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黑豹“三栖中队”
第680章 黑豹“三栖中队”时间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九十年代末。
这一天,远在西南的大区司部迎来了暴风雨前的宁静。
参谋长办公室里,头发已经有些白的孟鲁豫正在观看一份由上级领导批示过的报告。
孟鲁豫一边看报告,一边紧锁了眉头。
这是一份关于夏国西南边地近来。。。。。
由于历史原因,中南“金三地区”形成了多支与所在国对抗的地方武装,其中兵力超过千人的多达二十多支。
这些武装都是以“面粉”养军,用贩“面粉”赚来的钱购买精良的武器装备。
这也形成了“金三地区”“面粉”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他们首先是军阀,其次才是“面粉”贩。
孟鲁豫手里这份保密文件中显示,目前对夏国危害最大的“面粉贩”是郎氏三兄弟,他们占据着一个叫老城的县城。
这里距离夏国西南边境某口岸不到十五公里,在历史上就是“金三”地区北部的一个阿片交易中心,每年在这里交易的“面粉”就达三百多吨。
郎氏兄弟近两年肆无忌惮地向夏国境内走私“面粉”,成为了对夏国危害最大的“面粉贩”之一。
老城原来是所谓的“金三民盟军东北军区”所在地。
80年代后期,“同盟军”四分五裂。
原“同盟军”副总司令康联盛在这里成立自治区。
后来他们发生内讧,“同盟军”参谋长郎洪宪联合“同盟军”内的几个小军阀与康联盛大打出手,最后康联盛被郎洪宪赶出了老城。
郎洪宪夺权后自封老城“同盟军司令”,他手下有三千多兵力,加上笼络的原康健胜手下的两个师和一个旅,共有六千多人,形成了“金三角”东北地区最大的武装集团。
占据老城后,郎洪宪的大哥郎洪吉任县官,负责地方行政。
三弟郎红猩专门负责抓经济,也就是“面粉”的生产和销售。
这兄弟三人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很快就发展成为“金三角”北部地区最大的“面粉贩”。
老城紧靠夏国边陲。
郎氏兄弟的“面粉”如果从中南半岛的西海岸外运就要经过其他几个“面粉贩”.
这是一项极为特殊而又艰巨的任务,它不同于一般军事行动。
对手是实力雄厚的武装力量,但是他们既不隶属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阀组织。
他们所占据的地方又是某主权国的领土。
动用大部队采取行动显然不行,而派出少量的特种部队来对付拥有几千人的武装力量也难以解决问题。
大区参谋长孟鲁豫与领导陈铁山汇报后,召开几位班子成员开会。经过再三研究决定,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先派人渗入“金三地区”。
去摸清敌人的详细情况后再制订相应的行动计划,这个任务交由大区侦察部门来执行。
西南大区的直属侦察部门是由“黑豹特种做战旅”旅长刘武亲自兼管的。
刘武如今是夏军特种作战领域的著名专家,曾经亲身经历、指挥了无数次特种作战行动,经验极其丰富。
……
年仅二十六岁的林小雪,是“黑豹战旅”优秀特种兵侦查员,中尉军衔。
正在外地执行任务的林小雪被紧急调回旅部参加这次打击武装备“面粉贩”的行动。
旅长刘武之所以让她参加这项特殊的任务,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林小雪从小生活在西南地区,对“金三”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都非常熟悉,便于开展工作。
林小雪的父亲是60年代中期由部队转业来到西南边陲支援边疆建设,后来在警察系统工作了大半生。
林小雪上小学的时候,每到假期便跟随老爸,到过边境地区的许多地方,直到父亲牺牲,她参军。
这次大区首长陈铁山决定由“黑豹特种旅”旅长刘武和旅参谋长何秋具体负责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何秋参谋长接到任务后,他调来一大队长刘小涛上校和林小雪等人协助他工作。
因为这次任务的特殊性,只有大区领导和“黑豹特种旅”的几位首长,以及他们三个人知道这项任务的具体内容。
林小雪来到何秋参谋长的办公室时,发现一大队长刘小涛上校等人也在。
何秋参谋长简明扼要地向两人传达了大区首长的决定,这时林雪才知道了调自己回来的原因。
何参谋长长向几人介绍完情况后,拿起一个微型的激光红点发射器对准对面墙壁上的军用地图按了一下,一个清晰的红点落在地图上。
随着参谋长何秋的手,激光红点在地图上移动着,他对两人说:“这里就是郎氏兄弟占据的老城,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目前有两套导弹发射系统隐藏在这一带山林的洞穴中。
我方共有十多个城镇在这些导弹的射程范围内,这些丧心病狂的家伙为了金钱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
总部指示我们既要消除这些'面粉'贩对我地区的威胁,坚决把'面粉'堵在境外,任务的艰巨性可想而知……”
望着何参谋长指出的这些城镇,林小雪感觉体内的血液流速明显加速了。
