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玄幻小说 > 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 第221章 局势大变,皇后被废打入冷宫,李智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21章 局势大变,皇后被废打入冷宫,李智

    洛阳城,皇宫内。
    皇后得知宫外传遍中伤自己的谣言,急得在殿内来回踱步,精致的脸上满是焦虑与委屈。
    皇后停下脚步,对一旁的冯芳,声音带着颤抖:“冯中郎将,你听听外面那些话!什么勾结大将军谋逆,杀陛下……这都是谣言啊,定然是那董卓让人传播的!”
    冯芳面色此时也是凝重,对皇后拱手道:
    “皇后息怒,这些流言一看就是董卓故意散布的,目的就是败坏您的名声,让朝臣和百姓不再信任您,不过,此事不是真的,定会真相大白的。”
    皇后闻言,反应过来,忙对冯芳道:“冯中郎将,李智不是说要为本宫洗清罪名吗?现在谣言满天飞,快让李智为本宫洗清罪名啊,你快让李智来见本宫!”
    皇后急声道。
    冯芳听到皇后的话,倒也不迟疑,拱手道:“芳这便去!”
    很快,李智便风尘仆而来,面色也有些凝重之色。
    “李智,你快想想办法!外面那些话快把本宫逼死了!李药不是一直为陛下诊治,可以为本宫作证吗?他最清楚陛下的身体状况,也知道本宫和大将军绝无谋逆之心,现在就让他站出来,当众证明本宫的清白。”皇后看到李智来到,不待李智行礼,便急声对李智道。
    李智看着皇后焦急而又通红的眼眶,明白,显然是外面的言论让皇后很是痛苦。
    不过,李智还是沉声道:
    “娘娘息怒,此事急不得。李药虽是证人,但如今朝堂,仅凭李药一人之言,恐怕会被他们斥为“后宫党羽的片面之词”,毕竟武睿侯与皇后交情,朝堂皆知,怕是不仅证明不了清白,反而会让情况更加糟糕。”
    皇后闻言,顿时急切道:“那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把黑的说成白的!再拖下去,满朝文武和洛阳百姓都要信了那些谣言了!”
    “娘娘稍安!”李智拱手道,“智得到消息,刘焉、刘虞、刘繇三位宗亲州牧已入了洛阳城,正在驿馆休整。他们身为汉室宗亲,代表着各州的态度,纵然朝堂上董卓再跋扈,也不能全然不顾他们的意见,另外还有各州吊唁先皇的使者都到了。智以为,让李药当众陈述陛下病情,才是最佳时机。”
    李智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道:
    “宗亲州牧的立场本就偏向皇室,只要他们亲眼听到李药的证词,再结合董卓强行软禁皇后、散布谣言的行径,定然能看出其中猫腻。届时三位州牧以及各州的使者联名向朝堂施压,就算董卓再如何猖獗,也得掂量掂量天下各州州牧的反应。”
    皇后闻言,眼中顿时亮起希冀的光芒,道:
    “对!宗亲州牧!他们是先帝的族人,总不会任由董卓如此放肆!既然如此,那么便等明日待各州州牧以及各州刺史的使者吊唁时,为本宫洗清罪名!”
    李智的话,让皇后心中暂时安稳了下来。
    只不过,纵然李智为皇后合计,有李药为证,李智也并没有想到董太后与袁氏,乃至一些大臣都被董卓给拉拢、收买了。
    洛阳城中,刘焉、刘虞、刘繇三位宗亲皆是身着素服,面带哀戚之色,在驿馆之外,同样也都感受到了洛阳城内不同寻常的压抑氛围。
    街头巷尾关于皇后的流言飞语隐隐传入耳中,三人眉头皆是一皱。
    “这些言论是真的吗?皇后虽然确有毒杀王美人之举,但是,也不至于弑杀陛下吧?这该不会是那董卓所为吧?”
    “这董卓初为大将军麾下,助大将军清君侧,杀宦官,随之便联合蹇硕杀大将军何进,罢黜太子,扶二皇子为天子,明眼人一看便有蹊跷!”
