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鑑赏
第87章 鑑赏坤寧宫。
因为朱翊钧的到来,这里显得平时热闹了不少。
“皇后平日里可曾写了什么话本小说。”
朱翊钧忽然问道。
“有,都是一些游戏之作,不可当真。”
王皇后有些羞涩,很多时候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自己可以看,別人可以看,唯独身边的人若要看,那么就会感到有些羞耻。
“皇后可有兴趣让天下人看看。”
朱翊钧打趣道。
“让天下人小看笑话吗?”
王皇后白了朱翊钧一眼,之后好奇的问朱翊钧怎么想到问这个。
“我欲刊印民报,促进民智。”
朱翊钧对著皇后说起了自己办报的想法。
“將邸报在民间发行?那陛下之意,天下皆知。”
王皇后很聪明,立刻相当了这样做的话,朱翊钧可以获得什么。
朱翊钧对此也没有否认什么。
没什么好否认的。
办报这种事情只是难在想法,一旦有人真要这样做,只要不傻,就可以猜测出这么干的好处。
这种事情掩饰不了,也没必要掩饰。
他是皇帝,天下最尊贵的人。
办报之后还能让人把报纸抢了去不成?
真是笑话。
“皇后果然聪明,我想要將其分为几大板块,有朝廷政令,以及一些迟迟未没有推行,百官爭论的政务刊印天下,让民间討论。”
“此外,我观百姓疾苦,不说南北异同,即使北方,南方一地內部也是各不相同,其中生活方式,习俗,饮食大不相同,可让报纸介绍,如此民间百姓对於食物、材料也可以物尽其用。”
“还有什么虫害,天灾,这些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应对,也该让报纸刊登,gg天下。”
朱翊钧滔滔不绝的说著,他是打算把报纸变成一个百科全书了。
这样百姓每天都可以从中获取知识。
至於百姓会不会看,这一点朱翊钧从来没有怀疑过。
作为一个九零后,朱翊钧见过报纸时代的末期是一个什么场景。
那会儿虽然已经有了电视,但是电视的节目稀少,很多电视台到了时间就不会播放节目了,要么就是播放gg。
民间对於信息量的获取还是非常的遗乏。
以至於不少人看gg都津津有味。
朱翊钧也见过很多人拿著一张报纸翻来覆去的看,刚开始一直是看新闻,后来就连报纸上的gg也看完了。
有电视的时代尚且如此,何况大明这个年代呢。
对於这个时代的很多人而言,能一直阅读新內容,这本身就是一种放松娱乐的方式。
至於会不会有这么多的识字群体,朱翊钧也不担心。
古代的读过书和现在的识字率不是一码事。
古代的读书人很少,但是识字率不见得就真的低了。
一个人在古代,识字且会写字,不代表就是读书人。
能读四书五经的书生才算是读书人。
能看三国演义,会写字,那不叫读书,那叫识字。
或者说粗通文墨。
说个冷知识,明朝民间契约留存在后世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
其中有很多佃农立下的契约,人家自己写的。
明朝的蒙学教育还是可以的,皇帝也支持教育,国子监每年要接受朝廷拨款数十万的银子。
对於教育,大明是格外重视的。
其次,大明庞大的科举群体也是最好的受眾,还有庞大的市民阶级,这些都是很好的受眾。
“而且这个时代已经有合订本这种东西了,到时候报纸发售,保留合订本的人肯定不少。”
“搞不好有书店会进行二次刊印。”
朱翊钧心想。
他这可不是什么胡思乱想,而是前世见过很多大明时代留下的邸报抄本。
这些抄本还真的就是合订本。
不仅是合订本,一些书局还会进行刊印。
只能说,因为没有出版税,大明在出书这一块可谓是登峰造极的。
什么都能印,什么都敢印。
金瓶梅、邸报、各种的题材的小说。
行业兴盛的背后就是有无数的识字人群的支持。
“还可以科普一些健康知识。”
“细菌,病菌,喝热水的好处,病从口入等等。”
朱翊钧想得非常多,这些知识在前世可能是教导小朋友的,但是在这个时代的,还是属於比较超前的知识。
古人不是不知道喝脏水什么的会生病,但是並不值得原理。
除此之外,古人也不懂烧热水可以杀死一些细菌病菌,利於身体。
这些知识刊登出来,看客不会觉得无聊的。
除此之外,就是朱翊钧精心打造的小说了。
“或许可以再出一版接地气的报纸。”
“民报?专门给老百姓看,不涉及时政內容,多出物价新闻。”
朱翊钧思索著,他毕竟是皇帝,又不存在什么资金问题,审核问题,只能办一份报纸。
只要他想,积累足够的物资人力,那么报纸是可以隨便刊印的。
这样一来朱翊钧就可以再刊登一份新的小说了。
“陈二狗的妖孽人生?”
