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阴阳交媾成大药,只差九转丹光灿
第323章 阴阳交媾成大药,只差九转丹光灿“礼见大德初始!”
南天门碧沉沉,通体琉璃雕琢,幌幌宝玉妆成。
天门两边摆数十员镇天元帅,一员员顶梁靠柱,持铣拥旄,簇拥四尊大德天仙,齐齐见礼。
“二三子不必如此,吾无功无德,不得作此般礼遇。”
周承心念微动,恍若天河倒转,逆溯光阴,众等身影皆恢复到行礼前的刹那。此般大神通,骇人心魄。
“大德在上,天帝已等候多时矣。”
为首天仙向着周承稽首,而后引周承前去见一见这位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即便是此番乃是元始天尊相邀,但既到了天庭,还是要走一走程序,先去拜见这位三界共主,玉皇大帝。
“天上宫阙,倒是不凡。”
跟在周承身侧的虞韵轻声开口,甫一踏入南天门,虞韵就洞察到这天庭胜景的玄妙。
所谓天上一日,地下一年。
也只有如此,才能让那些求不得长生不朽的人,能够在天界的庇护下活过一劫又一劫。
见虞韵开口,一随侍仙女见礼道:“神女有所不知,这天上有三十三座天宫,七十二重宝殿……”
交谈间,云霞祥光掠过,不过片刻便臻至凌霄殿下。
到底是天庭的门面,金钉攒玉户,彩凤舞朱门。复道回廊,处处玲珑剔透;三檐四簇,层层龙凤翱翔。
周承等人进殿,便见天妃悬掌扇,玉女捧仙巾,诸仙、诸神侍立大殿两侧,有天帝垂帘端坐帝座之上。
“大德初始,有失远迎,力士何在?速请大德初始入席。”帝座之上,天帝掀帘,降阶而迎。
周承也回礼道:“下界散人周初始,礼见大天尊。”
虞韵也跟着周承一同拜见,口尊天帝。
“朕听闻大德初始随太上道祖化胡为佛,又点化东来佛来以明禅机,兴大法于四大部洲,传大道于阎浮世界,乃有大功德。故,愿拜尊驾为帝君、天尊,还请大德初始勿要推辞。”
玉帝神色肃然,一时间胜境庄严,天音轰鸣。
帝君天尊,乃天庭仙箓最高阶,号称位同四御。但实际上,就是类似的荣誉称号。
“大天尊盛意,拂敢逆也。我曾有一化身,紫气浩荡八万里,端坐重阳鉴明宫,身是帝廷座上客,心为三界引路人。”
周承自然不会拒绝,本来就是套一层马甲,有了灵山身份证,在天庭也得有一个身份证,这才是中立大能者的基操。
在周承说话间只见大道显化,混沌交织,涌现无尽瑞气,浩浩汤汤,化一庄严帝君相。
“善,众卿还不速速礼赞:钧天鸿蒙大帝初始渡世天尊。”
玉皇大天尊话音落下,自有天道相应,仙箓生成,化大帝尊位,凝天尊正果。
所谓天有九野,中天为最,中天又称钧天。
以钧天为帝君号,足见这大天尊礼遇,故此诸仙诸神不敢有丝毫怠慢,慌得连忙施礼拜见。
“虞氏神女随侍帝君,乃大功德,眸生重瞳乃圣人相,掌大神通,才德兼备,朕当礼遇,曰:中天烛照两仪元君。”
大天尊话音落下,诸仙诸神又连忙向着虞韵施礼,口称见过元君娘娘。
一时礼毕,过场走完之后,便见一祥云无有通禀,入凌霄殿中,乃一白鹤童儿。
“白鹤见过大天尊,奉我家教主老爷法旨,请初始大帝走一趟清微天玉清境。”
周承见状,旋即施礼道:“大天尊,元始教主相邀,吾当前去礼见。”
大天尊颔首曰:“善,大帝自便。”
寒暄礼节结束,周承和虞韵,便随着那白鹤童儿,往三十三天之上而去。
有道是天有三十三重,而三十三重之上还有三清天圣境,乃天外天、境上境,至高至妙。
……
清微天上,庄严神圣,有紫云之阁,碧霞为城。
入碧霞城,登紫云阁,便见混沌蔼蔼,鸿蒙流转,有圣人端坐在于此。
“初始帝君,请入座。”
混沌雾霭中,一庄严教主睁开双眸,只见法华灿灿,道气长存。
说话间,只见九宫八卦转,化一道台,落在周承的身前。
周承没有犹豫,直接端坐在那道台之上,虞韵则侍立在周承的身侧。
“帝君同天道为友,修持金丹道,乃正法也。大道三千,丹道为最,实乃道门正宗。”
“故此,愿请帝君,做一个祖师,传一脉道承。”
周承本以为这一次会见到故人,不过显然并不是,只是故人行走人间留下的肉身。
所谓道成肉身,不外如是。
“固所愿,不敢请尔。”
周承话音落下,便见元始天尊沉吟两声,道:“初始之前,蒙昧不存,道之未生,是为太易,或可曰:太易清微祖师。不知帝君意下如何?”