    刘虞面色凝重,不满的冷哼说道,他之前久在幽州,素以仁德闻名,在听闻大街小巷中尽是皇后的各种流言蜚语,心中却是不悦。
    在刘虞看来,刘宏身体早就不好了,这并不是秘密,刘宏驾崩,嫡长子继承制,合该大皇子刘辩继位,但是,董卓一个外臣,竟然搅动了洛阳朝局。
    刘焉目光深沉,捋须道:
    “洛阳局势怕是比我们预想的更复杂,先吊唁先皇,再探虚实。”
    刘焉并不表态,刘繇倒是气盛一些,按捺不住怒火道:
    “何至于此?皇后纵有过错,也需要朝堂公卿决断,皇后代表的是大汉皇室威严,也不该被如此编排,岂能如此被侮辱,定是那董卓从中作梗!”
    三人虽各有心思,各自表态,但抵达洛阳后的首要之事,还是吊唁刘宏。
    刘宏的灵堂设在德阳殿,殿内白幡低垂,烛火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香烛味与哀伤气息。文武百官身着素服,按品级分列两侧,低垂着头,沉默地立在灵柩旁,偶有压抑的啜泣声响起。
    董太后一身深色丧服,端坐在灵柩侧方的首位,面色哀戚却难掩威仪,只是目光扫过下方群臣时,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她身侧的刘协穿着小小的孝衣,由宫女搀扶着,懵懂地望着眼前的一切,时不时被殿内的肃穆气氛吓得缩了缩脖子。
    董卓一身素色披风,立于董太后身后。
    袁逢、袁隗则站在文官前列,脸上挂着悲戚表情,目光却时不时与董卓、董太后交换眼神,透着几分隐秘的默契。
    刘焉、刘虞、刘繇、李智、耿武、钟繇、陈珪、张松等州牧以及各州州牧的使者,由内侍引入殿内,刚跨过门槛,便对着灵柩行三跪九叩大礼。
    刘虞年最长,祭拜时老泪纵横,哽咽道:
    “先帝驾崩,汉室蒙尘,臣等未能侍奉左右,罪该万死!”
    刘繇想起灵帝提拔之恩,亦是泣不成声。
    刘焉、李智、耿武、钟繇、陈珪等人纷纷抽泣,大殿内哀嚎痛哭声一片。
    祭拜完毕,按礼制需由皇后接待宗亲。
    何莲强撑着起身,刚要开口问候,这时,董太后却抢先道:
    “三位州牧以及各州使者远道而来,这一路辛苦。只是,先帝尸骨未寒,朝堂诸事繁杂,有什么话,不如先到偏殿歇息再议?”
    董太后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显然不想让皇后与宗亲们有单独交谈的机会。
    董太后自有威严,刘虞、刘焉等人也不敢不顺从。
    董卓这时上前一步,附和道:“太后所言极是,臣已备下薄茶,三位州牧以及各州使者随臣来吧。”
    董卓说着便上前一步,看似引路,实则堵住了皇后的去路。
    皇后面色顿时难堪了。
    刘虞眉头一皱,正要呵斥,却被刘焉暗中拉住。刘焉对他微微摇头,示意先隐忍。刘虞虽心有不甘,却也明白此时不宜冲撞了董太后的面子,只得按捺住性子。
    皇后也欲跟着前往偏殿,只是,这时,董太后呵斥道:
    “皇后,有罪之人,要去哪里?便在此陪着陛下!”
    董太后的一声呵斥,让众文武以及刘焉等一众人皆是脚步一滞。
    董太后的呵斥如同一记重锤,砸在寂静的灵堂中,让所有人都愣住了。何莲脸色煞白,难以置信地看着董太后:
    “太后!臣妾何罪之有?为何要如此折辱我?”
    “何罪?”董太后冷笑一声,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声音陡然拔高,
    “汝毒杀王美人,害我皇孙险些丧命,此乃一罪!汝勾结何进带兵逼宫,欲图改变圣意,扶立大皇子,惊扰陛下陷入昏迷,此乃二罪!谋反篡位,弑杀先帝,此乃三罪!桩桩件件,皆是死罪,留你在此陪先帝,已是格外开恩!”
