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北方数省大规模迁民
第178章 北方数省大规模迁民治理黄河和长江,的確水泥钢筋混凝土,修造河堤的效率的確比单纯用石头,泥沙布袋来交织堆叠的方式要有效,毫无疑问要有效。
当然贵是肯定更贵的,但反而会显得更方便。
毕竟这就是石灰粉和黏土、水搅和一起製作的,比起从石料地带采大石头过来,当然是要方便的多。
大明朝现在於漠北漠南,以及整个西伯利亚边外地区不断地筑造屯堡,也是用这些水泥砖块配合铁条,来打造城屯。
有十几万的役兵陆陆续续从长城迁出北上,驻扎到草原蒙古和西伯利亚,配合三镇来控制边外的土地。
役兵们行军速度倒是並不快,明朝要看看用草原的马群,能不能承担起大明十几万军队的吃嚼后勤补给。
结果显而易见,並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明廷就开始大胆的將兵力安排进入西伯利亚也是因为这个,明朝最近掉了大量的钱。
而朝廷自己的国库缺钱,官员们就得问皇帝老子拿私房钱垫,这一点倒是没什么,皇帝有钱,很有钱,户部没钱賑灾,明代歷朝皇帝都是打开內帑的小金库发钱的。
比方说嘉靖年间,嘉靖帝就数次拨发內帑白银賑济灾民。
在民间,明朝的百姓觉得崇禎帝朱由检,他那所谓的內帑,就是三座山,一座金山,
一座银山,一座米山,没有铜山。
三山传闻甚广,也不知道谁在宣传,其中提到的三山之量,已经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程度。
这当然是胡说八道,两百来吨黄金,一千四百万两的白银,体积小的很,远远达不到金山、银山的地步,那种比喻太夸张了。
而且皇帝更多的钱,恰恰並不是在內帑的府库里头。
朱由检在第一银行里的份额,那可是四成的份额,另外还有大明皇家银行,也有大量的金银幣。
但这两家银行,皇帝也是保留下来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將来自己的收益很大程度上都要看里头的钱,属於是自己不能动的钱。
眼下还是得解决北方百姓的温饱问题,朱由检皱著眉,他真的有的时候並不想做恶人,一直到现在,內帑也承担著很大部分饥民的救济,但现在,他还是决定,大搞迁民。
你们不走,就是饿死,那朕为了天下芸芸眾生,请你们走,並且沿途给吃的,给喝的,一路保护,到地方上给你们安排棚屋,安排耕种的土地,但若是就此你们还不肯走,
那就请大明朝的官兵们拉你们走了。
总不能让朝廷,养你们好几千方人吃饭吧?
养一天我养得起,养一年两年呢?何止就灾情看,何止一两年时间!
崇禎十三年五月、六月,粮荒旱灾依旧在恶化,甚至於到了七月,山西、陕西真的爆发了蝗灾,蝗灾灾情极其恶劣,飞蝗掠境,不仅仅连草根都扒掉了一层,就连树皮都扒掉了!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连是陕西朝廷养的马场都大受影响,十几万匹马被迫在官兵的敦促下迁徙,途中还饿死了数百匹。
消息传到京师,群臣和皇帝都大为震惊,朱由检都已经无法想像,蝗虫是如何扒开土地,去嚼掉地底下的草根和树皮的。
明末的蝗灾,可能的確是古代最严重的蝗灾了,连正在忙於整顿兵备,要迁人去接手中美洲的皇帝老子都被迫在乾清宫待了三天时间,处理蝗灾的事情。
北方数个省种植的土豆和番薯遭到重创,四五月种下,已经生长出叶芽,甚至已经开始积蓄块茎,但被蝗灾席捲而过,没有了表面的叶子,土豆和番薯全部绝收!