因为她的父亲曾经就是因为缉d才牺牲的,她的家人就生活这其中的某个城镇中。
当然还有许多亲朋好友和同学,一旦这里受到攻击后果不堪设想。
林小雪在心里暗暗下决心,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维护国家安全,也是保护自己的家人和亲朋好友们。
何秋参谋长长又接着说:“我已经制订出了一个向'金三'渗透的行动方案,暂时叫k计划,你们先瞧一下,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你们的意见。”
说话的同时,何秋拿起桌子上的一个文件夹递给刘小涛,紧接着又补充说:“你们就在我办公室里看,所有内容只能记在你们的大脑中,关于这个k计划的只字片言都不能泄露出去,这是一项绝密计划。”
只看了一遍刘小涛、林小雪等人就将行动计划记在了大脑中,心里忍不住暗暗佩服何秋参谋长,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制订出了如此详细而完整的行动方案。
见两人看完了计划书,何秋长接着说:“你们要仔细地考虑这项行动计划的各个细节,同时寻找能够执行任务的人,范围集中在咱们'黑豹特种作战旅。
你们先初步提出人选,然后再进行考察。
时间紧任务急,一定要抓紧时间,越快越好。”
领取任务后,刘小涛大队长和林小雪离开了何参谋长的办公室。
不用多说两人马上分头开始工作,很快就锁定了合适的人选。
事实上在“黑豹”特种作战大队里适合执行这项任务的人很多,因为他们各个都是顶尖高手,全能战士。
第二天上午,刘小涛和林小雪就跟随何秋参谋长直接来到了特战一大队。
位于夏国西南边陲的原始森林中,西南大区“黑豹特种作战旅”,特战一大队三栖作战中队的队员们正在中队长张金称的带领下训练。
虽然这支部队属于西大区,但是为了能在所有地理环境和气候下作战,他们的训练遍及丛林、高原、沙漠、海洋等等区域。
同一时间,他们会从丛林出现在沙漠,或者海岛。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留下了他们训练的足迹。
“三栖中队”的队员们身着四色丛林作战迷彩服,每个人的臂章上都绣着一只插着翅膀的黑豹,爪子上还抓着一把出鞘了的利剑。
这是每个军人都渴望拥有的标记,这是荣誉,更是对一个军人的精神和军事素质的肯定。
每个带这种标志的战士,都是祖国最坚强最忠诚的卫士。
特殊的袖标显示着这支部队的神秘身份,他们是各大区战斗力最为强横的特种部队,是一群被誉为“三栖神兵”的无敌勇士。
这是刘武自担任“黑豹特种作战旅”旅长以后,为了应对各种形式,决定组建的“三栖”全天候作战部队。
为了组建这支“三栖中队”,成员们都是从全旅各大队,以及其他特种部队里挑选出来的精英。
采用末尾淘汰制,每年表现优秀的队员留下,表现一般的淘汰回原部队。
这样做可以让所有队员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增加紧迫感。
他们是特种兵里的特种兵,号称“陆地猛虎,海中蛟龙,空中雄鹰。”
这第一任“三栖中队”的中队长就由曾经扬名海外的张金称少校担任。
张金称拍你校曾经参加过……
此刻队员们刚结束这一阶段为期七天的强化训练,正三人一队,两人一组的在森林里钻出来,迅速集结到森林边缘的空地上。
经过一周的野外生存和作战训练,队员们的脸上却丝毫不见疲态,依然生龙活虎。
显然这样的高强度训练,他们已经是家常便饭。
虽然脸上涂抹的油彩挡住了他们的表情,但是每个人身上却透露着旺盛的战斗力,动作依然是那么敏捷迅猛。
在这样的热带雨林中,有没有食物对特种兵们来说都一样。
他们甚至把这种训练当做享受,以苦为乐是他们调节压力最好的办法。
此处,是“三栖中队”的临时营地,队员们就在荒山野岭中安营扎寨。
中队长张金城称站在队伍的面前扫视了一眼自己的队员们,看到所有人都归队,他什么也没说,大手一挥宣布解散。
平时只有在宣布任务时,张金称才会对队员们详细的安排,其他时候不愿说一句废话。
因为他们这个集体就如同一个人,所有队员间都配合默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知道对方的含意。
长期的训练和战斗,使他们之间心有灵犀。
解散后回到野战帐篷里,张金称来不及洗去脸上的油彩,忽然听到空中传来直升机的轰鸣声。
紧接着,直升机旋翼掀起的狂风把野战帐篷吹得起伏不定。
张金称跑出帐篷外只见一架刚刚列装的武直-10徐徐降落在不远去。
武直-10是陆军新一代空军主力武装直升机,该机型原本要等十年后才能正式研发列装。
但是本时空在刘之野的干预下,一些后世的先进装备已经提前面世。
包括武直-10,以及歼10、九九式主力坦克、以及正在建造的航母闽省号……
武直-10是夏国收款自主研发的专业武装直升机,标志着夏国在升机领域的重大突破。
其性能在多方面表现优异,达到了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水平。
作为陆军最为精锐的特种部队“黑豹特战旅”,优先装备了这款最新的直升机。
张金称从直升机的编号上看出,这是直属旅部直升机航空中队的直升机。
果然,等直升机停稳后,从飞机第一个下来的就是他们的大队长刘小涛。
这时的张金称还挺纳闷,大队长怎么也时先不打个招呼就来了,而且还是坐的旅部直升机中队的飞机?
