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都市小说 > 虎贲郎 > 第501章 身怀大义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01章 身怀大义

    第501章 身怀大义
    十三日,赵基中军集群抵达奢延王庭。
    聚集于这里的徐晃前部五支军队已经向西蔓延杀去,赵基直接接管徐晃所制的沙盘。
    刘去卑、休屠达达两支义从军队本就是匈奴各千户部落精锐临时组成,本质上就是来跟着打顺风仗的。
    因此一开战,这两支义从军队就彻底散了,如似漫天火星,去追逐抄掠零散的杂胡小聚落。
    而徐晃、张辽、赵云三军,分别扑向杂胡大聚落,这些大聚落都是占据原有的县邑、古城。
    诸羌与匈奴一样,是耕牧生活,更重视耕种,也有建筑石寨、城邑的传统。
    所以规模稍稍大一些的羌部聚落,多会依山修建石堡、石寨。
    如果给诸羌文化为主的杂胡几代人时间,他们能在山野地带修建出密密麻麻的寨堡群。
    三郡诸胡都是羌文化为底色,吸收了太多的汉边民,他们对筑城、耕种有着强烈渴望。
    因此徐晃三军各自进围大型聚落……没能偷袭得手,说明三郡羌胡已然有备,外松内紧。
    赵基观望沙盘地图,手里抓着麦饼时不时咬一口。
    贾诩则披着油光水亮的黑色熊裘大氅,静坐闭目养神,沙盘信息早已刻在他的脑海里。
    贾诩只是在等其他意外的信息,普通的军情已经不会影响什么。
    现在形势明显些,诸胡已然有备,那说明肯定存在一支联合组建的机动兵力。
    这支机动兵力要么潜伏,企图袭击徐晃三军,要么袭击南路军,再要么想一口撑死来打赵基。
    这支机动兵力暴露之前,中军不能动。
    还有就是,要等北方的消息。
    三郡杂胡已然有备,那么依附鲜卑,邀请鲜卑人南下也就成了大概率的事情。
    反正冬季时节,对鲜卑人来说闲着也是闲着,来三郡走一圈,或许就能迫使三郡诸胡名义上臣服于他们。
    现在的鲜卑国主是鲜卑建国大首领檀石槐的长孙魁头,然而檀石槐死后继位的和连是次子。
    如今和连之子骞曼已经长大,企图从堂兄魁头那里抢夺国主之位。
    如果魁头能对外击败汉大司马赵基,或者威慑三郡杂胡臣服,那势必威望高涨,短期内自能压制骞曼引发的人心分裂与动荡。
    鲜卑人,的确有介入这场战争的动机与需求。
    关尚端着一盘饭菜进来,放下后对赵基说:“大司马,有自称扶风苏则者投帖,欲拜见大司马。”
    赵基皱眉:“就是那个扶风苏氏的苏?”
    “不清楚,下面人说这人自云是从北地逃难而来,带来了鲜卑军情。不敢隐瞒,才向卑职上报。”
    “知道了,安排他来见我。”
    赵基端起一碗米粥搅了搅,端到贾诩面前:“军师,可知苏则此人?”
    “此人有名士之称,本以为丧命于三辅大乱之中。不曾想倒有先见之明,逃出三辅保住了性命。”
    贾诩接过木碗,握着木勺搅了搅,又吹了吹,才说:“平陵苏氏族大兵强不假,然其族裔分支遍及周边。大司马也只是迁徙其宗族、戚族与乡党,又不曾株连苏氏余脉,不必担心苏则虚报军情。”
    如卫氏都能发展出豪强、名士诸多分支,苏氏也是与卫氏一起崛起的家族,支系更是复杂。
    面对贾诩的宽慰,赵基忍不住笑了笑。
    经历三辅动乱后,苏氏远近分支自然会抱团求存,因此绝大多数关中苏氏几乎被他一锅端了。
    但的确还有残留的苏氏,这些苏氏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去平陵抱团求存。
    怎么说呢,家族规模大到了一定程度,内部一些矛盾也会大的超越死亡恐惧。
    人虽然怕死,但有的人宁肯在外面卑微求活,也不愿回归家族低头受气。
    例如苏则,苏氏坞堡之强,李傕郭汜联手都没能攻陷,结果苏则有名士之称,就是不去坞堡里。
    说到底,苏则这一支与坞堡里的管事的苏氏肯定有着不便向外人讲述的矛盾。
    赵基也就点着头,端起自己那碗粟米粥吃了起来。
    军事调动是大事,军情早晚延迟几十分钟不影响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斥候侦查范围,范围之内,鲜卑人不可能穿插进来。
    再说了,就算鲜卑人突进到二十里范围内,又能如何?
