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其他小说 > 新时代艺术家 > 第645章 有点蒙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45章 有点蒙

    第645章 有点蒙
    沈三通说话的时候,眉头并不紧锁,也没有苦大仇深。
    神态语气从容、沉静。
    他不是将自己定位为输出者,而是分享和探讨。
    沈三通说的话,也是实话,只是因为这样或那样原因,在舆论上没有得以彰显,也没有谁理直气壮的说出来。
    公众名人和文化领域,有这个立场的不少,但是能有沈三通这个声量的,很少很少。
    偶尔出现的也都是以某种刻板印象出现,反而会把普通人往外面推,给人一种被教育的感觉。
    沈三通不同,何况他是带着电影,带着作品。
    首映厅的顶灯依然泛着白光。
    前排嘉宾席,文化方面的副局长往旁边看了一眼,广电系统的干部,正好和他四目相对。
    两人目光相撞,瞬间读懂了对方眼中的意思。
    有关方面的领导,眼神交流了一下,嘴角抽了抽,迅速达成了共识。
    先是副局长先一步离场,而后宣传口的领导也是拎起公文包。
    地方上的领导们,穿着笔挺的西装,脸上表情严肃,一个个悄然起身,从侧门鱼贯而出。
    他们步伐稳健,但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电影方面的领导们也是紧随其后,脸上的表情复杂。
    既有对电影内容的认可,也有对沈三通发言的担忧。
    一行人在安全出口凑在了一块,出了影院找了间会议厅。
    一时之间有些沉默。
    来之前做了心理准备,但是沈三通的发言,依然让他们头皮发麻。
    后续影响扩散,会有不小的冲击。
    然而,沈三通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决定上映,也不只是某个部门的意见。
    电影方面的负责人说:“从电影来说,无疑充满人民史观、民族自强的元素,与铭记历史、凝聚共识的主流叙事高度契合。尤其是对民族苦难的严肃态度,对‘三座大山’的批判,每一句话都像一把锋利的刀,直指问题的核心。”
    “电影补上了我方在这段历史上的视角,沈三通也对盲动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没有利用民族情绪来制造声浪。”
    广电方面道:“目前处于节点上,双方关系紧张,民族主义升温,电影也就罢了,他的发言恐有火上浇油的嫌疑。”
    地方宣传口领导道:“他划清了界限,对‘打倒本子’和u型锁持有的是严厉批评态度。”
    “而且电影导向很好,电影从南京城的小人物切入,没有明说但每一句都在印证我们所行道路的正确,对历史结论做了坚定回应。”
    “我们地方上也需要这样一部电影,告诉所有人,历史的真相不容篡改,民族的尊严不容践踏。”
    2009年《南京!南京!》和2011年《金陵十三钗》,作为同样背景的影视作品,发挥的作用并不好,不具有历史真实性。
    《南京!南京!》对日军士兵的人性化刻画,历史立场模糊,《金陵十三钗》虚构情节与商业娱乐化倾向,同样弱化了这段历史的严肃性。
    甚至还在撼动历史真实性,瓦解已经确定的共识。
    只能通过相关电影衍生的话题讨论,或者说争议,客观上去推动公众对南京大屠杀的关注。
    说的好听点,起到间接作用。
    纪念馆影视资料区,没有对这两部电影进行收录,以纪录片为主,如《南京暴行纪实》《1937南京记忆》,及幸存者口述影像。
    一个通俗且叙事上“干干净净”院线电影,能在历史教育上发挥很好的作用,也能进一步巩固共识,起到直接作用。
    文化方向的领导道:“中庸这个词也许带着点消极,但是有时候确实需要老成持重。民族情感和国际化诉求需要平衡,历史尊严和民族尊严也需要维护。
    “而且怎么说呢,沈三通客观上也在争夺历史的解释权,在试图用他的方式,对历史进行解读。当年他接受鲜社专访,也表达过这样的倾向。”
    几人商量来商量去,一阵头疼。
    沈三通对历史的尊重,对民族的自豪,很好。
    缅怀过去,面向未来,也很好。
    然而,沈三通也有不好的地方。
    过于直言不讳和一针见血。
    尤其是他将本子直接称为“秋田犬”,措辞之激烈,显然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
    话语也对挂民党尖锐批评,尤其是“光头是龟儿子”这样的言辞,符合官方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打击方向,但强度实在大大超标。
    “要不请示一下领导?”
    不知谁提议,迅速得到了其他人的赞同,隐隐都松了一口气。
    “把我们的意见写上去,沈三通这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导演,舆论导向到底该如何处理,咱们没法决定。”
    bj一间办公室。
    窗台上,一株水仙点缀了一抹绿色。
    深褐色的书柜占满东侧整墙,玻璃柜门内整齐码放历年工作报告。
    书桌铺着一层透明玻璃,下面压着剪彩的报纸,还有几张照片,照片大多是工作合照。
    台式电脑右侧,堆着待签批文件,最上方笔记本摊开在某页,上面写着两会讨论的事项。
    座椅的扶手磨出浅白纹路,座椅铺着一条整洁的毛巾,上面坐着一个不高不矮,六十来岁,但依然年富力强的人。
    看完刚刚汇报上来的《1937舆情简报》,领导也有点懵。
    心里直呼好家伙,沈三通这样的人,要是出在什么实业领域,干出多大成绩,出乎意料之外也能理解。
    但在文化领域,冒出了这样一个人,非常非常难得。
    一般来说,有这个认识的不会在这个泥坑里打滚,滚的多了,也就消磨了。
    只能说年轻人就是不一样。
    在文件上做了批示,在“民营资本”画了条线,又用铅字标注了“适度降温”。
    谨慎的默许。
    既不公开支持也不明确批评。
    三通娱乐只是民营企业,沈三通也只是代表个人以及担任法人的三通娱乐。
    毕竟洗白的能上,混淆的能上,沈三通也应该能上。
    舞台就在这里,谁也不说谁。
    到底如何,交给时间证明。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