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都市小说 > 三十岁才来成长系统 > 第306章 道德三皇五帝(46K)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06章 道德三皇五帝(46K)

    第306章 道德三皇五帝(4.6k)
    台风带来的影响很快被消弭。
    毕竟对江北人民来说,这都是日常,不值得大惊小怪。
    带着李文卉下乡四处奔走一圈,确定各大种植基地已经逐渐恢复正常生产工作后,陈景乐就没再继续担心。
    与此同时。
    谢南雁教授那边发来消息说,陈景乐的书法获奖了。
    而且是最高的金奖!
    只是这个省展金奖名额,并不止一个,而是五个,就显得含金量有点一般般。
    “问题不大,只要能拿到中书协名额就好。”
    陈景乐无所谓。
    他本来的目的,就是冲着中书协门票去的,不然以他的实力,何必来省赛炸鱼。
    只要能进中书协,有资格参加兰亭奖就行,其他都不重要。
    只要能在兰亭奖上有所斩获,含金量自然而然盖过其他国展省展。
    李老师却很高兴。
    这可是省级金奖诶!
    比她当初那个中小学生的三等奖强多了。
    虽说只是省级比赛,但投展的稿件来自全国各地,某种意义上,也是跟全国范围内的书法高手们同台竞技。
    而且能拿金奖或者一等奖的,哪个不是有资格入选国展。
    比如南东省青年书协那几位,都是拿过省展头名,然后再在国展跟兰亭奖上崭露头角。
    李北星看向陈景乐的目光,简直跟眼冒桃差不多,恨不得把“哥哥放心飞,妹妹永相随”写在脸上。
    “一个省展而已,看把你高兴的。”
    陈景乐笑呵呵捏捏她脸颊。
    李北星嗔道:“别说得这么轻松好不好,搞得好像谁来都能拿一样。你没看官方给出来的数据吗,全国累计接收1100余份稿件,光我们南东省内就超过600件。打败1000多位称得上书法家的对手,拿到冠军,这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吗?”
    “不是冠军,金奖有五个呢。”陈景乐微微摇头。
    “就是冠军!金奖五个只是分果果而已,论及真实实力,他们肯定是不如你的!不信等着瞧好了。”李北星撅嘴。
    没救了。
    陈景乐扶额,没想到自己的头号粉丝,居然是自家老婆。
    虽然他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但难保不会冒出一个同样天纵奇才的对手。
    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天才。
    在拿到国展金奖一等奖之前,还是低调点好。
    ……
    这边刚拿了奖,陈景乐转头就在谢南雁教授的指导下,直接递交加入中书协申请。
    不出意外,过段时间就能出审核结果,拿到会员证。
    依旧是两位推荐人,这次李老师就不够格了,于是谢教授另外帮忙找了一位重量级推荐人。
    南师大的张归光教授。
    这位可是真正的书法大家,78年的研究生,师从容赓、商呈祚两位先生,治甲骨金文之学,曾任南东省书协三任副会长,两任正会长。
    也不知道谢教授是怎么说动对方的。
    其实真没什么套路。
    本来大家都是南师大文学院的,熟到不能再熟,谢南雁在文学上的成就虽然没有张归光高,但也不是拿不出手。
    甚至只是把陈景乐的作品拿给张归光一看,能到什么水准,人家自然再清楚不过。
    二话不说,答应帮忙推荐。
    “这个人情欠得有点大啊。”陈景乐不清楚其中经过,只觉得人情不好还。
    虽然对张教授本人来说,一个推荐名额不算什么,但对陈景乐来说,对方就是他进中书协的一个引路人。
    这个情是要承的,不管对方在不在意。
    确定申请中书协的事后,谢南雁教授又说:“有个全国中青杯书画大赛,下个月截止,正好可以参加一下。”
    “好!”
    陈景乐没有拒绝,参加过一次省展后,他对参展流程已经相对熟稔。
    去搜了下这个比赛,发现是中书协牵头,湘南官方宣传口联合湘南文联举办的。不收参评费,对投展参赛者除年龄要求满18岁外,不设其他要求。
    属实难得。
    这样的比赛,是书法人最喜欢的,不出意外,肯定会有很多大佬参赛。
    试问谁不想为自己的履历上多添几个具备含金量的头衔呢?
    不过对作品规格倒是有严格要求。
    好在对陈景乐来说,这个小意思,他什么规格字体都能写。
    这次参赛内容准备什么好呢?
    “有了!”
