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物理大佬们的直觉!“这种武器不可
第702章 物理大佬们的直觉!“这种武器不可能被造出来!”婆罗新生代!美国,伯克利。
奥本海默和劳伦斯从罗马返回后,便又继续投入到研究当中。
铀核裂变的发现震惊了学术界,关于它的一切都成为最火热的话题。
然而,奥本海默却想到了一个极其可怕的应用。
“劳伦斯,你过来看。”
“基于铀核裂变的链式反应,或许能制造出威力巨大的新型炸弹。”
劳伦斯只是扫了图纸一眼,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原理。
他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确实有这种可能。”
“根据质能方程,仅仅只需要1g的铀转化为能量,就能产生近2万吨tnt爆炸的威力。”
“这简直太可怕了!”
不过很快,他就冷静下来,因为这个构想有一个致命的难点。
“但是能发生链式反应的只有铀235,它的丰度实在太低了。”
“要想制成你构想的炸弹,必须需要提纯到极高的丰度,这恐怕很难。”
奥本海默轻轻点头。
同位素分离一直都是化学领域的难点。
而铀的三种同位素性质太接近了,更是难上加难。
“除非动用举国之力去制造铀235。”
奥本海默苦笑一声,他觉得自己有点异想天开。
他连申请制造一台回旋加速器的钱都这么费劲,怎么可能有人会制造这种新型炸弹。
而且这只是理论上成立,仔细去想,会存在很多问题。
“不管怎么样,我还是把这个想法提供给军方吧。”
“如果哪一天美国到了危急的时刻,说不定可以靠这种武器逆转局势。”
劳伦斯不在意地笑道:
“美国南北无强国,东西两大洋,怎么可能有危险。”
二人相视一笑。
于是,奥本海默随便写下构想,不再考虑此事。
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草图确实受到了白宫和军方高层的关注。
但就和当初的核聚变一样,仅仅是作为机密材料封存。
美国在去年刚刚开始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哪里有什么闲心制造武器。
参谋部甚至预言:
“十年之内不可能发生大型战争!”
所以奥本海默构思的武器再厉害,现在也没有什么用武之地。
——
德国。
西拉德知道铀核裂变的消息后,顿时吓出一身冷汗。
“天啊!”
“我当初的构想可以实现!”
“基于铀核裂变或许能制造出威力巨大的炸弹!”
“不行,这件事我必须要保密。”
“对了,我之前写的那份专利还在审批中,我要赶紧撤回,防止泄密。”
西拉德虽然性格跳脱,但最近的局势让他明白,德国已经不是以前的德国了。
他受到的排挤越来越严重。
要不是劳厄导师一直在保护他,他的处境不会太好。
“一定不能让德国抢先制造这种武器。”
西拉德下定决心,要是有人发表相关的论文,他第一时间就会联系对方。
这种灭世武器一定不能出现。
否则被邪恶势力所掌控,后果不堪设想。
再过几天,他就要去婆罗洲交流一段时间,正好摆脱德国政府的监控,秘密进行自己的计划。
——
丹麦。
弗里施也在第一时间想到了基于铀核裂变的武器构想。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自己最敬重的人,那就是玻尔。
对此,玻尔说道:
“不可能有任何国家能造出这种武器。”
“我计算过了,要想实现瞬间的链式反应,铀235的丰度必须达到90%以上。”
“天然的铀235的丰度只有低到可怜的0.7%。”
“所以,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然,若是举全球之力,用蛮力硬生生提纯铀235,或许有那么一丝可能。”
“但,你知道的,这比制造这种武器本身更难。”
弗里施尴尬一笑。
仅仅一个欧洲就散乱的不成样子,怎么可能合力。
——
此刻,有很多物理大佬都想到了基于链式反应的武器构想。
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巧合,大家都没有在意。
美国正忙着解决金融危机,德国的小胡子即将趁着这股金融危机一飞冲天,樱族正对大陆的东北地区虎视眈眈.
