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都市小说 > 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 第1360章 1347干坏事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360章 1347干坏事

    第1360章 1347.干坏事
    骆一航开车,和齐若木从天汉一路南下。
    过南郑进入川省。
    从南江县继续往南。
    到巴中的时候已经过了中午。
    他们还没吃午饭呢。
    骆一航索性转头下了高速,找了家小馆子,点了芋儿鸡、粉蒸肉,两碗巴州肥肠粉几样当地特色解决午饭。
    呼噜呼噜吃的满头大汗。
    肚子是吃饱了,但又把馋虫勾起来了。
    没吃过瘾。
    吃饱和解馋,是两个概念。
    俩人出了小馆,看隔壁有家卖巴中罐罐饭的。
    索性,进去再要一锅。
    罐罐饭就是砂锅里焖熟的米饭。
    拿荷叶盖顶,把饭焖至半熟后加入腊肉、火腿、肥猪肉、香菇、笋片、芋头等食材。
    咕嘟咕嘟焖熟了,腊肉、火腿、肥猪肉的油脂都渗透进米饭里。
    临出锅再铺上厚厚一层辣椒。
    火辣辣、油光光、喷喷香。
    砂锅底下的锅巴嚼起来嘎吱嘎吱。
    美滴很,美滴很。
    临走的时候,齐若木又买了一包提麻饼,带到车上当零嘴。
    咬了一口发现是甜的又给撂下了。
    然后就着这饼子就开始聊。
    “我小时候那会儿,就奔着赶集的时候吃这一口火烧。小屁孩子没俩钱,五毛钱拿个烧饼裹驴肉焖子,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你别管这肉是哪一块,那都是好东西,刚出炉的火烧用刀切个口子,把那和了香油的烂碎驴肉做的焖子往里一夹,往嘴里这么一送,一口下去饼也散了,焖子也化了,满嘴是又咸又香又鲜,那可比吃肉还美了。”
    他是冀省人,老家保定下面县里的,考上农大之后才去的帝都。
    保定那地方喜欢吃驴肉。
    不过齐若木小时候家里穷,赶大集时候爹妈才给个一两块零钱,那也舍不得买整块驴肉,也买不起。
    就买块碎驴肉做的焖子夹火烧解馋。
    焖子就是驴肉剁碎了,大集上的一般是边角料,碎的也看不出是什么部位,加上驴肉汤,加上淀粉,搅合成糊糊上锅蒸,让它定型。
    就跟肉皮冻似的。
    拿热烧饼一夹,它就化了,肉汤渗进饼里,饼皮子也带着肉味。
    听着齐若木说起小时候的事情。
    骆一航也来了兴致。
    “我小时候倒是没你家那么穷,但零钱也不多,小屁孩子拿钱干啥,也就买瓶醋买个酱油时候贪污个块八毛的。”
    “好在我们家那边山多,嘴馋了就往山里钻,山里好东西多,还不要钱。”
    “还记得小时候最惦记山里的野地莓,我们叫‘萢儿’。藏在草丛里面,红的发紫,指甲盖大小,一簇一簇的。你得拨开毛茸茸的叶子才能找见,一找到就是一大片,那股酸甜气直往鼻子里钻。”
    “整根捋下来,一大把攥手里,也顾不得擦,一把都扔嘴里那才过瘾。”
    “一开始酸的哟,得眯眼。等一会儿,甜味噌地蹿上来,满嘴清香。”
    “然后把嘴唇染得紫红紫红的,不过千万别染到衣服上,不然回去就是一顿打。”
    “有时候还能撞见野草莓,那个更甜,香气更足,不好找。”
    “找着了舍不得吃,捧在手心里看半天……”
    齐若木拿起麻饼,又咬了一口。
    撇撇嘴又给放下了。
    接着说道:“到帝都上学之后也穷啊,那时候城里的同学,每个月生活费有五百的,有一千的,我一个月就两百块钱,吃饭都够呛,大一的时候又没法勤工俭学,就这儿我一个月还攒下二十块钱,一年攒下两百块钱买个二手手机。”
    “但那时候馋啊,来帝都上学,哪能不吃顿烤鸭。烤鸭是真买不起。九月份到的帝都,一直到了十二月份,我才一咬牙一跺脚,两块钱坐公交,来回四块钱,去趟全聚德,买了一个鸭油酥烧饼。不舍得大口嚼,一点一点砸么着吃。吃着吧,感觉也就那样,算是圆了个念想。”
    咋还伤感起来了?