    董太后声音凌厉,字字句句都往“谋逆”上靠,便要在宗亲州牧以及各州使者面前坐实皇后的罪名。
    哗!
    随着董太后话音落下,大殿内一片噪杂之声,所有人都震惊了。
    若是其他人传传,也就罢了,但是这可是董太后亲口说出。
    刘虞面色凝重,对董太后拱手忍不住开口道:
    “敢问太后!这些都是真的吗?可有真凭实据?”
    杨赐、黄琬、马日磾等一众朝臣眉头皆皱,皆是面色并不太好看看着董太后。
    在这几个忠心汉室、清流的三公九卿大员看来,董太后着实不该如此当众丝毫颜面不给皇后啊,这在外臣面前当众令皇后下不来台,是要把事情做绝了啊,只是董太后真的有证据吗?
    此时,袁逢、袁隗面色也是一僵,纷纷在心中暗骂起来董太后愚蠢。朝堂上有什么事情,他们朝廷官员关起来门来说不就行了,根本不必让外臣参与进来,现在,董太后明显是太急着给皇后在天下人面前定罪,这就便再起波澜了。
    只见,董太后斜睨着刘虞,语气带着不满,哼道:“刘豫州是在质疑哀家?王美人当年死于非命,宫中谁不知晓与皇后脱不了干系?何进带兵逼宫时先帝受惊昏迷,百官皆有目睹,难道也是假的?至于先帝突然驾崩,与那掌控了皇宫羽林军的何氏可曾脱的开关系?”
    董太后说的很是愤慨,对刘虞一连串质问,透漏出了浓浓不满。
    但是,刘虞面对董太后的一连串质问,只是眉头大皱,董太后连说三点,但是皆无具体的实证啊!
    刘虞深吸一口气,语气依旧沉稳,拱手道:“太后息怒,老臣并非质疑,只是事关重大,关乎皇后清誉,更关乎皇室体面,需得有确凿证据才能服众。若仅凭“脱不了干系”“谁不知晓”便定人之罪,更是要定皇后之罪,恐难堵天下悠悠之口啊。”
    刘虞话音刚落,杨赐便也出列附和,拱手道:
    “刘豫州所言极是,洛阳之乱牵连到了立储之争,纷乱引动天下,我等朝臣皆心中忧虑局势,却都不好插手。但,若说皇后弑杀先帝,体事兹大,仅凭臆测定罪,恐动摇国本啊,毕竟,陛下身体一直不好啊。”
    黄琬、马日磾也纷纷点头,三公九卿中尚有不少忠于汉室的老臣,也是纷纷出声。
    董太后被当众反驳,脸色顿时一阵青一阵白,却说不出话,袁逢、袁隗面色难看,心中更骂董太后真是蠢队友。
    这个时候,李儒却悄悄对董卓使了个眼色。
    董卓会意,暗道幸好早有准备,立刻上前一步,吸引众人注意力,朗声道:
    “杨太尉此言差矣!先帝龙体欠安是实,但皇后与大将军意图颠覆社稷,却是铁一般的迹象!臣有一证,可证皇后与何进早有预谋!”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封绢帛,高举过头顶:“此乃从何进府中搜出的密信,上面有大将军何进亲笔所书,告知皇后“速清君侧,以固大位”,落款日期正是何进带兵入宫前夜!这难道不是谋逆的铁证?”
    “另外,除了此,何进在长安时便与某董卓以及北军中候以及其他人说了,陛下不欲扶持大皇子为储君,并要拿其下罪,因此,决定清君侧,杀宦官,强行扶持大皇子。并逼迫了某董卓与北军中候,我们为了杀宦官无奈才听从何进命令,此事有不少人都知道,尽可查明!”
    董卓拿出那一封绢帛,并高声说起在长安被何进“逼迫”清君侧的事情。
    众人皆震动,目光齐刷刷投向那封绢帛,皇后何莲更是惊得浑身发抖,道:
    “胡说!本宫从未收过这样的信!这是伪造的!本宫根本不知道大将军要清君侧的事情!”
