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诸子百家落幕
张良眼中闪过死志,正准备自尽时,章邯眼疾手快,立刻拦下了张良,同时命人将张良五大绑起来,避免其自尽。车架旁,嬴政立于其上,居高临下,仔细辨认了一番张良。
“吾不认识你,你是何人?为何要刺杀吾?”嬴政面无表情的问道。
张口“呸”了一声,眼中露出刻骨铭心的仇恨:“吾乃是千千万万被你毁去家园的六国中人,暴君吾今日刺杀你虽失败了,但来日还会有更多六国志士来要你的命!”
嬴政闻言脸上露出冷意,他伸出手,指向了苍茫大地,面无表情的说道:“九州未统时,诸国鼎立,连年征战,动乱不休,百姓死伤何止亿万?
朕一统六国后,天下再无战乱,百姓不受战乱之苦,粮仓丰足,天下大同,你们口口声声复国,不过是想重新回到六国鱼肉百姓的时候罢了。”
张良闻言眼中,恨意并未散去分毫,冷冷盯着嬴政,咬着牙说道:“伐无道,诛暴秦,杀嬴政,夺九州!”
满怀仇恨的十二字,将张良对嬴政的恨意展现的淋漓尽致。
嬴政突然觉得很没意思,对这种人,他没什么好辩论的,嬴政平淡的看了张良一眼问道:“你和这3000死士所使用的这批兵器,甲胄从何处购买的?”
张良别过头去,一言不发。
章邯怒了,一脚踢飞张良三米远,揪住了张良的衣领,大声问道:“皇帝陛下问你话呢。”
张良将口中的血沫吐掉,冷着脸说道:“六国虽灭,但暗地里还是有底蕴存在的,搞来一些兵器不是很不正常吗?”
嬴政断然摇头:“吾已经命人收天下金铁,尔等去哪里搞来兵刃?再说了,尔等所用的甲胄兵器上,刻着吾大秦的铭文,并非是六国之物。”
张良见自己的话被识破,索性直接闭上了眼睛,一言不发。
章邯见状捏紧拳头,正准备上前给张良一个教训,而嬴政却摇摇头道:“罢了!莫要在此地动手了,将他带回去看好他,别让他死了。”
章邯躬身应是,随即命人把张良带下去。
博浪沙刺秦,九州震动,最后以张良被擒,六国余孽失败而告终。
阴暗的地宫中,六国之人,尽数凑在一起,看着从博浪沙传来的消息,瞪大了双眸。
“博浪沙刺秦,就这么失败了,这可是三千精锐啊!”
“张良也被擒了,他不会把咱们的藏身之处供出来吧?”
“应该不会,要论意志坚定,我看张良比在坐的诸位可强太多了。”
“那我们要想办法营救他才是。”
“我们有何办法,联系一下儒家释家那边吧!”
儒家和释家接到六国余孽的求助之后态度各不相同,儒家派出了精锐死士去往咸阳,打算和朝中为官的儒家人里应外合救出张良,
释家却觉得只有死人,才会保守秘密,张良死了才不会把他们拖下水,于是释家派出了一批刺客潜入了咸阳。
另一边,嬴政车驾,继续巡视九州。
始皇十四年春,嬴政率大队人马,回到了咸阳。
长公子扶苏,亲自出来迎接,扶苏今年已经十四岁了,温文尔雅,有仁君之风,嬴政不在咸阳的日子里,监国,治理朝政,赢得了大臣的赞誉。
咸阳宫中,扶苏向嬴政汇报工作,嬴政眯眼听着,脸上没什么表情,心情却是比较满意的。
扶苏这个儿子,虽没什么魄力,甚至有些迂腐,但手段还算不错能做到刚柔并济,恩威并施,只要再坚毅果敢几分,足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
扶苏汇报完毕,退了下去,嬴政眯起了双眼,查看起诸子百家的信息来。
九州一统,天下再无战火,给了诸子百家肥沃发展的土壤,到现在,诸子百家已形成了一个庞然大物,不断吸食着大秦的血液,是时候该做出改变了,正好借这次刺杀做做文章。
嬴政正思索的时候,章邯来到他身边恭敬的说道:“陛下,铠甲兵器背后的主人,已调查到了。”
“是朝中的哪些大臣?”
