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1章 特別邀请
第1861章 特別邀请安森轻轻耸肩,“那不是我的功劳。我愿意把所有功劳献给导演,格斯一直在探索,他是一位真正热爱电影的人,不像我,早就已经被好莱坞污染了。”
蒂耶里直接轻笑出声,“我不会这样认为。”
“在如此喧囂的热浪里依旧能够保持清醒头脑,不愧是安森,你有绝对的资格骄傲,毕竟好莱坞那些一无是处的演员们除了信心和骄傲之外就什么都不剩下了。”
犀利。尖锐。
“我大胆地猜测一下,和阿方索合作,应该是你的主动选择吧?一次聪明的尝试。”
安森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这是在夸奖导演吗?阿方索知道的话应该非常开心。”
蒂耶里静静地看著安森,“也应该嘉奖你,相信你挑选作品的眼光。”
安森轻轻抬起下頜,“所以,你此次前来伦敦,就是专门邀请我加入评审团的吗?”
峰迴路转,反客为主。
现在,倒是安森率先切入正题,蒂耶里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
然而,蒂耶里丝毫不慌乱,笑容爬上嘴角,完全绽放,“当然。”
这回,轮到安森意外了。
蒂耶里,“我是认真的。安森-伍德,一位兼顾顏值和品味的演员,对於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都有自己的见解,在坎城,我们热情欢迎这样的电影爱好者加入评审团,和广大影迷一起挑选出心中的金棕櫚。”
“事实上,如果有机会,你应该担任评审团主席,让人们看看你的品味你的审美你对电影的理解和认知。”
一点,一点,蒂耶里灵感全面迸发,不由亢奋起来,越想越是一个好主意。
今年,这是蒂耶里第一次升职,在坎城电影节担任重要职位,並且开始掌握电影节风格和定位的大权。
蒂耶里有很多灵感很多想法,一方面,他需要和柏林、威尼斯竞爭;另一方面,他渴望树立坎城自己的品牌,真正將电影节打造为影迷盛会。
蒂耶里是典型学院派出身,没有专业学习过电影,却一路在资料馆成长起来,按道理来说应该是老学究,但非专业的背景又赋予他打破框架和传统的勇气,他尊重学院、艺术,却不认为这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比如评审团成员。
在蒂耶里看来,一名优秀的导演不一定是优秀的评审,比如昆汀-塔伦蒂诺,在评审团里横行霸道,拒绝听从意见,仅仅相信自己的审美,衝动与热血占据大脑;反之,一名普通的演员乃至於一个瓶却可能拥有顶级的审美,欣赏品味和专业能力根本是两回事。
眼前的安森就是最佳证明。
如果邀请安森担任评审,乃至於评审团主席,流量有保障,品味有保障,蒂耶里也非常好奇安森的选择,到底会选择什么样的作品作为金棕櫚。
这是一个有趣的提案。
但是,现在时机不成熟。
蒂耶里悄悄地把想法埋在心里,话锋一转,“但这不是我今天前来拜访的目的。我是前来邀请『与歌同行』报名主竞赛的。”
安森:……
蒂耶里看著安森无语的表情,笑容爬上嘴角,最后没有控制住,直接轻笑出声。
安森轻轻摇头,“你伤害了阿方索。”
蒂耶里,“哈哈。”笑声还是控制不住,“老实说,我认真考虑过『人类之子』,哪怕你们现在依旧正在拍摄也没有关係。”
对於一些顶级导演、顶级演员的作品,蒂耶里相信,先下手为强,在他们筹备、拍摄的时候就应该发出邀请,否则柏林和威尼斯也在虎视眈眈,坎城不一定拥有优势。
也许,未来有一天,坎城能够成为人们心目里的圣殿,任何人都以前往坎城主竞赛为荣,那么蒂耶里可以稍稍安心一些。
但不是现在。
所以,邀请需要趁早。
“可是,我询问过相关人士,这次作品的拍摄非常复杂,后期工作更是繁琐,你们的目標是后年上映,而不是明年,对吧?”
“所以,即使邀请『人类之子』,也应该是2006年的坎城,不是2005年。”
“我们现在的目標是『与歌同行』。”
安森眉尾轻轻一挑,“这位相关人士,不会是卢卡斯-伍德吧?”
蒂耶里笑了,“你知道,我应该保守线人的秘密,对吧?”
安森无语,现在终於知道蒂耶里为什么能够悄无声息出现在伦敦了。
站在森林影业的角度来看,他们自然希望自己投资製作的项目能够进入坎城,在正式登陆院线之前爭取一波曝光率,能否得奖不重要,重要的就是一种营销一种推广。
安森露出一个无奈的笑容,轻轻摇了摇头,“他欠我一顿晚餐。”
蒂耶里但笑不语。
安森,“如果是寻找『与歌同行』,那你应该寻找导演才对,詹姆斯-曼高德应该非常乐意接受坎城的邀请。”
在前世,“与歌同行”没有走电影节的路子,根据传闻,二十世纪福克斯曾经考虑过报名威尼斯电影节。
毕竟威尼斯算是颁奖季前哨战,儘管在2004年的当下,这种联繫不明显,人们也暂时没有把威尼斯和多伦多当作奥斯卡颁奖季的开端,但瞄准奥斯卡的诸多电影確实愿意前往威尼斯首映,从那里开始宣传造势。
然而,二十世纪福克斯內部试映之后,缺少信心,尝试性地询问威尼斯一番,意识到竞爭太过激烈,於是就乾脆利落地放弃了,与其前往威尼斯面临口碑的考验,不如直接登陆院线走常规发行路线。
某种程度上,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判断是正確的,“与歌同行”的成品质量確实褒贬不一,最后在奥斯卡也无缘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提名,焦点全部集中在两位主角身上,颁奖季学院公关策略也稍稍不同。
否则,以詹姆斯-曼高德在好莱坞打滚多年的名声,报名一下威尼斯或者多伦多,並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困难的地方在於能否进入主竞赛而已。
现在,蝴蝶效应已经改变了一切,“与歌同行”可以当作一部全新电影,电影的处境和状况也截然不同。
甚至於蒂耶里亲自上门邀请。
蒂耶里轻轻摇头,“不,我们邀请的是安森-伍德,而不是詹姆斯-曼高德。”
安森嘴角一抿,流露出些许玩味,再次落在蒂耶里身上的眼神意味深长起来。
“我以为在法国,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一切以导演为主,导演才是电影的灵魂与核心,演员只是电影的一部分,怎么,你上任之后,准备在坎城掀起一股全新的变革风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