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
第93章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由于是要跟随性全道人砥砺儒家学问,收拢三种心念之一的仁爱心,陈玄只得先行拜别如释,跟随性全道人前去方寸山上的方寸亭边。
此亭建在半山腰处,仰头可见千峰万仞,低头可见深谷涧水。
性全请陈玄在亭中石桌坐下,为他斟茶。
二人饮茶毕。
性全便问:“玄鉴道友,欲收拢儒家仁爱心念,可曾读得些儒家书籍?”
陈玄摇头:“却是不曾。”
此仁爱心念乃是当初为老子牵牛,一路见百姓受妖邪欺压,故而心生仁爱同情,不能与修道长生心念调和,故而阻碍自身修行。
若能收拢这道心念,佛家慈悲心,儒家仁爱心,两道心念归拢道心,剩下一道长生心自动为主,他便可实行那“一主二次”的修道上策,于天仙之境时得大气魄,大气象。
性全问道:“玄鉴欲做圣人乎?”
陈玄一愣,摇头:“我何德何能做那圣人?我不过是道心未能归拢心念,寻求些许学问砥砺自身而已。”
圣人者,如老子,孔子,释迦牟尼,皆是以自身学问造福一方世界之人,单凭学问便能做到那“不朽”之境,受世人敬仰,后世之人据此学问修行,可得大自由。
性全再问:“玄鉴欲做君子乎?”
陈玄微微犹豫,君子较之圣人,要求要低一些,好比那地仙之境,较之天仙之境更加容易修炼,但仍非他所求。
他首先是一个修士,立志长生为第一目的。
君子乃是儒生追求的一种境界,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以恐惧修省,君子慎独不欺暗室……种种要求,会与长生心念有所冲突。
另,他未来证道天仙的道路,必然不会是用重重规矩约束自己,限制自己。
若要得大气象,须打破自身桎梏,追求高远才是。
陈玄摇了摇头:“我亦不愿做君子,但绝不做小人。”
性全微微点头:“此乃正人之道也,正其心念,使其行事中正平和,不受拘束,得其自由,是谓从心所欲不逾矩。”
陈玄便请教道:“如何行正人之道?”
性全为他解惑:“圣人有言,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正其心者,是为正人。”
“又有言曰,正心诚意,欲正心,先诚意,欲诚意,先致知,致知在格物。”
“玄鉴要行正人之道,收拢心念,格物致知为始,诚其意,方能正其心。”
陈玄再请教:“如何格物致知?”
性全笑问道:“你于颖聪师弟所在获取了两份机缘,皆是从妖精手中,你乃真武荡魔天尊弟子,有妖邪处斩妖邪,为何先放黄毛貂鼠精,后收服寒春庵六妖,却不将他们一剑杀了了事?”
陈玄一愣,陷入了思考。
那黄风老祖乃是为他的貂鼠子孙讨个公道,误以为陈玄和悟空要捕杀貂鼠,方才于上风口放毒雾,要毒害他和悟空。
误会解除之后,它亦赠了陈玄一把狼毫,陈玄亦不曾与它为难,放它离开。
此事之中,黄风老祖所为在陈玄心里并不是害人行为,而是基于貂鼠受惊,产生的自卫行为。
陈玄心中那条关于良知的线,并非是所有妖邪都要杀尽。
你吃人害人,让我知道了,我便为民除害,没有让我知道,或者没有在我面前吃人害人,我便没有降妖除魔的动机,还当你是个正常修炼的生灵。
这条线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妖邪,但大多数时候都依据这条线判定妖怪是否该死。
毕竟凡事总有例外。
寒春庵六妖,亦是如此,因那浮梦仙子和倚云仙子借助旁门左道修炼,并非是要害了陈玄和悟空的性命,此前也未曾害人性命,故而可杀可不杀。
对他有用,且留着不杀。
想通这些之后,陈玄未来遇见妖怪,第一件事依旧是判定妖怪是否有害人之心,以此为根据,决定杀与不杀。
从事物中推理出世界的规律,以此纠正自身行为,便是格物致知。
性全微微颔首道:“玄鉴道友已学会格物致知,接下来便只有诚其意,正其心两件事了。”
“正心诚意过后,你便可得正人之道。”
见他拿出一张琴,正在调试琴弦。
陈玄了然,此番收拢心念,想必也是需要像上次在如释那里一样,借助法力观道一场,砥砺自身道心。
他问:“性全道友会与我同去么?”