    忆苦思甜啊?
    往常闲聊天时候齐若木讲过他的过往。
    小时候日子是苦,不苦他也不知道用功,从山河四省考到帝都985,哪个不是头悬梁锥刺股,还得脑子聪明才行。
    据他说,他上学的时候挺没自信的,一眼望去,好些个比他学习好比他用功的学生,他在他们县里都不拔尖。
    结果上了大学之后,一眼望去,一马平川,跟华北大平原似的。
    所以,到大二的时候就崭露头角,被杜教授挑走,跟着文英泡实验室,混迹在试验田里,祸祸别人的毕业论文。
    他研究土壤肥料的嘛,没事就给别的同学田里加点料。
    有的涨势喜人。
    有的嘛……被追的满操场跑啊,最壮观的时候后面二十多个人追。
    也正是由于广大同学们的“热情奉献”,他在毕业前就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研究生毕业后更是成为了国内肥料领域知名年轻科研工作者。
    脸皮厚点,自称科学家也行。
    都科学家了,收入水平自然就上来了。
    别的不说,去个种植基地指导两句,收个六位数不过分吧。
    人家还得感恩戴德的。
    骆一航后山上那几十棵老茶树,就是齐若木去指导两句的成果。
    咨询费收了三十万,但效果呢,那片茶场出产的茶叶上了一个档次,当年就多挣了三百多万。
    这就是他的本事。
    顶好顶好的干活壮丁。
    ——
    两人一路聊着天,一路继续往南。
    过了巴中、广安、绕过山城,进入贵州。
    贵州跟山城挨着的就是桐梓县。
    到桐梓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
    再进山不方便,索性在县城先住一夜。
    骆一航又带着齐若木去了上回跟凌同杰过来时候吃过的那家鱼庄。
    这也算是让他追随师弟的步伐了。
    吃完了饭,俩人也没什么想逛的。
    回到宾馆躺床上刷手机。
    刷着刷着,骆一航突然坐起来,招呼齐若木,“走,带你干坏事去!”
    “啥玩意?”齐若木蹭的坐起来。
    莫名其妙的就跟着骆一航出了宾馆。
    俩人也没开车,溜达着走了二十多分钟,快有两公里了,才到了一条藏在老小区里的商业街。
    说是商业街,就是个有些商铺,有些摊位的市场。
    就跟无数老小区边上的那种自由市场一模一样。
    大晚上的热闹喧哗,都是附近居民在闲逛,充满了烟火气。
    其中有一个摊位前面,排着长长的队伍。
    比较特别的是,这条队伍里多是年轻人,看着不像本地的,没穿睡衣,而且脸上表情怪异,好像都憋着坏笑。
    骆一航对照着手机看了几眼,拉上齐若木排到队伍最后。
    “啥情况?大老远的过来就为这个摊子?你不是说要干坏事么?你打算把人家摊子掀了?”齐若木絮絮叨叨抱怨着。
    一路上,齐若木怎么问,骆一航都是不说,卖关子都魔怔了。
    气的齐若木真想把他打死,奈何打不过。
    “洋芋擦擦?咱楼下不就有么?至于跑这么老远?小姑娘挺可爱的,笑的多甜……”齐若木探出头去看了一眼,继续絮絮叨叨的废话。
    骆一航嘿嘿笑着,“等一会儿她就笑不出来了。”
    齐若木闻言一惊,夸张道:“你丫不是想当怪蜀黍吧,拐小孩儿可犯法。”
    啥人啊,脑洞咋这么大?
    骆一航不想搭理他。
    这时,排在两人前面的一个年轻人转过头,神秘兮兮说道:“你们也是来干坏事的?”