朱翊钧莫名其妙的想起了前世看过的一本小说的名字,当然,他肯定不会刊登这样的小说。
但是內容和这个小说的名字是差不多的。
他打算在民报刊登一篇典型的主角崛起跨越阶层的小说,主线就是主角在本地一事无成,无奈之下去了海外,迎娶部落酋长的女儿,成为一方豪强,最后朝廷远洋扩张,他接受招安,被封侯封爵,衣锦还乡。
此外还可以加入一些其他的剧情,比如受封官职之后,带领军队抗击倭寇,泰西人,
保护海外侨民等等。
这种题材的好处就是接地气。
主角出身底层,老百姓也有代入感,还有逆袭的爽点在。
再按照网文的写法一写,对於这个时代的很多市井小民而言,肯定会看得很非常的过癮。
朱翊钧打算把这本书搞成大明版的马可波罗游记,引发全民对海外的热情。
“只要有第一批人被忽悠出去,並且真的是活著发財回来,那么就会在国內传出很多故事。”
“二次加工之后,更多的故事就会出现。”
“等到这些故事传播久远之后,大明各地的书局自己就会加工新的海外故事。”
朱翊钧畅想著。
“陛下,在想什么呢?”王皇后在朱翊钧的眼前挥了挥手。
朱翊钧这才回过神来。
“没什么,在想我们的儿子什么时候出生。”
朱翊钧抱起王皇后,不顾皇后的娇嗔去了床榻,
第二天,朱翊钧用过早膳之后就告別了王皇后。
先去看了看活字印刷术的进度。
因为朱翊钧的先见之明,內帑包括朝廷库存中的铜料、铅块都没有动用。
並且已经有一批铜字已经在开始製造了。
虽然铜字贵,但是也不是没有优点,优点就是耐用。
因此朱翊钧就把常用字用铜料製造了一些。
总不能干等著传教士的帮助,自己这边也需要一些动作。
铅字的好处在於廉价,製造量也大,
各有各的好处,但是想要大规模的印刷还得是铅字。
虽然言语不通,但是当传教士拿出图纸,模具,在经过翻译的一顿壁画,工匠们很快就明白是什么原因了。
这个时代还不是后世,技术壁垒没有那么夸张。
后世有些技术就算给你,你也造不出来。
这个时代不同,至少对於大明而言,只要有图纸,有样品,没有什么是製造不出来的。
除非是材料限制。
除此之外,朱翊钧还去了一趟总理夷务衙门,之所以去这里是为了督促四夷馆积极翻译传教士带来的科学书籍。
朱翊钧还不忘让翰林院的翰林们好好研读传教士的宗教典籍,让其翻译。
这个年代的翻译可不是后世,什么同意替换,什么原汁原味的翻译。
很多时候翻译几乎等同於二次创作。
全看翻译者的心情。
后世的什么上帝肯定是不会出现了。
上帝之类的翻译也不是大明人干的,而是学会汉语的传教士自己乾的。
原本他们的翻译是什么圣灵,圣子之类的。
奈何老百姓没听过,不信这个,於是传教土为了更加方便传教就用上帝进行替换。
为此罗马教廷的教皇还专门写信斥责这些篡改典籍的传教土,认为他们是异端。
当然,传教士们也解释过,不改的话传教效果並不好,需要进行本土化,但是教皇显然不在乎这个。
不过相隔万里之遥,教皇也拿这些人没什么好办法。
事实证明,还是来到大明的传教士的想法是对的。
不管圣经有多少人读过,至少上帝的意思以及在这片土地的影响彻底变了。
基督教在这片土地上的影响力也的確扩大了。
“不过这一世,就不会有这么好的事情了。”
朱翊钧摇头,那圣经被翰林院那么一改,天知道是个什么样子。
而且就算信基督又能如何?