“主主要是释家和儒家门下的大臣。”
“释家朕理解,朕对释家确实多有打压,儒家是为何?朕可并未亏待儒家。”
“这这臣也不知。”
“不知便算了,章邯。”
“臣在。”
“不要贸然行动,记住一句话,名不正则言不顺。”
“陛下的意思是让他们自己暴露出来?”
嬴政点点头,章邯躬身应是,随即退下。
章邯掌管黑冰台多年,自然明白死人才能保守秘密的道理,因此章邯在从嬴政那里出来后,立马加派人手保护张良。
事实也正如章邯所预料的那般,有杀手暗中潜入大秦狱中,欲刺杀张良。
好在章邯早已命人,保护好张良。杀手,尽数落在了章邯的手中。
“张良,这些人可是想要你的命,你还要替他们保守秘密吗?”章邯面无表情的问道。
张良别过头去一言不发。
“冥顽不灵。”说完章邯便转身离开了。
晚上,又有一伙黑衣人前来,这伙黑衣人的身手明显比白天那伙人厉害的多,很轻松便救出了张良。
张良冷冷的看着把他救出来的黑衣人,他总觉得这伙人好像有问题。
众人一路逃出咸阳,可还没等张良开口询问,追兵便来了。
黑衣人们拼死护送张良离开,最后一行二十多人只剩下了张良和一个身受重伤的黑衣人。
“先先生还请速速离开,万不可在此地多做停留,我为先生引开追兵。”说完黑衣人头也不回的朝反方向跑去。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黑衣人们舍生忘死的救他,张良对他们自然已经没有怀疑了。
他一把拉住黑衣人的胳膊问道:“你们跟今早过来的那些家伙不是一路人吧?”
黑衣人点点头道:“吾等是儒家中人。”
“那早上来的便是释家的人了?”
“这吾就不知了,先生快走吧!莫要多废话了。”
“你以为我们还能跑得掉吗?你们能将我从牢狱中救出带出咸阳,想必是借了朝中儒家官员的门路,可即便能出得了咸阳,这天下也没有吾的安身之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如今这天下已经是大秦的天下了。”
黑衣人愣在了原地,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张良叹了口气道:“章将军出来吧!我们谈谈。”
章邯的身影随即出现。
“吾就知道,他们是你故意放进来的吧?”
“不错,现在愿意说了吗?”
“放他走吧!”
“好。”章邯果断答应。
黑衣人却是急了:“先生我们的任务是.”
“莫要多言,快去吧!”说完张良推了黑衣人一把,黑衣人身形一闪便飞出去了百米。
“这是儒家手段?你是儒家的人?”章邯饶有兴趣的问道。
张良摇摇头道:“吾只是学过一些儒家经典,算不上儒家人。”
张良被章邯带回面见嬴政,嬴政只问了一句:“儒家为何背叛朕?”
张良的回答也很简单:“因为儒家推崇的是仁义礼智信,仁居首位。”
嬴政闻言哈哈大笑,眼中杀意再也抑制不住。
翌日,张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当众宣布了幕后指使者,乃儒家,释家也。
嬴政大怒:“大秦统一以来,重用儒家,九卿之一都有儒家中人,释家在朝堂中的官员虽未曾身居高位,但在民间释家修寺,传法,大秦从未阻拦,可儒家和释家却是毫不知恩,既然如此,那便将朕赐予他们的收回来吧!”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血流成河!整个大秦,如一台无比精妙的机器般,运转了起来。
十万大秦铁骑,猛的动了,冲进了寺庙,将经书抢夺一空,当众焚烧!无数庙宇被强制关闭,僧人佛陀被关押进了大狱。释家,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毁灭般打击!
