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 都在默契清理内部问题
子旬思考着子颂的话。对于神权与君权的整合,他也很想这么做。
但问题是,他不可能跟辛屈那样,提前布置了“天地人”三界的神话体系。
要知道,辛屈用了十几年,一点点通过“话本”、“神话”等内容,向百姓与子民普及了三界神系。
这可是一条自太古贯彻现代的神话系统,其内容之翔实,故事之传神,何其深入人心。
他彻底告诉所有人,何为天庭,何为地府,何为人间。
再加上新人成长,老人不再掌握话语权了,一整套系统的普及与完善,辛屈这才有了“登基称帝”的操作。
倘若没有这十几年的努力,现在的辛屈,根本不可能有这个登基称帝的操作。
也正是如此,子旬才在考虑,要怎么解决宗教问题。
现存的殷商巫师,根本扛不起宗教变革的大旗,但也不可能任由下边腐烂下去。
所以,他也在考量,是采用一神教,还是采用辛屈的多神教。
但不管如何,最终的关键还是落在了君权的佐使上。
不能让神权威胁君权。
所以他才头疼。
辛屈那边已经喊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概念,那么自己这边似乎只能坚持“天命玄鸟”的帝命。
那么子颂提出的,坚持“帝”为先祖的所化的内容,就是最好的办法。
但前提是,他这么干的话,巫师们会怎么选择?
臣服他?还是反抗他?
辛屈是多神教,他可以让渡一部分宗教权利给下边的巫师,给他们庙祝的身份,册封他信仰的神祇,改造他们神祇的故事,进而完成对地方神灵的兼并。
这么做,地方巫师的利益将能得到最大的保护,他们自然不会选择子旬。
毕竟一神教——非此即彼,巫师的利益损失必然巨大。
可要是自己搞多神教。
他能竞争得过辛屈吗?
子旬又把几个心腹巫师与亲族召唤来,众人商量了起来。
“若是帝就是天帝,我们能用燕国的三界神系为我们兼并北方铺路吗?”
子旬召唤来的都是心腹,一听这话,众人都皱眉:“若是如此,不就正中辛屈下怀?”
“对啊!他巴不得承认帝就是天帝呢!这样一来,辛屈能做的事情就多了,我们不就等于自投罗网了?”
“……”
子旬听罢,大体能看出来,都反对他兼容三界神系。
“那么,我们能搞出比辛屈更强的神系吗?”
“不能。”群巫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摇头,“与幽燕的决战,是道统之争,圣人之争,你死我活的那种。”
“嗯……”子旬沉吟片刻后说,“那就这么做,加强帝的信仰,宣称帝就是王死后所成。
然后,开始忌邪吧。”
忌邪,即排斥非信者。
“凡是不信仰帝的方伯与民众,准许掠卖为奴。”
子旬很快下了决断。
既然多神教他搞不了,那就搞一神教,然后开始对内强推“帝”的信仰。
并且给信仰“帝”的子民,一点甜头。
“凡是信仰了帝,不得相互攻击。”
“所有玄鸟血裔,都拥有对非邪信徒进攻的权力。”
子旬的命令,也很快随着他的要求,提前对外发送。
那些赶来的大巫们,一个两个还未入城,冷汗都下来了。
不过,子旬也不是真的将他们往外推,而是在几日之后,又让人散播,他要的只是选定“帝”为至高神。
而至高神之下,必然有天使,替帝分管一切。
而这些天使,都是玄鸟血裔与友善的方伯氏族才能传承。
同时拥有玄鸟血脉的多子族,将得到一个基于百姓与奴隶之上的身份——采邑主。
非奴隶的自由民,将可以投奔王室,而得到征召,成为武士。
换而言之,子旬开始搞“种姓制度”了。
至高神(王室)——天使(公族、方伯、巫师)——采邑主(子姓血脉)——武士——平民——奴隶。
子旬的动作飞快。
他直接将黑衣肃慎的那一套制度抄过来。
下令王室白袍、天使紫袍、采邑主红袍、武士绿袍、平民黑袍、奴隶着袴。