    赵基耐心吃粥啃麦饼,随后才去见苏则。
    苏则不能说是衣衫褴褛,身上穿的是鼠兔皮缝合的及膝大皮袄,皮毛外翻还大片磨损,污垢甚多。
    就连苏则本人,也是发须散乱,面容清瘦。
    但整个人气色不错,目光锐利给赵基一种公事公办的刻板印象。
    赵基落座,才问:“先生怎么如此打扮?”
    “某与友人隐居北地太白山中,狩猎为生,故如此打扮。”
    苏则对着赵基拱手,做笑:“大司马也曾隐居稷山,某大致如是也。”
    “你我还是有区别的,我隐居稷山时,穿豹皮、虎皮与鹿皮衣。”
    赵基侧头去看关尚:“冲泡姜茶取来给苏先生驱寒暖身。”
    “喏。”
    关尚转身快步离去,赵基就问:“先生是一人来,还是与友人结伴而来?”
    “某共有三人南下,如今到大司马军中只有仆与冯翊池阳人吉茂。”
    “池阳吉茂?”
    赵基想了想,就问:“他可是太医令吉平的族人?我听说司徒赵公今年征辟池阳人吉黄为掾,与吉茂可是近亲?”
    苏则闻言眼睛一亮立刻回答:“吉茂乃吉黄胞弟也,如今腿足冻伤,还请大司马遣良医救护。”
    “我自会遣人救治,先生说说军情。”
    赵基见苏则坐在那里止不住打摆子,就起身展臂:“还请来火炉边上话事。”
    “谢大司马关爱。”
    苏则也不推辞,跟着赵基转入内厅,看到了夹壁处燃烧的铁炉,忍不住加快步伐走过去伸手烤火。
    又转身背靠着夹壁火墙,整个人仿佛更冷了,止不住打摆子,仿佛呼出的都是寒气。
    暖身几个呼吸后,苏则强撑着站直身子,拱手回答:“某等本在太白山狩猎为生,入城邑换取食盐时,见鲜卑有集结之状。遂与伙伴商议,故结伴而下,昼夜兼程。”
    也必须昼夜兼程,这种天气很容易冻死在山野之间。
    苏则面露庆幸之色:“在榆林遭遇天兵,得天兵之助,这才能入大司马军中,保住了性命。”
    “先生断定鲜卑人集结,是要南下与我一战?”
    “正是,鲜卑之中亦有流亡士人,得彼辈襄助,我等才得以启程。”
    苏则面露感慨之色:“鲜卑若得逞,以其凶顽残暴,秦晋之地再无安宁之日。”
    “明白了,我中军集结此处,就是在等鲜卑。”
    赵基解下自己的熊皮斗篷,披在苏则肩上:“先生先休养驱寒,免得伤了身体元气。待修养好身子,再详细讨论军事。”
    苏则双手抓着斗篷两侧笼在身前,直问:“大司马早有应对?”
    “非我自大,我麾下徐公明、张文远、赵子龙皆洞悉军机之辈,来日成就不亚昔日之凉州三明。我随此三将之后,为的就是与鲜卑一战。”
    赵基语气平静,看着苏则眼睛:“我很高兴边郡胡尘之下,还能有先生这样身怀大义之士。”
    苏则一时无语,他是真没想到,赵基这位年轻的大司马居然是来跟鲜卑人打仗的。
    赵基也懒的详细解释,主动出塞去打鲜卑,会激发鲜卑人同仇敌忾的团结心态,而且道路太远,很容易在与鲜卑人的周旋中陷入消耗战。
    而在边塞防守就不一样,来进攻的鲜卑人数量有限。
    同时作为进攻的一方,鲜卑首领就必须取得战果,否则很难服众。
    因此,鲜卑人主动来战,这注定会有一场碰撞。
    就算重创这支鲜卑人,也不会引发其他鲜卑部落、首领的集体仇视。
    这种防守反击战争,很适合目前的格局。
    废掉鲜卑人短期内的干预能力,自己也就三五年真正的安宁时光。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