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陆老太太
半空中月牙已经显现在晚霞中,陆老太太激动地喊完,看到屋子里出来两个人,一时间有些恍惚,“你们是?”陆昭同样愣住,随后吐了口气,“祖母,是我。您怎么到临安来了?”
“哎哟我的乖孙,竟然真的是你!”陆老太太走到孙子跟前,老泪纵横,仰头时揉了揉眼睛,“是我年纪大了,看人更花了吗?你怎么好像长高了?”
“是真的高了些,我也更壮了。”陆昭让祖母坐,又让青酒去烧水泡茶。
听到孙子喊青酒,陆老太太这才转头看过去,圆脸双下巴,一脸福相,陆老太太还以为自己看花了眼,“什么?这是青酒?”
“回老夫人,是我。”青酒笑着道,“您稍坐,我们也是刚回来没多久,家中没有热茶,我这就去给您烧水。”
陆老太太实在惊讶,“赵儿啊,你……你真没骗我,刚刚那个是青酒?”
看孙子点头,陆老太太更加恍惚了,原以为孙子在临安吃不饱穿不暖,没想到两个人都养得极好。特别是青酒,以前精瘦的一个人,现在却……好家伙,养猪崽子都没那么见效快的!
陆昭再次问祖母为何而来。
陆老太太吐了口气,“还能为啥?自然是来看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
她边上的孔嬷嬷拿来手袋,给陆老太太暖着手,一边道,“老夫人本就想着您,原来还忍着,但是赵大人来见了您,老夫人白天想,夜里也在想,想得睡不着觉。她就想来看看您过得如何,一路上都不愿意休息。到了临安城后,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见您,结果找错了地方,兜兜转转到现在,才找到您的居所。到现在只吃了些市井里的饼,今日连口热乎的都没吃。大公子,您体谅体谅她老人家爱孙心切,好好陪她说说话吧。”
陆家是什么情况,大家都心知肚明,孔嬷嬷不劝陆昭回汴京,只提陆老太太的不容易。
陆昭确实心软了,“祖母,是……是孙儿不孝。”
“不是你的错,是你那好色的爹不干人事,要我也生气。”陆老太太说着打量一圈四周,院子很小,屋舍更是紧凑,“我可怜的乖乖啊,你就住在这种地方?你怎么受得了这个苦?”
她心疼的厉害,眼泪又哗哗往下掉。
“祖母,这里其实很好。”陆昭道。
“好什么好,我没眼睛吗。”陆老太太看着叹气,这时青酒端来热茶,她才抿了一口,便咽不下去,“这茶也太涩了,是去年的吧?”
青酒说是,“家中来的人不多,大人和我的俸禄,好些都吃饭了,便没特意购置茶叶。”
陆昭说明日去买新菜。
这时林
氏两口子来了,他们听到陆老太太说话的声音,想着可能是陆昭的什么长辈,作为邻居,他们应该过来问候一下。
林氏手里端着卤肉,笑盈盈地看向陆老太太,“方才在门口,我听到院子里有人好乖孙,想着可能是陆大人的亲戚。这会儿天黑了,不知老太太吃饭没,这是我家自己做的卤肉,拿来给你们垫垫肚子。”
面对外人,陆老太太自然说吃了,只是闻到卤肉香味,不由自主地咽了下口水。
而她边上伺候的人,不知道是谁不争气地肚子响了下。
听陆昭说来人是他祖母,林氏又见其他人巴巴地望着卤肉,“原来是陆家老太太,我看你们饿了,我去给你们下点面条。这些卤肉,你们先吃,垫垫肚子。平日里总得陆大人照顾,你们不用和我客气。”
说着,林氏便拉着乔满仓出去,都没等陆昭说不用麻烦。
出了陆家,林氏小声和乔满仓道,“你刚才看到没?”
“看到什么了?”
“看到陆老太太身边那些人啊!”林氏啧了一声,“我一眼就看出陆老太太穿的是绸缎,结果她身边伺候的人,穿得比咱们还要好。而且除了老嬷嬷,还有两个丫鬟,门口还两个小厮。我的老天爷,以前只知道陆大人来自汴京,没想到他还是汴京大户人家出身!”
听林氏这么一说,乔满仓才反应过来,“还是娘子观察仔细,我都没注意看这些。”
“哼,你知道什么?”林氏进厨房揉面,又让乔满仓去切卤肉,“人家陆大人没少帮我们,这个时辰去酒楼买吃食,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你快点生火,我给他们家做一份卤肉拌面。”
乔满仓应声说好。
乔绵绵好奇进来,得知陆老太太排场很大,心中感叹,果然是大户人家,才养得出陆昭那么精细的人。
手擀面很快做好,乔绵绵让她娘煮烂一点,“老人家可能牙口不好。你们早些休息,面条送过去便回来,人家也要叙旧的。”
“我知道,当你娘是多能说吗?”林氏哼了一声,先捞出一半面条,拌入卤汤后,再用小碗盛上一些辣子,让乔满仓先端过去。
乔满仓端着面条到对门,知道陆老太太来自大户人家,他突然有些绷着身子,心想陆老太太会吃他家给的卤肉吗?
