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玄幻小说 > 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 > 第115章 投资后 虽然投资合同签了,但款项不需……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15章 投资后 虽然投资合同签了,但款项不需……

    虽然投资合同签了, 但款项不需要立刻打过去,毕竟马上要过年,变更等手续也要等过完年才能办。
    而这时,上市已满三个月的《西行记》, 最新的游戏光盘销售数据也出来了。
    和十一月份比起来, 光盘近两个月的销量下降不少, 十二月销量还有九千多, 到一月份,就降到五六千了。
    不过总销量又比陈霁云中间预计的好不少。
    因为盗版大量出现,正版销量持续下跌, 刚进十二月那会, 他已经不敢对游戏光盘的销量抱有太高期待,安慰自己说前半年销量能上三万就不错了。
    但进了十一月后, 游戏光盘的销量下跌速度比预期放缓不少, 这两个月的销量都比他之前猜测的高。
    截止到游戏上市满三个月时,光盘总销量已经过三万。
    如果未来三个月,光盘销量能保持现在的下跌趋势, 说不定剩下的一万多套光盘,能在半年内全部出掉。
    当然,那些货就算出不掉,对云端公司来说也没什么影响,因为他们手头的货都出掉了。
    游戏火了以后,陈霁云给了两种合作方式, 一是代销,二是正常从他手里拿货。虽然后者风险更大,但前者利润点低,所以大多数专卖店负责人都倾向于后者。
    所以截止到签合同时, 《西行记1》的销量虽然只有三万出头,但云端公司入账有一百八十多万。
    但一百八十多万不能全投进公司,陈霁云为了做游戏,不仅拿出了全部存款,还抵押了房产,卖掉了车,另外陆续找人借了一些钱。
    存款和卖车款也就算了,抵押的房产他肯定要拿回来,还有找别人借的钱也要还掉。
    所以陆续收到回款后,陈霁云第一时间把该还的钱给还了,剩下能投入到新游戏制作的,不到一百三十万。
    再拿这钱付掉前后两个季度的办公室租金,再结清职工工资,和杂七杂八的开销,账上剩下的钱就不到一百万了。
    好在年前除了年终奖,再无其他大额支出,再等过完年叶薇的投资款打进来,总共六百万,做《西行记2》绰绰有余。
    但谁都不会嫌钱多。
    尤其云端成立已经好几年,员工从最初的个位数,已经增长到了三十多,但办公室还是公司成立第二年租的。
    虽然因为之前写的软件卖得不错,当时公司账上挺宽裕,但加上他这个老板,公司上下也只有五个人,所以租的办公室不大。
    这两年公司来了不少新人,之前的办公室实在不够坐,他就把旁边一家小公司空出的场地也租了下来。
    办公室是个套间,里面小的不到五平,放一个文件柜,再放一张办公桌就没什么空间了。外面更挤,
    到现在,两间办公室加起来也不到五十平,里外三间摆上办公桌和文件柜,剩下的地方连张茶几都放不下,所以除非必要,他平时都是跟人去外面谈事。
    陈霁云一直想换个大点的办公场地。
    除了办公场地,他还想换办公设备,办公桌椅还好说,公司职工基本都是从苦日子熬过来的,没谁会挑剔这个,但电脑不换是真不行。
    公司里的电脑,最新的都用了差不多两年。
    虽然买的时候电脑配置都挺高,但近年科技发展速度很快,计算机迭代更是迅速,两年前的高端配置,现在连中端配置都不一定比得上。
    而写代码,尤其是游戏代码,对电脑配置要求很高,所以陈霁云一直都想把开发部门的电脑换掉。
    但电脑价格不便宜,就算是自己组装,按照顶配算,一台没个一两万肯定下不来。研发部门有近二十人,都换新电脑的话,至少要三四十万。
    未来两年情况还不知道如何,所以叶薇投的钱虽然不少,但陈霁云算算账,觉得公司其实没那么宽裕。
    也因为这样,叶薇传授搞钱的方法时,陈霁云听得很认真。
    虽然投资人不干涉公司事务是陈霁云的底线,但他其实不是一个听不进去建议的人,他反感的是投资人为了个人利益,对公司发展指手画脚。
    叶薇只是提建议,也没有强逼他接受的意思,所以他认为这不算插手公司发展。
    而云端缺钱。虽然理论上对叶薇没坏处,因为公司没有钱,陈霁云就要继续寻求投资,她也可以借机扩大自己手头的持股比例。
    反正云端迟早要上市,她的持股比例,肯定是越多越好。
    但如果云端一直徘徊在缺钱的边缘,就算弹幕透露的信息基本是真的,叶薇恐怕也会对这家公司失去信心,因为它搞钱的能力实在是太差了。