随后又有两男一女身穿迷彩服的军人下了飞机,向他走来,还都是熟人。
见此情景,张金称内心一阵激动,他本能的预感到又有重要任务交给他们了。
见大队长陪同来的还有旅参谋长何秋。
张金称急忙一溜小跑迎上前去,行了个个军礼,同时声音洪亮地喊道:“首长好!”
“张中队长,参谋长有重要事情跟你讲。”刘小涛神情严肃地道。
何秋对张金称还礼,道:“小张,咱们都是熟人,就不客套了,先去你的中队部……”
林小雪这是第一次见传说中的张金称。
她觉得张金称的形象跟他的传奇事迹有些不相符。
张金称属于那种混在人群中不显眼的人,外貌非常普通,中等身材,但不单薄。
整个人站在那里如同悬崖上的苍松,任何风雨雷电都吹不垮,打不倒。
只有那双深邃的眼睛,显示他不同常人。
何秋又跟张金称介绍道:“这是林小雪,熟悉情况,将参入为我们这次的任务。”
张金称的军衔是少校,林小雪主动敬礼:“中队长好!”
张金称还礼,对她默默一点头。
“我们说一下任务吧!”参谋长何秋直指主题。
“你们先谈,我去旁边看一下战士们!”刘小涛已经事先知道谈话内容,就走出了帐篷。
另外,张金称还注意其他随行人员也没有走进帐篷,而是在外面警戒。
这让张金称很是好奇,这一次是什么任务。
林小雪等人没有跟着走进帐篷,而是本能的习惯。
这是在特种兵的营地里,表面看似松懈,事实上就连一只苍蝇也别想悄悄地溜进来。
所以,绝不会有人轻易打扰他们。
这个野战帐篷是张金称的指挥所和休息的地方。
张金称给何参谋长倒了一杯白开水,放在简易的工作台上。
“张金称同志,甭忙活了,我们先谈事情。”何秋说着坐了下来,“你也坐!”
“是。”张金称坐在了何参谋长对面。
“张金称同志,我是代表大区首长和旅首长跟你商谈的。
之所以用'商谈'这个词,是因为这项任务非常特殊。
你可以同意,也可以拒绝,我们都不强迫你。
鉴于任务的重要性,无论如何你都要记得严守秘密。”何秋参谋长非常严肃地说道。
“是!”张金称有力地回答。
这还是张金称从军以来,第一次听见上级用“商量”这个词跟他谈话。
因为,这个词在军队里很少用到。
这让张金称内心猜测起来,这到底是一项什么任务,这么严肃?
何秋换了副口气道:“你对对面的'金三角'地区熟悉吗?”
“报告首长,曾经看过一些资料,跟详细的情况不太了解。”张金称立即站起来如实回答。
何秋点点头示意张金称先坐下,然后接着道:“由林小雪同志把情况向你介绍一下,听完后有什么想法你再提出来。”
林小雪走了进来,很严肃地对张金称说道:“我尽量地简明扼要,因为历史原因,中南半岛北部这个三不管的地带分布着……”
等林小雪介绍完情况,何秋对张金称说到:
“……我们需要派遣人员渗入这个地区。
这是一项极为危险,极为艰苦的任务。
上级也极为关注这一情况,指示我们在选择人员上严格把控。
不但要军事素质过硬,关键是有赤胆忠心,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
我们在所有的特种部队里挑选,最终挑选了几名候选人,你就是其中之一。”
何秋用期望的眼光看着张金称道:“因为执行这项任务需要忍辱负重,同时会遭受亲人和朋友的误解,所以我要征求你的意见,你可以考虑好了再回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