“善,我曾有一化身,混元初判道如先,常有常无得自然,我体本同天地老,须弥山倒性还存。”
周承话音落下,体映无量光,走出一道身影,着九宫、服八卦、戴太极、踏两仪,端的是一得道祖师的风姿。
“如此,道门多一无极法脉矣,吾便不叨扰道友了,大罗天上,有大道感召,道友合该走一趟。”
三清天说是最高天,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三十三重天曰离恨天太清境,三十四重天曰禹余天上清境,三十五重天曰清微天玉清境。
玉清境上还有第三十六重天,曰大罗天圣境。
有道是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上清境元气所成;太清境,玄气所成。
故此合成圣境四重天,实则又是一体,说是这天有三十六重也对,说天高三十三重也没错。
“既是大道感召,自当走一趟。”
说话间,周承起身,向元始天尊见礼,而后走出碧霞城,目光望向那天上虚无。
“三十六重天何在?为何我察觉不到。”
周承轻笑,道:“三十六重天,自在无中,跟紧我。”
说话间,周承拉起虞韵的手,一步踏出,身影便消失在【有】的领域。
只见三界诸世之外,无量虚无。
立足于虚无中,万有都要归墟,都要散去。
周承擎无量法光,笼罩周身,形成一个独立的【有】领域,只要虞韵不走出这周承身侧丈许的范围,就不会有所影响。
“你……你在消失?”虞韵察觉到周承的变化。
用消失来形容也不准确,因为这根本就不是在受损,而是在扩散。
倏然有辉光流转,现大道源流,化大罗天圣境,弥散开来。
而后周承便看到一位熟悉的老道,端坐于大罗天中,目光似乎远眺无尽的次元和维度,无尽的概念世界。
“小友,无恙?”
“伯阳先生说笑了,修士岂会生病?”周承笑着回应,拉着虞韵坐在道人的身侧。
道人笑道:“如何不会,那衍生出厄土高原的生灵,不就是为了追求真正的太易,把自己折腾病了。”
“我觉得这不算病,毕竟是一心求死,若他心有生机,自然就能脱离非有非无的状态。”
周承话音落下,就看到道人摇了摇头:“心病怎能不算病?”