    陈景乐只是眉毛一挑,当即铺纸调墨。
    李北星在旁边看着他蘸墨挥毫,看清楚写的内容后,惊讶捂嘴,心喜不已。
    若不是这幅作品要用来参赛,她都想据为己有了。
    ……
    陈景乐递交到中书协的申请,在经过核实信息后,很快被通过。
    开玩笑!
    人家前南东省书协会长亲自推荐的人,要是审核没通过,这不是打人脸么?
    更何况陈景乐确实实力在线,这省展金奖一看就是真实水平,哪怕现如今书协里比他强的,都寥寥无几,更别说年轻一代。
    天知道是什么时候冒出来的杀才,之前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
    这样的选手,若是进不了中书协,你猜丢脸的是谁?
    “看样子,南东书协是要准备推新人啊。”
    “大概是的,毕竟选会长一事闹得多少有点难看,让其他省份看了笑话。既然现在这批没人能服众,那干脆培养新人得了。”
    “你别说,这字写得是真厉害,妥妥的大家风范,让人怀疑到底是不是年轻人能写出来的。”
    “总不至于作假吧?那到时候就不是丢脸这么简单了。”
    “应该不至于,只能说现在的年轻人是真的猛。”
    “……”
    与此同时。
    陈景乐的参赛作品,也成功通过加急快递,寄到中青杯书画大赛评委团手上。
    负责评审的这位评委,本来只是随意地展开作品一看,下一秒大吸凉气。
    “我嬲!”
    赶紧端正态度,喊来其他人。
    其他人一看,同样大吸一口凉气,不约而同惊叹出声。
    “有没有觉得像谁?”
    “这不是很明显嘛?还能像谁?”
    “糅合了二王之秀逸,孙过庭之俊美,张旭之狂韵,怀素之放肆,苏黄之雄厚。行狂草之气势,又夹杂着行楷的结体,不得了、不得了啊!”
    “个人风格已然趋于成熟,毫无疑问,又一位草书大家诞生!”
    “陈景乐?没听说过。你们谁认识?”
    “不知道,没听说过。”
    “南东省那边的,看自我介绍,还是岭南杯青年书法篆刻大赛金奖。这个岭南杯,我记得是前几天才公布结果吧?”
    “前脚刚拿完省展金奖,就来参加国奖?你当赶集呢兄弟?”
    “……”
    毫无意外,光看这质量,入展妥妥的,拿奖也是妥妥的,就是不知道最后会是什么名次。
    据说这次中青杯,有意缩减获奖一二三等奖名额。
    不过对比其他优秀作品,眼前这幅丝毫不逊色,是有望争夺一等奖的。
    回到参赛作品内容,只见纸上写的是——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这一内容,选取的是杨慎《廿一史弹词》里的《西江月·说三分两晋(其一)》。
    就是写“滚滚长江东逝水”那个杨慎。
    陈景乐这次没有用行书,而是走的草书路线,或者说草行。
    行书有真行,草书自然也有草行。真行近似真书而纵于真,草行近于草书而敛于草。
    他的草书,是先学毛体,再学张旭、怀素,后溯二王。
    讲究一个直笔劲书,恣肆挥洒,线条奔放,动感强烈。
    这次参赛写的《西江月》,想尽量让作品风格与书写内容相契合,于是走的稍显狂放的草行风格。
    卷面望上去,气势扑面而来,任谁看了都得瞪眼。
    这就是草书的优点了,章法自由的基础上,呈现了无与伦比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张力。
    陈景乐很少写草书。
    毕竟他的客户受众大部分审美,都停留在普通人范畴,而草书由于字形太简单,彼此容易混淆。
    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三大阶段。
    早期草书起源于秦汉,章草大致形成于西汉宣、元之间,兴盛于东汉、三国及西晋,今草则为东汉张芝所创,由东晋王羲之发展完善。
    到唐朝,草书已然成为一种书法艺术,因此演变成为“狂草”,作为传递信息工具的功能已经减弱,成为一种艺术作品,讲究间架、纸的黑白布置,是否让人能认清写的是什么,反而不重要了。
    特别是唐代后的狂草,主打一个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更偏向于艺术性,而非实用性。
    而到近现代,草书的特点,更常见于点划结体,使转和用笔,皆吸收从古到今各书家的优点。比如王羲之书体中学一些,王铎法帖中取一些,再比如祝允明、孙过庭等等,最终演变成自己风格,任意发挥,洒脱自如。
    若论草书成就最高者,莫过于张旭跟怀素。
    张旭是狂逸而不逾矩,章法有度;怀素则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
    二者都是能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美感的存在。
    这样的草书,才配称得上艺术啊!
