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英格兰商人的期望
第324章 英格兰商人的期望5月26日,黑鲨岛(今墨西哥瓜达卢佩岛)。
晨雾笼罩着这座远离墨西哥海岸的火山岛,嶙峋的黑色岩壁在太平洋的浪涛中若隐若现。
四年前,这里还只是海豹和信天翁的栖息地,如今却已变成新华在美洲西海岸最隐蔽的走私据点。
岛屿北部有零星肥沃的谷地,滋养着繁茂的植被,而南部土地则相对贫瘠,裸露的褐色岩石在阳光下泛着刺眼的光,偶有有几株顽强的仙人掌孤独地生长着,为这片荒凉之地增添一丝生机。
岛上年平均气温在十八度至二十二度间,冬季降水相对较多。
尽管,这座小岛气候干旱,淡水资源也甚是稀缺,但却未能阻挡新华人在此扎根拓殖的决心。
随着太阳渐渐升高,耀眼的光线穿透晨雾,倾洒在海滩上。
慵懒的海豹互相簇拥着,挤成一团,时不时发出几声低鸣。
海面上,凶猛的大白鲨不断往来游曳,时刻盯着海岸边那一堆堆肥颤颤的肉块,口中尖锐的牙齿在阳光下闪烁,很是期待他们能滑入大海深处,满足它们空空的鱼腹。
位于岛屿北部谷地中的沙井堡逐渐热闹起来,睡眼惺忪的商站伙计一边打着哈欠,揉着还未完全睁开的眼睛,一边伸手抠着眼屎,费力地打开厚重的仓库大门。
门轴发出“吱呀吱呀”,仿佛诉说着岁月的痕迹。
这会,他们要将准备装船的货物搬运出来,这些货物即将踏上横跨大洋的旅程,去往遥远的欧洲大陆。
沙井堡内,错落有致的房屋是用岛上的木材和石块搭建而成,屋顶多采用墨西哥式微斜平顶,既方便晾晒物品,又能在雨季迅速排水。
堡寨中,几个印第安孩童在狭窄的街道上嬉笑奔跑,女人们在门口准备早餐,炊烟袅袅升起,与晨光交织在一起。
早餐多是简单的玉米馒头、咸鱼干,搭配着农田里收获的蔬菜,虽不丰盛,却充满了温暖和安宁。
农田位于堡寨周边,规模不大,仅三五十亩地样子,新华人凭借勤劳与智慧,硬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垦出一片希望的田野。
地里栽种着土豆以及其他蔬菜,它们在海风的轻抚下茁壮成长。
灌溉水源来之不易,驻守人员陆续挖掘了数座蓄水池坝,上面覆盖了不少秸秆和树枝,以免水分蒸发过量。
纵横交错的暗渠,将这些宝贵的水源引入田中,精心呵护着每一株幼苗。
不过,岛上最重要的产出却是渔业,依托周边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基本上可以解决近一半的食物供给。
与渔业紧密相连的是晒鱼干的场景。
房前屋后,庭院凉棚,摆着一排排木架,晾晒着鱼干,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咸香味。
早前,岛上的诸多物资补给皆从新华本部输入,但随着新华-西班牙战争的结束,物资供应渠道随即转向了西属美洲,由两位走私合作伙伴阿拉莫伯家族和加尔萨家族提供。
作为与西班牙走私的海上基地,位于寨子外面的市集充满异域风情。
新华人带着大明的瓷器、丝绸、生丝、苏松,南洋的香料、犀角、日本的珍珠贝、屏风、樟脑,以及新华本土所产的皮革、金属器皿、陶器、马鞍、炊具、玻璃、肥皂、蜡烛、罐装食品。
瓷器细腻光滑,纹路精美多姿。
丝绸色泽鲜艳,质地柔软。
茶叶香气扑鼻,令人陶醉。
西班牙商人则带来白银、蔗、烟草、牲畜、羊毛、铜料、硝石以及等货物。
白银在阳光下闪烁光芒,蔗堆积如山,烟草散发着独特气息。
西班牙语、汉语、印第安土语,交织在一起,嘈杂而喧嚣。
集市上还有各种手工艺品,如大明的木雕、银饰、绢、西班牙的皮草制品,以及原住民的手工编织物,琳琅满目,吸引着往来人群。
为了保障基地安全,新华人在小岛上构建了严密的防御体系。
