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蝴蝶君/开心元元
第500章 蝴蝶君/开心元元“嗨,米勒先生!”
“mr.why,恭喜,我看到新闻了。
在时代广场,魏明见到了上次来美国时认识的戏剧大师阿瑟·米勒。
雨果奖的结果算是最近文化圈最著名的事件了,而纽约又是美国的文学和出版业中心,阿瑟·米勒想不知道都难。
魏明把龚槽引荐给对方,米勒竟然也听说过:“我知道中国最著名的两位女演员,其中之一我在燕京人艺见过,没想到今天见到了另一个,幸会幸会。”
听他提起朱霖,龚鱈笑道:“我和朱霖也是很好的朋友。”
米勒:“不过你的英语说的比她好。”
其实朱霖的英语在人艺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英若成不在的时候还能凑合著给阿瑟·米勒当个临时翻译,只不过这一块的天赋確实不如龚雪。
今天魏明约见米勒,也是想让这个纽约坐地户带他们领略一下百老匯的人文景象。
百老匯大道是纽约市曼哈顿区一条南北向主干道,全长25公里,百老匯剧院区则是以时代广场为中心,涵盖西41街至53街范围,早在19世纪初这里就已经是美国戏剧艺术中心了。
米勒指著脚下的时代广场道:“百老匯的剧场大部分都不在百老匯大道上,而是以这里为中心分布开来,你们是想看话剧还是歌舞剧?”
魏明问:“近期最火的剧目是哪个?”
“那肯定是来自伦敦西区的《猫》了。”
听到熟悉的名字,魏明问:“是原班人马吗?”
“自然不是,伦敦那边依然票房火热,而且莎拉·布莱曼现在是全球知名歌手,已经很少上台了,韦伯只是把授权给了百老匯的公司进行重新编排,也更加適应美国人的口味。”米勒道。
去年《猫》原班人马来到百老匯演出,盛况空前,然后就把这部剧留在了百老匯,一年时间过去了,依然是最卖座的。
也不知道韦伯製作中的《狮子王》到哪一步了。
“那就《猫》吧,我也看看美版是什么风格。”
百老匯也分为內百老匯和外百老匯,前者在核心区域,演出的也都是经过考验的成熟商业剧目,后者则以实验性作品为主。
阿瑟·米勒请魏明两人去的是位於百老匯大街1634號的冬季花园剧院,这座剧院也有著上百年的歷史,无论外观还是內里都非常漂亮。
以阿瑟·米勒在戏剧界的地位,拿到的都是vip位置的票。
不出所料,《猫》依然全场爆满,热度不减,毕竟今年刚刚在托尼奖上拿到了包括最佳音乐剧、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作曲等在內的七项大奖,另外格莱美和奥利弗奖也都拿到了重量级奖项,能够得到观眾热捧也就不奇怪了。
甚至这里都成了纽约的一个旅游景点,很多美国外地甚至外国音乐剧爱好者为了这部剧特意飞来纽约。
而且在他们落座后开场前,还有人过来跟米勒大佬打招呼,有些也都是这个圈子里的人,米勒顺便介绍了一下mr.why的大名。
其中有一个魏明比较注意,因为他是一个华人面孔,而且魏明前世跟他见过面。
他叫黄哲伦,26岁,非常年轻,不过在百老匯戏剧界已经有了一定名气,他创作的“美国华裔三部曲”《新移民》《舞蹈与铁路》《家庭忠诚》是了解这个群体很好的艺术载体。
不过他最著名,也是为他获得最多荣誉的还要数几年后的《蝴蝶君》,就是尊龙演的那个《蝴蝶君》,是先有的话剧版后改编的电影。
这部剧也为黄哲伦拿到了美国戏剧界最高奖—托尼奖。
虽然知道这个故事是根据真实事跡改编的,魏明还是觉得很扯,直到他在抖音上看到了开心元元。
魏明前世见过黄哲伦是在小姑魏翎翎的六十大寿上,他们是史丹福大学的校友,同岁同届,而且因为姑奶奶和黄哲伦的父亲是朋友,也是合作伙伴,所以两家曾有意撮合这两人,虽然最终没有成,不过两人一直是很好的朋友。
米勒在向魏明介绍黄哲伦的时候多说了几句,显然很看好这个年轻人。
而魏明乾脆跟他说起了中文:“可以用中文交流吗?”
“当然。”黄哲伦虽然是美国生,美国长,不过他的家庭教育很好,中文是必修课。
“听说你是史丹福大学毕业的?”
“是的,之后又读了耶鲁的戏剧学院。”本硕都是美国顶尖名校。
魏明道:“巧了,我姑姑也是斯坦福的学生,法律和管理双学位。
他一说到这,黄哲伦脑子里立即蹦出了一个人名:“魏翎翎?”
魏明故作惊讶道:“你认识我姑?”