交谈两句之后,道人笑着道:“如今小友道心已固,可尝试证太初矣。”
“未曾圆满,再等一等吧。”
周承还是打算有始有终,待自身丹道臻至圆满之后,再行大寂灭也不迟。
“哪有什么真正的圆满,不过如此也好,心愈无瑕,性命便愈坚固,如此也算好事。”
道人颔首,而后打量一眼周承,遂道:“我观道友如今合该行丹道第六功,老道这大罗天也算是清净,合该道友于此运功。”
“善,烦请伯阳先生护道。”
周承颔首,旋即也不犹豫,双眸半阖,心神入定,进入那玄渺内景之境。
只见那内景丹炉中,四药完满,通透澄澈,与金鼎玉炉共鸣,放无量光,呈清晖异象。
“劳烦道友,调和四药,交合阴阳。”
周承看向护持鼎炉的黄婆,微微欠身。
“谨遵大老爷法旨。”
黄婆肃然,演无我宽容之心,催动金鼎玉炉,调和四药。
乌金相盘结,兔髓木液藏,阴阳颠倒炼,两仪引渡玄。
所谓阴阳交媾,即是四药归一,五心和合,需大智慧大毅力,方能成就。
常定内景,日月无觉。
大罗天中,道人面露笑意,微微颔首,念了一声善。
“女娃可是无聊,我这大罗圣境,倒有诸般玄妙,可助汝一功,成大神通者。”
悟透一道之尽头,方为大神通者。
这也是虞韵漫长岁月来,所追求的境界。
早在周承当初成就无限祭道道果的之后,便可以直接点化虞韵,使其步入真正的路之极尽。
不过虞韵自然不愿,不是自己感悟出来的,代表着自身的智慧没有抵达那个层次。
她还是更希望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臻至这一领域。
不止是虞韵,太微华亦是如此。
轻易得来的感悟,会让人产生一种虚妄感,对道心的冲击太严重。
境界越高的生灵,对于道心便越重视。
“多谢前辈指点。”
虞韵不敢有丝毫怠慢,恭敬行礼之后,而后尝试感悟阴阳大道。
这一刻,虞韵仿佛察觉到完整的阴阳玄妙,仿佛就萦绕在她的心间,随意琢磨,随意触及。
……
且说,在周承和虞韵于大罗天上悟道修行的同时。
东海之上,洞天福地中,太微华也在入定修心,鞭笞木母,教其磨砺性子,以去懒怠。
“轰!”
倏然间,一声巨大的轰鸣声回荡在浩渺东海之上。
仿若天倾地覆一般,有一股力量在试图撼动那万劫不挪大地根。
“什么人,敢在十州祖脉放肆?”
太微华被惊动,运转神通,眉心开一天眼,照见那动静来处。
只见那东海海畔,有一仙山,势镇汪洋,威宁瑶海,端的是威武不凡神仙地。
“果山?孙悟空出世了?怎么这么早?”
太微华看到了那仙胞炸开,有一石猴降生,目运金光,直射斗牛,正在拜四方。
“我要是没有记错,那西游记中说过,五行山从天而降的时候,正值王莽篡汉。”
太微华稍微计算了一下时间,发现差不多还真就是这个时代。
如今周朝八百载时运还不曾结束,距离王莽篡汉更是遥遥无期。
按照西游记中所说,孙悟空闹地府时已经三百四十多岁了。
而后便是在天上待了半个月,而后第一次反天,按照天上一天,人间一年算,就是十五年。
在之后,第二次诏安孙悟空,则是在蟠桃园呆了半年,那就是一百八十年左右。
这么算下来,从猴子出世到被压在五行山下,差不多还真是五六百年上下。
“西行路上九九八十一难,或许也能去凑个热闹,看场直播?”
太微华对于孙悟空还是挺有好感的,毕竟在她的故乡世界,西游记拍的还是挺好看的。
“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孙悟空修行的那天仙诀中曾言,功完随作佛和仙,必然也是一个丹法。”
“七年时间,丹法修成……太过分了。”
太微华回想着自己一路行来,修丹法的艰难,一阵羡慕。
不过看孙悟空后续在西行路上的表现,倒也不像是丹法有成,心性圆满的模样。
“也不知道夫君什么时候能回来……”
在太微华起心动念的同时,正是大罗天上,周承睁开双眼的一刻。
这并非是什么巧合,乃是因果交织的心血来潮。
周承内景玄境中,那轰隆作响了漫长时间的金鼎玉炉,重新安静了下来。
黄婆演大宽容心,纳一切变化,固鼎封炉。
只见炉内,四药已经消失不见,只余一金灿灿、圆坨坨的大药。
至此,已经算是结丹。
接下来便是七返九转,通三关,斩三尸,丹成九转,化作圣胎。
“恭喜小友,修成丹道六步,这最后一步,不知小友可愿结个缘法。”
道人笑眯眯的看着周承。
“不知是和缘法?”周承拱手见礼,而后询问。
道人笑道:“这下界有一天生真灵降世,无人教导,蒙昧不自知,未起向道之心。”
说话间,道人轻轻一指,映照出那果山景色,道:“小友可于自家道场修成圣胎,以通天异象,点化这猴儿向道心,结一个善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