    再一个,虽然看弹幕说的,宝贝星球未来能一帆风顺,但做生意怎么可能没有半点波折。而且弹幕看多了就能知道,发布弹幕的那些人了解到的信息也不一定完全准确。
    叶薇心里,始终藏着几分忧虑。
    所以她希望云端能早日发展起来,这样她手握信德电器、云端两家公司的股票,就算以后宝贝星球遇到什么大的困难,急需资金,她也能迅速拿出钱来。
    而叶薇给陈霁云提的建议很简单。
    她认为《西行记》第二部要做,但做一款游戏,没个一两年下不来,何况按照陈霁云的设想,第二部游戏更长,场面更宏伟,耗时肯定更久,所以他们没必要把赚钱的希望全压在第二部上。
    更重要的是,《西行记1》的盈利潜力,叶薇认为没有完全开发出来。
    虽然《西行记1》的销量降得很快,但这主要是因为盗版太多了,游戏本身的热度其实维持得不错。
    这一点,从在盗版越来越泛滥的情况下,第一部的销量下跌的速度却渐渐放缓可以看出来。
    事实上,她对《西行记1》的销量预估比陈霁云更乐观,如果年后趋势没有太大变动,她认为游戏光盘半年销量上五万没什么问题。
    所以,她觉得陈霁云可以联系工厂再生产八千到一万的光盘套装。
    如果陈霁云担心那些套装生产出来后卖不完,也可以在已经生产的光盘套装售罄之际,推出典藏版游戏光盘。
    听到这里,陈霁云打断问:“典藏版是?”
    叶薇不答反问:“你觉得《西行记》第一部现在的版本,达到你的设想了吗?”
    答案当然是没有。
    因为缺钱,制作的时候配乐他能省则省,有些大场景的打斗画面,也没能按照他脑内的构想做出来。
    “这就是了,”叶薇打了个响指说,“你之前缺钱,有些地方做得不如意,只能将就着来,但现在你有钱了,完全可以拿出部分资金,把这些将就的部分,调整到你满意为止。另外,我们还可以调高游戏难度,或者增加难易模式,让玩游戏的人得到更好的体验。”
    陈霁云越听眼睛越亮,但话到嘴边又想起什么,犹豫说道:“但这样……需要投入的资金恐怕不少。”
    “需要投入多少钱?”
    “至少三五十万吧。”陈霁云皱眉说道,“《西行记》本身销量就不低,再加上盗版,玩过这款游戏的可能有十几万人,发行典藏版,销量可能不怎么好。”
    典藏版价格不变的话,每卖出一份光盘套装,云端差不多能入账四十三块。如果制售典藏版需要投入三五十万,那典藏版的销量至少要过万,他们才能不亏钱。
    而在已经卖出几万份游戏光盘,且盗版泛滥的情况下,陈霁云认为典藏版销量过万挺难的。
    叶薇想法则不同,说道:“根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组织的调查,去年我们国家网民数量约六十二万,而这个数字,正在迅速增长。虽然不是所有网民都玩游戏,但我始终相信,和已经玩过《西行记》的网民数量比起来,可开发的游戏受众肯定更多。”
    而且,叶薇觉得买过《西行记》的人,未必不是典藏版的受众。
    事实上,她调整音乐和画面,增加游戏难度,瞄准的就是这部分买过《西行记》游戏光盘的人。
    因为这部分人,大多是正版受众,他们后续继续购买正版的几率更大。而且有些游戏迷,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愿意为了调高难度的游戏花钱的。
    另外,时至今日,《西行记》都没有做过大规模的广告。
    后续典藏版上市,叶薇认为可以在宣传方面下点功夫,争取扩大受众群体。
    如果一切顺利,多的不说,在投入不超支的情况下,保本肯定是没问题的。要是再顺利一些,卖出两三万套典藏版光盘也不是没可能的事。
    出了典藏版,等游戏上市满一周年,他们还可以出回顾版。如果到时游戏内容没有大的调整,可以在赠品上想想办法,再把价格定低一点,走薄利多销路线。
    反正只要内容不调整,就没什么大的投入,除了压制成本和销售方的利润,剩下的都是净利润,怎么都有赚头。
    而且,这样不停出各种版本的光盘套装,不仅能带来收入,还能持续给游戏带来曝光,让人不至于忘了这款游戏,对《西行记2》后续上市有好处。
    叶薇给出的最后一个理由打动了陈霁云,游戏制作的周期实在是太长了,而这个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他最担心的就是《西行记2》上市时,大家已经不记得这款游戏。
    持续出各种游戏版本虽然容易被人诟病死要钱,或者被人嘲讽炒冷饭,但确实对维持热度有好处。
    何况按照叶薇说的做,就算赚头不大,保本肯定没问题,陈霁云自然愿意。
    和叶薇谈完后,陈霁云很快叫上了公司骨干开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