    骆一航神秘兮兮点点头,“你也是啊。”
    对方嘿嘿阴笑着,“都是,都是。”
    “渣子都不留。”骆一航回以阴笑。
    “酱都给她装走。”年轻人更狠。
    “嘿嘿嘿嘿嘿~~~”
    齐若木看看这两个人,只感觉莫名其妙。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
    可能是因为骆一航他们来的太晚,队伍也太长。
    路过的有人看着好奇排了一会儿,总也等不到也就走了。
    所以骆一航一直是队伍的最后。
    齐若木等的不耐烦,已经跑去逛了。
    随着队伍缓缓前行。
    排了足足一个多小时。
    终于快排到了,前面还有几个人,已经能看到摊子。
    摆摊的是位妈妈,在摊位前忙碌着。
    身边跟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乖乖的坐在小板凳上,还在偷偷摸摸的数着客人。
    数到骆一航这里,看到后面没人了,笑容越来越灿烂。
    真是发自内心的开心,可爱死了。
    这家小摊卖的是洋芋粑粑。
    就是将土豆泥捏成饼状,放在铁板上煎至两面金黄,隔壁小孩都馋哭了那种。
    再配上干辣椒、特制酱料还有折耳根等等,是贵州这边小吃界的顶流。
    摊主看样子是摆摊老手了,捏饼、煎制、调味、装袋动作麻利做的很快。
    但奈何每个人买的都挺多,三个五个的买,以至于队伍行进的速度还是挺慢。
    而到最后这段,买完洋芋粑粑的客人都没走,全都站在边上,围着小姑娘愉快的嚼着,脸上带着坏笑。
    好不容易,还有两个人了。
    排在骆一航前面的年轻人打量了一下摊主备的材料,无奈之下,要了五个。
    在摊主制作的时候还转过头冲骆一航使了个眼色。
    骆一航拍拍胸脯,意思是放心吧,看我的。
    这时齐若木回来了,手里好几个袋子,卤味、麻辣拌、配着酸萝卜的炸洋芋,还有一盒狼牙土豆,他还真不少买。
    嘎吱嘎吱一边嚼着一边抱怨,“咋还没到,你就非得吃这家啊?来一口,还挺不错……”
    骆一航摆摆手,“等会儿再说。”
    年轻人拿着自己的洋芋粑粑离开,站到一边,满脸坏笑举起手机。
    骆一航则上前一步,先冲着小姑娘说:“小妹妹,对不起咯。”
    小姑娘瞪着大眼睛满脸迷茫,不知道为什么这位大哥哥要跟她道歉。
    接着,就看到骆一航转头问摊主,“大姐,还能做多少?”
    摊主也不太明白,看了看自己备的材料,回答道:“大概还能做十个。”
    骆一航大手一挥,“全要了。”
    齐若木都惊呆了,“啥玩意?你要这么多个干甚?”
    周围响起一片欢呼。
    而小姑娘的笑脸,却从期待、开心、震惊,变成了这副模样……
    ——
    第二天,一条视频在网上开始疯传。
    #你们虫脆就是一群红蛋
    起因是贵州桐梓县一位摆摊的妈妈,发了一条视频。
    没卖完最开心的就是我女儿了……
    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大口大口吃她妈妈没卖完的洋芋粑粑。
    然后被一群“热心”网友发现了。
    在评论区发出宣言【等着吧,明天让你女儿连渣渣都没得吃!】
    摊主还没当回事,开心的回复了摆摊的地点。
    结果,第二天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甚至最后一个帅哥,把所有剩下的洋芋粑粑都给包圆了。
    他还跟小姑娘道歉。
    小姑娘的表情,从开心,到震惊,到噘着嘴要哭。
    简直太可爱了。
    简直太坏了。
    网友们看的这叫一个欢乐啊。
    【哈哈哈哈,太坏了,干得漂亮!】
    【此时女儿还没意识到,这是她最后一次吃到剩下的美味了】
    【小女孩:这都是多么恶毒的叔叔阿姨】
    【小女孩:小小年纪就经历了社会的险恶】
    【社会险恶第一课,大馋丫头大馋小子们给上的】
    【视频开头我以为是悲剧!视频结尾,还真是悲剧,哈哈哈哈哈哈哈笑不行了家人们~~~】
    除了笑之外,还有很多人发现了重点。
    【能给自己女儿吃,说明干净啊。女儿吃的那么开心,说明好吃啊。排长队没毛病】
    【话说洋芋粑粑是什么?得有多好吃?】
    【能把摊子往这边摆一下吗?就隔着一条小河。(ip澳大利亚)】
    而发视频的那个人,还在视频评论区叭叭的讲,排在最后那大哥,说是走了半个小时,又排了一个多小时队,才赶上全包圆了。
    这一下子更欢乐了。
    【果然啊,干坏事时候不怕苦又不怕累】
    但是,干坏事这帅哥看着怎么这么眼熟啊??
    明星?演员?
    【卧槽!猫猫头老板!!!】
    【后面没买上的那个也有点眼熟……卧槽!土壤肥料大科学家齐若木,海南治理盐碱田的那个】
    【……】
    【……】
    【……】
    【他们俩也这么坏啊!】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