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纠结的沙俄和强硬的沙皇
第174章 纠结的沙俄和强硬的沙皇大明朝的户部统计,恐怕是现在大明用人最多的部门了,从前些年就一直在招人,以现在的文字、阿拉伯数字识字率,朝廷压力很大。
有的人被选上来,朝廷有专门的考核通过流程,也是皇帝最忌讳此处贪污受贿的部门。
超过三千名生员给他当小吏办事,费钱费力但是值得,皇帝自己也觉得招人上面耽误些时间还很合適,毕竟除了算计人口以外,还得算计税银,算完税银还得算地方上的粮食產出,民间的牲畜存栏量,他户部需要的人当然得多。
不仅官得多,由官下属的小更也多,一年光是给这些人发钱,都需要个三十来万两银子。
筹算这一门学问,明朝发展的的確是迅速,至少比皇帝普及数学前要强得多,因为这一行不仅朝廷自己需要,像內阁的首辅大臣们也得需要学一点,
更別提民间的商人,这些皇商得算销,对懂得筹算的先生,开价也是水涨船高,一个懂得拨算盘的先生,现在一个月的薪金就得十二三两白银了,在南北两直隶,都在不断的涨钱。
莫斯科。
莫斯科大公国现在准確说应该叫沙皇俄国了,当然,现在的沙俄还不是彼得一世在位的时候。
这个时候虽然他自称帝国,在欧洲却是一个边缘国度,实力根本排不上號,刚刚被波兰人打败不久,正在谋求真正解决靶人的问题。
沙俄今年的情况也很不好,在去年,沙皇米哈伊尔一世就收到了叶尼塞斯克被明军进攻的消息,等明军到了苏尔古特后,沙皇大为震惊,隨即他筹集一笔粮食和钱,支持总数为六千人的沙俄军队奔赴到苏尔古特一带,抵挡明军的进攻,效果並不算好。
並且他的托木斯克要塞也已经被围困了超过三个月,要塞內囤积的粮食即將告罄。
明朝?
沙俄並非不了解明朝,在1618年之后,有一部分哥萨克人,伊万·佩特林对明朝的描述信息被送至莫斯科,沙皇对明朝当然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至少知道,这是个东方的大帝国,瓦刺的韃靶蒙古,似乎在给明朝纳税。
当然,这是过去的明朝朝贡。
这也已经中断一段时间了,因为准噶尔汗国的即將崛起,以及明朝西进,和准噶尔人有一定的边缘利益衝突,其他部落也深受影响而不得不停止朝贡。
明朝自身,也因为朝贡体系被明藩体系取代,即便瓦刺这些部落他们想朝贡,也朝贡不了,只会被纳入商业贸易里头。
沙俄的《关於明朝、喇嘛国和其他国土、游牧地区与兀鲁思,以及大鄂毕河和其他河流、道路情况之报告》详细记录了明朝的一些外观。
这里头也体现了明朝的实力。
至少是体现了方歷末期的明朝实力。
现在的大明,直接一波就到他家门口了,不仅让他们在西伯利亚经营要塞都彻底沦陷,还在攻打自己的东方家门口。
双方的激战持续没有多久,明朝的军队仅仅打了两个月不到就撤兵了,损失大概两千多人,其中更多战死者都是,
而沙俄的军队损失则差不多近三千人,大多数都是被炮火打死,毕竟沙俄军队並没有出塞作战,完全被明军的炮火压制著。
在双方的火枪射击中,伤亡取决於火枪的精度和射击距离。
明朝的左轮火枪精度,相比较於那种京营开始装备步卒的黄铜弹击发枪,相比较已经是落后的。
这个时期的火枪,射击精度和距离想要有提升,唯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想办法增加枪管的长度。
左轮火枪在射程上因为削断了枪管长度的缘故,来匹配骑兵使用,其实保证精度尚可的情况下,射程也就只有五十步到七八十步的距离,再远子弹打出去,那就纯凭运气。
但就算是这样的左轮长枪,在射程和精度上,也已经是著沙俄军队打了。明朝军队使用的简易攻城梯,在疯狂的高密度火枪射击下,有一些士兵杀入城墙,用大太刀对沙俄土兵造成了不小的杀伤。
但也因此,沙俄还是搞到手了二十来支战爭中缴获到的左轮长枪。
古怪、复杂的机械结构,独特的整枪设计,被打磨光滑的枪膛以及整枪表面,让整个沙俄的枪械设计师全部人傻了。
沙皇让他们复製这种强大的兵器,可这叫他们怎么复製?
