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第286章李大夫人想说没事儿,这亲戚绕著亲戚的,都隔得远远的,各论各的就行了唄。
但是,许氏似笑非笑的表情让李大夫人话到嘴边还是生生的给咽了回去。
不过,她心里也是不服气的:五品的官夫人呢,春燕还能找到比这个更好的?
李大夫人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想来探探肖家的口风,想要给自己的小侄儿拉线谈一门亲事儿。
许氏不搭话,她也就识趣的闭嘴了。
又找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聊了聊,然后就告辞了。
许氏送李大夫人离开后都感觉到很累。
“母亲不用担心。”朱氏安慰她:“咱们家的姑娘一个个都是顶顶的好,娶到咱家姑娘是他们的福气,好女不愁嫁。”
“是啊,好女不愁嫁。”
许氏也自我安慰,不急不急,缘份天定!
正如自己和秋夫人所言,缘份来的时候自然就来了。
“母亲,开恩科后可以看看一些好儿郎。”
“那可能轮不上咱们家。”
榜下捉婿,那是那些官家最爱干的事儿。
就连在家都会在其中为駙马挑选公主。
不过,这次倒是不用担心,主要是公主们都还在孝期,不会和民间女子爭。
许氏一声嘆息。
朱玲玲匯报,朱家派婆子来请她回去一趟。
“去吧,回去看看你母亲也好。”
“可是府中还有很多事儿。”
“不急在这一时,回去了再来忙也不迟。”
对朱氏这个儿媳妇,许氏很满意。
不管什么时候都能掂量得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跟著去蜀地吃了这么多苦,回府依然很大度很稳重。
所以,挑选儿媳妇真的是需要眼光的。
朱氏回府,许氏特意交待了要准备一些礼物。
肖家虽然没有以前那么风光,也不是想像中的那么落魄。
“我的儿。”
朱夫人搂著女儿哭得肝肠寸断:“这些年可真是苦了你了。”
“母亲,女儿不孝。”
说不想娘亲是假的,说想吧,天远地远的,也没办法。
不过,当初肖家遭难时,母亲还是派了嬤嬤悄悄来接济过她,这一点朱玲玲记在了心里。
当初也是她要跟著去蜀地的。
“你总算回来了,也算是苦尽甘来了。你怎么没將阳哥儿带回来?”
“阳哥儿在学习呢,等过年的时候我和夫君带了他一起来给母亲拜年。”
“姑爷还好吧?”
“还好。”
只不过,当初还是玉树临风的公子哥儿,如今已是满脸沧桑的中年男子了。
漠北的风霜一刀刀的都刻在了他的脸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跡。
“那就好那就好。”
朱夫人只一个劲儿的抹眼泪。
“玲玲啊,你都不知道母亲这些年有多想你。”
想的话就不多说了。
然后,朱夫人提起了一件正事儿。
“你四弟虽然是一个庶子,但是我也记在了我名下,一直以来都是我亲自教导的,明年也会下场考试。”
“朱浩东?”
“是,这孩子勤奋努力上进,也很孝顺,我寻思著要给他谈一个好媳妇。”朱氏道:“因为三年前他生母钟姨娘病故了,之前谈的亲事王家退了亲,这会儿也出了孝了,年纪也长了,我也相看几家,但是人家都有点嫌弃他的出身。”
对这事儿,朱夫人是很恼火的。
觉得那些人家没眼光。
她的哪怕是庶子呢,也教导得很好,是完全能立起门户的,是有大前程的。
“母亲倒心善。”
朱玲玲就觉得母亲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人,居然能善待庶出的子女。
“现在这个时代,三妻四妾再正常不过,钟姨娘又是我身边的丫头,就算收了房也从来老老实实的,对我都很敬重,你父亲有妾室,也从来没有干宠妾灭妻之事,我们朱家的门风还是很严的。”
“东哥儿从出生起就记在了我名下,我待他和凯哥儿是一样的,凯哥儿心大,要走武路子,这不,才十六岁就出去闯荡了,现在还在边关驻守,我身边有东哥儿倒也不显得寂寞。”
“是,这样也挺好的。”
亲生的儿子没靠住,母亲是想要靠庶出的。
“我就寻思著,给东哥儿张罗著一个好媳妇,这样家里也能和睦,一家子日子才能过得顺顺利利的。”
“母亲这是看中了哪位姑娘?”
朱玲玲都不想说了,她母亲还真敢想啊。
一个庶子肖想肖家的姑娘,回头婆婆和二婶三婶知道了都不知道该怎么相处了。
瞬间就有一种头痛的感觉。
“我知道肖家家风很好,肖家的姑娘也很不错。”朱夫人也就直言了:“若是以前,我也不好意思说,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东哥儿进了瀚文书院学习,老爷都说了,他的前程不错。这就是我想让你去肖家提一提的底气。”
“母亲,我知道了。”
朱玲玲点了点头。
瀚文书院,春寧也去了。
如果可以的话,这事儿婆婆倒是可以问问春寧。
“母亲相中的肖家哪一位姑娘?”
“春燕如何?”
“母亲,你嫁与了肖家长子,春燕嫁回朱家,不知道的还当是我们两家换亲呢?”
“这有什么?”朱夫人道:“也有那姐妹俩嫁与兄弟俩的,那也是一段佳话不是?”
朱玲玲无言以对。
或许是吧。
从朱家回肖家,朱氏都没法向婆婆开口说朱浩东的事儿。
只是在用餐的时候,朱氏无意中听见了春寧在和长辈们说起他在瀚文书院的情况。
“倒也不错,没有人对我怎么样。”春寧属於后插班的:“书院里有赵二公子,他是田山长关门弟子,对我照拂有佳,还有一位同窗朱公子,对了,朱公子就是长嫂娘家的四弟,也是一个好的。”
“朱浩东,东哥儿?”朱氏听到这话连忙问:“阿弟认识他?”
“是,我们是同窗,很合得来,他是一个才情不错的人,人品也好,此公子前途不可限量。”
“朱府的四少爷?”许氏看了一眼朱玲玲:“我记得他年岁较春寧还长吧,早已成亲了吧?”
“回母亲,还没呢。”许氏见时机对了连忙道:“今日回府家母还提起这事儿,说东哥儿三年前因为生母病故守孝,订的亲的姑娘退亲了,现在到了年纪,等到恩科后得张罗一门亲事了。”
“这样啊。”
许氏心里就开始了打算盘了。
如果真如春寧所言……可惜了,是一个庶子。
“东哥儿从出生起就记在了家母名下,家母也从来將他当亲子一般教导。”朱玲玲適时补充道:“他倒也爭气,並没有长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