儒家更惨,无数儒家典籍付之一炬,儒家弟子被坑杀了不知多少,这出焚书坑儒之后,儒家也衰落到了极点。
儒家和释家都是诸子百家中的汇聚了大气的门派,如今这么一折腾,儒家,释家气运动荡,他们所占份额,迅速减少,就连诸子百家的气运也跟着开始衰落。
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咸阳宫中,大殿上,嬴政再次召集文武百官,准备变法。
大秦一统已经近十五年了,纯粹的法家思想,已经不再适应大秦如今的国情。
比如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在鼓励秦军士气、提高军队战斗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如今九州已定,大秦一统天下,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应该退场了。
除此之外,法家思想,在刑法上,也过于严苛,大秦统一天下,当以仁政治理天下,而不是以严峻刑罚治理天下。
咸阳宫中,嬴政变法之心,毫无掩饰,李斯当即第一个走出语气认真的说道:“陛下,臣李斯,愿尽全力,支持陛下变法。”
随着李斯走出支持嬴政咸阳宫中,文武百官面上,纷纷露出了震惊,李斯可是朝堂上,法家代表人物!
陛下要变法,势必破除旧法,改用新法,如此一来,定会影响到旧法代表人物的威信,可李斯竟还是这样做了!他对陛下当真是忠诚啊!
尉缭子也走出,语气认真说道:“臣尉缭子,同样支持变法!大秦能统一,法家功不可没,可时代变了,大秦国情也随之发生变化,若继续以旧法,来治理新国,必定会出现种种问题,臣建议立新法,治理九州!”
嬴政吞六国,扫八荒,为始皇帝,在朝堂上,本就无人敢和嬴政唱反调,更别说此时连法家代表人物,丞相李斯都没意见,他们能有什么意见呢?
很快,朝堂上关于大秦变法的事情就一致通过了。
这一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大秦无数法家官员,弟子的耳中,这些人顿时沸腾起来了。
无数法家官员,弟子纷纷向嬴政进言,直言重用法家乃是大秦先祖定下的,法不可改,请嬴政收回成命。
第一波上书,嬴政并未搭理法家之人;第二波上书,嬴政仍旧没有搭理;第三波,无数法家门人,还在不停的上书,彻底惹怒嬴政。
嬴政当即命令黑冰台出动,一夜之间,抓捕了数百上千跳的最欢的法家门人,打入了大狱中。
大肆抓捕了一批法家门人后,嬴政的耳边清净了,变法也随之正式开始。
此次变法的人选,嬴政不拘一格,从大秦整个朝堂上挑选,不论官职高低,共选了三百人,这三百人中有半数是诸子百家中人,剩余的都是未曾与诸子百家有所联系的普通人,他们由丞相李斯带头,共同商议新法。
历时半年,新法终于新鲜出炉。
新法,废除了一些较为残酷的刑法,同时废除了商鞅变法中,一些已经不再适合大秦国情的旧法。
如果说旧法,是以严格的规矩,来治理天下,那新法,便融入了人,以人治人,从而治理整个天下,脱离了诸子百家的诸多思想束缚。
法家最重规矩,不太看重规矩的新法,无疑是抛弃了法家最核心的传承!
法家气运也因此如遭重击,层层跌落,原本还能在诸子百家中,名列前茅,跌落之后,已到几十名开外了。
紧接着嬴政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不断的减少诸子百家生存的土壤。
很快道家率先宣布不再参与朝廷之事,道家弟子从此归隐山林。
有道家带头,思绪诸子百家纷纷效仿,前后不过几年时间,诸子百家就已然凋零。
如今还活跃在世人眼中的,便只有儒家,法家,墨家,医家,农家,阴阳家。
而这六家都是在始皇帝圈定的框架内活动,不敢有丝毫僭越。
在嬴政的皇权打压之下,诸子百家气运凋零,不负昔日的繁荣昌盛之景。
至此,洪荒大能们争夺多年的气运算是画上了句号,诸子百家时代也随之落幕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