整枪的设计图都没有,想尽办法拆开后,里头的螺丝、扣著扳机的铜製弹,击发的原理他们都搞不清楚,还拿著铜壳来製作子弹,恐怕欧洲的那些能工巧匠都会觉得闻所未闻吧?
这么复杂的东西,明国人是怎么列装军队的,这不是造一两支火枪啊,而是大量的配属到几千人的军队,让设计师拿手搓或者磨具製作吗?
这一把枪他们靠手工也能勉勉强强磨製出来,但明军似乎人手一把这样的武器!
你们明朝是把这种精密机械的火枪,当火炮一样铸造吗?
虽然看似沙俄有一些特別精巧的设计,但手磨拉丝的设计怎么弄,都不可能大规模的给军队装备上这种东西。
双方打上不到两个月,明军就直接退到了纳雷姆,並且似乎得到了支援,正在纳雷姆周围筑高墙,囤积大量粮食。
这些都有俄国人自己的报告,俄国的哥萨克也会找时间出去打探情报,这一点是瞒不了沙皇。
米哈伊尔一世皱著眉,揉著自己跳个不停的额头青筋,让自己最好的大臣莫洛佐夫想办法,再凑出一些士兵,前往支援。
“无论如何,我们的士兵是不够的你也听说了吧,事实的確如此,明国向纳雷姆增援了两千人,我们也一定要增加咳——·咳咳咳咳咳。”
剧烈的咳嗽,听上去,好像米哈伊尔一世已经半截身子入土一样,浑身颤抖个不停。
连续的欧洲战爭失利,让米哈伊尔一世非常酗酒,导致沙皇身体虚弱枯瘦,整个人坐在椅子上,身上还要裹著厚重毛皮,浑身没劲,只有他说话的声音依旧大声、沉重。
眼前的臣子站在他面前,目光谨慎地抬头看了看沙皇,他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莫罗佐夫,在米哈伊尔一世逝去后,在沙俄內部权倾一时,成为了实际的沙俄掌权人。
但此刻莫罗佐夫还是很懂事的,毕竟沙皇还活著。
他给沙皇做出毕恭毕敬的模样,稟告道:“陛下,关於我们的財政,还有我们的军队在斯摩棱斯克战爭中,签署的《波尔亚诺夫卡条约》,为此我们赔付了两万金卢布,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和明国的人和谈?您觉得他们给的条件如何?”
“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莫罗佐夫,必须徵召一部分军队过去。”
沙皇咳嗽声止住,拍了拍胸口长出一口气道:“明国在苏尔古特的军队不多,我们可以抵挡得住,他们只是在虚张声势!你要清楚,我们在那有完善的防御!”
“沙皇陛下,我们的財政已经告罄了,按陛下您的要求,南方构筑长城的工作还在继续,我们了太多钱在那些防御工事上面。”
莫罗佐夫露出尷尬的笑容,继续说道:“而且农民们也需要我们提供一些种子,要不然他们不能为我们继续种地了。”
“至少要有四千人。”米哈伊尔一世坚持著说,他皱著眉头,十分顽固。
“这不可能!我的陛下,四千人太多了!”
莫罗佐夫立刻反驳,並且继续说:“我们承担不起这么多人在苏尔古特的长期作战的!这我想沙皇陛下您十分清楚,我不是在说谎欺瞒您。如果您硬要要求我们维持那里的军队,我们就得获得额外的钱才行。”
“要不我们再进行徵税?”