性全笑道:“佛家讲究普度众生,度化世人,儒家却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慎独,因而此番是你一人历练观道,我不会和如释师兄一般,与你同去,亦无人于关键时刻度化你。”
陈玄郑重稽首,与性全拜别。
性全手中拨弄琴弦,琴声悠悠,逐渐在陈玄面前勾勒出一个世界的模样。
这便是大法力,菩提弟子,果然个个神通广大。
伴随着琴声消散,一个完整的世界出现在陈玄面前,这是一处十分简陋的房屋,屋内只有一张床,一张缺了腿用石头垫起来的桌子,还有一把年久失修,摇摇晃晃的椅子。
门是关着的,窗户透进来些许光,仅仅照亮了那张桌子,桌上放了一卷书。
陈玄打量了一下周围,发现这间屋子简陋的可怕。
既然来此观道一场,总不好就在屋子里打转,至少得出去见见外面世界的光景,与人打交道才是。
他伸手去开门,然而那门牢牢关着,任凭他怎么费力去开,都无济于事。
开门的过程中,陈玄还发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他又变回凡人了。
一身法力修为法宝悉数失效,唯有一具肉体凡胎。
大抵观道一场,总要舍弃一身修为,如太上老君下凡借助老子之身观道一般,才不好搅乱了此方世界的因果。
他若是带着炼神之境的修为进来,遇上什么困难直接以修为解决,那这一场观道也就没有必要了。
观道乃是为了观照自身不明处,滥用修为只会蒙蔽自身道心。
陈玄再度检查了一下门窗之后,发现这间房子暂时出不去,他只好尝试在房间内寻找办法。
一场硬板床,只有薄薄的褥子,躺上去十分不舒服。
被子也没有,大抵睡觉时候只能盖着一身衣服,他如今的衣服乃是一身简陋的儒生装束。
一张年久失修的椅子,坐上去摇摇晃晃,极不稳定。
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卷竹简。
他翻开竹简,诵读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子,即孔子也。
说起来,他曾经为老子牵牛一程,在那洛邑,与夫子还有过一面之缘。
当时夫子问礼于老子,尚且在壮年,如今他修道多年,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不知夫子是否实现了他克己复礼的主张。
或者这么多年过去,夫子大抵已经不在人世了吧。
修道长生必须斩断尘缘,避世修行,便是因为长生之人若入世,要一次次与凡间之人告别。
无论你与哪些凡人聊得来,敬重或者钦佩,爱慕或者仇恨,几十上百年过去,凡人终究都会化作一抔黄土。
唯有修道长生,方才能够脱离轮回之苦,得大自由。
那竹简之上,不过是论语其中一篇,陈玄读过一遍之后,文字自动消失不见,化作了一瓢清水,一竹筒米饭,并些许咸菜,放在桌上。
性全道人倒是好手段。
读书换饭吃,换水喝,只要他在这陋室之中读书,便不会饿死。
大抵是为了弥补他未曾读过儒家经典的短板吧。
毕竟若想收拢儒家仁爱心,不读书决然不行。
陈玄吃饱喝足,那竹简之上自动生成了论语第二篇,读完这一篇之后,却无米饭和清水供应。
显然因为他不饿,读书能换取的好处便转移成别的了。
果然,那门缝打开一丝,透进一丝光亮,他连忙上前开门,却发现这门沉重的很,即便门缝打开一丝,他凭借肉体凡胎,依旧不能打开。
没奈何,只好继续读书。
郎朗书声在陋室之中响起,传到了陋巷之中。
等他读完一整卷,门终于彻底打开,他也得以走向外面。
刚出门,迎面两个儒生向他走来,一把抓住了他说道:“子鉴,大事不好了!”
陈玄一愣:“你们是?”
那两个儒生,一个浓眉大眼络腮胡,虎背熊腰,身形魁梧,见他一脸发愣,粗犷的声音哀叹道:“你这家伙,莫不是久居陋巷读书读傻了!”
一个儒生身形挺拔瘦削,目光深沉睿智,开口对陈玄说道:“子鉴,鲁国局势动荡,夫子辞官,欲一人游学,我和子路来找你商议,一同前去劝说夫子留下。”
子路捉急道:“子贡你也不想想,夫子都辞官了,还留什么留!咱们只跟随夫子一同游学去便是。”
陈玄听明白了。
鲁国局势动荡,孔子仕途不顺,失望至极,辞官欲一人游学而去。
子路和子贡拿不定主意,来找他商议。
不过为什么是他,他不过是跟夫子有过一面之缘,现在还成取了个“子鉴”的名字……等会儿,他不会成了夫子的学生了吧?
陈玄反应了片刻,抬头看向天空。
好一场正心诚意的观道。
如何正心诚意,都不如体验一下成为儒家弟子感受。
他对子路和子贡说道:“两位莫急,我与你们先见过了夫子再说。”
三人一道往夫子家里走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