等他进了院子,看到一盘卤肉都被吃光了,悬着的心才放下来,热情地道,“这是劲道一点的手擀面,还有一半煮烂一点。老人家别和我们客气,平常我们都是有来有往,陆大人是我家常客了。”说着他又吆喝孔嬷嬷他们吃面。
不过孔嬷嬷他们都是大户人家的下人,主子还没吃,他们不会动筷子。
看孔嬷嬷他们都不动,乔满仓不解地去看陆昭。
陆老太太刚吃过卤肉,这会看乔满仓时,目光和蔼许多,主动解释,“我还没开始吃,他们不会先吃的。你家手艺着实让人惊讶,我没想到,在临安能吃到那么好吃的卤肉。你们家是祖传的手艺?还是家中有人在大酒楼干过?”
乔满仓笑着摇头,“是我家小闺女的厨艺。”他说话时,林氏端着剩下的卤汤拌面过来。
“哎呀,怎么还没吃?要糊了!”林氏放下面条,“你们尽管吃,我们先回去了。”
陆昭问多少钱,林氏说不用,“您去食铺是客人,在巷子里就是邻居。邻居之间吃点面条,又不是多值钱的东西。我是想着,你们平日都在我们那吃,家中肯定没囤菜和米。青酒小哥又不善庖厨,才做了面条来。好了好了,我不说了,你们吃啊。”
看着林氏两口子走后,陆昭给祖母拿筷子,“您快吃,方才来的是对门的乔家夫妇,他们在街市上开食铺,手艺很不错。”
“确实还可以。”陆老太太接过碗筷,先吃了一小口,面条爽滑,卤汁香而不腻,确实好吃,“比咱家厨艺的手艺,还要好一点。”
她讲究食不语,吃饭过程中,不再说话了,等吃饱后,才问,“方才我听乔家妇人说,你们平日都在她家食铺吃,是怎么回事?”
“青酒和我都不善庖厨,故而我们一月里,有二十几天都去光顾乔家生意。”陆昭如实道。
“这也可以,省得你们辛苦做饭。”在陆老太太看来,孙子从小锦衣玉食,有人做饭是好事。
陆昭看祖母犯困,“天色不早,今儿先安置下来。明日我们再聊,我让青酒去找个客栈。”
“不用那么麻烦。”陆老太太虽然觉得这里小,但她想明日醒来就看到孙子,“在这里对付一晚上即可,你能住,我也能住。孔嬷嬷,你带着人去收拾一下,咱们早些归置。”
见祖母定了主意,陆昭不再多说,让青酒把铺盖卷了到他屋里。
等关门躺下时,陆昭睁着眼在看天花板。
青酒则是没心没肺地打呼。
一夜过去,陆昭没怎么睡着,早早地让青酒去告假,顺便让青酒去买吃食回来。
陆老太太实在是累了,一觉睡到天亮,她吩咐孔嬷嬷他们去采买,“家中还是要有米有菜,日子才像日子。还有被褥布料,都挑好的买来。”
说着,她又去看孙子,“昭儿,你找几个房牙子来,祖母给你买过的宅院。这里太小了,多两个伺候的人,都住不开。”
陆昭赶忙说不用,“祖母,孙儿住这里真的很好。”
“可是……”
“真的很好,您快坐下歇息。当初从陆家出来,我用您给的银票买下这处宅院,有如今的日子,我已经很满足。”陆昭道。
陆老太太神色复杂,看着孙子好一会儿,忍不住骂道,“都怪你那个好色的爹,好端端的一个家,非要乱折腾。男人可以好色,他想纳妾都行,非要乱七八糟地搞,弄得这几年,我都不好意思出门会客,脸都被他丢光了!”
在家中时,她一想到来临安的孙子,便开始骂儿子。现在听孙子不肯换宅院,更加心疼,“我的乖孙啊,你是个好的,祖母是真心疼你啊,你是不知道……”
陆老太太一句话没说完,门口进来说说笑笑的两位妇人。
金氏提着菜篮,“陆大人,听说您祖母来了,我娘家前些日子送来些鸡蛋,给你们吃。”
春生娘则是送来自己做的发糕,“这就是您祖母吧,老太太看着气色真好,我们都是陆大人的邻居,平日里大家都互相照应,我们还是头一回见到陆大人的家人呢。”
“是,你们好。”来了外人,陆老太太立马端坐好,只是她刚开了口,只想着客气客气,这两人自个儿坐下,开始拉家常。
“陆大人,您祖母从汴京来吗?”金氏问。
“你这不是废话,不然还能从哪里来?”春生娘嘿嘿笑着,“还是汴京水土养人,老太太,您这次来临安,特意来看陆大人吗?”
她们都知道,去年除夕,陆大人并没有归家。
陆老太太应了句是,看她们都坐下,只能客气地让小丫鬟上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