这片土地上有几个人不考科举?不遵从儒家的意识形態?
宗教是一回事,尊儒是另一回事。
明末的士大夫信基督教的也有一些人,让这些人从孔圣和基督之间选择,是个人都知道他们选择什么。
朱翊钧又来到了司礼监给写手准备的办公地方。
当皇帝驾到的消息传来,房间里面的人统统乱作一团,所有人慌慌张张的从房间里面跑出来行礼。
他们行礼甚至都不一样。
他们这些人真没想过还能有见到皇帝的一天。
虽然在接受这份工作的时候就畅想过这件事情,但是大家依然没有料到能这么快的见到皇帝。
“免礼。”
朱翊钧頜首,扬手制止了想要斥责的孙德秀。
他一个穿越者不是很在乎失仪的事情。
他在乎的还是这些人的工作。
“书写得如何了?”
朱翊钧问道。
眾人面面相。
“拿写好的稿子给我。”
朱翊钧走近衙门,身后的人面露绝望,一闭眼,硬著头皮跟了上去。
他们这段时间拿到朱翊钧写好的大纲也没有几天时间。
废稿写了不少。
此时此刻,这些废稿就好像救命稻草一样被递上去。
朱翊钧没有因此训斥什么,正好看看有谁的文风更像网文一点。
这样他也好直接提拔。
不过这些人终究还是受了当下小说的影响,很多时候喜欢隱喻,有些隱喻过於套路,
生硬。
除此之外,就是喜欢在小说里面加一些诗词什么的。
若是诗词写得好,能草蛇灰线的隱喻剧情,朱翊钧自然乐於见到在这样的书,但是很多时候这些诗词都是一些浅显直白的打油诗。
在朱翊钧看来这样的诗词只是起到总结剧情的作用,写在小说里面几乎可以说是毫无意义。
他是真的搞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写。
水滸传、红楼梦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这些书中的诗词还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里面的诗词就好像一种隱晦的预言,早早隱喻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甚至是命运。
但是朱翊钧这是网文,讲究快节奏。
没那么多时间搞什么诗词隱喻。
“这个描写过於浮夸,这不是民间说书。”
朱翊钧批判了一个,又拿起一章。
“这个用词过於口,我要言语简短准確。”
朱翊钧又扔掉一个。
“用词过於平淡,让人看了心中毫无波澜。”
一张张稿纸被朱翊钧扔掉。
周围的书生有的已经开始汗流瀆背了。
他们不是没有被人批评过写的书,但是那也要看批评者是谁。
平日里书局收书的掌柜的这样说,他们不能说是无动於衷,但也不会如此紧张。
但是这可是皇帝,被皇帝批评的人总觉得自己好像犯了大罪。
一个个的惶恐不安,生怕下一刻皇帝就生气。
不仅是被批评的人紧张,没有被批评的人同样紧张。
就好像他们是即將判刑的人犯一样,只有被判刑和等待判刑。
不管什么结果都是不好受的。
大家都很著急。
“这个写的不错,是谁写的?”
朱翊钧讚赏的点了点头,这书算是有点网文的样子了。
他自己看了看名字。
刘树庭?
一个年轻,但是身体很壮的人站了出来。
朱翊钧略感异,这人的气质和周围的书生还真的有些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