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发电小说

手机版

发电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唐:爹,我真没想造反啊! > 第143章 继续坑到底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43章 继续坑到底

    第143章 继续坑到底
    土豆和红薯不过是两样小东西,但对于这个庞大的帝国来说,却无比重要。
    它解决了大唐最难解的难题,君臣十几年的心血,抵不过这两个小小的作物。
    不止李世民,文武百官也有些抑郁了。
    红薯带给他们的震撼就已经够大了,结果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李承乾又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这什么土豆,产量跟红薯差不多,并且还能取代水稻和小麦成为主粮,那就比红薯重要很多了!
    虽然他们没见过土豆,但是李承乾既然敢用人头保证,那多半就是真的。
    大唐没有粮食危机了,文武百官心中突然有种空落落的感觉。
    那种感觉就好像是精心照顾了十几年的孩子,突然一夜之间长大了,不需要他们照顾了。
    那种成就感和失落感相互交织在心头,确实容易让人惆怅。
    反正朝堂之上,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文武百官,都闭上了嘴巴,神情陷入追忆之中。
    “陛下,此乃江山之幸啊!”
    房玄龄哽咽着说道。
    至于他说谁是江山之幸,那就只有他心里清楚了。
    所有人都很激动,回想上一次这么激动时,仿佛就在刚才。
    李世民也有些哽咽了,“承乾,朕也不知该说什么了,你做得好,很好!”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搞得他都想尿尿了。
    其中激动的,莫过于户部尚书和户部郎中了。
    大额测测发出“”
    粮食一直是大唐最难解决的问题,六部之中,最受猜忌的是兵部尚书,可压力最大的,却是户部尚书。
    他每天眼睛一闭,脑子里就想着哪些地方闹灾害缺粮,而把眼睛闭上,就得思考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粮食不像钱,钱没了…东扣扣西搜搜还能省出一点来。
    可粮食没了,就是再有钱也没用。
    所以户部最害怕的就是缺粮,每次哪里有灾荒,文武百官讨论的头头是道,给哪里赈多少粮食,然后圣旨一下,就把所有问题扔给户部了。
    整个过程就好像男女打架一样,过程是舒服了,但是结果却很令人蛋疼。
    没有粮食,户部就得挨骂。
    对此户部尚书表示很心塞,甚至很想发个声明,户部不负责产粮,只是粮食的搬运工,粮食的多少,户部决定不了,得看老天爷。
    不过没人却听他解释,反正要是哪个州府缺粮,那第一个被问罪的是当地官员,第二个就是户部官员。
    几乎每个月,户部官员都得接受李世民的口水洗礼。
    特别是户部尚书,更是站在风口浪尖,每天提心吊胆过日子。
    堂堂正三品大员,还是户部首官,走到哪都应该昂首挺胸,如果他不怕被御史弹劾有伤风化的话,甚至还可以像螃蟹一样横着走。
    就是这样一个牛逼哄哄的职位,如今愣是成了受气包。
    在朝堂上被皇帝和同僚骂,在民间又被百姓骂。
    所以户部尚书只能表示:我太难了。
    如今好了,李承乾突然整出什么红薯和土豆,如果真推广至全国,那以后户部就不会再挨骂了。
    未来可期啊!
    户部尚书感动的哭了,一想到日后自己不用再挨骂,他整个人就有些飘飘然。
    同时,他看向李承乾的目光充满了感激,因为他知道,如果不是李承乾的话,自己最后恐怕是被骂死的。
    李承乾嘴角噙着笑容,然后看向李泰。
    看文武百官沉默真没意思,还是看李泰比较有意思。
    这家伙那张胖脸肉多,够软,表情变幻起来比较精彩。
    哎呦,瞧这大脸扭曲的,缺点肉都展现不出这个效果来。
    如果让李泰知道李承乾正在研究他的表情,恐怕会更加精彩。
    此刻,李泰心里那叫一个委屈啊。
    就连韦挺等支持他的官员,都忍不住拍手叫好。
    李泰觉得很扎心,他准备了那么久,结果所有风头却都在李承乾身上。
    “陛下,黔王殿下此举,为不世之功,理应嘉奖啊!”
    有人提议道。
    “不错,黔王殿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该赏!”
    李世民听着文武百官的话,也是认真地点点头。
    “不过诸位爱卿认真想想,该赏些什么呢?”
    “额…这…”
    大臣们面面相觑,开始小声商讨起来。
    赏什么真的很困难啊,如今李承乾已经是黔王、并且衔领黔州、广州两大都督府,如果再封的话…就该回太子了。
    “父皇,其实真正有功的,并不是儿臣,而是种植出红薯的农户,如果真要赏的话,就请父皇赏赐他们吧!”
    李承乾忽然道。
    这话一出,李世民等人更是有些意外。
    这份功劳,可是顶天了,等红薯和土豆推广至整个大唐,那便是受亿万人敬仰膜拜,哪怕被封为“食圣”,也是受之无愧啊!
    然而,现在李承乾将这份功劳推到其他人身上,那他得到的,就会少很多。
    这年头谁都想让自己盛名天下,而这份天大的功劳,足以跟开国之功相媲美,结果李承乾却毫不在乎。
    这份心性,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有的,哪怕他们这些已经功成名就之人,都忍不住心动,但现在李承乾说让出来就让回来。
    霎那间,很多人肃然起敬,同时李承乾在他们心中的形象瞬间高大上起来。
    李世民沉默了一下,忽然问道:“有多少农户?”
    李承乾立刻回答道:“一万!”
    哪有一万,明明就是从系统签到的一百农户,不过这个时候,他肯定往惨里说。
    “父皇,这一万农户,本都是普通的农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倒也自在。”
    “但因为他们要替儿臣种植红薯,故而风吹日晒,每天都守着红薯,尽心尽力,小心照顾,不敢有丝毫怠慢,到红薯丰收之日,一个个都是衣衫褴褛,浑身破破烂烂…”
    他话音刚落,魏王李泰忽然精神一震,然后阴恻恻一笑道:“皇兄,种植红薯这么辛苦,如何能推广至全国?”
    李承乾瞥了他一眼,不紧不慢道:“四弟,都是成年人,为何你会说出这种话呢?”
    “万事开头难,之前红薯就那么几个,一旦失败,那这件有利于大唐百姓的事将会夭折,他们深知自己身负重担,所以才不敢懈怠!”
    “再说了,种植就算再苦再累,但如果能养家糊口,又有谁会在乎?”
    “不过也是,四弟你养尊处优,没经历过百姓的苦,说出这种话来也很正常!”
    “你…你…”
    李泰瞪着眼,正要反驳时,却突然发现李承乾嘴角挂起的一抹笑容。
    他悚然一惊,猛地想起自己身在何处,当即想也不想,直接朝李世民下跪磕头。
    “父皇恕罪,儿臣心直口快,无意冒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