在地势高处修筑瞭望塔,值守人员日夜坚守,借助望远镜观察海面。
一旦发现陌生船只,便会敲响警钟,吹起凄厉的号角。
环绕聚居区的土石围墙虽不华丽美观,却坚固实用,墙上设有瞭望口与火枪射击位,在突出的棱塔内还有威力巨大的火炮。
岛上的新华人并不多,大概有一百到一百二十人,除他们之外,还有三四十名印第安雇工,帮着做些搬运货物、耕田种地的粗使活计。
在文化生活方面,这些新华人似乎仍在努力保留来自大明家乡的传统。
几日前,他们过了一个叫“端午”的家乡节日,将一些蔗、咸肉干塞入米团之中,然后用芦苇叶子包裹起来。
他们还在一座泥土和木料搭建的简陋庙宇前,进行了一场略显简单的宗教仪式,说是什么驱疫法会。
这些人虽在大海孤岛之中,却让家乡的氛围弥漫在岛屿上空。
“我敢打赌,西班牙殖民当局一定知道这个走私小岛的存在。”小猎犬号船长约翰·斯通将目光收了回来,转头看着自己的同伴卡马森号船长塞缪·尼尔森,“只不过,他们也在享受这里丰盛的走私商品利益,所以,才会故作不见,默许它在眼皮子底下继续生存。”
“哦,西班牙人对这个小岛的态度如何,对于我们而言,根本不重要。”塞缪·尼尔森笑着说道:“因为,西班牙殖民地腐败普遍,走私网络远比官方记载庞大,也不独缺这个走私据点。”
“我们只知道,这个小岛会给我们带来丰厚的商业利益。两年前,当我们将两船的东方商品展示在伦敦的码头市场上时,那引起的轰动场面,至今还让我回味无穷。”
“呵呵……”约翰·斯通闻言,立时露出会意的笑容,“亲爱的塞缪,两年前我们可并没有运回两船的东方商品。……嗯,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太多的本钱,两艘船也仅是处于半载状态。”
“但就是凭借半船的东方商品,我们全都发了大财!”塞缪·尼尔森耸了耸肩膀,满脸期待地说道:“这一次,我们再度穿越危险的麦哲伦海峡,来到这座充满财富和希望的小岛,一定会让我们满载而归,获取一笔让人难以想象的财富。”
“谁能想到,在英格兰,乃至在整个欧洲地区,除了尼德兰人和西班牙人可以获取珍贵而稀少的东方商品外,竟然还有我们两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同样也能搞到这些商品!”
“是呀,所有的英格兰商人都在疯狂地四下打听,想知道我们是从哪里弄来的这么多东方商品。”约翰·斯通笑着说道:“更可笑的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竟然还向枢密院发起诉告,指摘我们违反了王国的海外贸易垄断法案,绕过他们东印度公司,偷偷地前往东方进行贸易。”
“约翰,你说枢密院的那些议员们会不会将我们的贸易秘密告诉其他商人?”尼尔森突然想到了什么,脸上露出一丝担忧的神情,“要是国内其他商人得了信,也循着我们的足迹,找到这座小岛上新华人,是不是也能拉回大量的东方商品,从而在英格兰国内与我们展开竞争?”
“塞缪,你的担心不无道理。”斯通点了点头,说道:“所以,我们这次一定要向新华人争取获得独家贸易代理权,以此杜绝其他竞争对手的觊觎和争抢。”
“新华人会答应吗?”
“说实话,对此我也不确定。”斯通摇摇头说道:“但我们可以试一试。要知道,两年前我们双方还曾并肩战斗过,一起合作攻破巴拿马城。最重要的是,我们是第一个与他们接触并建立贸易联系的英格兰人。”
“所以,我们可以跟他们多打打感情牌,或许看在彼此真挚友谊的份上,会应允我们独家贸易权的要求。”
“要是真的获得他们的东方商品独家贸易代理权,我们也能像尼德兰人那样发大财了!”
在这个时期,经营东方商品,在这个时期绝对是属于暴利行业呀!
