伤亡的高强度急行军,带来的好处自然也非比寻常,九月初六,周德兴的先锋骑兵都已经抵达太原东南六十里了,太原城里的搠思监居然才刚知道圣武军北伐山西的事,这顿时让他大为惊恐!
    他可是在垣曲和泽州布置了三万大军防守关隘的,为什么连个报信的都没有,就让圣武军的主力摸到了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为什么?
    因为常遇春的行军速度太快了呗,再加上前面有骑兵开路,截杀各路信使,还有常遇春的行军速度,甚至比元军报信的信使跑的还快,这就导致搠思监一直没收到圣武军北伐的消息。
    而现在,他就算知道也已经晚了
    九月初七,常遇春的先头部队抵达榆次,越过汾水,在榆次的汾水北岸列阵扎营,而他身后的第九集团军主力也在源源不断的赶来。
    搠思监倒是不傻,在经过最初的惊恐和震撼之后,他立刻意识到常遇春率领的这是一支疲兵,如果等常遇春的大部队全部抵达太原城下,再让他们在城下休息两天,那自己就真没的打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趁现在常遇春立足未稳,全军疲惫之际,主动出城迎战,将这支疲惫不堪的大军消灭在太原城外,如此才有一丝胜算。
    于是搠思监立刻点齐三万兵马,只留两万人在太原守城,然后风风火火的朝着榆次这里的常遇春杀来。
    但圣武军也不是吃素的,虽然先锋这里只到了两个师,和一个骑兵团,主动进攻确实可能力有未逮,但在渡口这守一两天阵地还是能做到的。
    于是九月初七当日夜里,搠思监就带着元军前来袭营了,只可惜常遇春这里早有准备,还没等搠思监的元军靠近营地,就被周德兴的骑兵发现。
    大军收到骑兵的报警之后,立刻组织防御,等元军的夜袭部队冲上来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便是密密麻麻的火枪和数不清的手榴弹,然后又是常遇春率领的几千精锐短促反击,再加上骑兵最后截杀,搠思监和常遇春的第一回合直接以元军落败告终,搠思监派出来夜袭的五千精锐,最后只跑回去不到一千人。
    疲惫之军的被动夜袭,居然也能打出如此惊人的战力,顿时让搠思监心中生出不好的感觉。
    于是他也就地扎营,准备第二天天亮之后再发动正式进攻。
    然而没等到第二天天亮,当天夜里,汾水南岸便有一条火把组成的长龙,不停的向着常遇春的营地这里汇聚,搠思监派出的斥候粗略估计一下,说是圣武军赶来的援军怕不是有十几万人。
    这下直接把搠思监听傻了,如果圣武军真的有十几万人,那自己这三万兵还打什么野战,哦对了,他现在这里的兵已经不到三万,那场失败的夜袭战之后,就只剩两万六千多人了.
    当晚听说圣武军来了十几万援军,搠思监根本不敢继续停留,直接带兵连夜退回了太原城下,先在城下背城列阵迎敌,明天再看看情况,如果真打不过,那自己再退回城里。
    而周德兴的骑兵团发现搠思监连夜撤兵之后,就向常遇春请战,要率骑兵主动追击,说不定可以趁着天黑把搠思监的主力冲烂,不过最后却被常遇春给拦住了。
    因为刚才的十几万援军本来就是假的,他早就料定搠思监会派兵出来夜袭,于是派人给后面还没赶到的大部队传令,让他们每人打两支火把,趁着天黑赶来跟自己会合。
    如此才给搠思监营造出了‘十几万援军’的假象,搠思监只看到火把超级多,但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多兵,只不过是第九集团军的主力罢了,廖永安的第三集团军还在更后面呢,这里撑死也只有六七万兵,而且还是连日高强度行军,累的半死的兵,不好好休息一下根本无法作战。
    常遇春自家人知自家事,明明先休息一下,等廖永安的第三集团军追上来,他们就是稳赢的局面,所以为什么要这个时候冒险?
    常遇春打仗虽然是比较勇猛,喜欢亲自冲阵,但不代表他是没脑子的莽夫。
    于是当天晚上,第九集团军只是在榆次的汾水北岸固守营垒,派出周德兴的哨骑四处侦察,大部队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在营地中好好休息。
    到第二天,九月初八,天光大亮,搠思监这才意识到自己被常遇春耍了,昨天晚上根本就没有那么多援军!
    不过现在的第九集团军仍然不容小觑,两个军,四个师,足有五万四千人,再加上一个禁卫师一万人,还有周德兴的四千多骑兵,即便刨去之前因为行军减员的两千多,常遇春现在手中也还有六万五千多兵,仍然是搠思监在城外兵力的两倍。
    见此情况,搠思监虽心有不甘,但见常遇春亲率大军朝着太原城压来,他还是很怂的直接带兵缩回了城里,闭门不出,准备死守了。
    虽然没把握打赢眼前这些红巾反贼,不过作为大元的忠臣,搠思监还是做到了应尽的义务,立刻派人从四面八方赶去大都,去给小铁锅报信,就说圣武军的主力打来太原了
    与此同时,常遇春也将自己抵达太原的消息向后传递,派人送去山东前线的东昌,向鲁锦通报他们的行军进度。
    九月初八的下午,常遇春抵达太原城下,将太原城三面包围,另一面让周德兴的骑兵看着,不过他并没有攻城,而是在等。
    又一天之后,九月初九,廖永安的第三集团军主力也到了,常遇春立刻把太原留给廖永安来打,他则是带着第九集团军继续向北高速行军。
    站在太原城头的搠思监,看到这一幕顿时暗叫不好,如果圣武军只是来打山西的,那完全可以现在就停下来了,太原就是山西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只要把太原和他的主力打下来,其他地方传檄而定都可以。
    可常遇春明明已经抵达了太原,却不参加攻城,而是带着部队继续向北高速行军,那他们是准备干什么?
    只有一个可能,这帮红巾反贼想从大同迂回到大都后面,去进攻大都或者上都,否则他实在想不到常遇春为什么要这么做。
    不过这些都已经和他没什么关系了,他先想想怎么挡住廖永安的进攻再说吧。
    与此同时,坐镇东昌的鲁锦,看着中路军每天送来的行军通报,当他看到常遇春的先锋抵达榆次的时候,就对夏煜说道,“中路军那边时间差不多了,不用等了,立刻给登莱的杨璟传令,东路军马上登船,俞通海第一波次,从锦州上岸之后什么都不要等,立刻向松州高速突击!”
    “是!”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