    反面例子就是北宋丞相张商。
    其人英喜好草书,但水平又一般。某日偶得佳句,连忙奋笔疾书,回头让他侄子帮忙誊抄,侄子抄到字迹怪异之处,就好奇问这是什么字。张商英看了半天,没认出来是什么字,当即责怪道:“你怎么不早点问,搞得我都忘了自己写的是什么。”
    你别说,即便是现代,这样的人也不少,个个自诩狂草大家,实则写得跟鬼画符没什么区别。
    归根究底,是太过追求墨色浓淡跟笔画粗细。
    笔法自然,章法自由的同时,不失法度,才是草书创作者该考虑的,而不是哗众取宠故意写丑。
    创新可以,但不是所有的创新都有价值。
    陈景乐想着,既然是参展,那么偏艺术性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
    于是便尝试着走草行风格。
    当时状态不错,只一遍就写出了满意效果,直接打包寄出。
    名次什么的,不做期待,只要能入展就行。
    毕竟是第一次参加国展,不知道其他参赛选手什么水平,就当试水了。
    他的人生态度向来如此,不管做什么事,都会认真去做,但是会把期待感尽量降低。
    因为一旦抱有期待,就容易患得患失,特别是结果不达预期,难免失落,这样有损心神。
    是过程更重要,还是结果更重要,每个人都有不同想法。
    ……
    李文卉这几天逐渐适应并跟上陈景乐的节奏。
    即便是户外四处跑那两天,都没有掉链子,累倒是不累,就是每天都会被问很多问题。
    而提问者不是别人,正是表哥陈景乐。
    遇到各种情况,陈景乐都喜欢先问她什么看法。
    当然,她的看法不重要,毕竟一个高中生、准大学生,能有什么过人见解?
    关键是陈景乐想听她说,或者说考察她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
    李文卉一开始还支支吾吾,扭扭捏捏,后面得到陈景乐孜孜不倦地鼓励后,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即便说得不好,也不会受责骂。
    陈景乐对她称得上耳提面命,简直是手把手教她做人做事。
    李文卉对此心里是很感激的。
    她觉得乐哥变化最大的,并不是外貌,而是思想。
    之前她在外公外婆家住、在这边读书的时候,虽然很优秀,但没有那种跟旁人相比出类拔萃的感觉。
    然而现在不一样。
    她能很明显感觉到,乐哥在看待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等方面,比原来强太多,比她接触到的任何人,包括之前学校里那些厉害的老师,都要强!
    已经不是常人能比的。
    有点像那种看透世事的哲学大师,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富含哲理,让自己这个才高中毕业的准大学生恍然大悟,如当头棒喝。
    光是这几天学到的东西,感觉比过去十几年学到的都要多。
    毕竟之前更多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而现在陈景乐教她的,是社会上是整个人生都适用的道理。
    后者如果没有人教,光靠自己悟,她感觉起码得到大学或者大学毕业才有可能悟出来。
    除了给陈景乐当小跟班外,李文卉还有一项任务,就是辅导陈绮云期末复习。
    陈绮云的变化也很大。
    在李文卉印象中,她之前可是大懒蛋来的,每天就想着看电视玩手机,然而现在成绩都来到年级前三了,而且是坐二望一的水平。
    进步惊人。
    说是辅导,其实需要她做的不多,顶多陈绮云有什么不懂的,稍微向她请教一下。
    显然陈绮云的变化,是受乐哥影响,而陈绮云的回答,也证实了她的猜想。
    李文卉很羡慕陈绮云,对方比她幸运多了。
    要是自己能在高一高二时候,也像陈绮云那样,跟在乐哥旁边学习,接收他的辅导,说不定高考成绩还能多几十分。
    除开这些,最让李文卉高兴的是,帮陈绮云辅导完功课后,能吃到乐哥做的饭菜。
    这让吃惯学校食堂的她,惊为天人。
    简直神仙美味!
    一想到陈绮云几乎能天天吃到,就更羡慕了。
    再就是大嫂李北星,这位长得跟仙女似的,气质又温柔典雅的大美女,相处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相反,比一般人容易相处得多。
    家境优渥,但没有半点架子,而且对她跟陈绮云俩人很是大方,周六直接带她们去商场各种买买买,教她们怎么护肤怎么穿搭。
    一圈下来,每个人手上都提着各种大袋小袋。
    李文卉头一次觉得自己不像是来打工的,更像是来享福的。
    “准备一下,下午我们再去做个实地考察。”
    等李北星带着两个小豆丁回来,陈景乐对李文卉说。
    “好的。”
    李文卉忙不迭点头:“这次是去哪里?”
    陈景乐微微一笑:“今天就不下乡了,去公司的线下实体店看看。”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