    “伪造?”董卓冷笑,道:“皇后可敢让比对笔迹?”
    “这……”一时间,皇后慌乱了,她确实并不知道这封信,但是何进当初清君侧,确实是想着翻盘,想要以武力扶持大皇子刘辩为储君,毕竟当初刘宏确实准备废了何进,并要剥除何氏的势力,这一点根本反驳不了。
    这时候,袁逢叹息一声,站了出来,对董太后拱手道:
    “太后,老臣需要向您请罪,吾袁氏子弟袁术,确实当初受到了何进的“威逼”,知道了陛下要定其罪责,因此,逼迫了袁术领兵一起以清君侧之名,实则是为了扶持大皇子为储君,这也是老臣后面知道这件事后,立即便支持执金吾与蹇硕联合进攻何进的原因,还望太后念及袁氏忠心大汉,饶恕袁氏罪责!”
    袁逢说着,当即跪下对董太后请罪,袁隗也跪了下来。
    哗!
    便是瞬间,随着转折,杨赐、黄琬、马日磾、刘焉、刘繇、刘虞等人皆是哗然了起来。
    董卓嘴角则是抽了抽,他与蹇硕联合的时候,真没有袁氏什么事情!
    袁氏也没有帮他,但是,现在袁氏分明是来碰瓷他的。
    不过,这也可以助他一臂之力。
    如此他董卓,便是在袁氏的支持下,杀何进这个反贼的大汉功臣了!
    果真,这一次,随着袁氏站出来佐证董卓的话,一众大臣谁都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来了。
    董太后看向跪在下首的袁逢,语气稍缓:“袁司空、袁司徒快请起,你能大义灭亲,揭露何进逆谋,并助董卓杀了何进,足见对汉室忠心,何罪之有?当记一功才是。”
    袁逢、袁隗顺势起身,对着董太后深深一揖:“谢太后明鉴。”
    “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吾兄和本宫说过,是董卓、袁术撺掇他清君侧,杀宦官,趁机扶持辩儿的!”皇后焦急了,忙解释道,她是知道这件事的,因此,明白董卓、袁氏是在胡说。
    董太后却是大怒:
    “闭嘴!你这个毒妇!事到如今还想狡辩不成!”董太后猛地一拍案几,厉声呵斥,道:“何进谋逆铁证如山,袁氏主动认罪,董卓亦是被迫从命,唯有你,是否弑杀了陛下,还想颠倒黑白?”
    李智看着这一幕场景,却也是有种无力回天感觉,显然何氏借清君侧之名,欲图扶持大皇子刘辩为储君之事是真的了,如今被董卓、袁氏爆出来,不论这里面的具体情况究竟如何,何氏怕是意图颠覆朝纲的罪名都洗不掉了。
    这大汉皇位与天子之位也算是彻底和大皇子刘辩没有关系了!
    不过,李智却不能看皇后被董太后趁机下了“谋逆弑帝”的罪责,站了出来,拱手道:
    “启禀太后,某乃武睿侯、大汉骠骑大将军李昭之弟。这一次,乃是代武睿侯与公主吊唁先皇,武睿侯知道先皇驾崩,痛心疾首。只是,武睿侯听闻皇后可能在其中有不法行为,却不能接受,因此,特派遣李智探询此事!”
    “而李智一番探询,得知,先帝病重期间,一直由李药诊治,李药可证先帝身体早已油尽灯枯,与皇后无关!臣恳请太后与诸位州牧,让李药当众陈述实情,以正视听!”
    李智站出来,先是表明身份,并要为皇后洗清弑帝罪名。
    这让众人皆躁动。
    董太后面色却是不太好看,她欲趁机对皇后治罪,最好把皇后打入万劫不复之地,但是,李智竟然站了出来。
    这个时候,袁逢眉头紧皱,虽然他对李昭并没有好感,甚至多有过节,但是,袁逢并不认为这个时候朝廷激怒李昭是一件好事,尤其李智在到洛阳第一天便呵斥董卓,表明对皇后护佑态度。
    如今董太后、董卓以及袁氏已经算是利益共同体了,只有朝堂上刘协坐稳天子,他们才会更有权势。
    偏偏李昭镇守的并州,百万救活军就是个一点就着的火山,若是李氏对朝廷有意见,放出来救活军那么还是需要他们头疼!
