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都市小说 > 这个明星要登月 > 第407章 “吴刚”一号月球资源探测器,掌管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07章 “吴刚”一号月球资源探测器,掌管

    第407章 “吴刚”一号月球资源探测器,掌管月球资源探测的神
    “长征十号火箭真雄伟,起飞姿态比长征五号还震撼!”
    (简易对比图,大致比例)
    “确实,看之前的介绍说两者的起飞推力差不多,都是一千零几十吨,但长征十号火箭就是更漂亮更震撼!”
    “漂亮就对了,漂亮代表着技术足够先进!”
    “局座说过,颜值就是战斗力!”
    “我也看了之前的介绍,说是长征五号用的传统构型,并且各项分技术都是上世纪开始预研的,整体立项则是零六年,所以技术已经很老旧了。”
    “对,长征十号就不用说了,前两年才正式立项,用了一部分长征五号后来演化的成熟新技术,又用先进的可回收技术,再加一点点新技术研究出来的,后发优势明显。”
    “你们记得还真清楚,确实是这样的,捆绑型火箭的技术确实比较落后了,而且那四个额外的助推增加了不少结构重量,让长征五号的运载比不高,现在的长征十号在起飞质量比长征五号火箭低了一百来吨的情况下载重却高了。”
    “关键是光杆构型简洁大气,70米的高度是国内最高火箭,这起飞姿态就跟冲天利剑似的,漂亮!”
    “现在看来起飞是没问题了,就是不知道它的回收会怎么样?”
    “该说不愧是路神,这么大的火箭,而且还是国家项目都敢首次发射就搞回收。”
    “我觉得没问题,火箭回收也算是路神的看家本领了,我现在关注的是整流罩里的‘吴刚’一号月球资源探测器。”
    “为啥叫‘吴刚’啊,他不是犯错了被罚去砍月桂树的吗,感觉不吉利。”
    “嘿,你们是一点不看之前的介绍的。”
    “哈哈,你们快看直播,估计是知道你们不看,所以直播再讲一次……”
    古代神话是在不断演变的,就连嫦娥都变过很多次。
    从古至今,嫦娥不仅名字和职位变过很多次,形象也变过很多次。
    有说嫦娥到了月亮上变成了那个捣药蟾蜍的,也有说嫦娥是人头蛇身的。
    是南北朝之后才基本上被确定成绝世美女。
    吴刚也一样。
    在唐代人眼中,吴刚虽然是一个长生不老的仙人,永葆容颜,但只能寂寞的在月宫中砍伐一颗不死神树。
    他被迫以这种徒劳无功的工作来为自己“赎罪”,不仅身体饱受折磨,精神也备受煎熬,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原本“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的浪漫理想,就变成了莫大的讽刺,意味着无穷无尽的苦难。
    到宋元时期,因为狼烟四起、烽火连年,“吴刚伐桂”被赋予了强烈的现实意义,代表了一种反抗、不甘心被人驱使奴役的精神。
    比如陆游的《楼上醉歌》就有:“划却君山湘水平,斫却桂树月更明。”
    在宋人心中,吴刚伐桂是在与昏暗、腐朽的投降派和卖国贼作斗争,人人都应该学习他的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争取早日收复大好河山。
    另外吴刚砍树的“玉斧”也有新解,在科举中沉浮的广大文人用来代指个人秀丽典雅之文章。
    杨公远《诗匠》:“吴刚运惟修月,轮扁挥斤妙斲轮。好句何须劳斧凿,无痕无迹自天真。”
    读书仕进的举子们特别希望自己能够像吴刚一样,挥洒手中的“玉斧”写出浑然天成、不事雕琢的好文章来。
    甚至晋人郤诜就用“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来形容自己是人间俊杰,由此衍生出“蟾宫折桂”的典故。
    自唐代后,“蟾宫折桂”便被广泛地用来代指考中功名了。
    到清代时这种风俗仍然存在,甚至吴刚直接变成了“文昌帝君”,掌管士子的功名利禄。
    这个时候吴刚伐桂的故事已经完全脱离了最初的悲剧色彩,吴刚也成为人人都喜欢的神仙了。
    他在“月里砍桂树”,就如人间的隐士樵夫一样,高洁风流,潇洒不羁。
    又因为“桂”与“贵”谐音,乐意讨口彩的古人还把他附会成了财神爷。
    据说每年八月十六,桂树上会飘落下来一片叶子,谁家得到了这片叶子谁家就会有无尽的财富。
    不仅求财,还有求姻缘的。
    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用“伐柯斧”比喻媒人。
    明清时期,“月下老人——吴刚——吴刚斧——伐柯斧”就被混用了,吴刚也就成为“月下老人”了。
    “吴刚修月者,合结仙姻娅”。
    吴刚伐桂最初是一个关于惩罚的故事,据说专门用来警告那些不好好修习的仙道中人。
    随着历史的发展,诗人们将他演变成了颇受人喜爱的隐士、财神、文昌君和媒人的形象,完全脱离了当初的悲情色彩,还在中秋节占据了一席之地,大概这就是传说中的“因祸得福”了吧!
    而到了现在,他又被赋予了新身份。
    怎么说呢,就是“掌管月球资源探测的神”。
    长征十号首飞箭里边搭载了“吴刚”一号月球资源探测器,它以嫦娥三号和四号着陆器为基础,然后经过设备删减和技术升级最后成了“吴刚”探测器。
    比如嫦娥三号着陆器上就有一台天文月基光学望远镜,是用来检测银河系,活动星系核,双星、短周期脉动变星、新星、类星体和耀变体等,并且能够探测亮度低至13等级的物体。
    “吴刚”探测器的目的很明确,它就是来探测月球资源的,为后期的载人登月任务和月表科研站寻找合适的着陆点,所以肯定不需要这玩意。
    甚至为了极限减重和降低成本,嫦娥三号和四号着陆器携带用来保温的钚-238放射性同位素热源都没装。
    毕竟“吴刚”探测器的主要探测手段就不是着陆器本身,它降落之后就不动了,根本无法起到大范围探测的目的,所以路云给它的定位就是搭载月球车的着陆器。
    等把月球车送到月表,着陆器基本就没用了,能活过月夜就活,无法活过月夜也没啥影响。
    整体的“吴刚”月球资源探测系统主要还是靠它搭载的那两辆月球车。
    经过这么多年的技术发展,月球车的天线也具备了直接向地球传输信息的能力,顶多是流量小一些。
    等以后月球导航系统建立起来了,它们可以兼职信号传输。
    月球车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大的小的都继承了“嫦娥”项目里的月球车名称,重达140千克的大月球车叫“玉兔三号”,小的叫“玉兔四号”。
    “吴刚”系统里的小月球车是相对的,它重达60千克!
    而且两辆月球车相对“玉兔号”和“玉兔二号”也都有技术升级,它们的探测能力更强,活动时间也会更长。
    毕竟它们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在月球上“开地图”,然后进行“占点”。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