“当然,我们是好朋友!”刚刚已经跟魏明握过手的黄哲伦又跟魏明握了一次手,笑容明显真诚了许多。
黄哲伦父亲是个银行家,创建了全美第一家华资银行一远东国家银行,说起来姑奶奶家的银行还是摸著他家的银行过河的。
自己做了金融业,黄哲伦父亲就特別希望他能学法律,美国的律师太他娘强了,在儿子执意要走创作这条路后,他得知了石家老夫人有这么一个斯坦福学法律的侄女,而且才貌俱佳,顿时萌生了撮合的想法,跟魏琳笛一拍即合。
黄哲伦还想跟魏明打听一下魏翎翎的近况,不过身边的女朋友提醒他:“演出开始了。”
黄哲伦只好作罢,等散场后再聊。
美国版的《猫》相对於英国版確实有明显的改变,首先没了那股地道的英国伦敦腔,总感觉差了点什么,但表现力上更时尚,演员也更漂亮,好几只小母猫都长在了魏明的审美上。
百老匯是全球戏剧商业化做得最好的地方,全球干这行的都把这里当做实现梦想的地方,能在这里演上大卖作品的主角,这些演员都是演技和顏值俱佳的。
《memory》这首《猫》的灵魂之歌龚槽之前早就通过磁带听过了,今天还是第一次听现场,那种震撼的感觉叫人特別沉醉。
这剧院空间的设计肯定也很有门道,感觉声音都是立体的,演员在前面,但声音却是从四面八方传过来的。
演出结束后,所有演员上台谢幕,全场鼓掌,主演看到了前排的阿瑟·米勒还特意提到了他,並感谢了他的到来。
米勒只好站起来向后面的观眾鞠躬致敬,再次收穫了热烈的掌声,这老哥们几在百老匯的影响力確实很强。
现场演唱的魅力就在於“不同”,这跟魏明上次在英国看到的不同,恐怕他下次再来纽约,再来这里看,还是会有不同和惊喜,所以不以曲折剧情取胜的经典戏剧可以常看常新。
接下来魏明和米勒还约了饭,散场前他也特意跟黄哲伦说有机会一起吃饭。
黄哲伦当即道:“明天怎么样,明晚有一个编剧沙龙,要不要过来玩玩。”
“都是和你一样的戏剧编剧吗?”
“不,还有电影编剧,可能还会有演员。”
“好吧,我很有兴趣。”
黄哲伦给魏明留了一个便签,魏明也把自己的酒店的电话写给了他。
晚饭的时候阿瑟·米勒跟魏明討论起创作:“你写的那些有些惊悚的青春小说我也翻过,但那应该不是你的真实实力,据我所知,你在中国可是获得过最高文学奖的人。”
魏明摊摊手:“但这里毕竟是美国,英语也不是我的母语,我还在学习中,而且接下来会和我妹妹一起在美国留学,学习英语文学。”
听到魏明接下来要留学进修,米勒很惊喜:“那你有没有想过为百老匯写剧本?直接用英文!”
米勒自己就有相关公司,他这么大人物主动做地陪,除了文学上的惺惺相惜,以及对中国的好感外,肯定也是希望能有利可图的,毕竟他已经过了创作巔峰期,写不出卖座的作品了,所以发掘新人倒也不失为一种延续自己在百老匯影响力的方法。
魏明微微一笑:“未尝没有这种可能,如果我真的写了戏剧剧本,到时候肯定首先找你合作。”
阿瑟·米勒笑得很开心:“希望能看到你在百老匯扬名立万的一刻,入学后好好生活,好好观察生活,你肯定会有所收穫的。”
他们举杯碰了一下。
~
“所以你还真想写音乐剧啊?感觉这个比小说难多了,”回到酒店后,龚雪在浴缸里跟魏明聊了起来,“歌虽然很好听,但我大部分都听不懂。”
魏明跟她相对而坐:“我连全美热捧的流行歌曲都能写出来,区区音乐剧也没什么可怕的,这玩意儿写好了確实赚钱。”
如果能形成ip效应,还能翻拍电影,像鲍勃·福斯的《芝加哥》就曾成功被翻拍成奥斯卡最佳影片,成为一代影史经典。
而且百老匯的戏剧逼格也比魏明现在写的青少年读物逼格更高。
这玩意儿中美都一样,越小眾的东西,获取难度越大的东西逼格越高,百老匯虽然整体收入和世界影响力不如好莱坞,而且影响力差距越拉越大,但是在好莱坞面前可是高傲得很。
第二天,魏明白天带著雪姐去中央公园遛弯拍照,晚上来到了约定的地方。
这次黄哲伦身边跟著的並不是他女朋友,而是一个相貌英俊的男子。
“mr.why,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好朋友尊龙,他是一名演员,也是一名导演,我的第一个剧本是他主演的,第二个剧本是他主演並导演的。”黄哲伦跟尊龙勾肩搭背,显然是很好的朋友。
“人才啊!”
魏明跟五官深邃且精致的尊龙握了握手,確实帅气,即便跟魏明碰上也能不落下风。
不过龚槽觉得还是小魏贏了,起码小魏个子更高。
魏明比尊龙起码高了10公分,这个身高也让他在跟外国人相处的时候不需要仰视別人,更显气质。
因为四个人都是华裔,所以尊龙乾脆也直接用中国话跟魏明交流,这一交流就暴露了他的口音。
“尊龙先生来自香港?”