此时没有谁能提前意识到,这种新型炸弹将会如何改变世界局势。
李奇维分析的没有错,这个时间点对于他而言,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将比所有国家都提前制造出原子弹,一举奠定未来几十年上百年的繁荣!
盘古计划明明在暗处进行,而整个婆罗洲却出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当然都是李奇维故意营造出来的烟雾弹。
在盛景然的忽悠下,英国特使萨默斯和维纳国王一开始确实很疑惑,但很快就逐渐放松警惕。
毕竟那些工厂每天都在生产出各种工业产品。
阿尔法实验室。
李奇维和吴有训二人相对而坐。
“有训,盘古计划的任务我没有让你参与进来,你心里是否有怨言?”
吴有训闻言,连忙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道:
“院长,有训绝无二心!”
“我能有今天的一切,全靠院长您的栽培,没齿难忘!”
“您做任何事,一定有超越常人的谋划。”
李奇维微微一笑,十分满意。
他站起身,拉住吴有训的手坐下。
接着,他详细地介绍了盘古计划的主要内容和人员分工。
吴有训听的热血沸腾!
这是何等庞大的计划!
“你一直都是盘古计划的核心人员。”
“这一点,在未来论功行赏的时候,我不会忘了你。”
哗!
此话一出,吴有训顿时肝脑涂地。
李奇维解释道:
“你和五师他们不一样。”
“他们几个是局限在科学领域。”
“就算偶尔几年没什么动静,也不会有人在意。”
“但你执掌阿尔法实验室这个庞然大物,与整个工业界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你不能表现出任何异样。”
“相反,你更应该带领团队发明更多的高科技产品,成功吸引所有人的眼球,让盘古计划顺利进行。”
吴有训瞬间就理解了。
简单来说,就是他在明,钱五师等人在暗。
通过阿尔法实验室的各种科技成果,让大家不要太关注钱五师等人。
“院长,我明白了!”
这一刻,吴有训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同样有千斤重。
“对了,院长,我们的初代计算机终于研发出来了!”
“它的计算能力可以达到每秒1万次的加法,这远远超越了人类。”
“我认为它对于盘古计划有重要的帮助。”
李奇维拍拍吴有训的肩膀,笑道:
“好!”
“你真是立了大功!”
“五师他们已经开始向我抱怨计算太困难了。”
“有了计算机,盘古计划的进度将会加快。”
每秒5万次的算力,在李奇维看来,简直和蜗牛差不多。
后世的超级计算机,已经达到了千万亿次的级别。
这个千万亿可不是两个数字,而是千万个亿。
即一秒可以算几十千万亿次加减法。
可以想象,这是多么恐怖的计算能力。
但是在现在这个时间点,5万次已经足够惊世骇俗了。
计算机的出现彻底将人类从纷繁复杂的数字中解放出来,转而关注更本质的问题。
李奇维忽然又想到马誉澄发来的电报。
对方已经在东北区域找到了青霉菌高产株。
但是马誉澄担心来回长途跋涉,容易出意外,所以暂时留在那边,等培养稳定后再回来。
“这件事将比计算机更加震惊世界!”
随着盘古计划秘密进行,婆罗洲的科学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钱五师、于隐、何育杰等初代大佬逐渐低调起来,很少再出现在公众视野里。
现在活跃的是新生代们。
原子研究所。
饶敏泰坐在办公室内,正在处理所内的大小事宜。
在导师于隐不在的情况下,他这个副所长开始扛起大旗。
这种情况还发生在其他人身上。
比如,颜任光成为黄埔理工大学的校长;赵忠尧成为物理研究所的副所长,主持日常事务;周培源成为力学研究所的副所长,等等。
他们这些人同样参加盘古计划,但不是核心人员,只知道院长等人正在谋划一件大事。
至于具体是什么,没有人清楚。
不过对此,没有任何人觉得不满,大家都老老实实完成自己的任务,绝不多嘴。
何育杰和众人的谈话取得了效果。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李奇维本人的威望。
开玩笑,以他如今在华夏科学界的地位,可不是当初奥本海默能比的。
后者需要通过情商协调诸多大佬,而李奇维甚至不需要解释一个字。
他的意志将被无条件执行!
