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玄幻小说 > 重回85:从鹏城小贩到巨头 > 第2章 南下鹏城(求最新章追读!)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章 南下鹏城(求最新章追读!)

    3月6日清晨。
    熹微的阳光艰难地穿过斑驳的窗欞,轻柔地洒落在程家那略显破败的灶间。
    空气中,咸鱼蒸萝卜乾的独特气味肆意瀰漫,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息。
    程阳蹲在夯土墙根,手中的虎头牌铁钳有节奏地开合,“咔嚓”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牡蠣壳在他的操作下纷纷碎裂,这些碎壳將被巧妙地掺进石灰膏里,用於给自行车梁做偽装涂层。
    母亲王秀兰从屋內走出,神色中带著几分谨慎,对程阳说道:
    “阳仔,去蕉林摘七片带虫眼的老叶回来。”
    程阳闻言,心里明白,这些老叶是用来製作大伯昨晚送来的“过界文书”封套的。
    而关键的製作材料,是去年颱风季从港岛货轮漂来、一直被珍藏在红木箱底的牛皮纸。
    这种特殊的牛皮纸质地坚韧,纹理独特,是製作封套的绝佳材料。
    午后,后院里的程建山正专注地改装著那辆永久牌自行车。
    车架大樑上清晰地刻著“鹏-003”字样,第三道横槓被他用红漆精心描成波浪形。
    这可不是隨意为之,而是与交接引路人约定好的特殊暗號。
    程阳注意著车辆,忽然对父亲说:
    “爸,我在报纸上看到新闻,说从下个月起,顺齿链会被认定为民用车辆,得把链条反装。”
    程建山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但看著儿子坚定的眼神,还是选择了相信,点头说道:“行,那就听你的。”
    隨后,程阳回到屋內,开始清点家中准备的钱。
    这些钱都是父亲四处借来的,三百多块钱,都能买两块地皮了。
    这时,窗外传来村里人与父亲的对话。
    父亲弄好车辆,和母亲说了一句就骑车出去了。
    夜幕悄然降临,一家人围坐在昏暗的灯光下,气氛有些凝重。
    程建山缓缓拿出从同学处得到的地图,摊开在桌上,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
    上面是两张拼合成的鹏城地图。
    有一线关和二线关、各个检查站,还有三条线的线路標註。
    他讲述著路线和即將经过的检查站。
    面对未知的风险和不確定,程建山深知证件和检查站將是巨大的挑战,但也只能决定隨机应变。
    但他大哥说去处理这个问题了。
    3月8號上午。
    程阳见大伯迈著匆匆的步伐走进家门。
    他的脸上带著几分高兴。
    这次来是彻底把帮忙的事情落实好了。
    既然不再阻止弟弟一家前往鹏城,他便决定全力帮助他们安全到达。
    在堂屋里,程建国对弟弟程建山郑重地说道:
    “具体章程我都问清楚了。对接的人说,三张『过界文书』如果能顺利通过检查,那就直接过去,不用拿这个。
    要是过不去,就拿出这个,就说你们是建设先锋骑行队的,因为拖家带口的被落下了。”
    说著,大伯递上三份文件。
    分別是县劳动局开具的《特区劳务派遣证明》、本人户口簿及生產队介绍信,还有施工单位接收函。
    程建山接过文件,手指微微颤抖,激动地问道:
    “大哥,这东西费用是不是很高?”
    大伯拍了拍他的肩膀,笑著安慰道:“想什么呢。这东西和过界文书一样的性质。所以后面真看你们的运气了。
    还有,那边的人说自行车不用骑了。他们会备车。”
    下午,准备好一切后,程阳一家三口各自背著一个包裹。
    大伯找了两个熟人,骑著三辆自行车,朝著他们往海边出发。
    一路上,微风轻拂,路边的田野里菜苗隨风摇曳。
    乡村独有的牛屎味夹杂著青草的气味迎风扑鼻。
    这让程阳十分怀念。
    前世的新农村发展,基本上没有了这种气味。
    傍晚时分,他们抵达了海边。
    他们静静地等待著对接人陈阿炳的船。
    隨著夜晚的脚步逐渐逼近,海面被夜幕笼罩,一片漆黑。
    突然,远处出现了一点微弱的光亮,那是船头裹著红布三层的马灯,如同黑暗中的希望之火。
    是他们期待已久的接应信號。
    陈阿炳熟练地检查著证件,眼神犀利而专注。
    確认无误后,眾人登上了船。
    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缓缓前行,海浪拍打著船舷,发出沉闷的声响。
    晚上9点左右。
    船稳稳地在匯东盐洲岛靠岸。
    陈阿炳的侄子早已等候多时,带来了一支绑著甘蔗的自行车队。
    这些自行车车座下焊著双层钢管,是专门用来装细软的。
    一路上,他们顺利通过了各个检查哨卡,“过界文书”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11號凌晨,他们成功进入匯州。
    接下来,他们归还了自行车,换乘一辆老旧的麵包车,继续往东关进发。
    车上还有其他同行的人,大家都怀揣著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安。
    在途中,程阳一家听闻这些人原本走的是东线,结果出了问题,只能转道向北走西线。
    而且还被加收了五十块钱,不然就只能自己回去,钱也可以退。
    程建山一家相视一眼,心中暗自庆幸听大哥的,没走东线。
    麵包车沿著崎嶇的小道一路前行,摇摇晃晃。
    有的人被晃吐了,在垃圾袋里呕酸水。
    程阳庆幸车窗打开著,衝散了车里的气味,不然那气味真要命。
    早上四点半,他们进入了宝胺恆岗。
    这里已经到了关外。
    在这里,人群基本都开始分开,各奔东西。
    程建山一家下车后,换乘自行车,继续他们的旅程。
    来接应他们的人叫陈阿水,是陈阿炳的堂弟,专门负责接人走后面这条路的。
    一路骑行,陈阿水告诉他们“过界文书”已经没用,得用大伯给他们准备的证件。
    程建山通过询问,得知这三份东西价值五百块,而且一个月內,只有两次作用——一来,一回!且別的检查站没用。
    程阳明白,这是保证能进得去,也能出得来的珍贵物品。
    虽然东西是真的,但也算是临时的,难怪那么多人寧愿冒险,也不愿意用这一次性的。
    他们继续骑行,绕路前行。
    沿途的风景不断变化,程阳也第一次亲眼见到了这一年鹏城的模样。
    道路两旁是碎石路基的临时道路,竖立著“大干100天”的標语牌,红底白字,格外醒目。
    儘管天色未亮,但那充满激情的口號仿佛在诉说著这座城市蓬勃发展的决心。
    一路上,他们还时不时能看到“中建三局”的名字,这让他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建设的火热氛围。
    一路沿著深南西段前行,天色也逐渐亮了起来。
    早上六点左右,程阳一家终於进入了华礄城附近的垃圾场。
    但实际上,这里与其说是垃圾场,不如说是建筑垃圾、挖山废土与山地混合的区域。
    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建筑垃圾,周围是一片荒芜的山地。
    然而,这里却聚集了来自路海市几个区的人,他们在这里搭建起简陋的棚屋,形成了一片特殊的聚集地。
    也正是眾多这类的外来棚户区,形成了只有特区才有的独有特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