许多明朝为救济饥荒而准备的粮仓和草料、豆料也是遭到蝗灾的影响,途中的要么被蝗虫清理一空,到仓房的还得当地官员组织百姓抗灾。
明廷算是百官震动,这场蝗灾被皇帝预言到了,也立刻颁布“济仓法令”和“杀稼令”,为了添补各地这段时间被大量消耗的预备仓、济农仓、官仓,从南洋临时抽调地方仓粮,以及对可能面对蝗灾的地区,进行烧绝当地,杀灭地区的所有庄稼,预防蝗灾。
另外,与此同时明廷也以填充南洋丁口为由,强制性的调派官军,皇帝对此的要求,
是陕西、山西两个灾害情况最严重的行省,十八州府每地至少要迁徙走五成的人口!
河南很独特,朱由检考虑再三,对於河南这个大明的赋税重地,做出南迁三成的人口这其实並不合理,河南其实將来的受灾情况並不比陕西要轻。
可能將来会更加恶劣,但是朱由检考虑的是,可以將河南百姓迁往北方,增加边外土地的屯民数量。
至於说为什么陕西和山西百姓不拉去迁民,而用河南人,这其实是考虑到农垦能力的不同,一直以来朱由检都有一个错觉,河南作为大明粮食赋税重地,人口並不算特別多,
但是粮產量非常夸张。
在元末时期,河南人口在诸省中排名垫底,但依旧比人口更多的山西,多於他两倍的陕西,粮產上的发展速度更快,並且很快成为明朝的粮食正税额重地。
这里可能有误区,毕竟这一点和黄河流域有关係,也可能因为黄河耕地面积更多的缘故,原因相当复杂。
另外朝廷还要迁徙的,是北直隶、贵州、江西、山东,江苏北部,大片州府的百姓,
都要抽调三成南下。
相比起朱由检,朱元璋和朱棣的几次大规模迁徙百姓都显得不算严苛了,崇禎帝是委任官员,调派官军,一定时间內,这些人都得被朝廷迁走。
之所以不能全部迁走百姓,原因非常简单,做不到。
南洋土地也不是无限的,把手里的空余土地分下去,南洋不够用。
难不成真得开闢澳洲土地吗?
澳洲倒是的確可行,作为新大陆来大规模迁民,除了钱多,倒是並无不可。
但这不能一而就,得办好澳洲的基础建设这些都要时间。
先迁徙百姓,不能叫几千万人饿死在这片土地上的情况下,朱由检还得减轻朝廷未来几年的长期压力。
只能是让这些百姓去南洋种地,朝廷寧可一路支持你们一天两顿饭,也不愿意將来每一年每一天供这些人吃饭。
从六月末开始,明朝开始大举迁民,有官兵巡视,严防死守,一旦发现有人闹事,反抗地方官更的敦促,就直接由官兵缉拿。
明军把闹事的人双手捆缚著拉到刑柱上,吊住胳膊一日时间,暴晒一日,风吹一夜,
饿上一整天。
人的双手还被捆缚吊住,等刑法去了,人被放下,整个人双手都能感觉废了一样,浑身都能虚脱上好半个月。
大明天兵以此来震镊百姓,基本上一次刑法之后,这种人就不敢再犯了。
但即便有官兵们一路跟隨,民间还是有不少胆大的敢於在饥民南下的过程中,去抢夺民財,使偷鸡摸狗的事情极其之多,还有人趁乱贱淫妇人,害人的性命。
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官兵只能是抓到一个这样的,就斩首乃至腰斩,来进行威嚇,
事情传播出去,惹的民间百姓对此都不大满意,而指摘的对象也只能是朝廷。
此次迁民,民间反对的声音当然很多,但比较来看,官场上的爭端才更令人担忧。
北方数省的地方官员都很不满,迁徙这么多百姓,需要他们安抚百姓,下到乡镇去敦促里长、申首,挑选被迁走的人家。
朝廷不给钱,让他们靠著双脚迁走上千里地,到几个负责的山东北直隶港口去,说是怨气衝天都不为过。
地方文官们在古代百姓眼里头,也都是真正的青天大老爷,这些老爷们亲自下乡劝说,也是闹得人人难压心中愤怒。
反抗的村子不少,一直到这些官老爷第二回把官军引过来,这才完成將这些平头百姓拉走的任务。
朝廷有地方州府的人口数目黄册,该迁走多少人,委派下来的京官心中有数,地方官更是难做假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