荷兰东印度公司1602年成立,在1605年就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安汶,垄断了丁香贸易。
1619年,从当地土人王国攻取了雅加达地区,建立巴达维亚,成为其亚洲总部。
162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又在福尔摩沙岛(今台湾)建立据点,控制对大明、日本贸易(尤其是丝绸、瓷器、白银)。
1630年,他们进一步控制锡兰的肉桂贸易,并在印度(苏拉特、科罗曼德尔海岸)、波斯设立商馆,抢占东方贸易网络渠道。
三十多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共派遣了约1500艘船前往亚洲(年均45艘),不仅将葡萄牙人的贸易势力逐步蚕食殆尽,而且几乎垄断了整个东方贸易。
截止163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地区(包括东印度群岛、锡兰、印度及波斯)常驻约40-50艘武装商船,并拥有七千余雇员(包括士兵、水手、商人)。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初时股价为100荷兰盾每股,而到了1635年,因贸易利润推动,股价暴涨数倍,达到400-500荷兰盾/股。
据悉,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年均利润率约为18-30%,部分年份,如1610-1620年更是高达40%。
可以说,该公司是当今全球最赚钱的公司,年利润可达数百万荷兰盾,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商业帝国。
要是能通过正常的贸易手段赚大钱,谁家好人会愿意从事海盗这个既危险、收益还极为不稳定的行当。
每个海盗都梦想能成为下一个德雷克,但最终绝大多数人却只能梦断大洋深处。
你可能会遭到被劫商船的激烈反抗,一不小丢了小命。
你也有可能会遭到他国海军的追捕,被撵得无处藏身,惶惶不可终日。
更甚者,你会被捉住,然后像一块风干的腊肉一样,被吊在港口的旗杆上,随着海风轻轻摇摆。
即使,运气爆棚,成功抢得一艘满载货物的商船,但在返回英格兰本土或者海盗岛进行拍卖时,会被那些黑心的商人狠狠地宰上一刀,所得收益并不如期望中那般尽如人意。
再加上不期遇到的海上风暴和各种疾病,海盗船上的人员死亡率还是非常高的。
也就是说,做海盗就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活计,是拿命来换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财富)。
现在,有这么一个绝佳的机会,既能赚大钱,又不需要经常刀口舔血,那为何不将其牢牢抓住呢?
东方贸易基本上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所垄断,势单力孤的英格兰商人根本插不进去手。
就连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也在尼德兰人的强势挤压下,异常艰难地经营着,还是靠着贿赂莫卧儿王朝的上层关系,勉强在印度地区立足,从事着一些尼德兰人看不上的边角料生意,所获利润完全无法与尼德兰人相比。
在经营较好的年份,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利润也不过六七万英镑,在遇到地区冲突或者遭到贸易限制的年份,甚至还会产生巨额亏损。
而尼尔森和斯通二人在两年前只是将新华人提供的东方商品转手倒卖,就赚取了超过三万五千英镑的利润。
而且,他们的船只还不是满载!
一些原价不过十几先令的明国瓷器,售价高达两三英镑,即使如此,仍受到那些那些贵族和议员们的热情追捧。
几件极为精美的明国汝窑青瓷盘,更是以三十到五十英镑的价格,被王室所收藏。
这太疯狂了!
要知道,当年(1603年)尼德兰人抢劫一艘葡萄牙卡拉克船,获得十万件青瓷(主要为万历朝外销瓷),在阿姆斯特丹拍卖时,引发整个欧洲贵族的疯狂抢购。
那个时候,英格兰王室和贵族隔着一条窄窄的海峡,眼珠子都瞪红了。
而如今,他们也能将这些代表奢华和高贵的瓷器直接运回英格兰,极大满足了王室和贵族的需求愿望。
“我觉得,两年前我们做出的最正确选择,就是跟着那位韩先生来到这座充满财富和机遇的小岛。”约翰·斯通走到沙井堡官厅大门前,抬头望了一眼旗杆上悬挂的赤澜五*星*旗,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而现在,我们最为期待的则是,能从新华人手中获取东方商品的独家代理权,继而建立一个属于我们的商业帝国!”
“我们的商业帝国?”塞缪·尼尔森喃喃地复述着,眼中露出奇异而炽热的神采,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辉煌的商业帝国在向他们招手……
“现在,是时候去见见我们的老朋友了。”约翰·斯通整理了一下衣领,迈步向官厅大门走去。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