“是的,我自幼在香港长大,先是学习戏曲,来了美国之后又在洛杉磯学习戏剧。”
“学戏曲?”魏明再一次明知故问,“不知道是跟哪位师父学习的呢?”
“我师父名號是粉菊花。”尊龙道,说起师父还是很尊重的。
“原来是粉菊花老师的高徒,失敬失敬,我最近写了一个电影剧本,女主角是萧芳芳你认识吧。”
“啊,那是我师姐!”尊龙惊喜道。
几人边走边聊,魏明道:“那林正英呢?”
“他是我师弟,我们是同一科的。”听到这些儿时伙伴的名字,尊龙更开心了。
除了林正英,尊龙的师兄弟里还有罗家英、惠天赐、董瑋、钟发、孟海等,既有台前,也有幕后,堪称女版于占元。
进入沙龙举办地后,各色人种都能看到,白人居多,还有一个黑人中年女人。
作为发起人的黄哲伦首先隆重地为大家介绍了来自中国大陆的mr.why魏明和龚鱈女士。
“mr.why先生的作品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而龚槽女士在中国也是数一数二的电影女星,可以视作中国的奥黛丽·赫本。”
一些熟悉政治的人一开始还愣了一下,毕竟黄哲伦的父辈是从台湾来的,而魏明两人来自大陆,不过很快就开始鼓掌欢迎,最近mr.why名气正旺。
一是大卫·鲍伊的那首《rightherewaiting》(此情可待)正当红,再有就是雨果奖和机器人第零定律的影响力了。
其中一个电影编剧立即主动凑过来跟魏明表达了对《第九区》的喜爱。
“我最近写的剧本就是科幻题材的,希望能得到您的指正。”
虽然对方年纪更大,但面对拿过雨果奖的魏明,一点都没倚老卖老魏明让他说说看。
大卫·萨波斯坦道:“这是根据我自己的小说改编的,讲的是一群佛罗里达州的老年人,本来是了无生趣地在老人院等死,结果意外遇到了外星来客,並获得了返老还童能力的故事————”
“————最后这些老人跟著外星人一起离开了地球,他们的亲人用一场假葬礼掩盖了他们的失踪。”
魏明听得时候忍不住想笑,熟悉,太熟悉了,这个味儿就非常的卫斯理啊,还有种老年版《e.t.》的感觉。
但魏明並没有轻视这位有些禿顶的老兄,他郑重道:“大卫,你可能只是没有选对电影公司,要不你把这个剧本卖给我吧。
1
“你?”
“是的,我在美国也有一家电影公司。”
“啊!”
刚刚听他们谈话的其他编剧包括黄哲伦都非常意外。
黄哲伦以为魏明是第一次来美国呢,结果他在美国竟然有一家电影公司。
“名字叫新线,虽然很小,但小公司更懂得珍惜,我想这个故事在新线绝对比在其他大公司更会得到重视。”
刚刚入圈的大卫·萨波斯坦甚至都没有问价格,激动地握住魏明的手,就俩词:“我愿意!”
魏明倒也不是乱发好心,因为他听出来了这个剧本是美国一部卖座电影,也是大导演朗·霍华德的成名作《魔茧》,小成本科幻喜剧片,朗导的女儿是《侏罗纪世界》的女主角。
虽然现在剧本还有些欠打磨,但绝对值得投资。
至於合作细节,魏明告诉大卫·萨波斯坦:“因为我马上要回国了,所以我会介绍你和新线的总经理罗伯特·沙耶谈。”
“是不是拍出了《鬼玩人》的那个新线啊?”有个捲毛小声问。
魏明:“没错,就是那个。”
在《猛鬼街》之前,《鬼玩人》几乎就是新线最出名的作品了。
大卫·萨波斯坦连连点头,黄哲伦非常高兴,提议大家举杯庆祝。
他也就是个入行几年的半新人编剧,今天来的基本都是资歷比他还浅的,没想到竟然促成了一个合作,这让他倍觉有面。
关键魏明的能量也超乎他的想像,大陆作家的触手竟然都伸到美国了吗?
不过后来又一想,他是魏翎翎的侄子,那跟石家的那位老夫人肯定也沾亲带故。
听父亲说,那位老夫人前阵子还收购了一条电影院线,这么一想魏明买了一家电影公司好像也不奇怪了,说不定就是为了避开派拉蒙法案特意推到檯面上的。
等大家都跟魏明聊了一圈,黄哲伦跟魏明问起了魏翎翎的近况。
“听说最近美国很火的玩具变形金刚跟她有关係,是真的吗。”
“是的,变形金刚的生產公司朗寧是她的,另外我们也合伙开了一家公司,新线就是被这家公司收购的。”
黄哲伦明白了,原来新线背后真正的主人是魏翎翎啊!
amp;amp;g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