大邑商终究是尚白的,所以他这一套政令搞出来之后,黔首一词提前出现了。
至于奴隶,能有一条袴遮掩下半身,就是老爷们的恩赐了。
同时,子旬还下令,凡是不信仰“帝”为至高神的,一律贬为平民,加罚赋税。
可以说,子旬已经决定好了,利用辛屈这一次的压力,彻底完成整个国家的阶级分层。
利用子姓在全国各地的多有血脉的身份,快速铺开一座行之有效的金字塔结构,将他们能整合的资源,全部整合起来。
当然这么做的后果就是,一些信仰幽燕宗教的人,开始从殷商逃离,也有一些方国派人与燕国接触。
他们不想自己的信仰被破坏。
那么天底下能接纳他们的只有幽燕一个。
只要派人来请,幽燕就会根据他们的神灵传说与特制,册封他们为地方神祇,城隍也好,土地也罢,山神也行,反正对于这些方国来说,这都是虚名。
他们要的是保证自己的信仰,同时在两国交锋之中活下来。
可以说,两国还未开始打,光是内部的大整顿,稍微溢散的余波,就震死了一群人。
消息很快传到了北京府。
辛屈翻着文件,身前跪着一群被扒了官服的白身,他们瑟瑟发抖的看着辛屈。
“卓珑,三千石。”
“南荣丰泽,五千石。”
“北宁散河,三千五百石……”
辛屈每念到一个名字,群臣与跪在地上的人,冷汗都下了几分。
“监守自盗。”辛屈淡淡的说,“贪墨库藏,败坏军纪,偷漏赋税,里通外敌……可以嘛。
这加一块,十二万石粮草了呢。
才几年啊。
烂成这样了?”
辛屈说完,将竹简朝着边上的戴冰甲甩了过去:“左丞。按律,怎么处理?”
戴冰甲捡起来,抖开看了两眼,然后一下就看到了安全将军府的印戳,立刻明白了辛屈是从哪里弄来的证据。
他深吸一口气说:“臣以为,按律,以爵冲抵。不过他们所犯罪责皆大,爵不抵罪,便夷三族,以儆效尤。”
“那司寇府就去办吧。”辛屈挥了挥手,也不管下边这群人喊冤求饶,将清净留给了现场。
或者说,太静了一些。
辛屈捧起茶杯,呷了一口后,算是打破了冷寂的气氛说:“南边的消息你们也听说了吧。子旬开始了内部的清理。
所以,都管好各家的子弟。
接下来安全将军府还会加强间客的搜查。
战争要开始了。
左右摇摆的人,终将毁弃。
不过也不能给子旬太多时间。
今年始元五年六月,召开一场全国郡县科举,凡是地方有才之人,落于籍贯的,就上各个学校,统一送来京师科举。
选拔人材。
为之后灭殷商之后,各地改郡县做准备。
你们的子弟,也送进去,统一考试。
当然,也嫡长子就不用送了,全部安排入镇中将军府,太子那边也要参与这一场战争。
先锋,交给太子打。”
辛屈话音一落,所有人都惊愕抬起头看着他。
“这……太子他可不曾经历大战。”姚册赶紧出言。
辛屈伸手拦住了姚册说:“先锋而已,又不是只有他一路。这一战是全面战争,你死我活,我准备安排三路,太子只领其中一路。所以,不足为惧。”
“这……是。”姚册最终叹了一口气不言。
现场贵族们也都哆嗦了一下,嫡长入镇中将军府,未来肯定是改组为东宫六率,成为太子潜邸。
而次子与庶出,就得送学校去,然后拉进来参加科举,相当于所有继承人,要么入军中,要么入文官,他们的未来就彻底绑死在幽燕了。
要么一起生,要么一起死,别无第二条路了。
“好了,加大对南方的屯所布置,殷商逃来的人,不论身份,就安置在屯所暂时屯田,过了隔离期,遴选之后,就将他们的家属北迁,优先布置在长城沿线军寨。”
辛屈用了十几年,在长城沿线建了一堆的屯寨,就是等待之后用。
现在,也到了时候。
交代完,辛屈站起身,正准备走,忽然想到了什么,对安全将军府的官吏说:“你们也安排人入殷商境内,开始进行拉拢与策反。
信仰这种事,不是所有人都不当回事的。
干系各个邦国的立身之本,子旬的操作,无外乎就是在逼迫下边站队。
好坏兼有,但对我们来说,反而是好事。”
“臣等明白。”(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