盘古计划对于饶敏泰这样的高层次研发人员约束较少,毕竟他们都是久经考验的黄埔理工毕业生,忠诚毋庸置疑。
因此,他在每周工作结束后,还要回到原子研究所办公。
“嗯?”
“《使用回旋加速器加速中子轰击铀元素的实验》?”
“这是谁的研究申请?”
“很有意思啊。”
原子研究所对于新人的培养和后世类似。
都是导师先给几个课题试一试,看看学生对哪个感兴趣或者能做下去,然后确定为自己的毕业课题。
而目前所内只有一台回旋加速器,采用的是申请制。
饶敏泰打开申请书,顿时一惊。
这个课题非常有创新性。
轰击铀实验本身目前依然是大火的领域。
虽然铀核裂变已经被发现了,但也许还有其它的未知现象。
所以继续轰击是对的。
但改用回旋加速器加速中子,和天然放射的中子,有什么区别呢?
不都是中子吗?
“最重要的一点,中子要怎么加速?”
饶敏泰轻轻摇头。
不过当他看到申请人名字时,又是一惊。
“竟然是李承仁的课题?”
“而且还是老师给他的题目!”
哗!
那还用说啥,直接通过。
自家导师是原子学领域的超级大佬,他给的课题肯定不会错。
而且李承仁可是院长的孩子呀。
李家终将成为科学世家的说法早已深入人心。
——
今年刚毕业的李承仁顺理成章地来到原子研究所攻读博士,他的导师正是于隐。
只不过令他蛋疼的是,他连一个月见一次于隐的机会都没有。
“我这是直接被散养了?”
不过,他毕竟是李奇维的孩子,当然了解一二,所以并不在意。
当初的五人小队现在开始真正踏入物理研究之路。
王淦昌和他一样,也在原子研究所,研究课题是关于中微子的。
当时引起众人一阵惊呼。
“这个课题牛逼!”
“要是真能发现中微子的踪迹,绝对是诺奖级别的。”
吴大猷去了物理研究所,课题是原子分子光谱的理论研究。
赵九章和束星北则去了国内。
没办法,国内那边来人,声泪俱下地卖惨,想要从婆罗洲挖一些精英回国。
“不然以后没人愿意在国内深造了。”
于是,二人就同意了。
五人虽然分开两地,但大家经常书信交流,丝毫不影响感情。
此刻,李承仁正在和王淦昌讨论自己的课题。
后者眉头微皱,说道:
“你说的第一种方法我能理解。”
“用高速质子撞击中子,通过动量守恒,使中子获得质子的速度。”
“但是第二种方法,让一个带电粒子带着中子加速,然后再把中子单独分离出来,这要怎么办到?”
李承仁挠挠头,说道:
“我也不知道。”
“这是之前于隐教授告诉我的。”
“我想不到第二种要如何进行。”
“反正我决定先试试第一种方法了。”
王淦昌点点头。
“第一种方法可行性很高,应该能获得稳定速度的中子轰击源。”
“老李,未来可期啊!”
真实历史上,到了后期,可控的中子源都是通过核反应来获得。
因为中子只能通过间接加速,这大大降低了加速效率。
它不可能达到质子、电子那样的速度。
所以,物理学家们考虑通过核反应直接产生中子。
核反应的狂暴能量足以将中子加速到一个很高的地步。
此刻,李承仁信心满满,他打趣道:
“老王,你的课题也牛皮。”
“到时候发现中微子,诺奖手到擒来。”
二人相视,哈哈大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