    微微犹豫,袁逢便对董太后拱手道:“太后,陛下之死的原因确实重要,皇后虽然与何进一起谋逆,但是,弑帝罪名,还需要彻查,以此才令天下人心服口服!”
    袁逢主动开口,董太后也能明白,她要给李氏一个面子,毕竟,李昭与皇后与何氏关系还是不错,这天下,朝廷谁都好得罪,但是唯独镇守北疆的武睿侯不好得罪!
    董太后被众人目光看着,面色舒缓下来,说道:“便让那李药来吧,哀家倒要听听他能说出什么来!”
    李智面色不变,拱了拱手,不再说话。
    片刻后,李药被带到灵堂,身着素服,面色凝重,对着灵柩叩拜后,转向众人朗声道:
    “启禀太后,先帝自黄巾之乱后便龙体欠安,臣早已多次上奏,言先帝需静养,不可劳心。只不过,当时清君侧那日,宫中有变,先帝急火攻心晕倒入宫,此后便一蹶不振,药便一直在先帝身边守护,使用浑身解数,医治陛下,但是最终无力回天,陛下绝非他人所害!”
    李药的话音落下,殿内一片寂静。
    众人皆知李药是李昭的心腹,更是医术高明的大汉国医,侍奉刘宏左右,李药证词分量极重。杨赐、黄琬等老臣率先点头,显然认可了这一说法——刘宏身体亏空已久,本就是油尽灯枯,说皇后弑帝,确实有些牵强。
    就连董卓想要说话,都被李儒拉了一下。
    董太后脸色一阵青白,虽心有不甘,却也明白李药的话堵死了“弑帝”的罪名。
    董太后冷冷瞥了何莲一眼,语气生硬,呵斥道:“既如此,弑帝之罪暂免。但她勾结何进谋逆,意图颠覆社稷,却是铁证如山,断不可赦!”
    皇后何莲瘫软在地,泪水汹涌而出,道:
    “我没有……我真的没有……”
    可此刻,皇后的辩解在“谋逆”的铁证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杨赐看着形容枯槁的皇后,终是不忍,上前一步拱手道:
    “太后,皇后纵有过错,终究是先帝正妻、大皇子生母。谋逆之罪虽重,但念其身份,可否从轻发落?”
    董卓立刻反驳道:“太尉此言差矣!法不容情,谋逆乃是滔天大罪,若不严惩,何以儆效尤?”
    董卓看向董太后,眼中带着怂恿,道:“依臣之见,当废黜皇后封号,打入冷宫,永不得出!”
    袁逢也附和道:“执金吾所言极是。废后入冷宫,既全了皇室体面,也显太后仁慈,更能警示天下野心之辈。”
    董太后沉吟片刻,最终拍板道:“准奏!何氏勾结外戚,意图谋逆,废黜皇后封号,打入永安宫冷宫,终身监禁!”
    “不——!”皇后何莲凄厉地哭喊,却被内侍死死堵住嘴,拖拽着向外走去。
    皇后何莲目光绝望地扫过殿内众人,最终落在李智身上,似在求救。
    李智闭上眼,不忍再看,显然这已是最好的结果了,至少,皇后保住了性命,也洗清了其弑帝的污名。
    董太后处理完皇后,目光转向刘虞,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道:“刘豫州,如今朝局动荡,豫州牧一职事务繁重,你年事已高,留在洛阳辅佐新帝,方为上策。豫州之事,便交由朝廷另行安排吧。”
    刘虞浑身一震,却也明白了知道抗拒不了,道:“老臣遵旨!”
    董太后又看向杨赐,冷声道:“杨太尉,你这个太尉真不称职啊,大将军谋逆,你竟然丝毫不知,你已经年岁也高了,从即日起,哀家免去汝太尉之职!”
    “这……老臣愧对先帝,愧对太后,愿意接受太后处置!”
    杨赐满脸羞愧道。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