“陛下,农民已经没有钱可以给我们了,贵族们的许多钱也用於支付赔款了。”
莫罗佐夫嘆气,这场突发的战爭发生的不是时候,当然也不在他和沙皇的预料之內。
实话实说,相比起徵召军队,来抵挡明朝的黑云龙进攻,他甚至觉得明国给的条件压根並不算差。
黑云龙沿著乌拉尔山脉划出的黑线分界,和约內容他可是看了十几天,对於这样的土地划分,其实根本不会伤害沙俄的根本。
毕竟继续打下去,沙俄就得获得钱和粮食,以及用於支持的土兵必须得配备火绳枪和一些甲冑,这可都需要不少钱才行。
但是米哈伊尔一世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他如果死活不同意就此事达成协约內容,那沙俄也就无法达成最后的协约。
黑云龙攻势很凶猛,托木斯克要塞也在被明军围困下被明军火炮持续不断的轰打。
那距离纳雷姆更近,对於黑云龙来说,比打苏尔古特要方便的多,他甚至可以將一些守兵也拉出来,参与到对托木斯克要塞的进攻中。
有突围出来的哥萨克骑兵请求沙俄的其他要塞驰援,但这些要塞都以兵力不足,粮食短缺,骑兵短缺的缘故,全部相继拒绝了发兵支援。
此外还有图鲁汉斯克也在被明军进攻,只不过双方打了几天时间,明军就因为在那里遭遇极端恶劣的天气,大量士兵冻伤减员,只能是暂时撤了。
是否和谈,在沙俄的贵族圈子里是没有爭议的,贵族们並不想继续为沙皇承担无休止的军费。
明朝军队来势汹汹,拖来了大量火炮,並且还有很多人做僕从军,不计代价的进攻苏尔古特要塞,令要塞內的军队也持续付出著高额成本。
有一些贵族子嗣就在里头当军官,贵族更倾向於和谈。
“那就三千人,可以徵召一些农民”
“陛下!”
莫罗佐夫嘆气,隨即重申了一次道:“我们的財政来武装三千人的徵召军队,所需要的钱我们一样也拿不出。”
“別说是三千人吃的食物,我们连不够的火枪都打造不出,我们需要钱才行。”
米哈伊尔一世听到这句话,他咬著牙道:“那就缩减宫廷用度吧,顺便再撤掉两处莫斯科大教堂的建造。”
说著他看著莫罗佐夫那皱巴巴的脸依旧没变,只能说咬咬牙,又提出一项缩减经费的措施,问道:“那再把南方长城的防线哨塔暂停,別尔哥罗德那的城堡也暂时停止翻修,
我想这样总够了吧?”
什么?连这些都停了?
莫罗佐夫总算是脸色好看了些,眼里有了些许光彩,不由得做出不大雅观的动作,想要去授授自己下巴鬍鬚,目光看到沙皇,才连忙缩回来,思考著回答道:“这样的话,臣觉得倒是能为沙皇陛下凑一凑三千个徵召兵,但是武器,只能说从淘汰的兵器中选择了。”
有了土兵,沙皇是鬆了口气。
只要有支援的军队,那还是有希望在正面战场上和明国对抗下去,以强硬的姿態,看看是不是能够尝试给两个要塞解围。
总算是商议结束,两人详细谈了粮食和士兵的费,甚至沙皇提出向瑞典、波兰立陶宛的银行家借贷的想法,但被莫罗佐夫劝住了。
欧洲国家此刻银行家大行其道,以其低效率但是可持续的金融手段蓬勃发展,战爭中就连欧洲的国王们,都被迫向各种银行家请求贷款。
而沙俄在这个时期,因为各种原因,还从未向外部银行家进行贷款,现在缺钱,沙皇米哈伊尔一世当然也想到了这一点,但是莫罗佐夫作为大臣还是得规劝明悉,这银行家可並不乐意向沙俄放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